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立方厘米重1億噸的中子星物質,是否代表還有我們未知的元素

時間 2022-11-07 07:15:08

1樓:科學船塢

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或者是人工合成了119號元素,至於還有沒有未知的元素沒被發現,這是有很大可能的,而對於像中子星上的物質,它的密度為何如此之大,這要詳說一下中子星的誕生過程。

中子星在宇宙中,每一個可以自行發光發熱的星體都是恆星,然而,它們發光發熱不是一個永恆的過程,就像人的一生一樣,從年輕走向衰老。一般來講,對於那些恆星演化到末期時,它們的產物有4種,分別是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假設中可能存在的緻密星體)以及恆星級黑洞。

恆星演化

先拿我們的太陽來舉例,像咱們太陽這樣的恆星,在經歷了紅巨星階段時會損失30%-40%的自身質量,所以它的歸宿只能是白矮星,一般來講,對於一些低質量恆星(通常為7個太陽質量以下的恆星),它們的演化末期產物都是白矮星。白矮星上的物質是緻密的,可以達到每立方厘米0.1噸~10噸。

白矮星上的物質其實很簡單,主要是由碳、氧組成。白矮星之所以如此緻密是因為引力坍縮的緣故,導致了原子與原子之間排列得極為緊密不留空隙,甚至原子都被「擠破」了,之所以沒有繼續擠壓下去,是因為有泡利不相容原理提供的電子簡併壓力在殊死抵抗引力坍縮。

白矮星而中子星比白矮星更甚,因為中子星的前身比白矮星的前身質量大得多,通常質量大於8個太陽質量的前身恆星會進行超新星爆發,爆發後的產物其質量若是在1.44-3個太陽質量之間的話,將會演變為中子星。其過程是,電子簡併壓力也抵抗不了引力坍縮了,原子被完全壓破,致使電子被壓進了原子核裡,同質子中和形成中子,於是這顆星體大部分都是由中子組成了,它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可以看出,中子星上的組成也不是什麼新的物質,而是中子簡併壓力抵抗引力坍縮形成的中子簡併態物質,它非常緻密,因此達到了每立方厘米重1億噸以上,一顆典型的中子星,半徑雖然只有10-20公里,但是質量卻是太陽質量的1.35-2.1倍。

2樓:銀子jj一米陽光

每立方厘米重1億噸的中子星物質,應該能代表還有我們未知的元素,因為這個中子星也是處於恆星的中心形成的,把這個地球要是縮成了這個密度,肯定這個元子量就接近整數。

3樓:天才人物我無敵

每立方厘米重1億噸的中子星物質,一定還有我們未知的元素,而且中子星物質它的密度是非常大的,這也很可能導致有未知元素的出現。

4樓:雜談趣事

每立方米種1億噸的中子星確實是存在的,但是它並不能以一釐米來劃分單位,因為它是一個整體,它是不可分割的,如果非要把這些東西分割開來的話,那它就不是一個緊密的中子星了,它就沒有這麼小的體積了,它是一個整體。

5樓:情感小塔老師

每立方厘米那麼1億噸的中子星物質,淡然是說明了我們未知未知的元素。這些元素可以經過探測而來吧,下次可以讓我們發現更多的元素。

6樓:克里斯蒂娜褲子

要知道,宇宙之大是無奇不有的,宇宙中自然還會存在著很多我們至今仍是未知的元素所在。它們無論是質量還是成分都要比我們的認知中當大的多得多。

假如把一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質放到地面上,地球會被穿透嗎?

7樓:百科記原創

從中子星取一立方厘米的物質,將其放到地球上,會出現什麼後果?

8樓:顧輕舟老師

不會,因為地球的質量很大,直徑也很大,很難穿透。

9樓:小小喵同學

我覺得是沒辦法穿透地球的,雖然一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質的質量是非常重的,地球引力有可能沒辦法支撐得起它,但是要穿透地球還是非常困難的。

10樓:狂拽一條街

「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質」從中子星當中被取出來時,它會因為引力不夠,迅速發生解體,並不會再是原來那種緻密的狀態,同時,此時的中子也將成為自由的中子,自由的中子會衰變成質子,整個過程平均只需要15分鐘左右的時間,也就是成了一坨氫原子核。

11樓:飛贊向

地球是很有可能被穿透的,因為中子星物質的穿透能力是非常強的,並且地球上並沒有能夠抵擋這種穿透能力的物質。

12樓:你是大大大燈泡

會很乾脆,不知道到地幔會不會擋住,你腦洞夠大的

如果中子星上一塊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物質軟著陸到地球,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13樓:祖國的小菠蘿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僅次於黑洞的恐怖天體,中子星密度非常大,指甲蓋大小的中子星物質,其質量可以與一座山相匹敵。

中子星和黑洞都是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可能形成的少數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生命末期可以形成一種密度在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特殊天體,這就是中子星。絕大多數中子星都是脈衝星,但是中子星也不一定就是脈衝星,只有有脈衝的才可以稱作是脈衝星。簡單來說,中子星的密度在每一立方厘米1億噸到10億噸之間,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這個密度相當於水密度的100萬億倍。

由於中子星在形成的過程中角動量守恆,而最終形成的中子星往往直徑只有數十千米,於是中子星的轉動速度很快很快,自轉週期從毫秒級別的700分之一秒到30秒都有。在自轉變快的同時,中子星也會變成一塊強有力的磁鐵,這塊磁鐵在它的某一部分向外發射電波,當它快速自轉的時候,就會像燈塔上的探照燈一樣,有規律地不斷向地球掃射電波。

題目中提到了如果一塊一立方厘米大小的中子星物質掉在了地球上,那麼對於地球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首先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中子星的碎片是不會掉在地球上的,因為在地球的周圍根本就沒有中子星存在,而且中子星物質也只有在中子星強大的引力場下才可以變得如此緻密,如果掉在地球這種引力場比中子星弱得多的星球上,中子星物質就會四處潰散。

而前面也已經提到了,一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質的質量足足有1億噸。1億噸到底是多少呢,簡單計算一下就知道了,假設一座山完全由花崗岩組成,山是圓錐形的,底面半徑200米,高100米,花崗岩密度為2.6噸/立方米,那麼這座山的重量也僅僅只有1000萬噸罷了,差不多10座這樣的山才能有1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質那麼重。

這麼一比較,就知道中子星為什麼可怕了吧,如果中子星物質掉在地球上,那麼地球恐怕會被砸個大窟窿吧,而且如果物質要是**了,那麼**的威力完全可以將地球摧毀。

14樓:這很撩妹

由於在墜落的過程中加速度會不斷的變大,所以可能會給地球造成比較大的損害。

15樓:c2百賬號

可能會對地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為在不斷的墜落中速度會加快。

16樓:四十隻獅

可能會對地球造成很大的損傷,因為下落過程中他的速度會不斷變快,對地球的損傷也會越來越大。

17樓:匿名使用者

中子星是特別極端的天體,絕大多數的恆星並不會都成為中子星,只有質量在8倍太陽質量以上的恆星才有可能成為中子星。這裡補充一句,具體是8倍,9倍還是10倍太陽質量其實說法也有很多,目前也還沒有一個定論,我們可以就當成是超大質量的恆星。也就是下圖中左上到右下對角線的帶狀中偏左上部分的恆星,它們一般都是發出藍光的。

18樓:hh哥樂園

中子星和黑洞都是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可能形成的少數終點之一。

19樓:不羨仙

那可能形成一個小黑洞吧,畢竟地球周圍黑洞基本都是物質撞擊的。

20樓:匿名使用者

那也會對地球造成很大的傷害,因為下落過程中速度會不斷變快,威力也會慢慢變大。

最重的物質是什麼

21樓:

宇宙中最重的物質是什麼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從物質結構說起。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這三種基本粒子組成的。質子和中子組成原子核,電子在原子核的周圍旋轉。

也就是說,在原子的內部存在著巨大的空隙。不論是地球上的哪種物質,它們的原子內部都有這樣的空隙,所以它們根本不可能是宇宙間最重的物質。原子有一個有趣的特性,如果讓裡面的質子和電子撞在一起,就會形成中子。

於是科學家們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設想:如果想辦法讓原子裡所有的質子和電子都結合在一起,形成全部由電子組成的物質,那麼原子裡的空隙不就會填滿,物質的密度不就會大得多了嗎?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關鍵是要有足夠的壓力,硬是把本來圍繞原子旋轉的電子壓回到原子核裡去。因此,在50多年以前,有些思想活躍的物理學家就提出:

宇宙中間可能存在著完全由中子組成的中子星。

中子星的設想一提出,就引起了各國天文學家的注意,大家紛紛去尋找,可是找來找去,杳無蹤影。不過,有一句老話說得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2023年,英國天文學家休伊什對中子星的發現也是這樣。休伊什利用一臺自制的天文射電望遠鏡,對著太陽附近的空間,接收來自星球的訊號,訊號記錄在紙帶上。每天記錄的紙帶有30米長,然後由一位女研究生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

女研究生叫喬絲琳·貝爾,那一年她剛24歲。她工作起來總是一絲不苟。一天,她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訊號,每隔1.

337秒跳動一次;換句話說射電望遠鏡每隔1.337秒收到一次脈衝訊號!

貝爾把這奇特的情況告訴了休伊什,他們一起對總長約500米的紙帶進行了檢查。訊號是從太陽發出來的嗎?顯然不是。

是儀器出了毛病嗎?更不是。他們認為,這種訊號一定是從一種人們尚未發現的天體上發射出來的。

由於它總是像人的脈搏一樣作週期性的變化,他們就把這種新天體命名為「脈衝星」。

脈衝星的發現引起了國際天文學界的轟動,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大型射電望遠鏡都一齊指向了這個奇怪的天體。僅在2023年一年中,人們就發現了23顆脈衝星。人們把這項發現作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休伊什在202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人們為什麼這樣重視脈衝星呢?原來它就是天文學家們尋找了幾十年的中子星!脈衝星是目前人類所知道的宇宙間密度最大的物質。

在脈衝星裡,原子內部的電子和質子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子;所有中子都一個個地緊緊排在一起。由於物質內部沒有空間,它的密度大得驚人,每立方厘米重1億噸!倘若將來有一天,人類從太空中採回一些脈衝星的物質,哪怕只有一粒花生米大小,也要派200多艘50萬噸級的輪船去迎接,每艘船上只要裝載芝麻大小的一塊就可以「滿載而歸」了。

脈衝星的體積很小,平均半徑只有10公里,這顯然是太小了,甚至沒有太陽系中的一些小行星大。脈衝星,是由於它能發出像人的脈搏一樣作週期變化的脈衝訊號而得名的,比方說,2023年發現的第一顆脈衝星,它發出的脈衝訊號週期是1.33730119227秒,精確度達到了10-11秒,有的脈衝星比它還要準確,達到10-14秒,幾萬年才產生1秒誤差!

這樣穩定而短暫的訊號是由於脈衝星高速旋轉造成的。雖然宇宙間的所有天體都在旋轉,但使人驚異的是脈衝星自轉一週只要1秒多鍾。在人類目前已經發現的各類天體中,除了脈衝星以外,沒有一個能夠受得住這樣高的自轉速度。

脈衝星的發現,對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著對它的研究,還誕生了一門新的跨學科理論——密物質物理學呢!

1立方厘米等於多少升多少毫升,1立方厘米等於多少毫升

大陶學長 1立方厘米 1毫升 0.001升 體積是立方米 cubic meter 公石 hectoliter 十升 dekaliter 立方分米 cubic dm 升 liter 分升 deciliter 釐升 centiliter 立方厘米 cubic cm 毫升 milliliter 立方毫米 ...

1立方厘米等多少毫升

立方厘米是體積單位,毫升是容積單位。一般立方厘米用於表示固體的體積,而毫升用於表示液體的體積。譬如,1立方厘米的木頭,1毫升的丙酮溶液。雖然他們的名稱不同,但是他們所表達的空間體積是相同的。即 1立方厘米 1毫升 升 1000毫升 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 1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是體積單位...

1立方米等於多少立方分米等於多少立方厘米

矽谷創業快訊 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 1000000立方厘米。或1立方米 1立方米,1立方分米 0.001立方米,1立方厘米 0.000 001立方米。計算方法 1 1立方米等於每邊長為一米的一個立方體的容積。2 立方米的體積 長 寬 高,1米 10分米 100釐米,3 則1立方米 10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