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論述題 試述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的產生過程

時間 2021-08-30 09:15:51

1樓:假面

當興奮(動作電位)到達突觸前纖維末端時,通過化學的或電的方式被傳遞到突觸後神經元,在那裡產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

抑制性突觸後電位因為其超極化和離子透性的增大而引起的短路效應,使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的去極化減少,而抑制了動作電位的發生。

化學突觸或電突觸均由突觸前膜、突觸後膜以及兩膜間的窄縫——突觸間隙所構成,但兩者有著明顯差異。胞體與胞體、樹突與樹突以及軸突與軸突之間都有突觸形成,但常見的是某神經元的軸突與另一神經元的樹突間所形成的軸突-樹突突觸,以及與胞體形成的軸突-胞體突觸。

螯蝦腹神經索中,外側與運動巨大纖維間形成的突觸便是興奮性電突觸。在螯蝦螯肢開肌上既有興奮性,也有抑制性化學突觸。此外,尚發現一些同時是化學又是電的混合突觸。

2樓:曾老溼好男人

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產生過程如下:抑制性神經元興奮,神經末梢釋放抑制性遞質,後者經過擴散與突觸後膜受體結合,從而使後膜對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提高,膜電位增大而出現超極化,即抑制性突觸後電位(ipsp)。它可降低後膜的興奮性,阻止突觸後神經元發生擴布性興奮,因而呈現抑制效應。

誰能簡述一下興奮性突觸後電位和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的產生機制

3樓:匿名使用者

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突觸前膜釋放興奮性遞質⇒作用於突觸後膜上的受體⇒後膜對鈉離子和鈣專離子的屬通透性增強⇒區域性膜的去極化⇒總和達閾電位⇒動作電位

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突觸前膜釋放抑制性遞質⇒作用於突觸後膜的受體⇒後膜上的氯離子通道開放⇒氯離子內流⇒超極化

使用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抑制突觸後電位,側支抑制和回返抑制等概念解釋反射的中樞傳遞過程

4樓:樂觀的魚德

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突觸前膜釋放興奮性遞質?作用於突觸後膜上的受體?

後膜對鈉離子和鈣離子的通透性增強?區域性膜的去極化?總和達閾電位?

動作電位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突觸前膜釋放抑制性遞質?作用於突觸後膜的受體?

後膜上的氯離子通道開放?氯離子內流?超極化

試述興奮性突觸傳遞過程

5樓:demon陌

突觸是一個神經元的衝動傳到另一個神經元或傳到另一細胞間的相互接觸的結構。化學突觸的傳遞 衝動傳到突觸前末梢,觸發前膜中的ca通道開放,一定量的ca順濃度差流入突觸扣。在ca 的作用下一定數量的突觸泡與突觸前膜融合後開口,將內含的遞質外排到突觸間隙。

此過程稱胞吐。

被釋放的遞質,擴散通過突觸間隙,到達突觸後膜,與位於後膜中的受體結合,形成遞質受體複合體,觸發受體改變構型,開放通道,使某些特定離子得以沿各自濃度梯度流入或流出。

6樓:匿名使用者

神經系統由大量的神經元構成。這些神經元之間在結構上並沒有原生質相連,僅互相接觸,其接觸的部位稱為突觸。由於接觸部位的不同,突觸主要可分為三類:

①軸突-胞體式突觸;②軸突-樹突式突觸;③軸突-軸突式突觸。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反覆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狀或球狀,稱為突觸小體,與突觸後神經元的胞體或突起相接觸。一個突觸前神經元可與許多突觸後神經元形成突觸,一個突觸後神經元也可與許多突觸前神經元的軸突末梢形成突觸。

一個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的胞體和樹突表面就有1800個左右的突觸小體覆蓋著。

在電鏡下觀察到,突觸部位有兩層膜,分別稱為突觸前膜和突觸後膜,兩膜之間為突觸間隙。所以,一個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後膜三部分構成。前膜和後膜的厚度一般只7nm左右,間隙為20nm左右。

在靠近前膜的軸漿內含有線粒體和突觸小泡,小泡的直徑為30~60nm,其中含有化學遞質。在前膜的內側有致密突起和網格形成的囊泡欄柵,其空隙處正好容納一個突觸小泡,它可能有引導突觸小泡與前膜接觸的作用,促進突觸小泡內遞質的釋放。當突觸前神經元傳來的衝動到達突觸小體時,小泡內的遞質即從前膜釋放出來,進入突觸間隙,並作用於突觸後膜;如果這種作用足夠大時,即可引起突觸後神經元發生興奮或抑制反應。

單胺類遞質的神經元的突觸傳遞另有一種方式。這類神經元的軸突末梢有許多分支,在分支上有大量的結節狀曲張體。曲張體內含有大量的小泡,是遞質釋放的部位。

但是,曲張體並不與突觸後神經元或效應細胞直接接觸,而是處在它們的附近。當神經衝動抵達曲張體時,遞質從曲張體釋放出來,通過彌散作用到突觸後細胞膜的受體,產生傳遞效應。這種傳遞方式,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和交感神經節後纖維上都存在。

試述突觸傳遞的過程和原理: 突觸前神經元興奮 ap傳到神經末梢突觸前膜去極化電壓門控ca2+通道開放 ca2+進入突觸前膜 小泡與前膜接觸、融合、胞裂 神經遞質釋放 後膜去極化、或超極化

2什麼是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投射系統?他們在結構和功能上各有何特點?

特異性投射系統是感覺接替核投射到大腦皮層特定區域.有點對點投射特徵的感覺投射關係. 主要功能:引起特定感覺,並激發大腦皮層發出傳出神經衝動

非特異性投射系統是指丘腦髓板核心群彌散地投射到大腦皮層的廣泛區域不具有點對點的投射特徵功能:維持和改變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

試述興奮性與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的產生原理。 ((1)興奮性突觸後電位(epsp):可引起後膜去極化,產生以電緊張形式擴布的區域性去極化電位。

興奮性突觸傳遞基本過程:突觸前突起末梢興奮(動作電位)→突觸前膜去極化,ca2+內流→突觸小泡前移,與前膜融合→胞裂外排,釋放興奮性遞質→遞質與後膜受體結合,主要提高後膜對 na+的通透性、na+內流,引起後膜去極化,產生 epsp→epsp總和達閾電位水平,軸丘處爆發動作電位→突觸後神經元興奮。(2)抑制性突觸後電位(ipsp):

可降低後神經元的興奮性,阻止其產生動作電位,因而呈現抑制效應。抑制性突觸傳遞基本過程:突觸前突起末梢興奮(動作電位)→突觸前膜去極化,ca2+內流→突觸小泡前移,與前膜融合→胞裂外排,釋放抑制性遞質、遞質與後膜受體結合,主要提高後膜對cl-的通透性→cl-內流,引起後膜超極化,產生ipsp→突觸後神經元抑制。

)4.何謂特異投射系統和非特異投射系統其結構機能特點如何。 ((1) 特異投射系統通過丘腦的感覺接替核按規則的秩序排列投射到大腦皮質的特定區域,並引起某種感覺,稱為特異投射系統。

通過聯絡核投射到大腦皮質的部分,它們雖不引起特定的感覺,但在大腦皮質有特定的投射區域,所以也屬於特異投射系統。特異投射系統的纖維大部分終止於大腦皮質的第四層細胞處,而且終止的區域狹窄。它的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覺並激發大腦皮質發出衝動。

經典的感覺傳導道是由三個神經元的接替完成的。第一級神經元位於脊髓神經節或有關的腦神經感覺神經節內,第二級神經元位於脊髓后角或腦幹的有關神經核內,第**神經元就在丘腦的感覺接替核內。但特殊感覺(視、聽、嗅)的傳導道情況比較複雜,視覺傳導到包括視杆及視錐細胞在內,則為四個神經元接替;聽覺傳導道更為複雜,從外周到大腦皮層很難說包含幾個神經元接替;嗅覺傳導道與丘腦接替核無關。

所以,一般經典的感覺傳導道就是通過丘腦的特異投射系統而後作用於大腦皮層的;它們都投射到大腦皮層的特定區域,每一種感覺得傳導投射系統都是專一的,各種感覺上傳都有其專門的途徑。(2)非特異投射系統特異投射纖維經過腦幹時,都發出側支與腦幹網狀結構的神經元發生突觸聯絡。網狀結構的神經元通過其段軸突多次換元到達丘腦的皮質下聯絡核,再發出纖維彌散地投射到大腦皮質的廣泛區域,不產生特定的感覺,這一投射途徑稱為非特異投射系統。

這一系統是各種不同感覺的共同上行通路,由於經過網狀結構神經元的錯綜複雜地換元傳遞,從而失去了特異感覺的特性和嚴格的定位區分。上行纖維進入大腦半球后反覆分支,廣泛地終止於各層細胞。它的功能是維持或改變大腦皮質的興奮狀態。

非特異性投射系統是由各種特異性投射纖維途經腦幹時,發出側枝與腦於網狀結構內的神經元發生突觸聯絡,並通過短軸突多次換元后到達丘腦,在丘腦的非特 異性核群換元后,再彌散地投射到大腦皮層廣泛

區域的傳導系統。所以,非特異性投射系統是各種不同感覺的共同上行通路。與特異性投射系統相比,非特異性投射系統傳入大腦皮層的感覺資訊沒有性質和部位的特異性,它既沒有專一的投射途徑,也沒有點對點的投射關係,而且表現有潛伏期長、效應持久和後發放等特徵。

這些都是因為它在腦幹網狀結構部位經過多次換元,形成多突觸聯絡,最後彌散投射於大腦皮層,以致失去專一性和精確性定位的特徵,且表現多突觸傳遞的特點。非特異性投射系統本身不能單獨激發大腦皮層神經元放電,因而不能引起任何特定感覺,但可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從而保持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維持覺醒, 並對特異**覺產生易化作用。)

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的介紹

7樓:馨疑夢魘

興奮bai性突觸後電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略稱duepsp。是指由興

奮性zhi突觸的活動,在突觸後神經元dao中所產生的去極版化性質的膜電位變化。

權這種去極化超過閾值時,就產生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亦即產生動作電位。

生理學論述題 10

8樓:

壓力感受性反射是如何調節血壓的?有何生理意義?

1.壓力感受性反射是如何調節血壓的?有何生理意義?

解答: 壓力感受性反射是調節血壓極其重要的一種反射。當動脈血壓升高時,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傳入衝動增多,衝動沿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傳到延髓的孤束核,通過中樞機制,使心迷走緊張加強,心交感緊張和交感縮血管緊張減弱,其效應為心率減慢,心輸出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動脈血壓下降。

反之,當動脈血壓降低時,壓力感受器傳入衝動減少,使迷走緊張減弱,交感緊張加強,於是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壓回升。壓力感受性反射在心輸出量、外周血管阻力、血量等發生突然變化的情況下,對動脈血壓進行快速調節的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使動脈血壓不致發生過分的波動,從而維持動脈血壓的穩定。

6.試述興奮通過突觸傳遞的過程和機制。

解答:神經軸突的興奮衝動 → 神經末梢突觸前膜興奮 → 前膜 ca2+ 通透性加大, ca2+ 內流 → 前膜釋放興奮性遞質 → 遞質經過突觸間隙擴散並作用於突觸後膜受體 → 突觸後膜對一價正離子特別是 na+ 的通透性升高, na+ 內流 → 產生區域性興奮,出現興奮性突觸後電位 → 興奮性突觸後電位在突觸後神經元始段達到閾電位 → 爆發擴布性興奮,興奮傳至整個神經元。

你有書嗎?

2.在書上p228,p234,兩頁一起看

3.書上p109。

4.書上p321。

5.書上p105。

書指的是:人民衛生出版社的第六版 《生理學》

植物生理學,什麼是植物生理學?

劉玉娥 存在於高等植物的所有部分,是植物體本身合成的一種調節生長髮育的色蛋白。所有具光合作用的植物 光合細菌除外 均含有,含量極低。從不同植物中分離出的光敏色素,分子量範圍為120 127千道爾頓。有2種型別 近代研究認為還有若干中間型 一為紅光吸收型 pr 最大吸收峰在666奈米 另一為遠紅光吸收...

生理學問題,生理學問題。

a 副交感神經 e 第7和9對腦神經 唾液腺的神經支配 唾液分泌的初級中樞在延髓,其高階中樞分佈於下丘腦和大腦皮層等處。支配唾液腺的傳出神經以副交感神經為主,如第9對腦神經到腮腺,第7對腦神經的鼓索支到頜下腺。刺激這些神經可引起量多而固體少的唾液分泌。副交感神經的對唾液腺的作用是通過其末稍釋放乙醯膽...

病理生理學病例分析,救急,病理生理學病例分析,救急

病理生理學病例討論 某男性患者,因嘔吐 腹瀉伴發熱 4 天住院,患者自述雖口渴厲害但飲水即吐。檢查發現 體溫 38.2 呼吸 脈搏正常,血壓 14.7 10.7kpa 110 80mmhg 有煩躁不安,口脣乾裂。血清鈉 150mmol l 尿鈉25mmol l 尿量約 700ml d 立即給予靜脈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