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為什麼會公轉,為什麼軌道是橢圓的

時間 2021-08-30 10:37:24

1樓: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地球繞日公轉的原因是錯蹤複雜的,這要追溯到太陽系形成之時。

現在對太陽系形成的主流學說是「星雲假說」。

星雲假說主張太陽系從一巨大的有幾光年跨度的分子云的碎片引力塌陷的過程中形成。幾十年前,傳統觀點還是認為太陽是在相對孤立中形成的,但對古隕石的研究發現短暫的同位素(如鐵-60)的蹤跡,該元素只能在**及壽命較短的恆星中形成。這顯示在太陽形成的過程中附近發生了若干次超新星爆發。

其中一顆超新星的衝擊波可能在分子云中造成了超密度區域,導致了這個區域塌陷,從而觸發了太陽的形成。因為只有大質量、短壽恆星才會產生超新星爆發,太陽一定是在一個產生了大質量恆星的一個大恆星誕生區域裡(可能類似於獵戶座星雲)形成。

這些被稱為「前太陽星雲」的塌陷氣體區域中的一部分將形成太陽系。這一區域直徑在7000到20,000天文單位(au)其質量剛好超過太陽。它的組成跟今天的太陽差不多。

由太初核合成產生的元素氫、氦、和少量的鋰組成了塌陷星雲質量的98%。剩下的2%質量由在前代恆星核合成中產生的金屬重元素組成。在這些恆星的晚年它們把這些重元素拋射成為星際物質。

因為角動量守恆,星雲塌陷時轉動加快。隨著星雲濃縮,其中的原子相互碰撞頻率增高,把它們的動能轉化成熱能。其質量集中的中心越來越比周邊環繞的盤熱。

大約經過100,000年,在引力、氣體壓力、磁場力和轉動慣量的相互競爭下,收縮的星雲扁平化成了一個直徑約200au的原行星盤,並在中心形成一個熱緻密的原恆星。

太陽系裡諸多行星均被認為成形於「太陽星雲」,而太陽星雲是太陽形成中剩下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的圓盤狀雲。目前被接受的行星形成假說稱為吸積,在這裡行星從繞原恆星的軌道上的塵埃顆粒開始形成。通過直接收縮,這些顆粒形成一到十公里直徑的塊狀物, 然後它們互相碰撞形成更大的尺寸約5公里的天體(微行星)。

透過進一步相撞逐漸加大它們的尺寸, 在接下來的幾百萬年中大約每年增加幾釐米。

總之,太陽系恆星太陽的形成和地球的形成都是比較激烈的過程,最終形成比較穩定的狀態,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引力決定了要想達到一個穩定狀態,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必然要相對太陽做圓周運動,反之亦然,否則要麼被太陽俘獲,要麼逃到太陽引力的逃逸速度,飛離太陽,因此,地球與太陽的運動狀態很可能也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

地球繞日公轉的軌道之所以是橢圓而不是完美的正圓,是太陽系其他行星以及太陽系以外整個宇宙引力作用的結果。

2樓:l老骨頭

為什麼會公轉這個可能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但是據我所知公轉的其一目的是為了獲得離心力,以便來平衡太陽引力所帶來的向心力,否則地球就會越來越靠近太陽,漸漸被烤乾,最終由於引力過大和體積質量過於懸殊被太陽引力撕碎或者撞上太陽;當然也有可能中途撞上水星或者金星以及其它的大型系外天體導致毀滅。

3樓:越弘隋騫澤

公轉的其一目的是為了獲得離心力,以便來平衡太陽引力所帶來的向心力,否則地球就會越來越靠近太陽,漸漸被烤乾,最終由於引力過大和體積質量過於懸殊被太陽引力撕碎或者撞上太陽,當然也有可能中途撞上水星或者金星以及其它的大型系外天體導致毀滅。

地球繞日公轉的軌道之所以是橢圓而不是完美的正圓,是太陽系其他行星以及太陽系以外整個宇宙引力作用的結果。

為什麼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而不是正圓

橢圓的軌道是地球對附近的天體引力的折中。僅有一個行星和一個恆星的系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早期的太陽系在形成過程中,原始的行星受到了小行星的撞擊和其他一系列擾動,才導致橢圓軌道的形成。這叫行星徙動理論。首先 正圓軌道也是橢圓軌道的一種,只不過是特殊的橢圓軌道。如果要地球完全按照正圓軌道運轉條件是十分苛刻...

地球為什麼會轉,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眾所周知,地球在一個橢圓形軌道上圍繞太陽公轉,同時又繞地軸自轉。因為這種不停的公轉和自轉,地球上才有了季節變化和晝夜交替。然而,是什麼力量驅使地球這樣永不停息地運動呢?地球運動的過去 現在 將來又是怎樣的呢?人們最容易產生的錯覺是認為地球的運動是一種標準的勻速運動,否則,一日的長短就會改變。偉大的牛...

為什麼地球會自轉?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自轉是宇宙中普遍的現象。就連電子還有自旋呢。至於黃赤交角,也很簡單啊,測量北迴歸線或者南迴歸線的緯度就可以了。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呢?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公 是太陽的引力導致地球必須繞著太陽轉,公轉的離心力和太陽的引力平衡,使得地球不會落到太陽上燒燬。由於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的地球公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