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程 關於北京的城市結構的

時間 2021-09-11 22:31:27

1樓:冷晗壘

北京市簡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市中心位於北緯39度,東經116度,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邊緣,東南距渤海約150千米。面積16800多平方千米。

全市總人口為1381.9萬人。北有軍都山,西有西山,山地佔全市面積的62%;東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沖積而成的、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

山地有煤、鐵等多種礦物和花崗石、大理石等優良建築材料。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與河北交界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為北京市最高峰。境內貫穿五大河,主要是東部的潮白河、北運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北京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

西部是太行山餘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綜觀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勢雄偉。誠如古人所言:

"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北京全市土地面積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6390.

8平方公里,佔38%。山區面積10417.5平方公里,佔62%。

城區面積87.1平方公里。近郊區面積1282.

8平方公里,遠郊區面積3198平方公里。縣的面積12239.9平方公里。

市區規劃範圍:東至定福莊、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積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區(即舊城區,東西以二環路中心線為界,南北以護城河中心線為界)面積62.

5平方公里。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攝氏度,1月-7~-4攝氏度,7月25~26攝氏度。極端最低-27.

4攝氏度,極端最高42攝氏度以上。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山前迎風坡可達700毫米以上。

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2樓:落英繽紛

北京城建在北京灣小平原上屬於國都,建城時是按照《周禮*考工記》的標準來建的「天子之城,方九里,旁三門,經途九軌,九經九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所以在歷史上北京城就是方的,所有的街道、衚衕走向和寬度等都是有明確限制的。為的是顯示天子的威嚴。解放後基本沿襲了舊城的格局,在此基礎上擴大,所以北京城的街道多橫平豎直,如棋盤狀。

至於面狀延伸,主要是與北京城的城市的規劃有關,(俗說的,攤大餅式的發展)。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的,北京城現在更多的是在發展「飛地」也就是衛星城,不過城市發展太快了,很多地區都連在一起,看起來還是面狀延伸。

至於**我不是特別清楚,我覺得可能是跟他在南方,城市的街道跟河流的流向有關。線狀發展是不是跟沿著交通線和河邊洪積扇臺地發展有關?

3樓:雅斯貝斯

環形放射式道路網是現代城市所必需;放射線連線市中心和市郊,而環線用來減輕市中心交通負擔,城市越大環線越多。

北京: 方格-環形-放射式。原因:歷史文化因素所以有方格。這是中國特色,古代中國以方為準來建設城市,建築道路基本都是方的,圓形建築一般都是祭壇什麼的---如天壇地壇。

**市是依託第二汽車製造廠而建立的典型工業城市,只有幾十年歷史,中國古建築文化對其基本沒有影響,所以交通道路網為典型的環形--放射式,就像大多數西方城市一樣。

跪求 如何描述城市的地域結構 以一個城市為例 20

4樓:匿名使用者

1、概念:指各種城市功能分割槽及其空間組合。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由職能分化帶動形態分化而形成的結構。

2、要素:城市地域為城市活動直接影響的範圍,一般包括市區和郊區。城市內部一般可分為工業區、居住區、商業區、行政區、文化區、旅遊區和綠化 城市地域結構

區等,各個功能區有機地構成城市整體,但城市的性質、規模不同以及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差異,使內部結構的複雜性也不同。

城市地域結 城市地域結構

構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工業區、居住區和商業區。一般說來,工業區是城市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城市內部空間佈局的主導因素;居住區是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交文化活動的地方;商業區是城市各種經濟活動特別是商品流通和金融流通的中樞。城市地域結構的各種組成要素,在空間佈局上雖然可以劃分出功能區,但並不是截然分開,往往交叉和混雜在一起。

如在居住區內往往有一些對居民生活影響不大或無汙染的工業企業;而在工業區也常常有一些住宅和公共服務設施。

3、為了揭示和解釋城市成長的規律,各國學者特別是美國學者對城市地域結構作了種種理論概括。歸納起來,主要有3種:(1)同心帶學說;(2)扇形(楔形)學說 (3)多核心學說

(詳細件高中的地理課本、或其他資料)

5樓:匿名使用者

除了消費資料以外還有很多的辦法可以在調研中瞭解到:這裡不包含城市文化因素的誘導。關於城市消費結構和能力的調研分析的方向主要是

一、投資性消費和個人需求型...

6樓:萬惡精靈手

地形,靠近什麼,礦產等

7樓:舞動的花樣青春

一、城市地域構造研究

現代城市既然是工業化伴隨物,又具多種功能和各自的空間構造,那麼,城市的規模越大,其功能也就越多、構造也越複雜。城市的構造,由各種元素組成,如人、建築物的空間位置、分佈密度和分佈形態等等。研究城市構造,對於城市發展、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充分發揮城市功能等都有著重要意義。

研究城市構造首先要區分城市土地用途,從大的方面講,它分為生活居住用地和工商行政工作用地。而把握一個城市的土地用途,可以通過實地景觀調查,劃出土地利用形態圖,再在此基礎上對城市區域進行功能區分,不過土地用途的調查,費用高、代價大,加之我國尚未將其納入國家統計調查體系,相關的行政資訊部門也沒有對外公佈的慣例,所以目前我國城市構造的研究基礎薄弱、成果甚微。由於土地的利用與人的活動密切相關,我們也可以通過對活動的人來了解土地的使用。

我國現行的統計制度,不乏翔實的人口統計資料,所以通過對人口的研究,折射出城市構造的特點,同樣可以達到了解城市土地用途的目的。在我國各項統計調查中,有兩個調查對研究城市的構造最為有用,即人口普查和基本單位普查。人口普查提供了作為居住地的人口的情況,而基本單位普查提供了城市內絕大部分作為工作(包括生產、商務、行政等)地的人口情況,通過分析這兩個普查的人口資料,我們基本可以瞭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態,即城市構造。

本研究試以北京為例,利用2023年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23年第二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的資料,具體分析北京城市的地域構造。

二、北京的城鄉構造

我國行政區劃的「市」,其面積、人口及功能大相徑庭。行政上,有「省」、「地」和「縣」的**市;面積上,管轄範圍大如重慶市有8萬多平方公里之廣,小者區區百餘平方公里也有之;人口上,多如重慶市有三千萬之眾,少者不足百萬人口也有之;功能上,還有許多「市」仍以第一產業——農業為主。所以從統計意義上講,行政稱謂上的「市」,多形式上而非實質上的城市。

為更好地瞭解城市構造,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是區分「市」所轄的區域,即分清哪部分是實質上的城市、哪部分是鄉村或城鄉結合部。

城市,通常是指人口集中且工、商業發達的地區,它同時還應是周邊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我國首都北京,其面積有16807.8平方公里,其中2/3為山地,平原只佔1/3,北京所轄的18個區縣是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門頭溝區、房山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大興區、懷柔區、平谷區、密雲縣和延慶縣。

按照各區縣的功能、地理位置和歷史稱謂,這18個區縣又可分成四個部分,①城區部分:包括東、西、崇文和宣武區,這四個區是城市的中心區域,也是原北京城的城內部分,面積為87.1平方公里;②近郊區部分:

包括朝陽、豐臺、石景山和海淀區,這四個區在城區周圍,面積1282.8平方公里;③遠郊區部分:包括門頭溝、房山、通州、順義、昌平、大興6個區,處於近郊區的外圍地域,面積7490.

0平方公里;④遠郊區(縣)部分,包括懷柔和平谷區、密雲和延慶縣等四區(縣),地處北京北部山區,面積7947.9平方公里。

城市和鄉村的區分,不同的研究者,由於目的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區分方法。從人口研究的角度,最簡便的區分方法是看這個地區的人口分佈,即人口密度和經濟活動人口的就業構成情況。如果一地區人口密集(意味該地建築物密集)、人口就業構成以從事第

二、第三產業為主(意味該地的人口主要從事工商等非農產業活動),則該地就符合城市特徵。反之,如果人口密度低,人口就業構成主要從事第一產業,則可以認為符合鄉村特徵。下面,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我們來觀察一下北京各區域人口密度和人口就業構成情況(見表1)。

從資料上看,北京的人口分佈層次分明,非常規則。城區→近郊區→遠郊區→遠郊區(縣)的人口密度從高到低呈漸次分佈,而從事第一產業活動的人口比例則由低到高呈漸強分佈。北京城區的人口密度是24,278人/平方公里、近郊區4,980人/平方公里、遠郊區491人/平方公里,遠郊區(縣)175人/平方公里;而從事第一產業活動的人口比例,城區佔0.

14%、近郊區2.54%、遠郊區26.17%,遠郊區(縣)41.

90%。

北京的城區和近郊區人口密度較高,居民大都從事著非農經濟活動,屬城市地區無疑;遠郊的門頭溝區居民雖也基本從事非農活動,但人口密度相當之低,因而不能認為是城市地區,事實上門頭溝區90%為空曠山地、居民的經濟活動以採掘業為主,所以只能算作礦區,而不能算城市。遠郊的居民從事非農活動的比例雖也超過2/3,但人口密度較低,說明大量土地是作為農業用地使用;遠郊區(縣)人口密度不僅低,且從事非農活動的人口雖具一定數量,但從事農業活動人口比例較高,儘管在這些區(縣)存在著「城市地區」的特徵,但卻不是和「北京城」相連的部分,所以也不能被視作北京城的組成部分。

因此,作為實質上的北京城市,可以認為只由城區和近郊的8個區組成。其中,城區是城市的核心部分、近郊區是外圍部分,而遠郊區則可視為北京城的城鄉結合部。

三、北京城市的「功能區」、「居住區」和「中心地」

城市,是城市居民懶以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活動空間和場所,但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人們居住與工作的場所卻與鄉村截然不同。早上,城市的人們從居住地——通常是城市的郊區、邊緣地區向工作地——城市的中心區集中;傍晚,人們又回到他們的居住地,從城市的中心區向邊緣地區或郊區擴散。城市人口這種「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分離,產生了許多城市所特有的現象,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所謂城市的「鐘擺式移動」,鐘擺的擺幅隨城市的擴大而加大。

從統計意義上說,「居住地」和「工作地」人口統計的口徑是不一致的。人口普查登記時規定,以人的居住所在地為空間範圍,所以資料給出的是「居住地」的人口現象;基本單位普查是關於「法人」的調查,一般可以認為,「法人」的所在地,就是人們的工作所在地,基本單位普查資料可以得到「工作地」的就業人口情況。把人口普查資料和基本單位普查資料相結合,我們就能全面瞭解城市的人**動和分佈情況。

下面,我們看一下北京人口(主要是就業人口)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分佈情況。

工作地和居住地並不是兩塊分開的地域,同一地域,在白天把它看成是工作地,到晚上則把它看成是居住地。將城市地區「工作地」的就業人口與「居住地」的就業人口作一比較,其比值稱之「晝夜就業人口比」(簡稱「晝夜人口比」)。由於第一產業不是城市的功能,所以計算時要將從事第一產業的人口剔除。

這樣,一個地區的晝夜人口比可以用下式表示為:

晝夜人口比=工作地從事第

二、三產業人口/居住地從事第

二、三產業人口

「工作地」的就業人口可以從基本單位普查的資料獲得,「居住地」的就業人口可以直接使用人口普查的有關資料。一般地,一個地區的晝夜人口之比大於1,則可以認為該地的土地主要是作為「工作地」來使用的,這個地區就可稱之為「功能區」;晝夜人口比值最大的地方,就可以認為是城市的「中心地」;一個地區的晝夜人口比小於1,則可以認為該地的土地主要是作為「居住地」來使用的,這個地區就可稱之為「居住區」;晝夜人口比等於1,則可認為該地是「混合區」。

根據計算,北京城區的晝夜人口比為1.40。所以,城區可認為是北京城的「功能區」,城區中「東城區」的晝夜人口比值最大,達2.

17,可認為它是北京城的「中心地」。近郊區的晝夜人口比為0.99,接近於1,可認為是「混合區」,但近郊區的「石景山區」的晝夜人口比是0.

78,可認為是「居住區」。而遠郊區的晝夜人口比小於1,是北京城的城鄉結合部,可認為是北京的「居住區」。從位置上看,城區的東城、西城、宣武、崇文4個區是城市的「核心」,近郊區的4個區為城市的「外周」。

從對「晝夜人口比」的功能判斷看,東城、西城、宣武三個區為「功能區」,崇文、朝陽、豐臺、海淀等五個區為「混合區」。石景山區為「居住區」。

地理教師怎麼上好高一新生的第一節地理課

沐雨蕭蕭 一 精心設計開場白 好的開場白能夠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節課我精心設計瞭如下的開場白 以後我就是你們的地理教師,有緣千里來相會 因為有緣,所以同學們相聚在一起,因為有緣,所以我與你們成為師徒,願同學們惜緣,珍惜時光,努力向前,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當好講完...

北京地理位置,北京的地理位置

我以前住在通州,通州那個我很清楚 你是開車前往吧.你開車從天安門一直往東開,沿著長安街往東.經過國貿,四惠,二外,雙橋,管莊,然後在八里橋那裡高速出來.會有分叉口,你往通州開,你會看到 幾個大字 通州人民歡迎你 然後一直開,開到東關,你可以問一下.基本是通州的 都知道.就在右手邊 從天安門開車過去,...

志願報考,關於城市選擇,比較傾向北京

主要原因是看重北京 上海等城市在經濟 文化方面在全國的 前列性 認為到這些地方求學,不僅能接受高校的良好教育,就讀期間還能享有本地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而且就業機會相對較多,還可為今後的就業選擇撥得頭籌。這一點和近幾年內地學生掀起的港校熱一樣,認為到香港讀大學今後在香港工作或留學國外的機會就比內地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