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句子成分有哪些?正確的句子順序是什麼?是主語,狀語,謂語,賓語如狀語後置之類

時間 2021-05-05 10:57:37

1樓:策士吧問道鬼谷

古代漢語的語法成分與現代漢語的語法成分差不多,同樣包括有主語、狀語、謂語、賓語和補語等五個方面,只是在排序上存在一些差異。比如:古代漢語的語法成分排序是:

主語、狀語、謂語、賓語和補語。

在古漢語中,由於介賓短語是最常見的一種語法成分,並經常充當狀語或補語,所以在加有介賓短語的文言文中,語法的成分構成與現代漢語的語法排序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且有些排序是現代漢語的語法排序不存在的。

一、 文言文中,介賓短語的基本詞序與位置大體示意

這裡簡單地介紹一下,文言文敘事句中的語法成分排序。

主語(施事)+狀語(介賓短語:偕從、與事,與物、工具、目的)+謂語(行為)+賓語(受事)+補語(介賓短語:與物、工具、物件、處所)」

例如:○《左傳·宣公十二年》:衛人以燕師伐鄭。

(衛國人率領燕國的軍隊討伐鄭國)

由上可見,施事主語「衛國人」排在最前;以賓短語「以燕師」充當狀語排在第二;行為動詞「伐」排在第三;名詞「鄭」充當賓語排在第四。

本例中的介賓短語「以燕師」表示偕從,並充當述語「伐」的偕從狀語。這個偕從狀語與施事一起參與其後的行為,有較強的活動性,所以排在動詞「伐」的前面。國名「鄭」是受事,所以排在動詞之後。

介詞「以」表偕從,可譯為:率領。

○《呂氏春秋·貴生》:堯以天下讓於子州支父。

(堯把天下讓給子州支父)

由上可見,施事主語「堯」排在最前;以賓短語「以天下」充當狀語排在第二;行為動詞「讓」排在第三;於賓短語「於子州支父」充當補語排在第四。例句中沒有賓語。

本例中介賓短語「以天下」表示與物,並充當述語「讓」的與物狀語。由於具有較強的活動性,所以用在動詞之前。動詞後的介賓短語「於子州支父」充當述語的給予物件補語,其中:

「子州支父」表示物件。介詞「以」表與物,可譯為:把;介詞「於」表物件,可譯為:

給。○《左傳·定公十四年》:靈姑浮以戈擊闔廬。

(靈姑浮用戈刺闔廬)

本例中的介賓短語「以戈」表示工具,充當述語「擊」的工具狀語。由於具有較強的活動性,所以用在動詞之前,動詞後的「闔廬」表示受事。「以」可譯為:用。

二、文言文中,狀語後置的基本原因

在文言文中,語法成分後置的情況大約有兩種,一種是定語後置,一種是狀語後置。文言文中,由於定語和中心語所構成的定中短語的位置,通常出現主語和賓語之前,而定語後置只是定中短語中的定語和中心語位置發生了變化,並不影響其他語法成分排序的位置,所以這裡就不多說。

而介賓狀語後置為介賓補語,則是文言文位置排序的一種常見現象,這也是現代漢語中沒得的語法現象。為了讓你能更好理解,多舉了以下例句!!

受句法、語義、修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介賓狀語和介賓補語的位置時常會有變化。以介詞「以」所構成的以賓短語為例,以賓短語最常由狀語改變為補語,這種變化常見於以下四種原因造成。

1、述語的結構不復雜,「以」賓短語比較複雜,大多置於動詞之後。例如:

○《國語·晉語二》: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祿,喪亂並臻。

(加上與敝國國君去世之事重疊發生,喪亡禍亂接踵並至。)

本例中以賓短語「以寡君之不祿」表與物,充當述語「重之」的與物狀語,因其複雜而置於謂語之後,改為與物補語。即以賓短語由原來限定謂語「重」變為補充說明謂語「重」。「以」可譯為:

與。注意:本例中,以賓短語「以寡君之不祿」所表示的與物是事,而非物!!!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及宋,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乘。

(等(重耳)到達宋國,宋襄公把八十匹馬送給他。)

本例中以賓短語「以馬二十乘」表與物,充當述語「贈之」的與物狀語,因其複雜而置於述語之後,改與與物狀語作補語。「以」可譯為:把。

「及宋」是及賓短語充當全句的主語,表時間。「及」可譯為:等。

○《左傳·襄公十一年》:鄭人賂晉侯以師陟、師觸、師蠲。

(鄭國人將師悝、師觸、師蠲贈給晉悼公)

本例中「以」的賓語是聯合短語,原本表示與物,並充當述語「賂晉侯」的與物狀語。因其複雜而置於動詞後,改與物狀語作補語。「以」可譯為:

把。注意:以賓短語「以師陟、師觸、師蠲」所表示的是人,而非物!!!

○《公羊傳·隱公元年》:立適以長不以賢。

(立適子憑年長而不憑賢德。)

本例中「以」的賓語是兩個以字介賓聯合短語,原本為表示某一範圍的工具的狀語,因其複雜而置於動詞之後,改工具狀語作補語。「以」可譯為:憑。

注意:雖然「與物」和「工具」都用介詞「以」,而且「以」的詞義差不多,但由上幾例可以看出,與物狀語和工具狀語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與物」必須是由施事方轉移到受事方,而「工具」則不作轉移,但對施事的行為有著極大的幫助。

2、述語中用「之」等代詞作賓語時,為了使「之」接近指代的物件,「以」賓短語可以後置為補語。例如:

○《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擁有上千輛兵車的國家,夾持在大國的中間,而大國拿戰爭威脅施壓屈服它,拿災害饑荒使它相就。)

本例中用在介詞「以」前的「之」指代「千乘之國」,為了使他稱代詞「之」在位置上,接近所指代的物件「千乘之國」,以賓短語「以師旅」和「以饑饉」充當動詞「加」和「因」的狀語,表工具,後置為補語。「以」可譯為:拿。

乎賓短語「乎大國之間」表處所,「乎」可譯為:在。

○《孟子·梁惠王上》: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在五畝大的宅園中,把桑樹種在宅園,五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穿上絲綿衣服。)

本例中用在「以」前的「之」指代「五畝之宅」,為了使代詞「之」在位置上,接近指代的物件,「以」賓短語充當動詞「樹」的狀語,表與物,後置為補語。以賓短語「以桑」表與物,「以」可譯為:把。

注意:主語「五畝之宅」不是「樹之以桑」的省略主語。

3、把本該用在動詞之前的狀語,移到動詞之後,這種句式的改變,有突出或強調「以」賓短語的作用。例如:

○《國語·楚語上》: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屬之,曰「祭我必以芰。」

(屈到喜歡吃菱角,生病時,叫來他的宗老並叮囑他們,說:「一定要用菱角祭祀我。」)

○《國語·周語下》:且吾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

(況且我聽說成公出世時,他母親夢見神人在他的屁股上打上黑記。)

本例中的以賓短語「以墨」本該用在動詞「規」之前做狀語,後移到動詞「規」之後,是為了強調「以墨」的作用,因為這位成公後來就叫「黑臀」。

○《孟子·梁惠王上》: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

(齊宣王笑著說:「這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態呢?我不是吝惜錢財而用羊去代替牛。」)

本例中的以賓短語「以羊」本該在動詞「易」之前做狀語,後移到動詞「易」之後,是為了強調「以羊」的作用。這裡所以說成「易之以羊」,是因為在這句話前,孟子說:「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強調牛、羊在這裡並沒有區別,而梁惠王為了說明自己並非「愛財」,與「牛」對比地強調了一下「羊」,所以也用作補語。

4、在對偶、排比句中,也可以把「以」字介賓放在後面。例如:

○《國語·晉語九》:道之以文,行之以順,勤之以力,致之以死。

(用文德引導他,用道理規範他,用精力效勞他,用生命奉獻他)

本例中「以」賓短語是對偶,所以「以」賓短語作補語。以賓短語均表工具,可譯為「用」。

○《左傳·昭公五年》:道之以訓辭,奉之以舊法,考之以先王。

(用古聖先賢的言語引導他,用舊時的法度奉承他,用先王的事例考核他)

本例中的「以」賓短語是排比,所以「以」賓短語作補語。以賓短語均表工具,可譯為「用」。

2樓:

後置其實是相對現代漢語來說後置了

語文文言文中常有名詞作狀語的用法,狀語是什麼怎麼看出文言文的一句用了名詞作狀語的用法,還有句子成分?

3樓:匿名使用者

狀語(adverbial)是句子的重要修飾成分。狀語是謂語裡的另一個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謂語中心語的前面,從情況,時間,處所,方式,條件,物件,肯定,否定,範圍和程度等方面對謂語中心進行修飾或限制。在不同的語言中「狀語」有不同的作用。

中文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德語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或整個句子;英語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的句子成分。

例句:(括號內為狀語)   他(已經)走了。   咱們(北京)見。

  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   科學(終於以偉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戰勝了神權。   空(谷)傳響。

狀語常以以下形式出現:   1.副詞、形容詞經常做狀語。

  2.表示時間、處所的名詞經常做狀語,一般名詞不做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很少做狀語。   3.

介詞結構常做狀語。   4.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詞的前邊,但表示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結構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

如[在杭州],我們遊覽了西湖美景。   狀語說白了就是修飾動作的詞,也可以理解成修飾謂語的詞。

學習文言文的時候這種名詞作狀語的詞類活用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規律一:名詞活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翻譯的時候,需要在那個活用的名詞前加一「像」字。如「檣櫓灰飛煙滅」句中的「灰」與「煙」,「一石頂壁起猶數十丈」(徐巨集祖《遊黃山記》)句中的「壁」,「贏糧而影從」(賈誼《過秦論》)中的「影」,就屬於這種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成語,如「土崩瓦解」中的「土」與「瓦」、「星羅棋佈」中的「星」與「棋」、「蠶食鯨吞」中的「蠶」與「鯨」、「風起雲湧」中的「風」與「雲」,也都屬於名詞活用作狀語表狀態的例子。僅以「土崩瓦解」為例,指出一個誤區。有人認為「土崩」與「瓦解」均為主謂關係,然後構成了聯合結構。

錯了,因為在成語決不是說「土」與「瓦」怎麼了,而是在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樣徹底崩潰了。

規律二;名詞活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工具與方式,在翻譯時,要在活用的那個名詞前加上一個介詞「用」。例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中的「船,「狼速去,不然將杖殺汝」中的「杖」,「市中游俠兒得佳者而籠養之」(《促織》)中的「籠」,「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等,就應該歸入狀語這一種用法。需要指出的是表工具方式的名詞狀語在翻譯時除了可以加介詞之外,還可以時靈活一些,如「餘自齊安適臨汝」(《石鐘山記》)句中的「舟行」就應該譯為「乘著小船」再如「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石鐘山記》)中的「目見耳聞」也該譯為「親眼親耳」才是。

規律三:名詞活用作狀語表動作行為的頻率,這一類句中活用的名詞均為時間名詞。在翻譯時比較靈活,可加介詞「每」,也可將那名詞重疊後前邊加「一」,還可譯為「一……比……」等。

比如時間名詞「日」與「月」活用的例子就有「鄉鄰之生日蹙(《捕蛇者說》)」中的「日」(譯為「一天比一天」),「日與北騎相出沒於長淮間」(《指南錄後序》)中「日」(譯為「每天」),「日削月割」(《六國論》)中的「日」「月(譯為「一天天」、「一月月」),「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譯為「每日」)等。再如時間名詞「歲」的活用就有「宮中尚促織之戲」(《促織》)中的「歲」(譯為「每年」),「良庖歲更刀」中的「歲」(也譯為「每年」)等。

規律四:表示動作行為的方位。這一類名詞的特點是均為方位名詞,翻譯時在活用的名詞前加上介詞「向」「到」或者「對」一類介詞。

例子俯拾皆是。如「大江東去」(《念奴嬌·赤壁懷古》),「孔雀東南飛」、「北伐」、「南征、「西行」等,譯時加介詞「向」;「外調」「上訪」等,譯時加「到」,而「外連橫而鬥諸侯」中的「外」、「內惑與鄭秀,外欺於張儀」中的「內」與「外」譯時均得加上介詞「對」。

規律五: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那活用的名詞的特點是均為處所名詞,翻譯時加上介詞「在」或者「從」。如「卒廷見相如」中的「廷」應譯為「在朝廷上」,「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戰》)中「郊」也得譯為「在城郊」,「草行露宿」(《指南》錄後序))中的「草」和「露」,需譯為「在草叢中」、「在露天裡」,而「沛公已去,間至軍矣」、「道芷陽間行」兩句中的「間」就應譯為「從小道」了。

規律六:表示對人的態度。翻譯時需加上一串文字:

「像對待……一樣」。如「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中的「兄」,「人皆得以隸使之」(《五人墓碑記》)中的「隸」,「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記·孫臏列傳》)中的」客」,就需譯為」像對待兄長一樣,「像對待奴隸一樣」,「像對待賓客一樣」。

規律七: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情理。翻譯時在活用的名詞前加上「按」、「照」「按照」這一類介詞就可以了。

如下面的例子,「古法」採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採草藥》)中的「古法」(譯為「按照古代的方法」),「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次」(譯為「按次序」),「靈運所未至,理未足怪也」(《雁蕩山》)中的「理」(譯為「照理」)「予分當引決」(《指南錄後序》),中的「分」(譯為「照名分」)等。至於「義不賂秦(《六國論》)」,「義不食周粟」(《史記·伯夷叔齊列傳》)中的「義」若譯為「按照正義」是可以的,但若稍微靈活一點,譯為「堅持正義」似乎更好些。

至於句子成分:句子的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詞與詞之間有一定的組合關係,按照不同的關係,可以把句子分為不同的組成成分。

句子成分由詞或片語充當。漢語: 現代漢語裡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種,即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補語。

英語: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補語、狀語、表語七種

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會有幾種比較特殊的句子成分情況:也就是判斷句 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賓語前置:一般都是否定句和疑問句常見此種情況,如: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 「臣未之聞也」。

謂語前置:(1)表示疑問的句子。如:何哉,爾所謂達者?   (2)表示感嘆的句子。如:賢哉,回也!

省略句 被動句等

其實樓主可以去書店買一本語文基礎知識積累 裡面有詳細的解說 明白易懂

古代文言文中“清”怎麼解釋,古代文言文中的 之 有六種解釋,請說明和舉例,急用

boom紗卡啦咔 1 液體或氣體 純淨沒有混雜物,跟 濁 相反 清潔 清水 清澈 天朗氣清 2 寂靜 清靜 冷清.3 公正廉潔 清廉 清白 清官.4 單純 清茶 清唱 清湯.5 清楚 說不清楚 問清底細 6 一點不留 把帳還清了.7 清除不純的成分 使組織純潔 清黨 8 賬目 還清 結清 清欠 賬已...

文言文中佔有幾種意思,文言文中為有幾種意思

主要有兩大類意思 一 動詞含義 1 會意。從卜,從口。以口問卜。本義 推測吉凶,即察看甲骨的裂紋或蓍草排列的情況取兆推測吉凶 2 同本義 divine 佔,視兆問也。說文 未佔有孚。易 萃 極數知來之謂佔。易 繫辭 三人佔。書 洪範 佔者三人。儀禮 士喪禮 注 三人,掌玉兆 瓦兆 原兆者也。佔衿兆。...

文言文有卒的初中句子,初中文言文中卒翻譯成突然的句子

卒之為眾人 傷仲永 卒獲有所聞 送東陽馬生序 終於 最後的意思 愛士卒 卒數萬人 陳涉世家 士兵的意思。初中文言文中卒翻譯成突然的句子 通 猝 突然 倉猝。荊軻刺秦王 惶不知所為。赤壁之戰 五萬兵難 合。在文言文中卒翻譯成死的例句。在初中學過的 包含 遂卒 的搞笑古文句子段子有哪些? 金小萬 1 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