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把繁體字改成簡筆字的,為什麼中國要把繁體字改為簡體

時間 2021-08-11 17:53:32

1樓:回憶中de雨

簡體字的演化有一個歷史原因,50年代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大力掃盲,那個時期在工廠、街道、農村到處都組建了掃盲班,識字和學文化是那一時期的熱潮,但是遇到困難,繁體字筆畫多,難寫難認,掃盲的物件是大批的大字不識一個的成年人,為了這一需要才根據群眾中的一些書寫習慣形成了簡化字,這為全社會的掃盲和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目前大陸使用的簡化字是2023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的,以後雖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為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2023年,曾公佈《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在報刊上試用很短的一段時間後宣佈廢除。 漢字簡化的原則和方法:

漢字簡化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種“簡體字是共產黨發明的”、“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來的”的笑談,不過是國民黨的宣傳。

漢字簡化的方法是以錢玄同在2023年提出的方法為基礎的,共有七種: 1、採用比畫簡單的古字。如“從”、“眾”、“禮”、“無”、“塵”、“雲”等等,這些字都見於《說文解字》,比繁體字更符合“六書”,有的繁體字反而是寫錯了的(參見***《字源和漢字簡化》一文)。

2、草書楷化。如“專”、“東”、“湯”、“樂”、“當”、“買”、“農”、“孫”、“為”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複雜的偏旁。

如“雞”、“觀”、“戲”、“鄧”、“難”、“歡”、“區”、“歲”、“羅”、“劉”、“齊”等。 4、僅保留原字的有特徵的部份。如“聲”、“習”、“縣”、“醫”、“務”、“廣”、“條”、“鑿”等。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如“遼”、“遷”、“郵”、“階”、“運”、“遠”、“擾”、“猶”、“驚”、“護”等。 6、保留原字輪廓。

比如“龜”、“慮”、“愛”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併為簡單的那個字。比如“里程”的“裡”和“裡面”的“裡”合併,“面孔”的“面”和“麵條”的“面”合併,“皇后”的“後”和“以後”的“後”合併,“憂鬱”的“鬱”和“鬱鬱蔥蔥”的“鬱”合併。

這些合併在現代文中不會引起詞義的混亂,簡化字的使用者從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從未用過簡化字的人在那裡想當然地杞人憂天。 有幾個常用字特別值得一提:“龜”字,繁體近二十筆,簡直是一筆一畫在畫一隻龜,難寫(我至今不知其正確筆順、筆畫),難記(經常閱讀繁體字書籍的尚且我認得寫不得,何況小學生),簡化後保留其輪廓,僅剩七筆。

“憂鬱”的“鬱”,繁體多達二十九筆!寫法極其複雜,也很難記(據說有一次漢學會議上有人靠寫出這個字贏得一片掌聲),簡化後以“蔥鬱”的“鬱”代替,僅八筆。“籲”繁體字多達三十一筆,也極難記住寫法,簡化後改為“口”形“於”聲的形聲字,好記得很,且不過六筆。

“釁”的繁體字二十六筆,寫法也相當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記得其寫法,簡化後僅十一筆。這些都是人人必須記得的常用字,想當初學繁體字的小學生光記這幾個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簡體字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們記住,難怪有人對簡體字大為不滿--他當初的心血簡直是白費了。繁體字動則十幾、二十幾筆,而簡體字平均

七、八筆,不僅書寫快速,對於計算機用字也極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幾筆的字一個個都塞進十六針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現在大家使用的免費字型,簡體是漂亮的宋體,而繁體卻什麼體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來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簡體字是解放後進行簡化的。不是哪個人具體來做的。是幾個人甚至是幾十幾百人共同來完成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黨

為什麼中國要把繁體字改為簡體

4樓:匿名使用者

50年代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大力掃盲,那個時期在工廠、街道、農村到處都組建了掃盲班,識字和學文化是那一時期的熱潮,但是遇到困難,繁體字筆畫多,難寫難認,掃盲的物件是大批的大字不識一個的成年人,為了這一需要才根據群眾中的一些書寫習慣形成了簡化字,這為全社會的掃盲和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目前大陸使用的簡化字是2023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的,以後雖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為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2023年,曾公佈《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在報刊上試用很短的一段時間後宣佈廢除。

漢字簡化的原則和方法:

漢字簡化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種“簡體字是共產黨發明的”、“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來的”的笑談,不過是國民黨的宣傳。

漢字簡化的方法是以錢玄同在2023年提出的方法為基礎的,共有七種:

1、採用比畫簡單的古字。如“從”、“眾”、“禮”、“無”、“塵”、“雲”等等,這些字都見於《說文解字》,比繁體字更符合“六書”,有的繁體字反而是寫錯了的(參見***《字源和漢字簡化》一文)。

2、草書楷化。如“專”、“東”、“湯”、“樂”、“當”、“買”、“農”、“孫”、“為”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複雜的偏旁。如“雞”、“觀”、“戲”、“鄧”、“難”、“歡”、“區”、“歲”、“羅”、“劉”、“齊”等。

4、僅保留原字的有特徵的部份。如“聲”、“習”、“縣”、“醫”、“務”、“廣”、“條”、“鑿”等。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如“遼”、“遷”、“郵”、“階”、“運”、“遠”、“擾”、“猶”、“驚”、“護”等。

6、保留原字輪廓。比如“龜”、“慮”、“愛”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併為簡單的那個字。比如“里程”的“裡”和“裡面”的“裡”合併,“面孔”的“面”和“麵條”的“面”合併,“皇后”的“後”和“以後”的“後”合併,“憂鬱”的“鬱”和“鬱鬱蔥蔥”的“鬱”合併。這些合併在現代文中不會引起詞義的混亂,簡化字的使用者從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從未用過簡化字的人在那裡想當然地杞人憂天。

有幾個常用字特別值得一提:“龜”字,繁體近二十筆,簡直是一筆一畫在畫一隻龜,難寫(我至今不知其正確筆順、筆畫),難記(經常閱讀繁體字書籍的尚且我認得寫不得,何況小學生),簡化後保留其輪廓,僅剩七筆。“憂鬱”的“鬱”,繁體多達二十九筆!

寫法極其複雜,也很難記(據說有一次漢學會議上有人靠寫出這個字贏得一片掌聲),簡化後以“蔥鬱”的“鬱”代替,僅八筆。“籲”繁體字多達三十一筆,也極難記住寫法,簡化後改為“口”形“於”聲的形聲字,好記得很,且不過六筆。“釁”的繁體字二十六筆,寫法也相當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記得其寫法,簡化後僅十一筆。

這些都是人人必須記得的常用字,想當初學繁體字的小學生光記這幾個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簡體字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們記住,難怪有人對簡體字大為不滿--他當初的心血簡直是白費了。繁體字動則十幾、二十幾筆,而簡體字平均

七、八筆,不僅書寫快速,對於計算機用字也極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幾筆的字一個個都塞進十六針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現在大家使用的免費字型,簡體是漂亮的宋體,而繁體卻什麼體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來的。

5樓:疑難雜症我必除

繁文先改寫的是偏旁、言、金……等等,我可能是最後一批見過繁體老師的人把,本人95年出生,那時候小學老師教過偏旁轉換。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老祖先的智慧,三千年沉積的文化,被說成小孩畫的,不能容忍!!!

7樓:匿名使用者

便於學習,傳播中國文化

繁體字是誰發明的,繁體字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古老的民族,有著她過去光輝燦爛的一頁,而她過去的輝煌又主要是靠漢字 確切地說,應該是繁體字 流傳下來的,繁體字與歷史文化傳統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不可分離。這種牢不可破的結合又賦予繁體字某種特殊的意義,使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代名詞,象徵著五千年的古國文明,...

幫忙把(我心永恆)改成有繁體字和特殊符號的網名

水晶的緣 莪訫 詠恆 莪 訫詠恆 玫瑰花落 莪訫詠恆 莪訫詠恆 莪訫詠恆。莪訫詠恆。取名用繁體字 要12劃的字全在這裡啦,敢 凱 昆詒 詢 幾 蛟款 淦 筐 豎銷弊給 貴內 辜 開植 堵 堤 容奠 嵐 幀 掌 掘 捷 掏 掎 推 探 接 敦 景 智 晶 替 朝 椒 棠 棧 殖 淘 添 淡 淨 焦 街...

格 字的繁體字,「格」的繁體字是什麼?

無繁體字。意思 g 1.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 子紙。方 兒布。2.法式,標準 局。律。式。言。合 資 3.表現出來的品質 調。風 人 國 性 4.阻礙,隔閡 不入。5.擊,打 鬥。殺。6.推究 致。7.樹的長枝。8.至,來 於上下。9.感通 於皇天。10.變革,糾正 非。11.某些語言中的語法範疇。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