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說服家長自己回家?我是初一的,每天放學都有人來接我。但

時間 2021-10-14 22:44:36

1樓:匿名使用者

你不補充問題,我只要看上文就知道你是個女生。要知道:你以為爸媽喜歡接你嗎?

難道她們不想自由嗎?尤其是冬天,外面該有多冷啊!待在家裡該多好啊!

烘著火,看著電視,吃著零食該有多舒服。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或許你現在還不能理解爸媽的用心良苦。

2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父母對你的關心,你要理解她們,他們這樣做是真心為你好,關心你,這是他們對你的愛!既然每天都有人接你回家,我想你的家庭條件還是比較好的,你如果真的想自己走著回去,鍛鍊一下自己,可以試著跟父母溝通一下,和要好的同學一起回,當然在路上不要貪玩,還是以安全為主!網路上每天都能看到關於這方面讓人心寒的資訊,請珍惜現在你所擁有的一切,因為你不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也許明天你不會在擁有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當初的不珍惜!

3樓:vip彰

和你 爸爸媽媽溝通下 說自己長大了 !

我初一,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怎麼辦?

4樓:李倩智超

很多家長擔憂小孩上課不敢舉手的問題,卻又不知道要怎麼科學教育孩子,我今天來教你。@小潔兒老師

01、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真的是因為性格內向嗎?

身為寶媽,我發現很多父母對孩子不敢舉手發言都存在這些誤解:

孩子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是因為小孩從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

孩子不善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是因為天生性格內向靦腆、沉默寡言;

孩子膽小,不敢在公共場合說話,是因為怕說錯話被同學嘲笑、被老師批評。

確實,孩子不愛、不敢在課堂上舉手發言,是一個令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畢竟,小孩上課積極發言是能夠幫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會鍛鍊到他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等。可是,絕大多數家長都把孩子在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歸咎於性格內向、膽子小。

其實,並不盡然。在課堂上老師點名的時候,很多外向的孩子也會保持沉默、低頭不語。

社會心理學家馬修·利伯曼曾說到:

人會害怕當眾表達觀點,與性格關係很小。就比如有很多內向的人擅長演講,也有很多外向的人懼怕演講。

對於“舉手發言”這件事,孩子們的內心活動其實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這麼簡單。為了說清楚孩子不敢/不想舉手發言的原因,以及找到鼓勵孩子舉手發言的方法,本文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舉手發言包括哪些環節?每個環節孩子對應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

如何做才能讓孩子積極參與課堂,樂於舉手發言呢?

02、想幫助到孩子積極參與課堂,我們先來看看舉手發言的6個具體環節,瞭解孩子為什麼不舉手發言,及其在每個環節對應的心理變化。

舉手發言對孩子而言並不僅僅是站起來回答一個問題這麼簡單。一般來說,課堂上舉手發言的過程包括以下6個環節:老師提問——學生思考——學生舉手——老師批准——學生髮言——老師評價。

對於每個環節,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小問題,都會導致孩子不願意舉手發言。

①提問環節:提問環節是舉手發言過程中的第一個環節,老師根據課堂所授內容提問。在這個環節中,導致孩子不願舉手發言的情況大致可分為三種:

上課沒聽,不會答;太難了,答不出來;太簡單了,覺得沒意思。

②思考環節:思考環節是舉手發言過程中最為核心的一個環節,思考的結果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能答出老師的提問。

③舉手環節:舉手環節是孩子最糾結、內心獲得最豐富的環節。課堂活躍的孩子如果能夠想到問題的答案,就會躍躍欲試想發言。

但是在舉手之前,他們還是會經過一番心理掙扎:

我要快點舉手,不然我的答案被人先說走了怎麼辦?

萬一我說錯了,老師會不會說我?同學們會笑話我嗎?

舉手了老師會叫到我嗎?老師總是叫班長回答。

大家都不舉手我舉手的話,他們下課說我怎麼辦?

……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想到的回答被人說走了,或是糾結再三怕答錯、怕老師不叫自己回答等等,都會導致孩子不願舉手。

④批准環節:為了維持課堂的秩序,學生不能隨意發言,需要等到老師點名批准後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理論上來說,每位舉手同學得到的發言機會應該是均等的。但在實際操作中並不是如此。

一般來說,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程度都不一樣,有時為了趕教學進度,在選擇學生回答時,教師會有意無意地選擇成績較好的學生。這種情況,在公開課上尤為明顯。

長此以往,那些成績並不是很好但參與程度高的孩子就會漸漸失望:反正老師也不會叫我,那我還舉手幹嘛呢?這類孩子在課堂上“被沉默”。

⑤發言環節:有些孩子不善於在公眾場合發言,有時明明知道答案,結果站起來回答時,卻腦袋一片空白,支支吾吾說不清楚。而有些孩子則思考能力較強、不怯場,即使剛開始不知道怎麼回答,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思考,說出答案。

發言環節的好壞,會影響到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從而影響孩子下次舉手發言的表現。

⑥評價環節:評價環節主要來自三方面:老師對“我”的評價、老師對其他同學的評價、同學對“我”的評價。

老師對“我”評價

評價環節是指老師在學生回答後,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評價的情況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想法,如果老師肯定學生舉手發言的行為,受到鼓舞的孩子下次還會積極舉手發言。

但如果老師否定了孩子的回答,甚至說孩子上課沒聽問題就瞎說,被潑了冷水的孩子下次可能就不敢/不想發言了。

老師對其他同學的評價

此外,老師對其他同學的評價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對於想舉手又怕說錯被批評的孩子,如果看到其他同學雖然回答錯了,但老師還是表揚了他,那麼,孩子就會深受鼓舞,有勇氣舉手。但如果老師批評了那位說錯的同學,就會加劇孩子內心的恐懼,更不敢舉手了。

同學對“我”評價

有些孩子不願舉手,是怕答錯了被同學嘲笑。

有一次課堂上造句,我讓一位男同學用“像”造句。這個小朋友本來想說“太陽像個大火球。”結果一緊張說成了“太陽像個大火車。

”他同桌聽到後大聲地笑了:“啊?太陽像個大火車?

哈哈哈。”然後,其他同學也跟著笑了起來。

後來一段時間,那位小朋友總是在心裡默唸好幾遍,確定不會說錯才敢舉手,他說怕同學笑話他。

總而言之,孩子在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不僅僅是因為性格孤僻內向,在舉手發言的具體6個環節之中,還有很多相關複雜的因素影響著孩子。瞭解了這些因素後,我們再來看看如何培養孩子敢於舉手發言。

03、身為父母,我們要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敢於舉手發言,並養成習慣呢?

我在這裡提供三個切實可行的方法:

打好基礎

行為強化法

推己及人

這三點看起來比較簡單,但其實每一步都對應了一系列的技巧和工具,下面一一說明:

①打好基礎:培養孩子舉手觀念,讓他不再恐懼和排斥舉手這件事

我們都說世界觀決定方**,放到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孩子的舉手觀念決定了孩子的舉手行為。所以想讓孩子敢於舉手發言,我們就要培養孩子的舉手觀念。

那具體可以運用到哪些技巧呢?

技巧一:採用情景模擬,減少負面情緒

什麼是情景模擬呢?

簡單來說,情景模擬就是我們根據孩子薄弱的地方設計情景,讓孩子扮演情景中的某個角色,模擬情景過程,在模擬情境中提高孩子的各項能力。

比如,讓考試焦慮的孩子模擬考試情景,在演講比賽前讓孩子在家模擬比賽場景等。通過模擬情景,增強孩子對真實情景的熟悉程度,從而減少孩子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

技巧二:採用角色扮演,調整心理狀態

角色扮演在生活中很常見,如遊戲娛樂、心理引導、自我思考等。我們小時候最愛玩的過家家就是典型的角色扮演。

在引導孩子舉手發言時,讓他扮演教師,能幫孩子換位體驗老師的角色,更好地理解老師的處境,從而明白老師提問時的內心感受,讓孩子對舉手發言不再恐懼。

我舉個詳細例子來說明:

我侄女上中班時,回家後經常會說“有誰可以幫我拿一下餐巾紙嗎?”“有誰能幫我搬一下椅子嗎?”我知道她其實是在模仿老師在課堂上的行為。

於是我就說:“我來幫忙。幫忙之前需要舉手嗎?

”她點點頭。然後下次說的時候就會變成:“我需要一支紅色的水彩筆,有人能幫我拿一下嗎?

請舉手。”我和我姐總是很配合她的遊戲。有時,我需要拿一個什麼東西,我也會故意說:

“有誰能幫我拿一下水杯嗎?請舉手。”我侄女就會舉手,然後幫我拿過來。

慢慢地,她從一個不敢舉手發言的小朋友變成了一個課堂的活躍者。

除此之外,一家人還可以晚飯後坐下來玩猜謎語的遊戲。一個人說謎語,其他人猜,猜謎語的人在猜之前要先舉手,得到說謎語的人批准後,才能回答。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舉手觀念。因為在這類互動的小遊戲中,孩子的精神狀態最為放鬆,能潛移默化地接受遊戲中的觀念和規則。

通過這類情景模擬、親子游戲培養孩子的舉手觀念,從而訓練孩子的舉手行為,讓孩子對舉手發言這件事不再恐懼和排斥。

②行為強化法:強化孩子舉手行為,讓他覺得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什麼是行為強化法呢?

行為強化法,是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原理設計出來的,目的在於通過強化(即獎勵)而造成某種期望出現的良好行為的一項行為**技術。

也就是說,等孩子出現了你想讓他出現的行為時,你要對他進行鼓勵,從而提高該行為出行的頻率。

那具體要怎樣來強化孩子的舉手行為呢?有這三個步驟:

首先,製作行為日記,強化舉手行為;

以舉手發言來說,在我們的模擬情景中,如果孩子舉手發言了,我們就可以對其進行鼓勵。所以,我們要跟孩子製作一本行為日記,在裡面列上每項需要強化的內容,如積極思考、舉手發言。每做到一次就在對應的一欄加一分。

等該項總分達到一定分數時,孩子就能得到某種獎勵。

其次,及時反饋,增強強化效果;

做一件事如果得不到反饋,很少有人能堅持下去,及時反饋是強化行為的一個重要方法。對於孩子舉手行為的培養也是如此。

在模擬情景中,當孩子發生舉手行為時,家長要先表示“我已經注意到你舉手啦”。不管家長是語言表達還是非語言行為(如給孩子一個肯定的眼神),這種簡單的反饋能對孩子的舉手行為進行強化。

反之,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孩子舉手,或是注意到後沒有及時反饋給孩子,那舉手行為出現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最後,設定階梯式的總分,對孩子的舉手行為進行一定的獎勵。

在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中,後果緊跟行為比後果延緩更有效。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當孩子出現良好行為時,我們對他的獎勵不要過遲,否則孩子會沒有動力。比如你希望孩子能在課堂上多舉手,那你跟他說,如果你兩個星期能每天舉手發言,週末我就帶你去吃肯德基;如果你能堅持兩個星期每天舉手發言,你生日(半年後)我就帶去你迪士尼玩。

兩種獎勵的效果是不同的,雖然去迪士尼對孩子來說更具吸引力,但是可能前者的獎勵更有效。因為前者的獎勵(結果)是緊跟孩子的舉手行為的。

那麼,在用行為強化法強化孩子的舉手行為時,我們可以借鑑以上原理。在第一步時,我們已經給孩子建立了行為日記,在設定總分時,可以設定階梯式總分。比如累計達到20分,可以去

怎樣能說服同學的家長同意我的同學和我一起去自助遊

甘若谷空汝 網上買禮物吧,我空間有詳細的網購步驟和技巧總結。我在網購經驗比較多,網上的東西真的便宜很多,選購也很方便,我收集了很多熱賣好評的商品和店鋪,並做了統計排行,很多都是專家通過比較店鋪信譽和銷售記錄以及的評價,做出的排行榜,當然也有很多是我通過購買和的交流統計出來的,都是熱賣好評的,網購這麼...

我該怎樣說服家人讓我堅持自己的選擇

首先在生活和工作中應該獨立自主,讓家人看到你有能力獨自處理自己的事情。讓後在這件事情上,你單獨把自己的選擇和對未來的設想跟家人講清楚,同時說明白需要家裡什麼樣的幫助,家人看你考慮周到就會放心。態度不要太強橫,太過強硬的態度會讓家長覺得你有些固執,並且孩子氣,試著心平氣和的和家人交流,告訴他們你的計劃...

說說自己是怎樣學會做家務的,你是怎樣說說服爸爸媽媽讓你做家務的?

生活小當家阿進 每個人都要學會做家務,就像格言中說的 鏡子不擦起灰塵,人不勞動變廢人。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做家務,做個爸爸媽媽的好幫手。記得在一個假日裡,我沒事幹,看見媽媽在埋頭地洗衣服,我覺得挺有意思,想幫媽媽做家務,就搬了張小椅子坐在旁邊學習起來。我先把一大疊衣服倒進桶裡,再倒下一桶水,把衣服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