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顆宜居星球?我們是真的可以離開地球嗎

時間 2021-09-20 05:19:24

1樓:高鼻樑的單眼皮

我覺得新發現了24顆更宜居的星球,這種說法很絕對,換句話來說這個翻譯有點問題。他說的是在某些環境下這些星球的特定環境比較適合碳基生物的生存。

這和比地球更宜居,和我們要去搬到這些星球居住完全是兩個概念。

先不說在宇宙裡面的距離是以光年來度量的,我們很難超越光速,研究出宇宙飛船去把我們大量的遷移到另外一顆星球。

我們就是即使過去了,我們也很難在那裡生存下去,我們平時生活裡面所需要的食物和水,別的星球裡面或許有相似的元素,但是,能夠讓我們生存下去的東西還是很難有的。

雖然生命是一場偶然,但是作為地球上的一個碳基生物,我們應該去珍惜地球所給我們創造了各種有利條件,我們不要去想了,自己可以在有生之年玩一次太空移民,去別的星球居住。

其實這個願望可以實現,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里面的成本,他不是我們普通人的經濟條件可以負擔得起的。

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事情可以去體驗的話,是永遠輪不到我們的,大家就不要盲目的開心了。

不要說24顆了,如果真的有一顆星球是一句的,這都會讓我們產生更多的研究,這行去推動我們的科技發展。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是一些資料檢測,讓我們覺得那裡更適合碳基生命的存在,我們就覺得24顆呢,數量那麼多以後有希望宜居。

與我們並沒有什麼關係。

2樓:左手看書右手投資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積極的研究和探索中,我覺得未來應該是有希望實現的。因為地球一開始也並不是完全適合人類生存。一切都有可能。

3樓:職場人乾飯魂

美國和德國天文學家發現了24顆宜居星球,個人覺得宜居也是相對而言,畢竟那些星球上並沒有任何生物存活,而且目前來說我們並不可以離開地球,畢竟沒有星際列車可以運載我們

4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根據科學家透露,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24顆宜居星球。當人們的科技足夠發達之後,就可以去其他的宜居星球定居了。

5樓:文化中的閃光

雖然科學家有發現更適合人類居住的24顆星球,但是這些星球都在銀河系外,而目前人類前往銀河系內的火星都不能實現,也許在很多年以後的未來人們可以離開地球。

6樓:禪說社會

24顆星球確實適合人類居住。未來我們完全可以離開地球,其他星球上面的資源比地球還適合人類居住。

7樓:sky瀟湘水雲

目前來說不太可能離開地球。24顆星球只是理論上宜居,並沒有實地探測。而且怎麼到別的星球去還是個問題,當前沒有可以支援的技術條件。

8樓:格雷森的小甜餅

是美國的科學家發現了有24顆適合生命體居住的星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離開地球了,畢竟現在的技術還沒有達到所有的人都能進太空的地步但是我覺得隨著科技的發展,肯定是可以的。

地球天文屬性是啥?

9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來是太陽系從內到自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bai系中直du

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zhi行星。赤dao道半徑為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陽系的行星中排列第五位。

地球有大氣層和磁場,表面的71%被水覆蓋,29%是陸地,是一個藍色星球。地球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也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

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10樓:

地球是一顆行星,宇宙系統中還有衛星行星恆星等等

地球有哪些天文引數與結構?

11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地球平均半徑為371公里,赤道半徑為6378.19公里,兩極半徑為6356.78公里,離太陽距離為14960萬公里(1個天文單位)。

繞日公轉週期為365天(但考古得知,遠古時地球公轉週期為420多天)。自轉週期為23小時40分56秒,即地球天為1天。地球密度為5.

5克/立方厘米。地球的外形為西洋梨形,北極凸出,南極凹陷。赤道周長為40076公里,兩極周長為40009公里。

地球表面積為5億1500萬7千平方公里。陸地面積為1億4945萬平方公里,海洋麵積為3億6105萬7000平方公里。一個地球有81個月球那麼大。

地球的年齡已有40.5~46億年之久。根據天文推算,太陽系還有50億年的壽命,那麼地球也應有近40億年以上的壽命。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呈橢圓形,該軌道稱為「黃道」,自轉面與公轉面成23.4°夾角。大氣厚度達150公里。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兩極有冰雪覆蓋,常年結冰。地球只有一個衛星——月球。

地球是由地心(即地核)、地幔(又稱地函)、地殼幾部分組成。地殼厚為8~40公里,由結晶岩石形成。陸地地殼厚為20~50公里,海洋下的地殼僅有8~10公里厚。

從地表往下,每增加30米就增加1℃,在地心處溫度極高。由岩漿組成。火山噴發時岩漿便流出地面。

地心處為高溫高壓的岩漿,由液態的鎳和鐵組成。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克/立方厘米。

由於地核能製造電流,故此在地球兩端形成地磁場,分南極(s極)和北極(n極)。磁場強度約為0.5高斯。

在含有粒子流的太陽風的作用下,地球兩極時常能產生美麗奪目的極光。地球外圍由厚厚的大氣包圍著,大氣成分主要由氮、氧、氫、二氧化碳及其他氣體成分組成。氧是地球人類和動物生存之源。

植物是產生氧氣的源泉。原則上講地球上的萬物,尤其人和動物離開大氣層和地球的磁場便不能生存,所以說天人合一,大氣是不可缺少的媒介。

地球表面有7大洲4大洋,各洲是由地殼的板塊運動而形成。地殼的移動與衝撞形成了高達8000多米高的珠穆朗瑪峰,同時也形成了深達1萬多米深的馬裡那海溝(太平洋內)。7大洲為:

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極洲。4大洋為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平時常有火山噴發,海嘯和**也屢屢不鮮。

地球上最高溫度可達60℃多度,最低溫度(南極夜間)可達-89℃。平均溫度20℃左右,很適合人類和物種生存。

地球科學和天文學有什麼聯絡

天文望遠鏡能看地球嗎

12樓:地圖忠縣龍門入珠或微博大軍入珠

能。不過你先要離開地球。

肉眼就可以看到很多天體,望遠鏡自然不成問題。

光學儀器不論看多遠,還是以肉眼為例,可以看到220萬光年之外的m31,但是看不到太陽系內的小行星。請問,肉眼能看多遠?答不上是吧。

望遠鏡亦然,其最重要的引數是聚光力和解析度,都由望遠鏡的口徑決定。並且,對於同種光路系統的望遠鏡,**和口徑的三次方成正比。

像樓主這樣的新手,入門神器80eq絕對是最合適的選擇。

放上的**是soho衛星的偽彩色波段(可能是x射線,耀斑和日冕特別亮),否則絕不可能看到明顯的日冕。不論如何,光學波段是絕對看不到這樣的圖景的。

必須單獨指出,絕不能用望遠鏡直接觀測太陽,極其危險!

強烈不推薦不認識星座的新手購買望遠鏡。不知道看什麼,不知道**找,不知道怎麼用,前兩個問題解決起來絕不是一兩天的投入能夠解決的。當然,如果選購的目的是裝飾,那另當別論。

13樓:斜陽紫煙

能。不過你先要離開地球。在地球上是無法看地球的。

14樓:繩綸冀高揚

要看見整個地球,必須在其他星球上看,用天文望遠鏡在其他星球上是可以看地球的,比如月球,但太遠的星球就不一定了,要看你的天文望遠鏡放大倍數有多大。

天文地球的內容3o字

15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earth)是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現有40~46億歲,[1]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1]

NASA科學家稱金星可能曾是宜居的星球,這是為什麼

白羊小星語 一 液態水 美國的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在計算之後。在金星在十幾一年前應該是一居的,那麼氣候歷史的新計算。也顯示到7億年前,這顆星星的氣溫都是在20度到50攝氏度之間的。那它們的涼爽程度是足以可以存在液態水的,所以說當時它的溫度還是沒有這麼高的。也就是說當時它的溫度處於正常的一個溫度。二...

哪顆星球是太陽從西邊升起,讓人覺得非常的獨特

科學地平線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我信了你的話,那麼明天太陽就打西邊升起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即使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升起的,因為在地球中,太陽一直都是日復一日的從東邊升起,然後再從西邊落下。但是你們知道嗎?其實太陽從西邊升起是真的存在的,比如說太陽系的這顆星球就是如此,看到...

2023年陽曆9月24號宜嫁娶嗎是黃道吉日嗎

結婚 登記 訂婚和舉行婚姻儀式 是夫妻雙方一生中的大事,最好都擇吉日進行。如要取捨的話,便應以迎親及擺酒的傳統禮儀當日為準,選在吉日舉行,因為中國傳統始終視這天為真正婚嫁日。良辰吉時計算的方法是,用男 女雙方的出生日期時間推算出最吉利的婚嫁時日,這個 吉日 不能與男女方的生肖相沖。注意以新娘方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