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好日
攝取人物膝蓋以上部分的電影畫面。視距比近景稍遠,能為演員提供較大的活動空間,不僅能使觀眾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於顯示人物的形體動作。由於取景範圍較寬,可以在同一畫面中拍攝幾個人物及其活動,因此有利於交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中景在影片中佔較大比例,大部分用於需識別背景或交代出動作路線的場合。中景的運用,不但可以加深畫面的縱深感,表現出一定的環境、氣氛,而且通過鏡頭的組接,還能把某一衝突的經過敘述得有條不紊,因此常用以敘述劇情。。什麼是近景
攝取人物胸部以上的電影畫面。視距位元寫稍遠。近景中,人物上半身活動佔據畫面顯著地位,成為主要表現物件,能使觀眾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種形體動作。
近景和特寫的作用有相似之處,即視覺效果比較鮮明,有利於對人物的容貌、神態、衣著、儀表做細緻的刻畫。在表現人物的感情交流,揭示特定的人物關係方面,近景有其獨到的藝術功能。近景有時也用於攝取景物的某一區域性。
有些攝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鏡頭,一般稱為“中近景”。
【舉例說明】一個場景:一個人站在涼亭前面,旁邊有一條蜿蜒小道一直延伸到後面,遠處的背景上有座山。
遠景:取景框中,人、涼亭、小道、後山全部都能看到。
中景:取景框中,人、涼亭、小道能看到,後山看不到。
近景:取景框中,人、涼亭能看到,小道、後山看不到。
特寫:取景框中,人胸部以上能看到,後面背景區域性看到。(從襯衫上數第二顆釦子)
電影中什麼叫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
2樓:匿名使用者
(1) 遠景鏡頭
遠景具有廣闊的視野,常用來展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規模和氣氛。比如表現開闊的自然風景、群眾場面、戰爭場面等等。遠景畫面重在渲染氣氛,抒發情感。
在繪畫藝術中講究“遠取其勢,近取其神”,這一點和繪畫是相通的。遠景畫面的處理,一般重在“取勢”,不細琢細節。在遠景畫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細微動作,有時人物處於點狀,故不能用於直接刻畫人物。
但卻可以表現人物的情緒,因為影視畫面是通過畫面組接表情達意的,通過承上啟下的組接可以含蓄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緒。
如影片《一個人的遭遇》當主人公索克洛夫從集中營中逃出後,拼命奔跑,最後躺在麥田地裡,這時出現一個近拉遠的鏡頭畫面,含蓄地表現了主人公獲得自由的內心喜悅。
遠景除了表現規模、氣氛、氣勢之外,還可以表現一定的意境。
遠景畫面,包容的景物多,時間要長些。一般不少於10秒。
由於電視畫面畫幅較小,有人主張不用或少用遠景。少用是對的,但不能不用。
(2) 全景
全景用來表現場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動作,在電視劇中用於表現人物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全景畫面,主要人物全身,活動範圍較大,體型、衣著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較清楚,環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內景時,作為攝像的總角度的景別。在電視劇、電視專題、電視新聞中全景鏡頭不可缺少,大多數節目的開端、結尾部分都用全景或遠景。
遠景、全景又稱交代鏡頭。
(3) 中景
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區域性的畫面成為中景畫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蓋部位,因為卡在關節部位是攝像構圖中所忌諱的。比如脖子、腰關節、腿關節、腳關節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範圍有所縮小,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
中景畫面為敘事性的景別。因此中景在影視作品中佔的比重較大。處理中景畫面要注意避免直線條式的死板構圖、拍攝角度、演員排程,姿勢要講究,避免構圖單一死板。
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關節部位,但沒有死框框,可根據內容、構圖靈活掌握
(4) 近景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的區域性成為近景。近景的螢幕形象是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也是人物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景別。
近景著重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刻畫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別。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與觀眾進**緒交流也多用近景。
這種景別適應於電視螢幕小的特點,在電視攝像中用得較多,因此有人說電視是近景和特寫的藝術。近景產生的接近感,往往給觀眾以較深刻的印象。
由於近景人物面部看的十分清楚,人物面部缺陷在近景中得到突出表現,在造型上要求細緻,無論是化裝、服裝、道具都要十分逼真和生活化,不能看出破綻。
近景中的環境退於次要地位,畫面構圖應儘量簡煉,避免雜亂的背景奪視線,因此常用長焦鏡頭拍攝,利用景深小的特點虛化背景。人物近景畫面用人物區域性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畫面的深度、層次和線條結構。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畫面主體,其他人物往往做為陪體或前景處理。
“結婚照”式的雙主體畫面,在電視劇、電影中是很少見的。
(5)特寫鏡頭
畫面的下邊框在**肩部以上的頭像,或其他被攝物件的區域性稱為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被攝物件充滿畫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觀眾。背景處於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寫鏡頭能細微地表現人物畫部表情。
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主要用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演員通過面部把內心活動傳給觀眾,特寫鏡頭無論是人物或其他物件均能給觀眾以強烈的印象。
在故事片、電視劇中,道具的特寫往往蘊含著重要的戲劇因素。在一個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有強調加重的含義。比如拍老師講課的中景,講桌上的一杯水,如拍個特寫,就意味著可能不是普通的水。
正因為特寫鏡頭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因此特寫鏡頭不能濫用,要用的恰到好處,用得精,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濫用會使人厭煩,反而會削弱它的表現力。尤其是臉部大特寫(只含五官)應該慎用。電視新聞攝像沒有刻劃人物的任務,一般不用人物的大特寫。
在電視新聞中有的攝像經常從臉部特寫拉出,或者是從一枚獎章、一朵鮮花、一盞燈具拉出,用得精可起強調作用,用的太多也會導致觀眾的視覺錯亂。如果形成一個“套子”就更不高明瞭
3樓:匿名使用者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場景全貌的電影畫面。全景具有較為廣闊的空間,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個動作和人物的相互關係。
在全景中,人物與環境常常融為一體,能創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動畫面。全景和特寫相比,視距差別懸殊。如果兩者直接組接,會造成視覺上和情緒上大幅度的跳躍,常能收到特有的藝術效果。
中景:攝取人物膝蓋以上部分的電影畫面。視距比近景稍遠,能為演員提供較大的活動空間,不僅能使觀眾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於顯示人物的形體動作。
由於取景範圍較寬,可以在同一畫面中拍攝幾個人物及其活動,因此有利於交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景在影片中佔較大比例,大部分用於需識別背景或交代出動作路線的場合。中景的運用,不但可以加深畫面的縱深感,表現出一定的環境、氣氛,而且通過鏡頭的組接,還能把某一衝突的經過敘述得有條不紊,因此常用以敘述劇情。
近景: 攝取人物胸部以上的電影畫面。視距位元寫稍遠。
近景中,人物上半身活動佔據畫面顯著地位,成為主要表現物件,能使觀眾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種形體動作。近景和特寫的作用有相似之處,即視覺效果比較鮮明,有利於對人物的容貌、神態、衣著、儀表作細緻的刻畫。在表現人物的感情交流,揭示特定的人物關係方面,近景有其獨到的藝術功能。
近景有時也用於攝取景物的某一區域性。有些攝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鏡頭,一般稱為“中近景”。
特寫:拍攝人像的面部、被攝物件的一個區域性的鏡頭
4樓:尾潔猶嫻
遠景表現廣闊場面的電影畫面。如果畫面中有人,每個人在畫面中所佔的比例很小。
作用:1、介紹環境。
2、抒情。主要是空鏡頭:藍天、白雲、鷹擊長空、大雁南歸……
全景、中景、近景這三類鏡頭是一部電影中的骨幹鏡頭,或者說是常用鏡頭,在整部影片中它們所佔的數量比例最大。上到人與人的交流,下到一個人的表情變化,一般都用它們進行表現。
處理這些常用鏡頭需要注意的是:
①、這三類鏡頭中,全景往往是拍攝一場戲的總角度。它制約著這一場戲中的所有的分切鏡頭的光線、影調、色調、以及被攝物件的方向和位置。
所以,在一場戲中,全景無論最後剪輯的時候它是接在前面還是接在後面,實拍的時候,都應該先拍。另外,全景鏡頭的長度一般不應少於3米。
②、由於中景是表演場面中的常用鏡頭,所以全景、中景、近景這三類常用鏡頭中,中景又是“常用中的‘常用’”。所以,處理中景鏡頭時,要使人物和鏡頭排程富於變化,同時還要使構圖新穎完美。所以,在一部常規影片中,中景處理的好壞,往往是決定這部影片影像成敗的關鍵。
插:畫面中的人物是很完整的.(呈現出人還有環境的一部分)
主鏡頭\建立鏡頭 一般來說用全景
在中景中環境開始居於次要地位,因為拍攝人膝蓋以上的部位,可以使我們看到更多細節,使觀眾的注意力更集中,參與感更強.
中景別太常規,顯得比較中庸,難駕御.
近景的空間更加淡化,開始注意質感和表達.可以進行人物角度的發揮(因為開始感受不到地平線,可以調整攝影機的水平了).
特寫特寫是電影元素中的一種特殊元素,它多用來表現人的頭部,和被攝主體的細部。
特寫元素在電影中的作用:
1、特寫是電影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它是電影藝術區別於戲劇藝術的主要標誌。
2、特寫能夠有力地表現被攝主體的細部和人物細微的情感變化,是電影通過細節刻劃人物,表現複雜的人物關係,展示豐富的人物內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5樓:匿名使用者
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所說的這些統稱為景別是指由於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被攝體在電影畫面中所呈現出的範圍大小的區別。景別的劃分,一般可分為五種,由近至遠分別為特寫(人體肩部以上)、近景(人體胸部以上)、中景(人體膝部以上)、全景(人體的全部和周圍背景)、遠景(被攝體所處環境)。在電影中,導演和攝影師利用複雜多變的場面排程和鏡頭排程,交替地使用各種不同的景別,可以使影片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係的處理更具有表現力,從而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攝影中全景、中景、近景、特寫怎麼區分?
6樓:絲煙抹茶
攝影中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的區分主要是按表現人物的部分來區分的,具體區分方法如下:
全景畫面:主要表現人物全身,活動範圍較大,體型、衣著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較清楚,環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內景時,作為攝像的總角度的景別。
中景畫面: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區域性的畫面稱為中景畫面。
近景畫面: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的區域性稱為近景。近景的螢幕形象是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
特寫畫面:畫面的下邊框在**肩部以上的頭像,或其他被攝物件的區域性稱為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被攝物件充滿畫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觀眾。
擴充套件資料:
攝影技巧
一般攝影
拍攝出好的攝影作品需要有一定的器材,耐心,以及一些必要知識。
所謂“攝影”,就是對一些景物的區域性或者全部進行拍攝,以被攝物體的獨有特徵之美來吸引觀眾。但在拍攝時近景時,通常由於相機離被攝物體很近,所以很容易因為相機的舉握不穩定而影響像質。不過你可以通過購買一些適當的器材來克服這些問題。
拍攝好的攝影作品需要掌握以下幾個技巧:
一、使用三角架
拍攝時必須將相機安裝在一個三角架上以防止相機的晃動。儘量的將相機靠近被攝物體,並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陰影。
二、調焦軌
雖然它不是拍攝時的必備品,但是調焦軌卻是一個很好的輔助裝置可以幫助你拍攝出好的特寫鏡頭。調焦軌能夠使相機以非常小的增距沿著x和y軸線移動,能夠精確的控制相機的位置和畫面的景深。如果用移動三角支架來達到理想的位置則是非常麻煩的。
三、使用快門線
即使你已經將相機安裝到了三角支架上,但是如果你在按快門的時候不小心,仍然有可能使相機產生晃動,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建議你最好還是使用快門線。
四、使用黑色或有色背景
在拍攝時,當被攝物體的背景為黑色,那麼就能夠使拍攝出來的圖象看起來最清楚。你也可以使用模糊的背景,特別是當被攝物體的色彩很濃的時候。
五、在必要的時候使用反光卡
使用一個白色的卡片或是用一張鋁箔包在卡片上,將光線反射在被攝物體上,以照亮物體上的陰影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這張卡片出現在被拍攝範圍內。
六、一定要有耐性
有時候,即使是一陣微風也會使拍攝到的特寫鏡頭出現模糊的情景。在這個時候,你就一定要有耐性了,最好是等到風過了之後再進行拍攝。同樣的,在戶外拍攝時,當天上的雲將太陽遮住了,最好是等到太陽出來後再拍攝,這樣拍攝出來的**看起來會比多雲時拍攝的**的色彩更鮮豔。
七、運用好構圖
奧地利攝影家伊涅斯特·哈斯對於構圖,他已達到手中無劍,劍在心中的境界,他認為:“構圖在於平衡,每個人對平衡的處理都各有不同。”正如同武功達到最高境界時,已沒有招式名稱,只憑自己的功力去化解。
關於相機在構圖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