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簡介,恐龍知識簡介?

時間 2021-08-13 01:39:19

1樓:積木玩具秀

介紹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小恐龍們

2樓:睦皛

恐龍源自數十億年前生活在海洋裡的微生物.漸漸微生物演化成魚類.由於海洋裡的生物漸多,魚類又演化出在陸地上行走的兩生類,接著並演變出爬行類.

恐龍有陸地王者之稱,他們生存於大約2億2500萬年前至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其間歷時約1億6000萬年.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陸地上的植物也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變化.

恐龍時期

三疊紀—(約2億4千8百萬到2億8百萬年前)是中生代的第一個時期.當時所有的陸地形成了一個超級大陸,叫做盤古大陸,北半部稱勞拉西亞古陸,南半部則是岡瓦納古陸.

___ 當時各地的氣候都限暖和或者炎熱.極地沒有冰層覆蓋,沙漠在內陸地區擴充套件.顯花植物尚未演化出來.

侏羅紀—(約2億1千萬—1億4千萬年前)是中生代的第二個時期.在亞洲針葉樹和銀杏繁茂.盤古大陸繼續分離.

白堊紀— (約1億4000萬—6500萬年前)是中生代的第三個時期.雖然恐龍不斷繁盛,但是在這個時代末期就都滅絕了. 在三疊紀開始**的盤古大陸到了白堊紀即很快地形成了大西洋.

從6500萬年前到現在為止.

3樓: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之中生代的爬蟲類。或為恐龍和與它同一時代的蛇頸龍、翼龍等的模糊總稱。恐龍在某一時期突然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

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

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就食性來說,恐龍有溫馴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4樓:匿名使用者

有機會去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去看看吧。那裡有恐龍的化石和相關介紹。看看聽聽印象深刻些。

恐龍知識簡介?

5樓:糖果玩具空間

介紹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小恐龍們

6樓:demon陌

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釐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7樓:哲學之者

問到古生物學家了。

恐龍在地球上稱霸了1.6億年之久,於6500萬前滅絕。而滅絕的原因是一顆直徑為十幾千米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也就是現在的墨西哥海灣),導致恐龍滅絕。

其中有代表性的:

最強的食肉恐龍(暴龍)

最大的食肉恐龍(棘龍)

最大的植食恐龍(**龍)

最強的植食恐龍(包頭龍)

最小的恐龍(小盜龍)

若想知更多,請詳細問哦?

簡單介紹一下,恐龍。簡介

8樓:糖果玩具空間

介紹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小恐龍們

9樓:牙牙的弟弟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2023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

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

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釐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10樓:匿名使用者

姓名:恐龍

性別:雌(雄)

居住地:n年前的地球

事蹟:吃吃吃(食草食肉食同類)、大便、小便。其他的就沒什麼了。

恐龍簡介(150字以內)

11樓:薔芝英

恐龍(英文:adinosaur)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

在2023年日本考古學家觀鈴發現新證據,恐龍有可能是在蛋裡孵化出來的。

在2023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自從2023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一倖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認為它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

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係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初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晚二疊紀,並在中三疊紀成為優勢動物群。

在20世紀前半期,科學家與大眾**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2023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援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

恐龍分類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體軀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要比其他種類的爬行動物(如鱷類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根據恐龍腰帶的構造特徵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大類:

蜥臀目(saurischia)和鳥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區別在於其腰帶結構: 蜥臀目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型,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延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相似;鳥臀目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前側有一個大的前恥骨突,伸在腸骨的下方,後側更是大大延伸與坐骨平行伸向腸骨前下方。因此,骨盆從側面看是四射型。

不論是蜥臀目還是鳥臀目,它們的腰帶在腸骨、坐骨、恥骨之間留下了一個小孔,這個孔在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中是沒有的。正是這個孔表明,與所有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相比,被稱為恐龍的這兩個目之間有著最近的親緣關係。

蜥臀目分為蜥腳類(sauropoda)和獸腳類(theropoda)。

蜥腳類有分為原蜥腳類和蜥腳形類。原蜥腳類主要生活在晚三疊紀到早侏羅紀,是一類雜食--素食性的中等大小恐龍。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

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於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的馬門溪龍,由19節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於體長的一半。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它們都是肉食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嘴裡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霸王龍是著名代表。

鳥臀目分為5大類:鳥腳類(ornthopoda)、劍龍類(stegosauria)、甲龍類(ankylosauria),角龍類(ceratopsia)和腫頭龍類(pachycephalosauria)。

鳥腳類是鳥臀類中乃至整個恐龍大類中化石最多的一個類群。它們兩足或四足行走,下頜骨有單獨的前齒骨,牙齒僅生長在頰部,上頜牙齒齒冠向內彎曲,下頜牙齒齒冠向外彎曲。它門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全都是素食恐龍。

劍龍類,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質刺棒兩對,劍龍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到早白堊紀,是恐龍類最先滅亡的一個大類。

甲龍類的恐龍體形低矮粗壯,全身披有骨質甲板,以植物為食,主要出現於白堊紀。

角龍類,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龍。頭骨後部擴大成頸盾,多數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我國北方發現的鸚鵡嘴龍即屬角龍類的祖先型別。

腫頭龍類主要特點是頭骨腫厚,顬孔封閉,骨盤中恥骨被坐骨排擠,不參與組成腰帶,主要生活在白堊紀。

恐龍簡介

12樓:積木玩具秀

介紹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小恐龍們

13樓:匿名使用者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的中生代路棲爬行動物。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

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2006至2023年間在泰國東北部的呵叻府發現了一種恐龍化石,其時代在約1.2億年前。經鑑定,這種化石屬於禽龍類的新種類。

禽龍類是白堊紀(約1.45億年至6600萬年前)時期非常常見的食草恐龍。 這種恐龍被命名為「詩琳通龍」。

14樓:馮廷謙鬱詩

恐龍(學名:dinosaur),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

在2023年日本考古學家觀鈴發現新證據,恐龍有可能是在蛋裡孵化出來的。

在2023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自從2023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一倖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認為它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

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係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初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晚二疊紀,並在中三疊紀成為優勢動物群。

在20世紀前半期,科學家與大眾**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2023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援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

十大最強恐龍排序帶簡介

世界上第五大恐龍很難排,其最難排的就是前三,四五就好排了,我們先來說四五吧。第四名是鯊齒龍 鯊齒龍牙齒十分鋒利,可以迅速 撕毀動物的外皮,是可以跟第一名作鬥爭的頭號恐龍,第五名就是 魁紂龍了,它的體形僅小於l23號恐龍但大 於鯊齒龍 第一的話就是棘龍了,其實它的平均大小跟 號恐龍差不多,但是最大的棘...

有哪些關於恐龍的知識,你還知道關於恐龍的哪些知識 寫一寫吧 名稱,形態,生活習性

恐龍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恐龍 一詞是日本生物學家對英文dinosauria即 恐怖的蜥蜴 恐蜴 的翻譯,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 龍 恐龍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在1...

有關恐龍的,有關恐龍的資料

手機使用者 恐龍 dinosaur 這個字字面上的意義是 可怕的蜥蜴 這個詞是由英國解剖學家理查歐恩爵士 1804 1892 所創造,用來描述不符合現今生物的化石遺骸。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的中生代爬行動物。或為恐龍和與它同一時代的蛇頸龍 翼龍等的模糊總稱。恐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