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子》注重戰爭中的哪些方面?
1樓:漫閱科技
尉繚子》注重戰前思虧廳笑想、物質和組織的準備,主張「權敵審將而後用兵」,「凡興師,必審內外之權,以計其去,兵有備闕,糧食有餘不足,校所出入之路,然後興師伐亂,必能入之。」注重奇伏餘正的靈活運用,認為「故正兵貴先,奇兵貴後,或先或後,制敵者也。」主張集中,認為「專銷含一則勝,離散則敗」。
進攻時,主張出其不意,先發制人;防守時,主張守軍和援軍要「中外相應」,守與攻相結合。
關於《尉繚子》一書存在哪些爭議?
2樓:漫閱科技
漢書·藝文志》雜家著錄有「《尉繚》二十九篇」,兵形勢家著錄有「《尉繚》三十一篇」。《隋書·經籍志》及《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只有雜家《尉繚子》五卷,兵家不見著錄。自北宋景祐年間編纂的《崇文總目》始,復見兵家《尉繚子》五卷,宋神宗時並與《孫子》等一起被頒定為「武經」,而雜家不再見著錄。
今傳世本即「武經」本。對於雜家、兵家、今傳世本《尉繚子》之李冊間的關係後人也有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雜家和兵家《尉繚》本是襲擾念一部書;有的認為是內容不同的兩部書;有的認為今本《尉繚子》是原兵家書,雜家書亡;有的認為是原雜家書,兵家書亡;還有的認為是兩部古代殘書的合編本。從現有資料分析,《漢志》著錄的雜家《尉繚》和兵家《尉繚》,由於《七略拍困》中的兩書提要被班固刪掉而失傳,究竟是內容基本相同或根本不同的兩部書,還是同一書的重複著錄,難以確斷。
但從以下情況看,《七略》的著錄體例,多有同乙個人的著作交叉著錄現象,如被班固認為是重複著錄而省掉的《伊尹》、《太公》等十家、二百七十一篇即是;唐魏徵撰《隋書》將《尉繚子》入雜家,兵家不入,而他同一時期撰《群書治要》時輯錄的《尉繚子》,與銀雀山西漢墓出土的《尉繚子》殘簡相應的文字大多類同,與武經本(即今傳世本)的相應篇目也基本相同,這說明雜家和兵家《尉繚子》很可能是同一部書,只是因為兼有兵家和雜家的思想內容而歸類不同罷了。
《尉繚子》受到哪些人的重視?
3樓:漫閱科技
《尉繚子》問世後,受到歷代統治者和兵家的重視。唐魏徵將其收進用於經邦治國的《群書治要》之中,宋代被官定為武學經書,後世兵家多有引述。很早就傳到日本,日本研究、譯註《尉繚子》的兵書有慶長十一年(1600)元佶《校定訓點尉繚子》、林道春《尉繚子評判》等三十餘種。
此外還有朝鮮刊本。《尉繚子》是一部具有重要軍事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的兵書。也應該看到《尉繚子》中也存有封建階級的糟粕,如鼓吹用嚴刑酷法來維持紀律的執行等,是剝削階級軍隊官兵對立的產物,是我們所堅決反對的。
《尉繚子》對戰爭持什麼態度?
4樓:漫閱科技
尉繚子》戰國時期尉繚的軍事著旁耐作,今存二十四篇,《漢書·藝文志》列入「兵形勢家」。《尉繚子》尺棚對戰爭持較為慎重的態度,認為應有必勝的把握,方可進行戰爭,而決不能憑一時的意氣,輕易發動戰爭:「兵起非可以忿也,見勝則興,不見勝則止。
它提倡的所謂「義」戰:「凡挾義而戰者,貴從我起。」將那種一味追求「殺人之父兄,利人之陵啟則貨財」的人稱為強盜,主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
「青春不朽」為題 寫一篇1000子作文 怎麼寫
臺上的少年總是揮灑著朝氣蓬勃的汗水渲染年華的讚歌,像是肆意揮霍的一段與舞臺以外的世界相互割裂的歷史一樣,忤逆著那些老去的,無情的自以為閱世無數歷經滄桑的告誡者的臉。我認為青春的反義就是老去,青春的聲音永遠都是這麼的無邪清籟,而告誡者們卻從來都是對此棄若敝屣,我不敢說這是對少年們青蔥年華的覬覦,畢竟他...
跪求一篇500子左右的住校申請書!
尊敬的校領導 您好!我是某年某班學生某某。現由於以下原因,我申請在學習期間能夠住校就讀 住校能節約上學和放學花費在路途上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晚自習有任課教師下班指雹兆雹導,及時進行輔導答疑,避免學生在家裡看電視 上網玩電腦,能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中去 住校是培養自己真正獨立的第一步,有助於培養自...
求《在嘗試中成長》作文勇於嘗試,求一篇《在嘗試中成長》作文勇於嘗試
毛亦卿 每一次木棉花開,每一次破繭成蝶,都是在嘗試中成長,煥發生命的光彩。嘗試 在餘寒猶厲中成長。寒風席捲了校園裡的綠意。初春的陽光灑下,將光禿的樹椏印畫在地面上。落盡了葉的木棉樹無力地伸展,一片頹然,滿目蕭瑟。一場酣暢淋漓的春雨,洗刷著冬季的足印。我沐浴著晨曦,漫步在春日裡的校園。猛地抬眼,一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