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以下古代故事說的是哪個人? 準確率要高

時間 2022-02-27 16:05:22

1樓:匿名使用者

1,陶淵明(這句話是他一篇文章中的原句)

2,匡衡

3,王羲之(這也是他小時侯的故事)

4,李白

準確性不容置疑,哈哈!!

如滿意,請採納,哈哈!!

2樓:匿名使用者

童鞋,你說的是四個人,不是一個人。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1是陶淵明

2是匡衡(據說又名匡鼎)

3是王羲之

4是李白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答案。

3樓:

1.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2.鑿壁偷光,描寫的是西漢匡衡勤學苦讀的故事,最終成為大學問家。

3.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

4.李白

4樓:千年歷史千面遊

不求甚解:陶淵明

鑿壁偷光:匡衡

擅長書法:王獻之

斗酒詩百篇:李白

5樓:mr_醉裡看花

1.個講的孔子,廢寢忘食的故事吧

2匡衡,字稚圭,蒼山縣魯城匡王村人,漢建昭三年官拜丞相,封樂安侯。匡衡幼時家貧,為人傭作,「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燭光而讀之」。歷史上流傳的「鑿壁偷光」苦學成才的故事即由此而來。

鑿壁偷光

6樓:曾君昊

1 是陶淵明

2 匡衡

3 王羲之

4 李白

7樓:灰白藍鑑黑

1.五柳先生2. 匡衡3.孔融4.李白

8樓:蟲工e蟲工

陶淵明;匡衡鑿壁偷光;王羲之;李白

9樓:豐田為一個

1 陶淵明 2 匡衡 3 孔融4 李白

我記得古代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人(好像叫華什麼的)和同伴一起翻 15

10樓: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中國古代傳說故事大概是從哪以下哪個時期傳誦而來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

16、中國古代傳說故事大概是從以下哪個時期傳誦而來的呢?

a夏朝b商朝

c秦朝d春秋戰國時

答案d~

12樓:溪雲初起山雨來

春秋戰國,**家出現的時候

13樓:匿名使用者

在周朝以前,沒有文字,是靠口口相傳,傳下來的。到了周朝,有了甲骨文,才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14樓:啊啦發的

大部分是從東周,也就是春秋戰國開始流傳的,當時百家爭鳴,社會動盪,許多思想家創造或傳播民間的傳說故事來為自己的學說造勢。

誰知道古代有哪些感人故事?

15樓:_懶_楠楠

桃花扇,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鳳求凰,西廂記,還有那些神話的白蛇傳等,劉蘭芝與焦仲卿的孔雀東南飛,孟姜女,很多啊,我喜歡簡愛那類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孝經》儒家的,其中很多故事大家一定聽過。

17樓:君問群通理

臥冰求鯉、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借光

18樓:匿名使用者

奧特曼的故事,超銀河傳說2中的鏡子奧特曼!沒看過去看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

19樓:李靜靜的春天

歷史故事_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篇一:人棄我取

戰國初,魏文候任用李悝為相國,厲行改革,加強統治。他實行保護農民利益和發展農業的「平糴[dí]」法。所謂「平糴」,就是國家在豐收年份用平價買進糧食,到荒年時以平價賣出,使糧價保持穩定。

這樣,就促進了封建政治和經濟的發展,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之一。

李悝的經濟改革,尤其是所實行的「平糴」法,使一個名叫白圭[guī]的商人受到啟發。經過反覆思考,他想出了一種適應時節變化的經商致富辦法,這就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這個辦法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別人不要的我要下來,別人要的我就給予。

按照這個辦法,在豐收季節,農民收的糧食很多,大家都不要,價錢也就便宜下來,他就大量買下糧食。這時,糧價雖然很低,但蠶絲、漆等因不是收絲或割漆的季節,沒有大量上市、價錢自然很高,他趕緊把這些貨物賣出去。

到了收絲時節,蠶絲大量上市,價錢賤下來,而糧價卻高了起來。這時,他就收進蠶絲,賣出糧食。就在這買進賣出之間,牟利致富。

歷史故事_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篇二:以鄰為壑

大禹在視察了各地洪水的情況後,覺得光用土壤來堵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應該把水疏匯出去。為此,他大力開掘溝渠讓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

禹帶領百姓們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三個年頭,曾經三次過自己的家門而不入。最後,他終於戰勝了洪水,使江河通暢,東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來被淹沒的土地,如今又變成了良田。

到了戰國初,有個叫白圭的水利專家,也非常出名。什麼地方河堤有了裂縫、漏洞、滲出水來,他一到就能修好。後來,他被請去魏國當相國,魏國的國君對他很信任。

有一次,孟子來到魏國,白圭在會見他的時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領,甚至自我吹噓說:「我的治水本領已經超過大禹了!」

孟子是位非常有學問的人,當場駁斥他說:「你說錯了,大禹治水是把四海當作大水溝,順著水性疏導,結果水都流進大海,與己有利,與人無害。如今你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鄰國當作大水溝,結果洪水都流到別國去,與己有利,與人卻有害。

這種治水的方法,怎麼能與大禹的相比呢?」

歷史故事_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篇三:舉足輕重

公元20xx年,光武帝劉秀雖已建立了東漢政權,但全國尚未統一。當時,蜀地的公孫述也想稱王稱帝,爭奪天下。這個時候,有一個實力派人物叫竇[dòu]融。

王莽當權的時候,他當上了伏波將軍。王莽失敗以後,他歸附了淮陰王劉玄,不但做了張掖[yè]都尉,還被劉玄的部屬推舉為河西五郡大將軍。

擁有河西五郡的大將軍竇融看到劉秀在政治、軍事上佔優勢,有意順附,便召集各郡太守和本地名流商討,決定派使者帶著書信和禮物前往洛陽。劉秀得知此事後,十分高興,隆重接待了使者,並給竇融寫了一封書信,信中說:「蜀地有公孫述,現蜀漢相攻,你的地位極為重要,一抬腳就會影響兩端的輕重,無論你站在哪一方,都可以決定一方的成敗。

(原文是:『舉足左右,便分輕重。』)」從此,竇融十分忠心地跟隨著劉秀,很快被升為大司馬。

劉秀得到竇融的支援,實力大增,終於消滅了公孫述和其他政敵﹐統一了天下。

後來,人們把「舉足左右,便分輕重」簡縮成「舉足輕重」這一成語,用來形容在關鍵時刻處於關鍵地位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能影響到整個局面。

20樓:

三顧茅廬: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劉備、關羽、張飛自桃園結義後,雖整天東奔西跑,但因缺少謀士,總覺得恢復漢朝天下無望。後來得徐庶幫助,連打勝仗。徐庶為救母無奈去了曹營。臨走推薦了諸葛亮。

一日,劉備帶關羽、張飛來到隆中臥龍岡,想請諸葛亮出山。小僮說:"先生今早出去了。

"劉備讓僮子轉告先生說他來訪,然後拉馬悶悶不樂地回去了。又過了數日,劉備控得諸葛亮已回家,便同關、張二次來訪。僮子說:

"先生正在草堂看書。"劉備求見後得知不是諸葛亮,而是其弟諸葛鈞。於是留下一封信,表達敬慕之情。

兄弟三人又冒雪回去了。

回到新野不久,劉備想再次去請諸葛亮。關羽勸說:"可能諸葛亮沒本事,怕見我們。

張飛則說:你們別去了,我用繩子捆來。劉備忙講了當年文王訪姜子牙的故事。

兄弟三人又第三次來到臥龍岡。他們一到,小僮忙說:"先生在睡覺。

"劉備一直等到諸葛亮睡醒後更衣相見。劉備不辭勞苦,三顧顧廬,終於請出諸葛亮出山輔佐,共圖大業

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古代小神童的故事至少兩個

21樓:故清歡

孔融讓梨

曹衝稱象

楊氏之子

誰知道中國古代嫉妒的故事,謝謝

誰知道日本古代故事切舌麻雀的全文

找不到日文原文,只能把中文翻譯的發上來,希望可以幫到你。被割舌的小麻雀 譯者 墨菲 在一座古舊的小村莊裡有一間小房子,裡面住著一對瘦小的老夫婦。一天早晨,老婦人剛拉開障子門,就看見門前臺階上躺著一隻可憐的小麻雀。她將小東西輕輕地捧起來,給它餵食 然後,又把小東西捧到明亮的朝陽中,漸漸的,小東西翅膀上...

誰知道有關智謀的故事,誰知道有關智謀的故事?

京城 老炮兒 南北朝時,司馬楚帶領部隊為征討柔然的大軍督運軍糧。發覺敵探來到,劫取軍糧!他緊急下令,砍伐柳樹扎牢為城,並下令澆水,一座冰城出現了。敵軍來到時,見冰滑難攻,只好立即散去。 匹夫之勇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打仗不能光憑個人的勇敢,要用智謀,要靠集體的力量。這個成語 於 國語.越語上 勾踐既許之...

誰知道這個人,有誰知道這個人是誰呢?

應該是庫爾班吧,他對 主席非常崇拜,屢次寫信到 最後終於獲得去 和 見面的機會。最後因此出名了。看長相應該沒錯。希望能幫上您。蒼天大地啊 這是什麼情況 一個老人 一個開心的老人 一個沒牙的老人 一個白髮老人 啊 不知道 家樓後那位大爺 lz。真的 前幾天打麻將還欠我4塊錢 一位想向世人知道他的牙都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