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關於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點有

時間 2021-10-16 21:04:12

1樓:嚴

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比較

1、建立新經濟關係上:同,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異,戰—直接過渡,直接摧毀舊經濟體制代之以新經濟體制,新—逐步過渡,「不摧毀舊體制,而是活躍發展他,逐步掌握他」逐步地改造

2、生產資料所有制:戰—絕對、徹底的公有制;新—多種所有制並存,即保證公有制主體,允許私有經濟存在,發展國家調節下的商品貨幣關係

3、分配原則:戰—平均主義 新——按勞分配

4、經濟執行機制:戰——計劃調節,新——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相結合

5、作用和實踐效果:戰—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新—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

2斯大林模式是一種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斯大林模式是前蘇聯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採用的、並且延續約70餘年的一種經濟體制。

3、積極影響

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斯大林通過這種建設模式,使蘇聯躋身於工業化國家的行列,為後來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斯大林模式」創立是取決於當時蘇聯極為落後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落後國家實現工業化的可行方式,在蘇聯迅速趕上和超過西方發達國家的過程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享有最高決定權

2樓:匿名使用者

還是去買本高考歷史參考資料書吧,那裡面全有

下列關於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蘇俄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都於當時的生產

3樓:馮源的粉絲

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再認再現和分析、比較歷史概念的能力。a項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斯大林模式不符;b項只符合「斯大林模式」; d項僅與新經濟政策相符。

因而,a、b、d三項不符合題意。三種經濟政策在歷史上都曾發揮過一定的積極作用。故選c。

點評:近年來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考查多集中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和蘇聯的改革等內容,以選擇題為主。材料解析題集中在二戰後蘇聯的三次重大改革上。

本專題的命題常常與其他專題聯絡起來考查,如聯絡羅斯福新政、中國的改革開放、蘇聯的解體等。例如從蘇俄的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及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比較的角度命題;從對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在經濟政策方面的相互借鑑角度命題;從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留下的經驗教訓角度命題等等。

4樓:光頭寧

選c。a項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斯大林模式不符,b項只符合斯大林模式,d項只符合新經濟政策。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保障了戰爭勝利,新經濟政策改善和鞏固了工農聯盟,工農業生產恢復到戰前水平,通過這種建設模式,使蘇聯躋身於工業化國家的行列,為後來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所以說都曾產生了積極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c.都曾經產生了積極作用

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區別

6樓:匿名使用者

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實質不同,前者是在社會生活中排斥商品貨幣關係,用軍事和經濟的手段控制社會的金融,意圖直接進入共產主義;而新經濟政策則是在無產階級政權掌握經濟命脈的情況下,通過一定限度內發展資本主義,發展商品經濟,恢復國民經濟,進而使社會主義成分戰勝資本主義成份,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

兩種政策的實行,既是當時形勢的需要,也與布林什維克黨建設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有關。通過比較可知: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是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而新經濟政策是商品經濟不發達,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時期內行之有效的經濟發展戰略。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是單一的公有制體制。而新經濟政策則擴大地方和企業的自主權,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存在,有點類似於我國目前的體制。

而斯大林模式呢,在外有帝國主義的包圍和戰爭威脅,內有存在經濟文化落後與歷史傳統的制約,以及斯大林個人因素及錯誤的理論指導和國內的政治鬥爭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的產物。它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會主義經濟成分。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管理取代市場調節,開闢了一種不同於市場經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新型的工業化模式,可以按照統一計劃調配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較短時間裡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

但是經濟發展不均衡,片面發展重工業,使輕工業和農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對農民的剝奪嚴重,忽視消費品的生產,導致人民的物質生活長期沒有得到重大改善;計劃經濟體制確立後,沒有隨著社會的變化進行調整,二戰後逐漸僵化,喪失了自我完善的功能,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因素。

7樓:來自劍池湖有智慧的羅漢果

戰時共產主義其實就是「一切為了前線」。戰時共產主義並不是單純的經濟政策,而是一種緊急的戰爭政策。它要求整個國家,全部的財力物力人力絕對的去為戰爭服務。

因此,我認為戰時共產主義不存在生產關係、分配等問題。

至於新經濟政策,其實和我們的改革開放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總體來說,就是國家的發展程度特別是經濟遠遠沒有達到社會主義國家應該達到的標準,但是在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的情況下,不得不以有條件的部分恢復資本主義生產這一過渡形式去發展經濟,為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打好基礎。

新經濟政策的生產關係是商品與貨幣,實際上是尊重市場原則。

生產資料所有制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共存。(比如說經濟命脈由蘇維埃絕對控制,但是其他的一些還有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就依靠資本主義生產)

分配原則以按勞分配和平均分配為主,同時還存在按生產資料分配。

至於新經濟政策怎麼推動的,這個我不太瞭解,但是肯定費了很多事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面就對此有描寫,當時甚至有人懷疑這個列寧是不是真的。不過列寧把道理跟黨員和工人農民說清楚了,事情辦起來就不難了。

作用和效果:首先就是緩解並最終解決了蘇俄的經濟政治危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然後肯定經濟復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業生產恢復並發展,同時還和西方關係緩和(相對的)。

新經濟政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斯大林模式分別在什麼時間

8樓:緒良糜春

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實質不同,前者是在社會生活中排斥商品貨幣關係,用軍事和經濟的手段控制社會的金融,意圖直接進入共產主義;而新經濟政策則是在無產階級政權掌握經濟命脈的情況下,通過一定限度內發展資本主義,發展商品經濟,恢復國民經濟,進而使社會主義成分戰勝資本主義成份,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

兩種政策的實行,既是當時形勢的需要,也與布林什維克黨建設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有關。通過比較可知: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是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而新經濟政策是商品經濟不發達,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時期內行之有效的經濟發展戰略。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是單一的公有制體制。而新經濟政策則擴大地方和企業的自主權,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存在,有點類似於我國目前的體制。

而斯大林模式呢,在外有帝國主義的包圍和戰爭威脅,內有存在經濟文化落後與歷史傳統的制約,以及斯大林個人因素及錯誤的理論指導和國內的政治鬥爭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的產物。它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會主義經濟成分。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管理取代市場調節,開闢了一種不同於市場經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新型的工業化模式,可以按照統一計劃調配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較短時間裡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

但是經濟發展不均衡,片面發展重工業,使輕工業和農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對農民的剝奪嚴重,忽視消費品的生產,導致人民的物質生活長期沒有得到重大改善;計劃經濟體制確立後,沒有隨著社會的變化進行調整,二戰後逐漸僵化,喪失了自我完善的功能,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因素。

9樓:苛愛

戰時共產主義在蘇聯內戰時期,新經濟政策在1924到1937。斯大林是在1937到1991

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任何有理數均小於他的2倍 錯誤,比如取0b.任何有理數均大於他的2 1,錯誤,比如取0c.兩個不為0的有理數的商,等於其餘一個乘以另一個的倒數,錯誤。只能是被除數乘以除數的倒數。d.兩個不為0的有理數相乘的符號法則和相相除的符號法則相同,正確2.已知m的倒數是 3 4 則m是 選da.3 4 b...

1下列植物的食用部分中屬於根的是

1 下列植物的食用部分中,屬於根的是 屬於莖的是 屬於葉的是 屬於花的是 屬於果實的是 屬於種子的是 屬於花的是 3 屬於果實的是 2 7 屬於種子的是 1 蠶豆 黃瓜 黃花菜 芹菜 紅薯 土豆 蘋果 胡蘿蔔 白菜 下列植物中,食用部分屬於根的是?食用部分屬於莖的是?根 芋頭 b木薯 莖 白菜 標準...

名著閱讀(6分)小題1 下列對相關名著的文學常識解說正確的一

手機使用者 小題1 c 小題2 格列佛遊記 在適當的地方撒了一拋尿 臨危不亂 機靈敏捷 每小題3分 小題1 試題分析 a中應是 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b中主題應是 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 壓迫 d中主人公是 簡 小題2 試題分析 這是對文學文體及作家作品的知識考查,要求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