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蟲的外形描寫,七星瓢蟲的外形描寫

時間 2021-06-11 22:23:23

1樓:就不想回那裡

成蟲體長5.2-6.5毫米,寬4-5.

6毫米。身體卵圓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狀。頭黑色、複眼黑色,內側凹入處各有1淡黃色點。

觸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額外側為黃色。

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個較大的近方形的淡黃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紅色或橙黃色,兩側共有7個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三角形白地。

體腹及足黑色[1] 。體長6.5~7.

5mm。翅鞘呈紅色,左右兩側各有3個黑點,接合處前方尚有一個更大的黑點。無近似種。

雌蟲:體長5.70一7毫米,寬4一5.

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剛羽化時鞘翅嫩黃色,質軟,3—4小時後逐漸由黃色變為橙紅色,同時兩鞘翅上出現7個黑斑點,位於小盾片下方者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縫分割成兩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個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小三角形白斑。

頭黑色,額與複眼相連的邊緣上各有1淡黃色斑。複眼之間有兩個個淡黃色小點,有時與上述黃斑相連。觸角慄褐色,稍長於額寬,錘節緊密,側緣平直,末端平截。

脣基前緣有窄黃條,上脣、口器黑色,上顎外側黃色。前胸背板黑色,兩前角上各有1個近於四邊形淡黃色斑。小盾片黑色。

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縱隆線,後基線分支。足黑色,脛節有2個刺距,爪有基齒。腹面黑色,但中胸後側片白色。

第六腹節後緣凸出,表面平整。雄蟲:第六腹節後緣平截,中部有橫凹陷坑,上緣有一排長毛。

2樓:

七星瓢蟲紅色的特別好看

七星瓢蟲作文450字外表、樣子

3樓:

要說昆蟲當中最漂亮的是誰,我自然會說,是七星瓢蟲。下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七星瓢蟲吧!

七星瓢蟲渾身鮮紅,身下有六條棕色的腿,身材優美,身披兩片紅色薄紗,很是漂亮。關於食物,它以蚜蟲為主,比如棉蚜,麥蚜,豆蚜,玉米蚜等。

暑假的一天清晨,我和媽媽去公園散步,我看見月季花的葉子上有一隻七星瓢蟲。我很驚訝,因為我知道七星瓢蟲是在農田裡生活,那裡有它喜歡的食物,可它為什麼會到這兒來了呢?我不解的問媽媽。

媽媽說:七星瓢蟲大部分在農田裡,但城市裡也有,只不過比鄉下少。

我看見七星瓢蟲在葉子上一動不動,猶如一位美少女,它好像害了羞一樣,露出紅彤彤的臉,它的臉上不知塗了多少胭脂,紅得像火一樣;動了,它動了,它開始扭動它半圓的身體,像飛機在緩緩啟動,突然,它那矯健的身軀向上一縱,輕盈的飛走了。我目送它遠去,心裡默默為它祝福,祈禱。它也許會飛會農田,也許會飛回它那幸福的家。

有關七星瓢蟲的資料和描寫外貌的句子

4樓:匿名使用者

中文名: 七星瓢蟲

拉丁學名: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

綱: 昆蟲綱

目: 鞘翅目

科: 瓢蟲科瓢蟲亞科

功能類別: 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 棉蚜、麥蚜、豆蚜、菜縊管蚜、玉米蚜、高梁蚜

寄主危害作物: 棉花、小麥、豇豆、白菜、玉米、高梁

形態特徵:

雌蟲:體長5.70一7毫米,寬4一5.

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剛羽化時鞘翅嫩黃色,質軟,3—4小時後逐漸由黃色變為橙紅色,同時兩鞘翅上出現7個黑斑點,位於小盾片下方者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縫分割成兩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個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小三角形白斑。

頭黑色,額與複眼相連的邊緣上各有1淡黃色斑。複眼黑色,其內側凹入處各有1個淡黃色小點,有時與上述黃斑相連。觸角慄褐色,稍長於額寬,錘節緊密,側緣平直,末端平截。

脣基前緣有窄黃條,上脣、口器黑色,上顎外側黃色。前胸背板黑色,兩前角上各有1個近於四邊形淡黃色斑。小盾片黑色。

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縱隆線,後基線分支。足黑色,脛節有2個刺距,爪有基齒。腹面黑色,但中胸後側片白色。

第六腹節後緣凸出,表面平整。

雄蟲:第六腹節後緣平截,中部有橫凹陷坑,上緣有一排長毛。

卵:長1.26毫米;寬0.60毫米。橙黃包,長卵形,兩端較尖。成堆豎立在棉葉背面。每塊卵一般20一40粒,最多達80粒。

幼蟲:共4齡.各齡期的主要特徵:

一齡:體長2—3毫米。身體全黑色。從中胸至第八腹節,每節各有6個毛疣。

二齡:體長4毫米。頭部和足全黑色,體灰黑色。

前胸左右後側角黃色。腹部每節背面和側面著生6個刺疣,第一腹節背面左右2刺疣呈黃色,刺黑色。第四腹節背面刺疣黃色斑不顯.

其餘刺疣黑色。

三齡:體長7毫米。體灰黑色.

頭、足、胸部背板及腹末臀板黑色。前胸背板前側角和後側角有黃色斑。腹部第一節左右側刺疣和側下刺疣桔黃色,刺黑包。

第四節背側2刺疣微帶黃色,其餘刺疣黑色。

四齡:體長11毫米左右。體灰黑色。前胸背板前側角和後側角有桔黃色斑。腹部第一節和第四節左右側刺疣和側下刺疣均有桔黃色斑。其餘刺疣黑色。

蛹:體長7毫米,寬5毫米。體黃色。

前胸背板前緣有4個黑點,**2個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後緣**有2個黑點,兩側角有2個黑斑。中胸背板有2個黑斑。腹部第2—6節背面左右有4個黑斑。

腹末帶有末齡幼蟲的黑色蛻皮。

俗稱花大姐。

5樓:匿名使用者

資料:七星瓢蟲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總目: 內翅總目 endopterygota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亞目: 多食亞目 polyphaga

總科: 扁蟲總科 cucujoidea

科: 瓢蟲科 coccinellidae

latreille, 1807

亞科 瓢蟲亞科 coccinellinae

紅瓢蟲亞科 coccidulinae

小豔瓢蟲亞科 sticholotidinae

盔脣瓢蟲亞科 chilocorinae

小毛瓢蟲亞科 scymninae

食植瓢蟲亞科 epilachninae[1]

刻眼瓢蟲亞科 ortaliinae

隱脛瓢蟲亞科 aspidimerinae[2]

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coccinellidae)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豔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別稱為紅娘、金龜、金龜子(但金龜子實際上是指另一種甲蟲),甚至因為某些種其分泌物帶有臭味而俗稱為臭龜子(但這也是混稱)。

英文名ladybirds(又稱 ladybug)裡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瓢蟲的成蟲體長約數mm至1cm程度,體型呈半圓球狀,腳與觸角短小。

體色有黑、赤、橙、黃、褐色等豔麗的色彩,身體上的圖樣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多變。

目錄 [隱藏]

1 概要

2 生物生命週期

3 主要種類

3.1 肉食

3.2 菌食

3.3 草食

4 關連專案

5 **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

[編輯] 概要

瓢蟲是典型的半翅目天敵,肉食性瓢蟲以蚜蟲、介殼蟲為食。屬於草食性的食植瓢蟲亞科(epilachninae)則是極具破壞力的農業害蟲(例如墨西哥豆瓢蟲)。然而瓢蟲經常被利用作為生物防治劑,引進瓢蟲物種能夠驅趕並取代既有的瓢蟲。

某些種瓢蟲遭受到強烈物理刺激時,會呈現假死狀態,並且從關節處和刺處分泌出黃色的粘性刺激性體液。瓢蟲的體液具有強烈的異臭與苦味,藉此可以迴避外來敵人的攻擊[3]。 瓢蟲鮮豔的體色可以說是警告外敵用的警戒色。

因此鳥之類的生物少有捕捉瓢蟲,但仍然有寄生蜂、寄生蠅、菌類等天敵存在。此外螳螂會補食馬鈴薯瓢蟲的幼蟲。

依種類不同則食性迥異,主要可以區分為補食蚜蟲、介殼蟲之類的肉食性,以白粉病菌等維生的菌食性,以茄科植物等維生的草食性共3種類。因此對農作物而言可以類分為益蟲與害蟲。近年來肉食性種類在農作物的有機栽培時,被利用作為取代農藥的而使用的生物農藥[4]。

[編輯] 生物生命週期

瓢蟲的幼蟲(**** 葉子前緣附近)瓢蟲為甲蟲類生物,會經歷卵 - 幼蟲 - 蛹 - 成蟲四階段的完全**。

成蟲於交配後,會攀附在食物近處進行產卵。孵化後的幼蟲不具翅膀,腹部向後方延伸。身體上有突起與刺,和成蟲型態迥異。

甲蟲類之中有幼蟲與成蟲食性不同的情形,而瓢蟲多為幼蟲與成蟲取食相同的食物。此外肉食性的瓢蟲當食物不足時,會出現同類相食其他幼蟲或蛹的情形。

成長到一定程度後的幼蟲在植物的葉背等處結蛹。蛹呈橢圓形,翅膀短小,不過此時已經接近成蟲的型態。腹部會附著於枝幹處以避免掉落地面。

剛破蛹而出的成蟲翅膀為黃色,但隨著翅膀硬化,會呈現出特徵的圖樣。

在春天至秋天可以常見到瓢蟲的成蟲。大部分的瓢蟲以成蟲的型態度過冬天,越冬之際會以集團形式躲在石頭與倒木的底下,集團的規模從數只到數百隻,甚至數萬只。

[編輯] 主要種類

[編輯] 肉食

七星瓢蟲(ナナホシテントウ)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廣泛分佈於非洲、歐洲、亞洲的代表性瓢蟲。體長約8mm,翅膀為紅色,正如中文名稱所提示,其有7個黑色圖紋。在不同個體之間沒有圖樣的差異存在。

以蚜蟲與葉蟎維生,當食物不足時幼蟲間會有同類互食的情形發生。

異色瓢蟲(ナミテントウ)harmonia axyridis

廣泛分佈於亞洲等地,和七星瓢蟲並列為代表性物種。體長約7mm。與七星瓢蟲不同的是體色變化性大,有黑底2個紅斑、黑底4個紅斑、紅與黃色多圖樣等。捕食蚜蟲。

六條瓢蟲(ダンダラテントウ)menochilus ***maculatus

體長約5mm,比異色瓢蟲略小。翅膀為黑底色4個紅斑,有和異色瓢蟲圖樣相近的種類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蟲維生。

大龜紋瓢蟲(カメノコテントウ)aiolocaria hexaspilota

又稱為六斑異瓢蟲,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圖樣,由於和龜殼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蟲的幼蟲。

龜紋瓢蟲(ヒメカメノコテントウ)propylaea japonica

和大龜紋瓢蟲圖樣相似,但體長只有約4mm。食物**為蚜蟲。

大突肩瓢蟲(オオテントウ)synonycha grandis

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數量稀少。捕食介殼蟲。

澳洲瓢蟲(ベダリアテントウ)rodolia cardinalis

體長約4mm的小型瓢蟲。翅膀為紅色,有黑色圖樣。以捕食吹綿介殼蟲(icerya purchasi)維生。原產地為澳洲,為了驅除吹綿介殼蟲而被引進到其他地方繁衍。

黑緣紅瓢蟲(アカホシテントウ)chilocorus rubidus

以捕食介殼蟲維生。多依附於梅樹上。學名裡的“rubidus”(拉丁語中紅色的意思)是由於其紅色紋路看起來像ruby。

[編輯] 菌食

柯氏素菌瓢蟲(キイロテントウ)illeis koebelei

亦稱為黃瓢蟲。體長約5mm。胸部上為白底的2個黑色斑點,整個翅膀皆為黃色。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十二斑褐菌瓢蟲(シロホシテントウ)vibidia duodecimguttata

亦稱為白瓢蟲。體長約4mm。體色為黃褐色,有淡白的斑點。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編輯] 草食

瓢蟲科之中只有食植瓢蟲亞科為草食性。草食性瓢蟲的特徵為,與肉食性瓢蟲相較下翅膀不具光澤。

茄二十八星瓢蟲(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馬鈴薯瓢蟲(オオ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此二種瓢蟲體長約7mm,在淡褐色身體上有28個黑色斑點。馬鈴薯瓢蟲亦稱為大二十八星瓢蟲,身體和黑點比茄二十八星瓢蟲略大。由於它們會集體吃茄子與馬鈴薯的葉子而被視為害蟲。

在食植瓢蟲亞科中馬鈴薯瓢蟲所分佈的區域緯度最高,最北達到濱海邊疆區。茄二十八星瓢蟲則是自北海道以南,遍佈到東南亞一帶。

波氏裂臀瓢蟲(ジュウニ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boisduvali

見於日本沖繩諸島、臺灣蘭嶼等地。以葫蘆科植物的葉子為食。

鋸葉裂臀瓢蟲(ミナミ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見於日本八重山諸島內的與那國島等地、臺灣蘭嶼。

七星瓢蟲有什麼特點,七星瓢蟲它有什麼特點

默默她狠傷 七星瓢蟲的特點主要指形態方面,主要有 概體圓卵形,背弓似半球,體長5 7毫米,寬4 5.6毫米。翅鞘橙紅色,左右各有3枚黑點,接合處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點。體表較硬,有外骨骼。身體分節,不同體節有差別。有觸角且分節。有兩對翅。有三對足且分節。如下圖 七星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的捕食性昆蟲,它...

七星瓢蟲的特點,七星瓢蟲的特點是什麼?

七星瓢蟲體長6.5 7.5mm.翅鞘橙紅色,左右各有3枚黑點,接合處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點.無近似種.雌蟲 體長5.70一7毫米,寬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 剛羽化時鞘翅嫩黃色,質軟,3 4小時後逐漸由黃色變為橙紅色,同時兩鞘翅上出現7個黑斑點,位於小盾片下方者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縫分割...

七星瓢蟲吃什麼蟲子,七星瓢蟲的習性吃什麼?

七星瓢蟲是著名的害蟲天敵,成蟲可捕食麥蚜 棉蚜 槐蚜 桃蚜 介殼蟲 壁蝨等害蟲,可大大減輕樹木 瓜果及各種農作物遭受害蟲的損害,被人們稱為 活農藥 七星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的捕食性天敵昆蟲,在我國各地廣泛分佈。20世紀70年代在黃河下游已開始用助遷法防治棉花和小麥蚜蟲,90年代開始人工繁殖,並用於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