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草船借箭》的題目中的「借」不改成「騙」

時間 2021-08-16 22:38:00

1樓:齊思賢

整部《三國演義》的基調是尊劉貶曹的。《草船借箭》雖然行地是騙術,但要美化、歌頌諸葛亮就得用「借」字。借:用智慧去騙,有褒揚的意思。騙:是貶意詞。

2樓:匿名使用者

俗話說:借來還去,借了要還。諸葛亮借了箭是要還的,在戰場上還(還要用兵的死贖回。。。)

3樓:匿名使用者

孩子啊 你還是個小學生,要好好學習,不懂就要回去問你老師 不要在網上騙別人幫你做作業,回家去,好好看書

4樓:雷伊

一是因為在三國裡諸葛亮是作者著力描寫的正面形象,用「借」是褒意,「騙」,誰都知道是貶義的;二是因為當時借完箭後,諸葛亮讓軍士向曹營大喊「謝承相的箭」,說「借」好像更合情理吧,哪有「騙」得如此明目張膽的?三是當時是周瑜想利用這件事置諸葛於死地,當時的諸葛隻身在江東,沒有外援,他是借用曹操的軍事配備為自己解決了這個殺機;還有一點就是,當時要這10萬支箭是準備用在孫劉聯軍與曹操大軍作戰之時,到那個時候也可算是「還箭」了吧,有借有還,用「借」字方妥。

《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作者為什麼用了一個「借」字,而不用「騙」字?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是褒漢抑魏的,用(騙)字顯得亮萎瑣,(借)字則能顯示他的才智,且那箭是用來攻打魏軍的,取之於魏用於魏,(借)字也比較生動,形象

6樓:匿名使用者

用騙的話會把諸葛亮的聰明形容成卑鄙,而用借這個字又文雅,又說明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很巧妙.

7樓:匿名使用者

《草船借箭》裡用bai一個du「借」字,而不用「取」zhi

或「騙dao」什麼的,這種選詞十分內

巧妙。之所以容不用「騙」字,是因為在這裡是體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而「騙」為貶義;而使用「借」字,應這樣理解:「借」的本意是要求暫時用一用,到時歸還。

只是這裡「借」和「還」的方式不同尋常罷了。「借」,是乘著漫天大霧,假裝進攻,騙取了曹軍射來的箭。當然,這種「借」不是原意的「借」了。

「還」,則是指用曹軍的箭射殺曹軍,即通過射殺的方式又將借來的箭還了回去。所以,使用「借」這個字很貼切。

草船借箭文中題目為什麼要用草船借箭不用騙取偷呢?

8樓:科幻老怪

因為下次交戰還要把箭射回敵方,也就是還給敵方,而騙取偷沒有還給敵方一層意義。所以用借箭,不用騙取偷。

9樓:正正君子

因為那是用裝有草的船去取箭,不是騙與偷,是用智慧

10樓:匿名使用者

草船騙箭,草船偷箭,你這也太俗了,你覺得文人會這麼說嘛。

11樓:枚蒙雨

自古以來兵不厭詐,戰場上只有計謀,無所謂騙之說,所以不能說騙,而曹軍是敵方,又不能說取。其實借箭也不恰當,應該用謀箭。但古代為了體現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用了個借,讓該詞更為生動,有戲耍之意,意思你不借也得借,你的攻擊只是為我方提供**而已,在周瑜面前也有說要,就能「借」到,在孫劉聯軍中,有展示才華的意味,在以後聯軍中不處於劣勢,畢竟劉備當時勢力單薄。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中國的語言藝術,

草船借箭一文,為什麼不用騙箭,而用借箭作題目

13樓:澄茂實

因為借更能突出諸葛亮的聰明機智呀

14樓:哎呦1喂呀

因為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全文都在抑魏揚蜀,站在蜀漢的立場上自然會寫借字而不是騙字。

15樓:佴睿誠

因為有借有還...後來亮又還了...通過打仗方式...

草船借箭的,草船借箭的資料

專案名稱 造箭 專案pm 孔明 專案團隊隊長 魯子敬 專案成員 10條船 30名兵 300人 專案時限 十日內完成 專案風險 時間太短,根本完不成 專案結案可接受物品 十萬枝箭 請想,孔明處於這個專案中,明知這個專案是無法完成的,不但沒有向周瑜多請幾天,而且還自己減少了七天。以軍令狀為例,三日完成,...

誰有草船借箭的,跪求,誰有草船借箭的資料,跪求

周瑜忌妒諸葛亮的才幹,處處想陷害他。一天,周瑜找諸葛亮商議軍事,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趕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說三天便可造好,還立下軍令狀。之後,周瑜吩咐軍匠,故意延遲,想把諸葛亮置於死地。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工用青布幔子遮起來,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還千叮萬囑不讓周瑜知...

草船借箭的深刻句子,用「草船借箭」可以組成哪些句子?

草船借箭 的故事,揭露了周瑜忌妒賢能 心胸狹窄的本性。那麼在今天,我們又應該怎樣對待別人的成績和進步呢?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高士其和周培源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們是一對好同學,以前都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求學,高士其學醫,周培源學物理。那時候高士其是學校的高材生,在同學中享有盛名。周培源絲毫沒有妒忌他,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