是眾生的「妄想 分別 執著」感召出了「六道」?沒有了那些,六道就會自然崩潰有那一天

時間 2022-05-09 20:40:12

1樓:匿名使用者

並不是這樣的理解,六道是指實有的有情眾生不同的生存環境,生存狀態,佛法對世界的劃分有色法和名法,色法指的就是一切物質世界,名法指的是一切與心理意識、思維活動有關的意識、概念、判斷、認識等行為。佛法並不是所謂單純講意識或者單純講物質的,而是講名與色的和合。在色法中,一切都有自己的特性,即地、水、火、風所代表的四種物質表現特徵,所謂四大。

所有外界的物質世界都是由這些特徵的因緣聚合離散而表現出的,一切難終久,會合必有散。由於各物質組成的分合變化,因緣聚會,才產生了這個世界。但是,物質世界種類紛紜,只有被我們慢慢點滴的覺察認知才會發現和理解,這就是所謂的「唯識」。

並不是說被「識」了才出現,而是說因為「識」了,才有意義。

「妄想、分別、執著」的感召並不是造就出了「六道」,而是導致我們生命死亡終結時進入輪迴、進入「六道」的動力,也就是結生的意識和趨勢。

所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識的作用才是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重點,但不表示心以外物質世界不存在。當然,也許我的理解有誤,這樣的話,其他朋友們請批評。

2樓:星星本山

因果不空,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因果報應,真實存在。六道輪迴,真實不虛。 有意識心,自然有六道。 一念清淨時,六道當體即空,超越輪迴,解脫自在。

3樓:空廣

您的觀點實在不敢苟同 並不是說被「識」了才出現,而是說因為「識」了,才有意義。 你的觀點會受到很多人接受的 尤其是搞佛學理論的 或世間的知識分子 四大非有 五蘊皆空 凡一切相皆是虛妄 我們的一切的確是妄想分別出來的 如果沒有這些 六道就會自然崩潰 ? 如果沒有分別 妄想 就無六道 哪有崩潰不崩潰之語 本來無有 上面這位老師 我覺得你的理解很不錯 但你忽視 共業 召感 我們所識的一切是我們的共業 上面問的 六道崩潰?

本來是妄 是幻 是分別出來的 是不實 不存在的 問有那一天? 離妄即真 當然對人而言 六道眾生皆離幻 證真 六道當下就不服存在 這是我的理解 我一凡夫 還有假我存在 所知所見也是虛妄 非真實 妄語了 予之意在此拋磚引玉 大家共同** 明理 在此再次說明 本人的話僅供參考 大家見笑了 希望明者 指正

4樓:紫化宮

你又多一個妄想。

六道被你加固了一次。

所以真的有。

5樓:

「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變六粗」,萬法唯心造,心生法界生,心滅,法界滅。

南無阿彌陀佛

6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能會有這一天,因為眾生不可能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7樓:

妄想,分別,執著只是人的思想和感情,是由事或由物而生的.根本與「六道」無關.並不存在「六道」.世界是由物質和精神組成的,一切都在變只有精神永恆.

8樓:張廣德阿彌陀佛

你們說這些有何用處你照樣在娑婆世界南無阿彌佗佛

為什麼有六道,六道是怎麼來的?是由於有情的執著的感召?

9樓:匿名使用者

六道屬於眾生不同的生存空間、生存狀態,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根據佛法所說,六道是各種因緣結合的結果。

所謂萬法唯心,不是說萬物由心造就,而是說物質世界是通過精神世界的反饋(心的運動)才得到我們的認識理解。

在佛法中,從來沒有說心造就一切的話,而是說由於因、緣的和合,四大為特徵,不同組合構成了各種物質世界甚至我們的人體,但是各種外在的事物在沒有通過心為主導的意識思維去感受的話,那麼一切在腦海中都是空白。

所說的執著,是導致我錯們誤認識理解世界的無明思維。

所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識的作用才是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重點,但不表示心以外物質世界不存在。

10樓:

我很想念你。你怎麼樣?

2。未來的父親節。我要回家看我的父親。

3。對不起,你不介意我坐在這裡嗎?

4。會帶你到學校是長期的嗎?

5。對不起,我遲到了。交通太糟糕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因為 妄想 分別 執著 ,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12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在洪荒時代女媧造人後,共工和祝融相鬥撞倒不周山,把天撞破一個大洞,發了大洪水,女媧補天后力竭而死。

洪水過後死了很多人,所以有很多無處可去的孤魂野鬼整天在大地上哭嚎,因為這個又死了更多的人,后土慈悲,為了拯救這些無處可去的靈魂和大地上還活著的人,自願化身六道,安置這些靈魂,這就是六道最初的由來。

13樓:

「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變六粗」,萬法唯心造,心生法界生,心滅,法界滅。

南無阿彌陀佛

14樓:泥頌

一切唯心顯現

上品十善、慈悲喜捨心--現天法界

中品十善、五戒心--現人法界

上品十善、嗔心--現修羅法界

愚痴心--現畜生法界

貪心--鬼法界

嗔心--地獄法界

放下分別執著妄想,是不是善心也沒有了,看見周圍的事不管,不是沒了善心,不做善事,沒有功德?

15樓:唯梅子

放下的是」執著」.絕對不是把慈悲等善心放下.如果放下了善心.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善心不但不能放下.反而要努力加強.叫做」精進」.千萬不要認為:善心是執著.那是誤解了禪宗公案.只有貪婪.仇恨.嫉妒.傲慢等煩惱.才是」執著」.修行的過程.是把煩惱伏住的過程.同時也是把慈悲博愛加強的過程.

16樓:

放下分別執著妄想,不是叫你不要動心,不是叫你不要思考!是叫你不要用分別執著來思考!

學佛就是學做人,事照辦,工作照做,生活照過,善心照行。然而不同的是,辦事工作時,生活時,行善時,不起分別計較心。如何做到?

提升思維,分別計較就是思維的框架,改善思維,才能明白原來人可以有另一種更高的思維境界。

17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不去做,而是不去想做的目的。時時為了某種目的而生活而做事的,才是妄執,只有放下慾望的約束執著,做事只是做事,而且做事不為達到什麼得到什麼,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只做應該做的事,這才是簡單而實際的覺者生活。

但是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因為我們通常做事都有分別、有妄想、有目的,同時還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的,只有真正覺悟了才能知道這些,我們都只是在不斷覺悟的過程之中。

18樓:

這個放下太難了,樓主是參禪嗎,禪宗需要大智慧的,而且最好找個師傅,自己修行時很可怕的,很容易著魔

19樓:偶彬彬

放下分別心,就是連善心也沒了。好比你今天上午撓癢癢,你記得是左手還是右手麼?你覺得沒分別,所以不記得。

你完全放下分別心,則善惡無區別,行善自己都不知道,更何況去行惡呢?行惡者都是因為有我執,要維護一個自我,沒有分別心則沒有我執,何來行惡呢?

但是我們現在修為不夠,還是有分別心,所以要行善,儘量磨練減低自己的我執和分別心。

20樓:匿名使用者

放下分別執著妄想,眾善奉行,不是叫你看見周圍的事不管,而是隨順因緣,不是多管閒事,任運而行,隨緣自在,人生若此,夫復何求!

21樓:

妄想分別執著是造惡業之念,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是「放下屠刀」,當真的放下時,真誠清淨平等慈悲之心就生起來,就起現行了,就是「立地成佛」。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是諸惡莫作,提起慈悲是眾善奉行,以清淨心修行是自淨其意,這就是佛教。

南無阿彌陀佛

22樓:匿名使用者

"放下分別執著妄想",很好!不過幹嗎執著"看見周圍的事不管""不做善事"??!

成佛是跳出六道輪迴,那眾生是怎麼進入輪迴的?沒有開始嗎?只有出離沒有進入嗎?

23樓:匿名使用者

六道輪迴原是印度教的觀念,執輪迴輪的閻摩代表時間,六道輪迴代表在一定時間下的空間,因為所有的眾生皆有時間所限,故稱「六道輪迴」無始無終。

按照佛教的解釋,佛的涅磐已處在無時無空間的狀態,故可跳出輪迴~~~

大意如此~~~

24樓:匿名使用者

三世諸佛,闃然常寂。

一念無明,即為人始。

無明之前,靈明覺性;

信不具足,墮入無明。

25樓:引導者

一念無明,認幻為真。本無六道,眾生執著故有。

26樓:洪斯斯

眾生是由於無明作崇,迷惑而入輪迴。

進入了後除非是菩薩再來,可以自主出入,否則只有成佛一條路,才可以永斷輪迴。

大正藏 第 17 冊 no. 0842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

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

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

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

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

故名無明。」

——————————————————————————————————

27樓:匿名使用者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28樓:心有不甘苦

我才疏學淺。答不上來。也許別人能有好答案

最好請參考佛學經典。

六道里的眾生是怎麼出現的,比如人是生出來的,天人,阿修羅,餓鬼,地獄,裡的眾生又是怎麼出現的

煩惱即菩提 金剛經有詳細的說明。有卵生 胎生 溼生 化生等。 塞凝蓮 六道亦為眾生,是六,亦是眾生。六道無人相 無我相 無眾生相。 佛道之子 請讀 楞嚴經 卷。 胎生,卵生,溼生,化生 六道輪迴是哪六道,到底什麼意思?說清楚點. 聖奧邊凡雁 六道指 天人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前...

七魂六魄分別代表人的,七魂六魄是指什麼

我怎麼突然想起來 人之初,性本善啊。七魂六魄是指什麼?是指三魂七魄,具體內容如下 人的精神分而可以稱之為魂魄,其魂有三,一為天魂,二為地魂,三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衝,二魄靈慧,三魄為氣,四魄為力,五魄中樞,六魄為精,七魄為英。魂為陰,魄為陽。其中三魂和七魄當中,又各另分陰陽。三魂之中。天魂為陽,...

七情六慾是指什麼,人的七情六慾分別指的是什麼?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 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恨。六慾,據大智度論卷二記載,係指凡夫對異性所具有之六種慾望 色慾 形貌欲 威儀欲 言語音聲欲 細滑欲 人相欲 或指眼 耳 鼻 舌 身 意等六慾。今所用 七情六慾 一語,即套用佛典中之 六慾 泛指人之情緒 慾望等。 指 人的七種感情和六種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