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數學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

時間 2021-08-30 10:49:09

1樓:呼阿優

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這主要取決於教師的語言水平。

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

鑑於此,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徵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

數學思維拓展訓練特點:

1、全面開發孩子的左右腦潛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力;幫助幼兒學會思考、主動**、自主學習,

2、通過思維訓練的數學活動和策略遊戲,對思維的廣度、深度和創造性方面進行綜合訓練。

3、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提高幼兒的數學推理、空間推理和邏輯推理,促進幼兒多元智慧的發展,為塑造幼兒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4、利用神奇快速的心算訓練和思維啟蒙訓練,提高與智商最為相關的五大領域的基礎能力。

5、為解決幼小銜接的難題而準備。

2樓:檳果

想想,讓他們想象從自己延伸

3樓:江蘇知嘛

數學教育的本質是素質教育。這不僅是因為數學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還因為數學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培育理性思維的育人價值。那麼在數學教育過程中如何落實理性思維的培養,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呢?

一、嚴謹是理性思維的基礎——“粗心”是數學學習中一個很壞的藉口

數學考試成績出來,經常有學生感嘆:“怎麼這個題目錯了”,“我都會的,就是粗心了”。聽到這樣的話,家長和老師往往就放心了,叮囑一下以後不要粗心,好像問題就解決了。

而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會希望在考試中粗心,大家都希望高質量地完成考試,但卻總是避免不了各種錯誤。這是因為本質不是粗心,是能力問題。粗心這個詞掩蓋了很多實質性的問題。

我覺得粗心是大量實質性問題的不恰當歸類。所謂的粗心,總體而言就是不嚴謹,其下位是學生在學習上的各種能力的缺陷。運算錯了,是運算能力有問題;理解上出了偏差,是理解能力存在缺陷;考慮問題不全面,是邏輯不嚴密;表達上出紕漏,是表達能力的問題等。

很多環節都有所謂的粗心,但我覺得我們不能用“粗心”一詞簡單地一筆帶過,應該認識到這是涉及各個方面的能力問題。

要關注數學學習中能力培養的問題,其核心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的意識。我們以運算為例。在高中數學中,運算中每一步分解開大多是小學數學的內容,理論上說不應該錯。

很多情況下出錯是因為學生在運算時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力不夠,由此出現種種低階錯誤。

當然和粗心一樣,專注力的問題也是一個說起來容易、解決起來困難的問題。人的專注力常常是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在數學學習、問題解決中保持較強專注力是一種能力,需要在日常訓練中養成,其基礎是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嚴謹的態度。

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應該要求自己以嚴謹認真的態度,聚精會神地去做每一件事。這種高度關注、全力以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習慣,是能力提升的基礎,能形成學習、工作與生活的良性迴圈。

雖然我曾擔任過奧數教練,但我不讚**人都參加奧數訓練。有能力的、喜歡的學生去學習,沒有基礎、不喜愛卻盲目學習奧數的後果就是“磨洋工”。明明不喜歡,不願意,但被迫去做,學生不可能專注,不可能嚴謹。

或許學生花了很長時間,但是效率不高,質量不好,反而養成了壞習慣。

二、質疑是理性思維的核心——數學教育中的“是什麼”“為什麼”“還有什麼”

復旦附中曾容老師將數學學習歸納出三個什麼,那就是:“是什麼”“為什麼”“還有什麼”。

高中數學內容比初中更抽象,知識濃度大幅度提升。很多學生突然覺得高中數學很難學,那是因為沒有隨著對能力要求的提升,及時調整學習方法,習慣用初中學習的模式,進行高中數學學習。這是在“學”這一方面存在的問題。

那麼在“教”這一方面的問題是什麼呢?我們常常過於專注於具體知識的學習或傳授,而忽視揭示其背後的道理。在一些數學教學中經常沒有思考過程只是結論,由條件到結論,其中缺乏質疑與說理的環節,把數學的思維過程壓縮成結論的搶答。

只追求解題速度,卻不關注思維品質提升,滿足於知其然,不質疑所以然。因此學生的**、歸納和邏輯推理能力沒有得到充分訓練,喪失了最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質疑、**、歸納和邏輯推理能力的機會。

在數學學習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不能被動地學習。在高中數學中有著大量前人創造性的工作,需要重視數學知識與概念形成過程。數學知識概念都是前人的創造,學生在老師引導下模擬發現**的過程,這才是最真實的創新。

比如在立體幾何中,異面直線所成角大小的概念為什麼如此定義?其中包含著怎樣的數學道理?為問題解決奠定了怎樣的基礎?

這些問題仔細**下去,看似多花了些時間,但可以讓學生抓住概念中蘊含的重要資訊,挖掘數學概念內涵,培養質疑、**精神,體驗數學的簡潔與高效。

學任何學科都要有質疑的精神。我們所說的數學中質疑的眼光,關鍵是質疑數學知識本質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最終促進數學學習,提升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

三、興趣是理性思維培育的基石——模擬數學歷史,培育數學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遠遠超過責任感。”我想,如果沒有興趣,是絕談不上“熱愛”的。

一直以來,我們似乎有一個比較普遍的觀點,就是美國中小學數學教育不如我們。但是為什麼一方面我們認為我國的基礎數學教育水平遠遠高於美國人,而另一方面卻還有很多人質疑數學教育的作用,希望數學“滾出高考”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如果數學教育的目的就是考試,數學學習的過程只有解題的話,數學教育當然令人乏味。

高中階段學生的興趣已經不是簡單地建立在好玩、有趣之上了,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覺得有收穫,有教益。那麼怎麼才算是有收穫呢?一種觀點是要體現數學源於實踐,也能運用於實踐,學了之後能在生活中有用。

但遍數高中數學知識,能夠真正直接運用於生活實踐的屈指可數,人為編造的“運用”不僅不能令人信服,更是學習數學無用論的原因之一。實際上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是公認的事實,這就是數學最令人信服的運用。

在數學學習過程特別是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我反對片面強調數學與實際應用掛鉤,而更要期望關注數學的不用之用,從文化的角度和人的成長角度思考數學教育。現在數學教育的問題在於割裂了數學知識與其背後的思想、文化之間的有機聯絡,只有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與題目,卻沒有鮮活的過程和體驗。任何數學概念的產生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數學的發展既有內部需要,也有外部力量推動等因素,這都是非常寶貴的數學資源。

因此,數學的魅力在於讓學生體會教材中數學概念產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引導他們去重歷或者模擬這些問題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在知識積累的同時親身體驗到探索、創新的快樂,並從前人研究問題的背景以及相應的方法中得到啟發,感悟數學文化。

四、數學是一種理性思維的文化——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

“數學沒用”“題目難”是很多人對於高中數學的印象,甚至有人在網路上發出“數學滾出高考”的呼聲。那麼為什麼人人都要從小學就開始學習看似和日常沒啥關係、很多人考完就忘的數學呢?

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在中國大概很少有人問讀唐詩有什麼用。這是因為人們都認同唐詩是中國傳統文化,其中蘊含著重要的育人價值和文化傳承,即所謂的“不用之用”。

我們從小讀唐詩,是為了學習與感受祖國的文化。同樣,學習數學也是在學習一種文化。數學是一種世界文化,數學教育中同樣有著育人價值和文化傳承。

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

4樓:使用者名稱用

到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不少家長覺得摸不著頭腦。幼兒數學思維的培養,不只是唱數和計算,這裡發點家長在兒童期要培養孩子的十大數學思維能力,即數量、計算、分類、集合、時間、空間、對應、排序、抽象、解決,從孩子三四歲時家長就可以由淺入深地引導孩子了,具體建議如下:

●數量包括唱數、計數。唱數是1、2、3、4、5……計數是孩子能查清到底是幾個,比如幾根手指等。這兩種家長都比較重視,卻常常忽視另一種——測量,包括對刻度、重量等單位的感知。

不妨抽空帶孩子拿一個棍子,量量跑道有幾棍子長,或拿橡皮量量鉛筆盒有多寬,讓他知道測量是用一個個單位去量,並且這個單位是統一的,讓他能在最簡單的測量中理解和感受單位。

●計算多數家長可能是掰著指頭教孩子算加減法的,這不夠。我們不是主張讓孩子在小時候一定學會計算多少數,而是在算的過程中,更多地讓他去理解,而非死記硬背。比方說,小明有10顆糖,毛毛有8顆,小明比毛毛多了幾顆?

豆豆有20顆糖,他分給小朋友8顆,還剩幾顆?雖然都用到減法,但實際不同,前者是比較型,後者是剩餘型,家長重要的是幫孩子去理解兩者間有什麼不同,而非算出最後的結果。

●分類想讓孩子思維發展,必須重視多元化分類。比如:一個三角形、一個圓形、一個三角形,你會把三角形歸屬一類;但把這三樣變一下,一個藍色三角形、一個紅色圓形、一個紅色三角形,除了按形狀,也可按顏色,把紅的歸為一類,這就是多元化分類,它能更好地鍛鍊孩子思維的清晰程度。

不過,在孩子剛接觸一個高的、矮的、粗的、細的等新概念時,可以先單一分類,當這些概念形成後,再開始多元化分類。

●集合從小學開始,所有計算、概念都是在集合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集合的概念清楚了,以後解決問題會好很多。比如:小明10顆糖,毛毛8顆糖,小明的糖和毛毛的糖各是一集合,兩集合比較相減,就得出了小明比貓貓多幾顆糖。

當孩子感知集合以後,就能分析出兩種集合之間有何相關或完全不同之處,也有助分類。

●時間除認識鐘錶,讓孩子知道這個針走到哪兒是10分鐘,要讓他感知時間,親身感受一下多長時間是10分鐘。

●空間除讓孩子感受上下、左右、前後、裡外等方位詞,還要培養孩子的空間建構能力。拼積木、拼圖等遊戲都是在進行空間建構。拼積木是隨意的、創造性的、立體的空間建構;拼圖前事先就想好要拼一幅什麼樣的圖畫,是有目的、平面性的空間建構。

●對應小貓對應小狗、小狗對應動物等等,找相同、找關係的對應,是家長常給孩子佈置的連線遊戲。除此以外,空間對應就比較欠缺。事實上,老師排座位,在黑板上列一個座位表,下面的同學根據排表找到自己座位,這就是空間對應。

●排序現在家長比較重視孩子的迴圈排序,比如一說三角形、圓形、三角形、圓形,你就知道下面跟著的是三角形、圓形。但是,還有另一種排序的能力是“第幾”,比如小朋友們排排隊,從左到右第幾,從右到左第幾,以及讓孩子把一些東西從大到小排序或從高到低排序,這些能增強孩子對序數的感知力,和以後數學學習密切相關。

●抽象抽象思維的意義就不再多講了,怎麼培養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你看媽媽今天和平常穿的衣服有什麼不同?

”孩子就要通過思考,在提取一個個資訊比較後,分析出不同在**。

●解決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解決問題,它絕不像語言那樣是用來背的,更多地體現在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過程最重要,結果不是最重要。因此,讓孩子去解決一個問題時,你要給他留下一定空間,讓他去思考,自己去琢磨,不求結果。

在數學課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提高學生的成績

師生互動,比如說問他們題目的已知條件有哪些,要求什麼,該怎麼去解決問題,步驟是怎麼來的,用到了哪些知識,能不能用其他更簡潔簡便的方法得出。等等這些問題都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提問某一同學,也不是讓他們對數學產生害怕的心理,要他們參與進來,積極的發表意見,無論對錯但是要有理由的給出答案,...

如何培養學生記數學筆記的習慣,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書寫習慣

數學教學中,課堂是師生直接溝通,互相交流資訊的前沿陣地。此中,師者得以傳道 授業和解惑,學生能夠及時接受 反饋與提高,而課堂筆記又是連線此種關係的一條不容忽視的紐帶,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及促進作用,無論是對於已學知識的複習 鞏固 還是對新授知識的速記 整理,很大程度決定著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可以說,任何...

數學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江蘇知嘛 下面介紹的兩種思考方法可以讓你的創意從開始,到計劃,到落地,有一個多維度,多角度的思考,讓你的想法能夠更加細緻和完善。一 迪士尼思考法 這是由迪士尼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創立的思考方法。在這套方法中,我們需要分批扮演三個不同的角色,來轉換自己看待問題的不同角度。需要注意的是,扮演每一個角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