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高原反應 登山速度不要過快

時間 2022-03-19 01:35:19

1樓:匿名使用者

初入高原旅遊,有一部分人可能出現高原反應,症狀包括頭痛、胸悶、氣短、心悸、噁心嘔吐,口脣紫紺,失眠,多夢,血壓亦可能升高。這些症狀第

一、二天明顯,以後就會逐漸減輕或消失;但也有極少數人因勞累、受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症狀可能逐漸加重,發展成為高原肺水腫或高原腦水腫。那麼,怎樣在旅行

生活中減輕高原反應、如何防止高原病的出現呢看

一、進入高原前首先要通過正規體檢,心、肺、腦和血液系統疾病患者,不宜進入高原;平時身體素質好,進入高原後一般少有高原反應或反應相對較輕。同時,進入高原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可向有高原生活經驗的人員或醫生請教,請他們講一些高原特點和生活注意事項,禁除菸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帶上必要的應急藥品和其它物品。

二、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保證樂觀情緒。否則過分擔心,思想焦慮,睡眠欠佳,反而會加大腦組織耗氧量,導致高原反應或使高原反應加重。

三、高原反應一般都可自愈。症狀較重的,對症**即可,如吸氧、止痛、鎮靜等,比如口服去痛片和安定片,藏藥逗紅景天地 根水喝可緩解高原反應。應避免勞累、受寒和上呼吸道感染,對極少出現的高原肺水腫和高原腦水腫病人須大量吸氧,並在應用藥物**的同時,迅速轉送海撥低的地區,**效果較好。

慢性高原病在平原地區系統**後,便可逐步痊癒。

四、高原氣候多變,尤其是早、晚氣溫偏低,一般說海撥每升高約1000米,溫度降低6℃,所以衣著一定要注意保暖,即使夏季,內地來的人也須準備羊毛衫、保暖內衣等;冬季氣溫比較低,更須注意戴上墨鏡和禮帽,以防紫外線損傷。如探險和登高山,則要計劃好進行階段性適應性鍛鍊,不應冒然進入海撥5000米以上的地區,以防出現不測。

怎麼緩解高原反應

2樓:風不停息

1、多吃一些水果蔬菜,水果蔬菜中的維他命對緩解高原反應很有效果。

2、在高原上注意多喝水,同時也要注意保暖,因為高原上的天氣會非常冷,但是不能洗太多次澡。會消耗自己的體力。

3、出現高原反應還可以喝一些葡萄糖和高原上的特色食物酥油茶,都是很好的緩解高原反應的東西。

3樓:叫那個不知道

1.急性高原反應

(1)休息 一旦考慮急性高原反應,症狀未改善前,應終止攀登,臥床休息和補充液體。輕症者可不予處理,一般經適應1~2周症狀自行消失。

(2)氧療 經鼻管或面罩吸氧(1~2l/min)後,幾乎全部病例症狀緩解。

(3)藥物** 頭痛者應用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或普魯氯哌嗪;噁心嘔吐時,肌注丙氯拉嗪(或甲哌氯丙嗪);反應較重者酌情選用鎮痛、鎮靜、止吐等藥物對症**,如去痛片、地西泮、甲氧氯普胺等。頭痛及嘔吐還可用「氨撲苯」及「消嘔寧」,後者主要作用於嘔吐中樞而對其他區域無抑制作用。嚴重病例,口服地塞米松或地塞米松和乙醯唑胺聯合應用。

(4)宜地** 症狀不緩解甚至惡化者,應儘快將患者轉送到海拔較低的地區,即使海拔高度下降300m,症狀也會明顯改善

2. 慢性高原反應

(1)宜地** 在可能情況下,應轉送到海平面地區居住。

(2)氧療 重症者夜間給予低流量吸氧(1~2l/min)能緩解症狀。可予間斷或持續吸氧,不主張長時間吸氧,因有礙機體對低氧環境習服。必要時可用輕緩利尿劑如醋氮醯胺或用氨茶鹼口服等**。

(3)藥物 乙酞唑胺或酯酸甲經孕酮,能改善氧飽和度。

(4)靜脈放血 靜脈放血可作為臨時**措施。

**基本原則是早期診斷,避免發展為嚴重高原病。輕型患者無特殊**,多數人在12~36小時內獲得充分適應後,症狀自然減輕或消失。

擴充套件資料

高原反應(high altitude reaction),亦稱高原病、高山病,嚴格說是高原病的一種分型。是人體急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於低壓低氧環境後產生的各種不適,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常見的症狀有頭痛,失眠,食慾減退,疲倦,呼吸困難等。

頭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常為前額和雙顳部跳痛,夜間或早晨起床時疼痛加重。肺通氣增加如用口呼吸,輕度活動等可使頭痛減輕。高原病根據發病急緩分為急性、慢性兩大類,再根據低氧突出損害的器官系統進行臨床分型。

4樓:伯熊熊辰

高原地區空氣稀薄,生活在海拔較地區的人們到高原後會產生缺氧的反應,主要是腦缺氧,會感覺到氣短,頭暈,噁心等。長期生活在高原的人,體內紅細胞代嘗增生,所以不會有症狀。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紅景天(提前10-15天服用,給身體打個底)+奧默藍養片(進入高原後或高反產生後用,抗高反,快速緩解高原反應)+葡萄糖液(補充能量,緩解精神萎靡乏力胃口懨懨)+布洛芬(針對高原反應引起的頭痛),搭配著用,根據不同情況使用,這樣就差不多ok了。最後注意防寒保暖莫感冒,可以帶點感冒退燒藥~

如何能有效地預防高原反應?

6樓:羅大麥大麥羅

建議進入高原前一個月,開始服用紅景天藥物。進入高原要從低海拔到高海拔慢慢適應,儘量不要做飛機到高原,突然的變化會立即出現高原反應。另外,在高原儘量不要喝酒和劇烈的體力活動。

7樓:匿名使用者

1、初上高原,第一天要休息好,前兩天避免劇烈活動和情緒興奮,前3-5天避免洗澡,尤其是熱水澡,以免迴圈加快加劇缺氧,導致肺水腫。

2、在高原期間應戒菸,一氧化碳是香菸的重要產物,更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大量抽菸,會明顯加重高原反應。

3、日常的用藥也備一些,如感冒藥,腸胃藥,消炎藥,治頭疼的藥,抗高反的有奧默牌藍養片。

4、飲食方面,軟、流食為好,如麵條、粥類,其他為蔬菜和水果為主。低氧情況下食慾減退,消化系統功能減弱,胃腸脹氣,軟流質飲食又利於消化吸收,增加水分攝入。

5、注意補充水分,適量飲水。

6、如果適應酥油茶的味道的話,可以喝一些酥油茶,對於適應高原環境有一定的幫助。

7、初到高原時不宜飲酒,因為飲酒可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加快,導致嚴重缺氧而影響食慾,加重高原反應

8、對初進高原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常心對待

如何預防和**高原反應

8樓:時尚現場

亦稱高原病、高山病,嚴格說是高原病的一種分型。是人體急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於低壓低氧環境後產生的各種不適,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

9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沒有預防這一說,更多的來幫助減輕或緩解高原反應症狀。一般的做法是提前吃紅景天,不一定有效,但就當給身體打個基礎,心理上也有些安慰。隨身攜帶一些抗高反產品,比如葡萄糖液、奧默牌藍養片等,能夠比較有效地緩解高原反應。

程度較輕微時可以採取喝水、靜躺休息的方式,嚴重則組要及時吸氧或就醫。

去**高原遊玩,如何避免高原反應?

10樓:匿名使用者

青藏高原的海拔很高,我們在去青藏高原遊玩的時候要注意一下高原反應,高原反應缺氧還是很強烈的,很多人都受不了。

高原反應主要表現為頭暈,噁心,睏乏,呼吸困難,全身無力,令人非常不舒服,這時候就是發生了高原反應,要及時的吸氧,就會很快的緩解過來。出現這種反應也不是說你身體的素質不好,相反,身體素質好的可能高原反應會更嚴重。

但是有高原反應也是不用怕的,我們要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高原反應,很多的高原反應都是因為我們自己心裡面有心理作用,可以隨身攜帶一瓶氧氣,吸上幾口氧氣就可以很快的緩解高原反應,碰到高原反應就趕快的蹲下或者是平躺,前幾天去青藏高原是會非常的不適應的,但是在青藏高原上待幾天就可以適應了。

基本上每一個去青藏高原的人都會發生高原反應,其實做好防範就可以了,還有一點就是要避免自身的劇烈運動,劇烈運動會導致快速的缺氧,更容易發生高原反應。

頭痛是高原反應最常見的一種現象,我們多帶一點葡萄糖,巧克力,補充一下熱量,增加體內的血糖濃度就可以緩解頭暈的症狀。

而且我們到青藏高原上,要注意保暖,如果感冒了,再加上高原反應的那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如果有高原反應,也就不要再洗澡了。我們在去青藏高原之前還要提前準備好感冒藥,提前服用下去,還有我們在去青藏高原的時候,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哦!

我要去**了,怎麼預防高原反應?

11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提前帶些抗高原反應物品,如奧默藍養片或紅景天。注意在高原不宜劇烈運動、暴飲暴食,也儘量別抽菸喝酒。這些都可能會導致你自身出現高原反應症狀。

12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在進入高海拔地區之前1-3天開始服用紅景天,或者吃妞瑪,也可以喝藏地密飲,主要原料是妞瑪,並配有蟲草、黑枸杞、人蔘等可以有效補氣血和維生素

13樓:

建議試試紅景天泡水喝。首選草晶華紅景天破壁草本,獨立的小包裝,溫水冷水都可以沖泡。而且攜帶很方便。

如何預防高原反應,怎麼預防高原反應

預防高原反應的方法 1 剛進入高原,行動宜慢不宜快,不要急速行走,更不能跑步,不能做體力勞動,最好能用半天時間完全靜養休息。2 高原溫差特別大,很容易著涼感冒,應做好保暖措施,要防止因為受涼引起的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腫的主要誘因之一。3 不要暴飲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負擔,最好不要...

爬山如何保護膝關節,登山如何避免膝蓋損傷

如何既能享受登山健身的益處,同時又儘可能地避免損傷,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國家體育總局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從國外的一項運動 越野行走 nordicwaiking 中受到啟發,研製並開發出 沃克 牌越野行走手杖。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岑浩望教授在使用了越野行走手杖後認為 這是一項使用兩支手杖的快步行走運動。...

如何檢驗自己是否會有高原反應,如何檢驗自己是否會有高原反應

天空海洋心 是個聖潔神祕的地方,拉薩是神奇而壯美的青藏高原上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人們對 高原壯美多姿的風光,神祕莫測的宗教文化,淳厚質樸的民俗風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越來越多的中外旅行者把 作為心向神往的旅遊勝地。然而,由於 平均海撥在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 氣壓低 空氣中含氧量減少,人們處於缺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