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衝突和區域性戰爭的區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8-14 12:17:26

1樓:匿名使用者

武裝衝突 在國際法上主要是指國家間相互使用武力而發生的未構成法律上戰爭狀態的武裝敵對行為。 未構成法律上戰爭狀態的武裝衝突,沒有正式的開始方式,沒有宣告或通知,只有實際的戰鬥行動。在法律後果方面,歷次武裝衝突的實踐不盡相同。

一般地說,它不產生戰爭狀態所產生的全部法律後果,戰時國際法不完全適用,只適用“戰爭法規”部分;外交關係不一定完全斷絕;條約和其他關係不一定全部中止(雙邊條約可能中止,多邊條約將受到影響);中立法不適用;限制和沒收敵方財產的規則不適用;交戰國不得在公海上對非交戰國的船隻行使檢查、捕獲的權利;不得對敵方海岸及港口實施封鎖等。

區域性戰爭 在法律中並沒有明確定義,通常是指在一定的地區內,使用一定的武裝力量進行的有限目的的戰爭。與世界大戰相對而言。戰爭往往只波及世界的某一地區,在一定範圍內對國際形勢產生影響。

美國一些人士把區域性戰爭稱為“有限戰爭”,即在戰

爭目標、**使用、參戰兵力、作戰地區等方面有所限制的戰爭。80年代,他們還把戰爭區分為低強度戰爭、中強度戰爭和高強度戰爭。區域性戰爭主要是指低強度戰爭,其中包括地區性武裝衝突,游擊戰與反游擊戰,叛亂與反叛亂,中、小規模武裝入侵與反入侵,“外科手術式”的突然打擊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武裝衝突是不會宣戰的,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只有實際作戰行動,雙方投入的作戰力量規模較小,並且僅限於小規模的軍事對抗。

區域性戰爭是相對於世界大戰而言,作戰雙方會正式宣戰,隨後進入全面無限制戰爭狀態,可以使用包括武力在內的任何對抗手段。以一方宣佈戰敗或者完全喪失戰爭能力為結束標誌

區域性戰爭與武裝衝突(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的基本情況與作戰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區域性戰爭和武裝衝突不是一個概念,區域性戰爭牽連的範圍更廣,作戰樣式更復雜,作戰強度更高,而區域性武裝衝突相比較要簡單原始的多。

海灣戰爭的主要特點是開啟了高技術區域性戰爭的序幕,屬於高技術非對稱戰爭的典型樣本,另外其先進軍事策略的運用以及多國部隊的高效配合都令人印象深刻。右勾拳行動中一天推進幾百公里的速度,讓我們見識到了資訊化地面機械化力量竟然可以發揮出如此恐怖能力。並且軍事目標達成後立刻脫離戰區,該打就打該停就停,戰事全域性的控制能力令人歎服。

科索沃是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資訊化區域性戰爭,作戰樣式外科手術式空中打擊為主,同樣是非對稱戰爭,這場戰爭對軍事理論的最大影響是空襲樣式的多樣化。從時代意義上講,這場戰爭開啟了西方集團的非正義戰爭之門,從這場戰爭之後開始的戰爭,幾乎沒有幾個是合法戰爭。

阿富汗戰爭有兩場,一場是蘇聯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一場是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兩場戰爭的目的相似,都是為了推翻阿富汗國內反對本國的最大勢力,並扶持親己方勢力上臺。放下蘇聯入侵阿富汗的那段歷史不談,單說離我們年代最近的美國攻打阿富汗,可以說這場戰爭是非對稱戰爭的極致表現。交戰強度低,但雙方都面臨來自對方的非對稱突襲風險,作戰範圍不固定,作戰樣式較單一,科索沃戰爭中大顯神威的外科手術式打擊作用有限,仍需傳統的地面搜尋行動為主。

但這場戰爭開啟了無人作戰裝備的時代,包括無人攻擊偵查機和遙控地面搜尋排爆機器人等等的普遍應用都鮮明的反映出這個特點。並且出現了很多山地作戰的全新軍事理論。

伊拉克戰爭以城市作戰為主,建築群內作戰樣式和技術理論得到提升,迅速加快了美軍單兵防護裝備的發展。並且,伊拉克戰爭模式並不單純,前期的區域性戰爭到後期的武裝衝突,是新世紀作戰樣式最為複雜的一場現代化戰爭。從進攻,到應對游擊戰,再到治安維穩,美軍經歷了一次有效的歷練,對於現代戰爭軍事理論的推進具有極大的發展性的意義。

如果某些國家與我國因邊界領土糾紛發生了武裝衝突,並且可能爆發區域性戰爭時,我國首先要做什麼工作?

4樓:阿理瑪運

調動物資運輸,特別是空降兵空降到敵陣地進行作戰,無人機偵探敵方軍事目標,中程導彈將敵方軍事設施摧毀,轟6k升空載滿彈對敵軍用和民用裝置進行轟炸,必要時用小型化核彈進行打擊,使敵方癱瘓無能為力

5樓:巴巴拉小白兔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戰爭中自覺能動性的物質因素,也是奪取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因為人是戰爭的主體,任何**裝備只有通過人,才能轉化為現實的戰鬥力。

無論戰爭形態如何變化,人在戰爭中的作用都不可能被其他因素代替。戰爭的較量說到底是人心和人力的較量,是人綜合素質的較量。

做好心理準備是打贏高技術區域性戰爭的基本準備之一

人是戰鬥力的第一要素,而人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有機結合。它包括政治因素、思想因素、技術因素、智慧因素,也包括人的體能因素和心理因素。在這些因素中,人的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因為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能動反映,是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感、意志和氣質、能力、性格等心理現象和個性心理特徵的綜合表現。心理因素直接影響軍人在作戰中的認知、情感和意志,影響軍人的作戰動機和戰鬥行動,決定著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和智慧的運用。

列寧告訴我們:在任何戰爭中,勝利歸根到底是由戰場上流血的群眾的士氣決定的。士兵們確信戰爭的正義性並且意識到必須為了自己的弟兄們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就會使他們鬥志昂揚並且能忍受空前的艱難困苦。

戰爭實踐表明,勇敢和必勝的信念常使戰鬥得以勝利結束。在未來高技術區域性戰爭中,信心是力量的源泉,也是取得勝利的前提。因此,在軍事鬥爭準備的各項工作中,加強心理訓練是打贏高技術區域性戰爭的基本準備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打仗就是打後勤

海灣戰爭,多國部隊兵力超過70萬人,坦克裝甲車3500輛,作戰飛機5400架,各類艦艇245艘。如此龐大的部隊,各類開支消耗更是天文數字。

比方說,人要吃飯,喝水。據粗略估計,海灣戰爭期間,美軍每天僅生活物資需要消耗約7萬噸,其中僅水就4.5萬噸左右。

戰略突襲階段每天消耗物資25萬-30萬噸,地面作戰階段每天30萬-40萬噸。

為保障作戰行動,美軍幾乎投入一半的後勤保障力量,其中,1個月的運輸量就超過朝鮮戰爭1年的運輸量。據美軍稱,此次行動頭3周的運輸量,就“等於把美國密執安州首府傑斐遜市的一切生活設施搬到阿拉伯沙漠。”

空運方面,美軍通過動員後備役部隊和民間力量,動用了126架最大載重量達120噸的c-5戰略運輸機,265架最大載重量達70噸的c-141大型運輸機,34家地方航空公司提供了各種飛機115架等等。

海運方面,投入戰略海運部隊全部力量和徵集動員的200餘艘海上運輸船隻,首次全部啟用3個海上預置船中隊等等。

陸運方面,租用了7個州的鐵路和2660節火車車廂以及6700輛運貨卡車,擔任美軍裝備物資在美國本土內的運輸任務等等。戰爭期間,美軍一共運輸了54.5萬噸貨物和50餘萬人員。

看了以上資料,才看得懂軍事圈的那句名言:外行談戰略,內行看後勤。

海灣戰爭還是20多年以前美軍打的,我們今天再來回顧以上資料,實事求是地講,不要說20多年以前的我軍完全不敢想象美軍的這種後勤保障能力,今天同樣不能斷言具備了美軍當年的後勤保障能力。

海灣戰爭美國國會計算的美國戰爭開支為611億美元,世界各地其他國家共支付了約530億美元。打仗如此之昂貴,貴到連美帝這樣的土豪也一樣要拉小弟一起付帳,“日費千金”還真不是傳說。

除了以上舉的例子以外,衣物、藥品、維修器材,甚至裹屍袋等,都需要納入戰前的物資準備之中,戰時美軍管理的物資品種居然高達上百萬種,沒有一個先進、高效的後勤保障系統,現代戰爭真不是誰想玩就能玩得起的。

6樓:散步的蝸牛

朋友,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國家需要的時候我們只要聽從國家號召就可以了!aqui te 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