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

時間 2025-07-24 21:35:09

1樓:胡鬧鬧旅遊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是:

一、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

1、人口。1)工業革命推動生產力發展,人口迅速增長。

2)勞動力結構發生變化,從事工商業的人口增多。婦女走出悔猛灶家庭成為勞動者。

2、大眾教育。

1)背景: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

2)國家:英、法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德國建立初等、中等、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

二、城市化

1、背景。工業革命後,工商業發展,大量人口湧入城市,但城市缺乏統一規劃。

2、城市化的措施。

19世紀中期,衛生條件改善。排水設施、街頭照明、碧扮有軌電車等公共運輸設施。

3、影響:生活知隱方式發生著變化。

三、社會問題

1、社會矛盾激化。

資本家獲得極大的財富,工人高強度勞動卻難以生存。工人反抗鬥爭日趨激烈。(破壞機器的盧德運動)。

2、環境汙染:廢氣、廢水汙染大氣、河流。

2樓:方也情感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主要有4方面:人口增長、大眾教育、城市化和環境汙染和貧富分化加劇。

人口增長: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工業勞動者,為社兄鬥會地位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大眾教育:19世紀中期以後,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法國和德猜蔽國最早建立起國家教育體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

城市化:工業革命開始後,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裡。到19世紀後期,大部分英國人已經生活在城市之中了。19世紀中期以後,城市規劃和環境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變化。

環境汙穗塵州染和貧富分化加劇:

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工人的反抗鬥爭日益激烈。

環境汙染是工業化帶來的另乙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社會主義工業化完成了嗎?

3樓:清風聊生活

中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1958—1978的20年間。(預計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中國是乙個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建國後,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直在為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鬥。建國頭三年,就迅速恢復了遭受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

從1953年開始,執行以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開展了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指變落後的農業國家為先進的社會主義工業國家。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取得革命勝利的國家,用機器大工業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使國家由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通常以現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優勢為其實現的標誌。

我國在1952年制定的過渡時期總路線中,把「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作為全黨和全國人民在乙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努力奮鬥的「總任務」之一,並在隨後的實踐中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國家為什麼要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

4樓:阿狸路路的城堡

因為只有在我國人民現時生活已經有所改善的條件下,盡力增產節約,去建設我國的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才能大規模地發展農業,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工人、農民和全體人民的生活,這是長遠的利益所在。

只有把我們眼前生活中的區域性的利益,服從於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長遠的利益,這才是全體人民最高的根本的利益。

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年以來,我國不但經過了多次大規模的群眾鬥爭,在各方面基本上完成了民主的社會改革工作。

而且在國民經濟恢復的過程中,已經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工作,使各種經濟成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創造了今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改造的有利條件。

史達林同志一九二六年在「論蘇聯經濟狀況和黨的政策」一文中說:「人們有時忘記了,沒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資金,沒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後備,既不可能制訂任何工業計劃,也不能建設這樣或那樣『規模巨集大』和『包羅永珍』的企業。」

這對於我們同樣是極其重要的指示。我們必須要有日益增長的財富積累和充分的後備金,並集中地加以使用,才有可能進行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建設。

5樓:網友

工業化是現代化生產力的代表,沒有工業化就不可能創造高度發達的社會形態,就無法實現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是什麼?

6樓:海天二度

世界上有許多的工業化國家,都實現了高速手的發展。

7樓:灬ae一86丨

工業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國家強盛的體現,不受國外約束的重要保證。有了完善的工業基礎,能一定程度上抵禦天災人禍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如果產業單一或者只有傳統產業,很容易遭受國際**的影響。

但工業與傳統行業也有相同之處,就是會有比較優勢,資源的分佈不均造成了這樣的結果。a國國內有石油,它就比石油貧乏的b國有發展石化工業的優勢。但是這改變不了工業對乙個國家的重要性,雖然不顧比較優勢的建設工業,會造成資源浪費,但卻增加了該國的國際生存能力。

由此進一步聯想,莫名地感覺大國比小國更有發展起來的前途。因為小國的產業往往因自身幅員與資源稀缺限制,很難建立良性的現代工業體系,全方面的工業的需求僅靠國內也很難滿足,大體的產品需要出口來獲得正向迴圈,一旦遭遇風險,對於產業的打擊堪比滑鐵盧。

其實,這裡就感覺到小國的悲哀了,它們能發達起來,但永遠強盛不了,因為它們抵禦不了風險。在轉念想一下,如果全球擰成一股繩或者說建立乙個統一的大帝國,或許能抵禦風險,各地發展比較優勢,獲取最大的收益,但人呀!總是各掃門前雪的,自利的本性以及群體的分歧實在是永遠無法彌合。

列舉歐美工業化國家社會鉅變的主要表現?

8樓:動植物知識分享

本國囯家的安全性壓倒經濟效益的觀點。

因疫情影響,導致口罩、呼吸機等物資的奇貨可居,驚醒了美、日、歐等國早已工業「空心化」的民意!為此,醫療及其他關鍵性、戰略性的物資生產,必將在這些國家重啟,並且優先得到政策性的扶持和發展。**壁壘不可避免!

9樓:飛起來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是:一、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1、人口(1)工業革命推動生產力發展,人口迅速增長(2)勞動力結構發生變化,從事工商業的人口增多。

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勞動者2、大眾教育(1)背景: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2)國家:英、法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德國建立初等、中等、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二、城市化1、背景工業革命後,工商業發展,大量人口湧入城市,但城市缺乏統一規劃。2、城市化的措施19世紀中期,衛生條件改善。

排水設施、街頭照明、有軌電車等公共運輸設施。3、影響:生活方式發生著變化。

三、社會問題1、社會矛盾激化資本家獲得極大的財富,工人高強度勞動卻難以生存。工人反抗鬥爭日趨激烈。(破壞機器的盧德運動)。

2、環境汙染:廢氣、廢水汙染大氣、河流。

如何簡述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程序?

10樓:似珺盧海凡

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程序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

1. 社會主義工業化起步:新中國成立後螞羨褲,我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主要經歷了從蘇聯引進、自主研發、工業基礎初步建立等階段。

2. 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在改革開放後,我國實行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工業化發展,主要經歷了從鄉鎮企業到國有企業、從傳統產業到高技術產業等階段。

3. 社會主義工業化轉型:在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推動工業化發展,主要經歷了從傳統產業到高技術產業、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等階段。

4. 社會主義工業化公升級:在派埋「一帶一路」倡議和「網際網絡+」等背景下,我國推動工業化發展,主要經歷了從傳統產業到高技術產業、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等階段。

總之,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程序經歷了從引進到自主研發、從傳統產業到高技術產業、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等階段,實現了從無到有悶簡、從落後到先進的轉變。

11樓:得書文化

分類: 社會/文化 >>社會團體。

解析: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開始了中國現代工業的發展歷程,大致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社會主義工業初步發展時期。

新中國隊對原外資企業、國民 **經營企業、民間私營企業以及手工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社會主義改造,並在蘇聯專家的援助下,興建了一批大型重工業企業,初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工業基礎。大躍進時期"以鋼為綱"的方針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經濟後果,但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屬於那個時代特殊的工業景觀。

第二階段:社會主義工業曲折埋做猜前進時期。

文革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工業在動盪中曲折發展。處於備戰考慮在西南腹地新建重工業基地的"三胡裂線建設"運動,大大促進了西南地區的開發,形成了一批新興的工業城市。

第三階段,社會主義工業大發展時期。

中國工業持續穩定發展,工業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個體與私營工業、鄉鎮企業、外資企業的崛起,國有工業比重下降,開創了多元化工業經濟格局。隨著工業化程序的深入,傳統製造業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過程中涉及到大量工業用地重新利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首鋼搬遷都成為學術界和社會共同關彎型注的熱點問題。

蘇聯的工業化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有何不同

狼牙特種兵 樓上,現在軍事復工業也要依制靠重工 bai業,要不然你拿什麼造坦克du飛機大炮?zhi蘇聯優先發展重dao工業主要是因為當時蘇聯的國情 在國內工業落後 經濟實力不強。而在國外,蘇聯則十分現實地時刻面對著資本主義列強隨時可能發動的侵略戰爭 實際上對蘇聯來講,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就是這類戰爭 因...

我國工業化建築的發展趨勢,建築工業化與工業化建築的意義

更有利於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產品的形式更統一,質量更具有標準。這個沒參考過書本,只是自己的想法,希望對你有幫助。建築工業化與工業化建築的意義 建築工業化 來建築工業化是我國自建築業的bai發展方向。近年來,隨du著建築業體制改革 zhi的不斷深化和建築規模的持dao續擴大,建築業發展較快,物質技術基礎...

製造業工業是國家根本。為什麼還要去工業化

不是國家主動要去工業化 而是經濟結構使得發達國家被去工業化 在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受去工業化影響最大的主要是一些大城市地區以及那些以資源為基礎 傳統的衰退產業相對集中的老工業基地。這些地區出現去工業化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於大城市地區土地和工資等生產成本較高,勞動和環境保護意識較強,加上市中心區生活和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