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應該怎樣對待它

時間 2021-09-10 16:15:20

1樓:午夜杭白菊

只有庸人才自擾,變得聰明點就行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慾望是心中氾濫的洪水

如果只是強制的禁慾,就好像建築大壩卻不疏導時間久了,也遲早會氾濫的。

有智慧的人要在必要的地方有所戒持和運用

有些不必要的地方確實要及時禁止,否則浪費時間浪費資源。

而這種禁止,應該是在正確的渠道上正確疏通,釋放感情的。

不然固步自封,也會對自己身心很大傷害。

關鍵在於你能有效的控制好時間和資源,對你真正有所需求的人才釋放慾望。

不盲目的禁慾而是有戒定,不放縱濫用慾望而是及時應他人之所求。

什麼叫知足,就是倒酒不能倒滿,杯子要戒盈,不盈則不濫。

之所以煩惱太多,是因為沒有戒持,濫用**,使得時間和資源都沒有合理的控制。

有自己的戒持,有自己疏導的方向,人就不是沒思想的,就能有方向的活著

3樓:匿名使用者

慾望來自於不滿足,與強者比對你來講永不知足,從心理學角度,建議你與弱者比較,產生更多滿足感,從而淡泊名利,減少慾望。

當慾望不足以傷害他人和自己的時候,你可拿它作為上進的動力,一種夢想。為之奮鬥,滿足於自我實現的過程,也許結果是成功的,即十足幸運,結果若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有慾望沒錯,沒慾望也不等於是行屍走肉。只要活的有生氣,有價值,對人對己來講,你就是最重要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慾望」之火只有用「知足」的清泉來撲滅它。

5樓:py999奮鬥

順 *其 *自 *然 *

無 *語 *問 *蒼 *天 *

lz *太 *有 *想 *法 *了 *

6樓:msn_a笑塵

沒有慾望也就沒有生活的熱情 樂趣和動力 所以慾望其實不是壞事 而且是必須的 個人認為只是不要被慾望所迷為慾望操控就是了 另外不要太強力的抑制慾望 可以考慮觀察慾望 瞭解慾望 真正每一刻保持覺察了 慾望也就不那麼容易操控你 另外要在認知上將自己整合 將很多矛盾的想法慾望瞭解統一起來 祝你生活幸福哈~~

7樓:純韻思

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只有心中無慾,才能消除慾望。這是「靜心經」有慾望時就在心裡默唸,應該會有效的。

天尊妙用常眼前,舉體動心皆自然。

息個動心看動處,動處分明無際邊。

邊際由來本性空,非觀心照得虛空。

自悟因緣無自性,翛然直入紫微宮。

宮中宮外光且明,萬法圓中一道平。

清心清鏡皎無礙,無礙無心心自在。

平等道平無有異,天堂地獄誰安置?

神既內寂不虧盈,善惡若空何處生?

只為凡夫生異見,強於地上起縱橫。

縱橫遮莫千般苦,一一諦觀無宰主。

諦觀無主本無宗,只個因緣即會中。

中間雖會常無會,放會無為任物通。

8樓:區之桃

人有慾望,才有作為.無慾無求,不叫人生.拼搏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滿足自己慾望的過程.盡最大的努力,滿足自己的慾望.

9樓:

跟著它走吧沒辦法 沒慾望你活不長啊 人生也沒意思

10樓:舜愉

除了那些思想活躍而不滿現狀的gg,mm.也許還不會拔掉"慾望"的大衣,去尋求真理.(玩世不恭-順其自然)*慾望=知足者長樂

11樓:打字慢如蝸牛

當取志氣(出於理性思考的願望)而舍慾望(出於身體衝動的想念)。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慾望與志氣

梁漱溟在這個時代的青年,能夠把自己安排對了的很少。在這個時代,有一個大的欺騙他,或耽誤他,容易讓他誤會,或讓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慾望當志氣。這樣的用功,自然不得其方。

也許他很賣力氣,因為背後存個貪的心,不能不如此。可是他這樣賣力氣,卻很不自然,很苦,且難以長進。雖有時也會起一個大的反動,覺得我這樣是幹什麼?

甚或會完全不幹,也許勉**。但當自己勉強自己時,讀書做事均難入,無法全副精神放在事情上。甚且會自己搪塞自己。

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有慾望,越不知應在哪個地方擱下那個心。心實在應該擱在當下的。可是聰明的人,老是擱不在當下,老往遠處跑,煩躁而不寧。

所以沒有志氣的固不用說,就是自以為有志氣的,往往不是志氣而是慾望。彷彿他期望自己能有成就,要成功怎麼個樣子,這樣不很好嗎?無奈在這裡常藏著不合適的地方,自己不知道。

自己越不寬鬆,越不能耐,病就越大。所以前人講學,志氣慾望之辯很嚴,必須不是從自己軀殼動念,而念頭真切,才是真志氣。張橫渠先生頗反對慾望,謂民胞物與之心,時刻不能離的。

自西洋風氣進來,反對慾望的話沒人講,不似從前的嚴格,殊不知正在這些地方,是自己騙自己害自己。

如何正確對待慾望?

12樓:閆寧義碧

1、慾望的本質(什麼是慾望)

慾望的定義要揭示慾望的本質。或者說,慾望的本質要依靠慾望的定義來揭示。

慾望的對立面是厭惡,兩者之間的過渡帶是清心寡慾。

慾望——清心寡慾——厭惡

揭示慾望的本質,必須分析慾望的特性:

①自然屬性:與人的生理過程密切相關。

與自然屬性相關的最常見的慾望種類是食慾和性慾。

②社會屬性:a.受到他人言行的誘導。

吉拉爾認為,我們的慾望是「模仿性的」。b.受到社會規範的制約,包括道德和法律的制約。

c.慾望一詞含有貶義性,沒有人說:「我的(他的)慾望是為人民服務」。

相關的近義詞是願望、渴望、期望、理想等等。

與社會屬性相關的最常見的慾望種類是模仿欲(羨慕他人)、表現欲(顯示自己)和支配欲(控制他人)。

③精神屬性:它不是客觀需要,而是主觀欲求(心理傾向),這是慾望的本質屬性。

與精神屬性相關的最常見的慾望種類是求知慾和超越欲(罕見「創新欲」的提法)。

在分析慾望特性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揭示慾望的本質,給慾望下一個簡潔的定義:

慾望是在生理過程、社會風尚和文化積澱基礎上形成的人們欲求某種事物的心理願望。

2、慾望的根源(為何會有慾望)

慾望的特性反映出慾望的根源:

①生理根源。食慾和性慾是人的生理過程的心理反映。

②社會根源。模仿欲、表現欲和支配欲是人對社會環境的心理反映。

③精神根源。求知慾、超越欲是人對文化積澱的心理反映。

3、慾望的調控(如何對待慾望)

在心理結構中,慾望以情感為主,滲透認識(理智)和意志;因此慾望可以通過理智和意志加以調控。

慾壑難填,煩惱無限。為了調控慾望,人們提出四種主張。

一是縱慾論,認為人生苦短,應該抓緊時間盡情享樂,放縱地去滿足各種慾望。但個人的無度縱慾勢必會損害他人利益,況且,慾望是無限再生的,越縱越多越無法全都滿足,其結果是以縱慾始以痛苦終,既害自己又害他人,縱慾之路行不通。

二是禁慾論,基本思路是既然慾望是痛苦之源,為了消除痛苦不如壓抑或者乾脆消除慾望。道家要求清心寡慾,佛家更進一步要用大雄之力滅欲度苦。道家佛家以及其他禁慾思想看上去很美,實際上很難做到,禁慾滅欲一途也走不通。

三是節慾論。欲不能縱也不可滅,那麼最可行的是合理節制。合理節制的「理」首先是禮法,即社會的法律、制度、政策、法規、風俗、習慣等社會規範;其次是道德觀念,即每個人的道德力和意志力,這是防止慾望出軌犯禁的精神柵欄。

四是超越論。社會禮法和道德觀念對於慾望的調整必不可少,但都具有異己的強制性,讓主體不同程度地感到痛苦和無奈。為了讓主體消除痛苦和無奈從而進入自由自覺的境界,人們找出了對待慾望的第四條途徑,即在精神層面上的悟解即超越。

參見:胡山林.遊蕩在精神嚮往的地平線上[n].社會科學報,2012.10.18

13樓:韶關東華禪寺

如果我們

的慾望真的能滿足,不妨大膽地去滿足它一次,問題是慾望根本就沒有止境!你今天滿足了它,明天它會有更高的需求;今天有了一百萬,明天還想一千萬;今天做成了一件事,明天又想第二件、第三件……

既然貪心永遠都滿足不了,不如干脆不給它機會!因為一個學佛的人,修的就是生生世世的習氣。我們的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我們的心態是根本,眼、耳、鼻、舌、身只是工具而已。

雖然外面有財、色、名、利來**我們的身心,但是如果我們能把握住根本,就不會被境轉。——萬行大和尚《降伏其心》

有的人與家人、同事無法交流,不能融洽地相處,每天只能把心撲在工作上,一不工作,他的心就沒有著落,覺得空虛、迷惘。所以要麼就整天工作,要麼就走入另一個極端,整天吃喝。——萬行大和尚《心燈》

但是,當今這個時代卻形成了一股以追求金錢、物質、名利為導向的大潮,這股大潮席捲全球,人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不擇手段。甚至因為物慾的極度膨脹,以科技進步、現代文明的名義,對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進行了毀滅性的掠奪,導致了種種自然災難的頻發,毀掉了自己美麗的家園,毀掉了多少人幸福的人生!如果仍不覺醒,必將毀掉整個星球,毀掉眾生的生命!

種種災難慘不忍睹,這樣的社會現狀更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長嘆,憂心忡忡!為何人類會墮落到這種幾近瘋狂的地步呢?究其根本,就是因為失去了德的教化,導致我們的社會道德沒落,精神缺失,人們心靈空虛,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又失去了古人的那種對天地敬畏、謙恭與感恩之情,和對眾生的仁慈厚愛之心,人生沒有正確的目標與方向,只有拼命地追求外在的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所以道德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的當務之急!

一個人只有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使命感,才會活得充實安然,利人利己,活出生命的價值與光彩,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做人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未來,做事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而做人做事的前提都是以德為本,世出世法的成功與成就,都是勤勞、厚德與無私者的專利。

唯有仁愛厚德無我的人才能成為道的載體、道的通道,把道的力量傳遞給任何需要的人,才能成為眾生心靈的導師與指路明燈,引領眾生走向幸福與解脫的康莊大道。——萬行大和尚《德行天下》

外在的環境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內在的環境,我們的內心世界才是最根本的問題,一切問題都是從我們的內心世界產生的,如果內心世界沒有問題,外在環境也不會有問題。即便有時候外在環境出了問題,只要我們不把它裝進心裡,我們的心不與它對應,外在的問題也會自然消失,正如六祖所說,「不是幡動,不是風動,而是仁者的心在動」。——萬行大和尚《德行天下》

「放下」並不是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而是放下你對事物那顆貪戀執著的心,以一顆無私無慾的清淨心來修行,來工作,來做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人民的事情。——萬行大和尚《微言大義》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殘疾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殘疾人。

淳于夏蓉 小的時候上學都會有小學生欺負殘疾兒童的事情發生,這是一種非常幼稚而且是不理智的行為,我們要學會尊重他們,他們也是人,沒有人自願變成殘疾人。要換位思考,不用同情,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缺點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殘缺的地方,不要因為對方的殘疾而去忽視,不尊重。 我吃激素不長豆 我也是個殘疾人下肢癱瘓做輪...

怎樣面對老師?對待老師應該怎樣呢?

自然得面對沒有,那就只能看你自己了,估計你得老師會以為你在開玩笑,看看你得老師事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對你得感覺是什麼,不要緊張啦,順其自然唄,如果你的老師對你有什麼想法會告訴你,如果。喜歡喜歡唄,沒事,人老師還能拿你小孩當回事?你想多了。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老師?聽老師的話,就是對老師的最大表現。老師永...

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家人

梓喵的尾巴 從你的言語中可以看出你的不滿 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愛而受傷。但既然你會提出這個問題,那說明你心中還是很期望被重視 過更加完美的家庭生活的。這個年齡是最容易與父母產生分歧的,一方面經歷的世事比較少,總會以理想化的心態看待家人,但有時他們並無法達到你的要求。比如在這件事上,你希望父親可以放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