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哲學方面),哲學問題 我是誰

時間 2021-05-05 21:27:23

1樓:匿名使用者

轉的:"自我是由「意志」和「智力」兩者共同構成的!"

如果一個人意志同我一樣,智力與我相同,那麼我們便是同一個「我」嗎?

我們可以以各種規定性來定義自我,只是我想知道有怎樣的規定性。

我們照鏡子,拍相片,不停地做心理測試,其實都是想以外在的角度來審視「我」是誰。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我必須相信,以便可以維繫自我的意義並生存下去。

關注人,關注個體的價值,應該是西方人文思想很突出的一點吧。

因為我發現,如果把自我認為是物質的,那麼身體不停變化,那麼我也早已就不是我,如果把自我認為是連續的意識和感覺,那麼當我們睡著覺以後,也就沒有了意識沒有了感覺,那當第二天到來,又一個新的連續的意識和感覺就又出現了,我也已經就不是我了。

我是誰 ?

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性別,是否**,我怎麼知道你是誰自我 ?

沒有自我,只是感覺存在而已.但確實實實在在的存在,因為別人能看到我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我,我是我的世界,我是你,我是你眼中的風景,橋上的人成了你眼中的風景,殊不知,你也成了橋上的人眼中的風景。我組成了其他人的生活,但,我又只是我自己的生活。

3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學派有不同的回答 唯物一說,你只是宇宙中的1個星球中的1個小生物,唯心-說,你是上帝創造的理形,你存在於上帝之中,屬於大自然

4樓:匿名使用者

很抱歉,看樣子,沒什麼專業人士來鳥你。我隨便說說了:我是每一個個體對其他生物與自己的區分,生命要你終生服務的人。而對任一個其他的個體來說,你,是他們「我」的參照物與對立面

5樓:匿名使用者

人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物質,跟鉛筆橡皮等一樣。但是人有思想,這跟其他東西不一樣。意識是人腦的機能,產生於人的生產和實踐活動。

人與周圍的事物相互聯絡,相互影響。人最基礎的是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必會跟周圍的環境產生聯絡。事物是普遍聯絡的,這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觀。

客觀存在是真實的,物質決定意識,形存則神存,形滅則神滅。我是據我所知,解釋了一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6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誰?你是你。你不是誰。你是你爸爸的兒子

哲學問題 我是誰

7樓:無線電師

人生觀和人生哲學的三個重要問題之一。

一、三個問題和多種認定

1、三個問題

①我是誰(我是什麼人)?

②我從**來?

③我到**去?

2、多種認定

①「三個人生哲學難題」;

②「三個西方哲學永恆命題」

③「世界上最終極的三大哲學問題」。

二、三個問題的人生意義

筆者認為,這三個問題不是哲學的終極問題,而是人生觀和人生哲學的三個重要問題。

很少有人經常思考這些問題,有時遇到嚴厲的門衛才需要認真回答這些問題。

極少有人在風和日麗、風景如畫的時空與風情萬種的佳人共處時思考這些問題,卻不幸在監獄標語中經常看到這些問題:「你是什麼人?為什麼來這裡?

來這裡幹什麼?」「記住昨天走過的路、走好今天改造的路、奔向明天光明的路。」

人生確實需要經常思考這三個問題。

人有自然、社會和精神三大屬性。人生是人的自然生命在意識支配下的社會旅程。

1、我是什麼人?——核心是現在的定位。

三千多年前,古希臘德爾斐神廟刻著「認識你自己」的銘文。中國有著名的格言:「人貴有自知之明」。

明確自己的身份地位是個人在社會中安身立命的前提。一個人的身份地位是個人條件和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個人條件集中在三個焦點:

①相貌的妍媸;②品德的善惡;③智慧的高低。現代社會有人糾結於「靠臉吃飯,還是靠才華吃飯?」,但美德是立身之本。

2、我從**來?——核心是歷史的回顧。

在市場經濟中,人的流動很頻繁。應聘時要準備回答很多問題,但最重要的是:①學歷文憑;②工作(實習)經歷;③家庭狀況。「英雄不問出身」,平民常被審問。

珍惜過去的業績,正視自己的缺憾。

3、我到**去?——核心是未來的追求。

人生有「三業」:職業、家業和事業,事業處於最高層次。馬克思主義哲學倡導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但在積極進取時要力戒腐敗、勿忘算賬:

①政治前途帳;②經濟收入帳;③人身自由帳;④家庭幸福帳。

追求美好的未來,實現人生的價值。

三、相關問題

1、人生觀和人生哲學的三大問題

①人生目的,回答人生為了什麼?是為了自私自利,還是為了奉獻社會。

②人生態度,回答人該怎樣活著?是樂觀積極進取,還是悲觀消極無為。

③人生評價,回答人生價值何在?是看貢獻的大小,還是看索取的多少。

2、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六大要素(5個w,1個h)

①who(主體,何人做事);

②when(時間,何時做事);

③where(空間,何地做事);

④what(客體,何事要做);

⑤why(原因——何因所致、目的——為何做事);

⑥how(方法,如何做事)。

8樓:知道小鬥士

我是誰?

回答:我為什麼要是誰,誰又是我呢?我也可以不是誰,誰也可以不是我。

「我」與「誰」其實並不重要,也都是一回事。「我」只是人類頭腦意識的一個概念,「我」本身並不存在。既然「我」不存在,那麼「誰」也不存在,又怎麼談我是誰呢,只能是空對空啊。

那麼我是空嗎,也不是,「我」只是一個虛無的概念。無我不是沒有自我,無我是宇宙本源,是萬法主體。

9樓:譚鈺清成化

這是一個哲學問題,相當深奧。嘗試從我的角度給你說一下。

心理學上,你遇到了「主我」和「客我」的直接衝撞。「我感到我的心在滴血」一句中,第一個「我」就是「主我」,第二個「我」是「客我」。要明白,「主我」和「客我」都是「我」的一部分,不要割裂。

生物上來講,人和其他動物沒區別,只是多了一種思考和改變世界的能力。看看其他動物的命運,就知道人也同樣渺小。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哦」。生和死只在一念間,而形態上就是,大自然孕育了人類,人類第一從母體自然分離出來,死後又迴歸自然。

***只是你的代號,你可以叫「阿貓阿狗」任何可以做代號的東西。這也是「我」的範疇。

呵呵中學學過唯物論和辯證法吧,有機會可以跟老師聊聊吧!

如果是大學的話,多去圖書館轉轉吧!

10樓:歐璟衛思山

我就是我:)武林外傳已經證明過了

我是誰,我從**來,我要到**去"這句話是哪位哲人說的,有什麼哲學思想?

11樓:匿名使用者

它不是哪位哲人說的,而是是三個西方哲學永恆命題。這不是一個問題,這是對生活的拷問

,我們應該在世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的生活要從**開始,我要以怎

麼樣的姿態結束,是否給自己的生活

留下遺憾,如果我們以哲學的思考來

回答這個問題就很容易陷入生命的誤

區,我們很難解釋生命的意義之所在

,很難想象出生命於人而言有何樂趣

,既要死,何以生,不要思考關於生

命的哲學,應為生命本無意義,存活

在世間的人們應該以生活為思考,為

人生而努力,不然很是能走進輕生的

選擇中。祝您學習進步!

12樓:shine甘願受

這句話並不是某個具體的人說的,而是西方哲學的三個永恆命題。含義是思考我們應該在世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生活的本質是從**開始的,要以怎麼樣的姿態結束。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理解:1,我是誰。表示

我是意識還是物質。

2,我從**來。表示物質是運動的,是有規律的。

3,我要到**去。表示人的主觀能動性。

這句話是世界三大哲學難題。高中政治課本有詳細解釋。只是先已經丟得一乾二淨了

14樓:

「我是誰,我從**來,我要到**去"這是一句古老的哲學問題,其實是用日常語言表達出的具有哲學和宗教意味的困惑。很難說得到確切地考證是哪個人最早提出的,但它是被人類不斷**的問題,不斷嘗試澄清的困惑。不同的哲學流派和宗教派別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甚至很多人認為哲學是研究「我是誰,我從**來,我要到**去」的學科。

拓展資料:

哲學(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

其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就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哲學任務就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把多綜合為一或把一區分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達、系統構造,這樣的元理系統才適用於闡釋世界或指導實踐。

哲學是元理,科學(以及玄學、藝術)是原理、方法、事實,元理與原理劃分並非絕對,實用依據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時刻記著即時可用的元初理論,原理是可以查工具書利用的基礎理論。

詞「哲」在華的起源很早,其歷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家」,「思想家」之謂。 一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為代表。

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

哲學的定義一直存有爭議,這個領域隨著歷史而不斷地擴張,且根據不同的時代對不同的問題興趣而改變著。一般認同哲學是一種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張、命題或理論。哲學的研究是基於理性的思考,尋求能做出經過審視的假設且不跳脫信念或者只是純粹的類推。

不同的哲學家對推理的本質有不同的想法。

英國哲學家羅素對哲學的定義:

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於那些迄今仍為科學知識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於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於權威的,不論是傳統的權威還是啟示的權威。一切確切的知識(羅素認為)都屬於科學;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於神學。

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

柏拉圖指出:「thauma」(驚奇)是哲學家的標誌,它是哲學的開端。柏拉圖滿蘊深意地說:

「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驚奇)之女,並無誤溯其血統。「iris」(彩虹)向人傳達神的旨意與福音,哲學是由驚奇而發生。在其注目之下,萬物脫去了種種俗世的遮蔽,而將本真展現出來。

由此,它把自己展現為一種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說: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於驚奇而開始哲學思維的,一開始是對身邊不解的東西感到驚奇,繼而逐步前進,而對更重大的事情發生疑問,例如關於月相的變化,關於太陽和星辰的變化,以及關於萬物的生成。

一個感到困惑和驚奇的人,便自覺其無知。

黑格爾認為:哲學是一種特殊的思維運動,哲學是對絕對的追求。「哲學以絕對為物件,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黑格爾《小邏輯》。

愛因斯坦這樣談論哲學: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麼,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

十八世紀德國著名浪漫派詩人、短命天才諾瓦利斯(1771—1801)關於哲學的定義: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哲學活動的本質原就是精神還鄉,凡是懷著鄉愁的衝動到處尋找精神家園的活動皆可稱之為哲學。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學定義:「就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思想」。中外哲學的產生皆起源於疑問。

西學東漸哲學進入中國後,學界發生了中國本土文化中有無哲學的論爭。其認為中國有哲學的人把哲學定義為關於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想。胡適在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指出: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

對哲學的主題亦存在許多看法。一些人認為哲學是對問題本身過程的審查;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實質上存在著哲學必須去回答的哲學命題。

後現代主義把哲學定義為創造概念的學術。

哲學所涉及的研究範疇是其它學科的總和,它給出對世界本質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接受者的世界觀。

哲學是研究範疇及其相互關係的一門學問。範疇涉及到一門學科的最基本研究物件、概念和內容,哲學具有一般方**的功能。

哲學和其他承述問題方法的差異是有批判性的、有條理的方法以及以理性為基礎的辯論。

哲學是廣義的科學,不涉及具體,其研究範圍是具體科學的廣義概念。

哲學問題 我是誰

這在哲學上被稱為 自我意識 的問題。因為一個人不能進入另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所以,自我內省成為自己認識自己的唯一通道。大哲學家笛卡爾則主張 我思,故我在 康德則倡導 自主意識 沙特更是叫囂 人生取決於自我選擇 中國的儒家學說則認為,君子要一日三省,物我與一。道家則宣稱,返樸回真,我與道同。佛教則宣揚,...

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怎麼答,哲學三大問題求哲學標準答案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這要看提問題的需要什麼答案 如要以色見我 那麼給它一張 看看指著一位說 喏 這就是 如果以法說 如佛經上雲 法無我 這一秒的我不是前一秒的我更不是下一秒的我 我隨時在改變 想法在變接觸在變 如果它執著於無 你就給它來一下 問它 打你的是誰 如果它執著於有 你就問他 哪一個你才是真正的你 這具色殼子 ...

哲學上如何回答我是誰,哲學中的“我是誰”怎麼去認識?

自我 實際上是一長串你同時體驗過的單一印象造成的結果。心靈是 一個劇場。在這個劇場裡,不同的感官認知在各種位置和情況下輪流出現 經過 再現 消退及融合 我們心中有的只是這些來來去去的知覺與感覺,並沒有一定的 自我同一性 per sonalidentity 這就好比我們看電影一樣。由於銀幕上的影像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