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郭嘉是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的郭嘉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為何歷史上對他的記載很少?

時間 2021-06-08 10:04:41

1樓:

史書上稱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東漢末年謀士)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歷史十分苛刻,郭嘉沒被神化。郭嘉的名聲,是曹操誇出來的。曹操兵敗赤壁之後的一句「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把郭嘉才能的評價一下子推到了巔峰。

首先,郭嘉是河北名士,捨棄強大袁紹而投奔弱小曹操,足見郭嘉識人之明。

官渡大戰對曹操的意義十分巨大,儘管之前曹操已經進行了無數次的兼併戰爭並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些成功無疑都有郭嘉的參與。官渡大戰,曹操和袁紹的實力對比是一比八,差距十分懸殊。但曹操在郭嘉等的輔佐下,不僅大敗袁紹,還收服青幽並冀四州之地,完成了北方統一。

2樓:匿名使用者

郭嘉,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謀略家,曹操手下主要謀士之一。郭嘉出身寒門,自幼胸懷大志。「少有遠量」,自20歲起便暗中交結有識之士(「自弱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不與世俗之士交往(「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惟識達者奇之。

」)。這些「英雋」裡面應該包括荀彧、辛評、郭圖等人,談論時勢。這為他的謀士生涯奠定了基礎。

最初他投奔實力較強的袁紹,袁紹對其非常恭敬。但郭嘉僅數十日就發現袁紹優柔寡斷,不善用人,難成大業。他對同在袁紹帳下當謀士的辛評、郭圖說:

「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還說:「吾將更舉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卻說:

「袁氏有恩德於天下,人多歸之,且今最強,去將何之!」(《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還沒發現到袁紹的短處,不再多言,遂毅然離去。 就這樣,郭嘉一直賦閒了6年。

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頗為器重的謀士戲志才,曹操對他甚為器重。無奈戲志才早逝,曹操便寫信給謀士荀彧,書中說:「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

汝、穎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荀彧見信後,向曹操推薦了郭嘉。(《三國演義》中第十回寫,荀彧向曹操薦程昱,昱謂荀彧曰:

「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何不羅而致之?

」彧猛省曰:「吾幾忘卻!」遂起操徵聘郭嘉到兗州,共論天下之事。

後郭嘉又薦光武嫡派子孫,淮南成德人,姓劉,名曄,字子陽。) 曹操將郭嘉接入自己的營帳,兩人相談許久後,曹操讚歎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郭嘉對曹操的氣度留下了深刻印象,也非常高興地說:「真吾主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遂任郭嘉為司空軍祭酒。

3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個對三國時期每一個人都瞭解非常透徹的人 他把每一個人都分析的非常透徹

歷史上的郭嘉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為何歷史上對他的記載很少?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人物-郭嘉

郭嘉,字奉孝, 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少有遠量」,自20歲起便**匿跡,不與世俗之士交往,暗中交結英雄豪傑,談論時勢。這為他的謀士生涯奠定了基礎。

為了成就功業,他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後來他發現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遂受荀彧的推薦,歸向曹操。曹操本對潁川賢達懷有特殊感情,他認定「汝、潁固多奇士」,所以對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郭嘉從十個方面分析了曹操的優勢、袁紹的劣勢,認為曹操有「十勝」:

第一是「道勝」。袁紹作為世族軍閥,禮儀繁多而雜亂,為其形式所羈;曹操「體任自然」,因時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籌。

第二是「義勝」。曹操「奉順以率天下」,順應歷史潮流,合乎道義。

第三是「治勝」。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歷史和現實,認為漢末大亂是統治者「政失於寬」,而袁紹以寬濟寬,所以無以御下;曹操「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寬猛相濟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時要的。

第四是「度勝」。袁紹外表寬厚而內心多猜忌,任人唯親戚子弟;曹操則「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在氣度胸襟上勝過袁紹。

第五是「謀勝」。袁紹臨事無策,優柔寡斷;曹操機警果敢,「應變無窮」。

第六是「德勝」。袁紹沽名釣譽,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曹操以誠待士;「不為虛美」,講究實用,刑賞必諾,「與有功者無所吝」,那些忠正而有遠見的並且務實的士人「皆願為用」。

第七是「仁勝」。袁紹懷婦人之仁,見人飢餓,恤念之情形之於表,而對於自己見不到的,則「慮所不及」。這不是政治家的胸懷。

曹操對於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對於天下大事則「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勝」。袁紹惑於讒言,而曹操則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潤不行」。

第九是「文勝」。袁紹是非不分,曹操對於正確的「進之以禮」,不正確的則「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勝」。袁紹用兵「好為虛勢,不知兵要」,曹操則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敵人聞而畏。

用現在的觀點來看,郭嘉所指出的這十個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組織路線及各人的思想修養、心胸氣量、性格、文韜武略等多種因素,這都是關涉事業成敗興衰的關鍵。郭嘉為曹操總結這「十勝」,也可能是初來乍到之際對曹操的誇讚,也可能是對曹操的鼓勵、要求,希望他能保有這「十勝」,完成統一天下之偉業,自己也便有出頭之日。……任何推測都意義不大。

無論如何,郭嘉能說出這「十勝」,說明他不僅僅是一個臨事獻策的謀士,而且還有成套的理論。無怪乎曹操聽後讚不絕口,「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遂「表為司空軍祭酒」。

如同荀彧一樣,郭嘉在重要關頭也總是為曹操謀劃。如:官渡戰後袁紹病死,曹操乘勝進攻袁譚、袁尚,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南)「連戰數克」。

這時,有人主張加強攻勢,徹底剷除袁軍。郭嘉則主張緩兵以待其變。他認為譚、尚都深得袁紹寵愛,袁紹生前又無立嗣,兄弟二人之謀臣「必定鬥其間」。

如果我們 攻之急疾,他兄弟二人將合謀圖外;相反,「緩之而後爭必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徵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果如其言,曹軍一擺出攻劉表的姿勢,袁氏便出現內訌。曹軍回兵各個擊破,遂平冀州。

郭嘉也被封洧陽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隨曹操平定烏桓。回兵途中郭嘉病重,不久去世,年三十八。諡貞侯。

郭嘉跟隨曹操11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君臣相得,親密無間。郭嘉說曹操:「真吾主也。

」曹操說郭嘉:「唯奉孝為能知孤意。」郭嘉病重,「太祖問疾者交錯。

」不幸而死,曹操「臨其喪,甚哀」,並不無惋惜地對荀攸等人說:「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擬交郭嘉以治國安邦之任,可見曹操是多麼賞識其才。郭嘉死後不久,曹操上表朝庭,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的功績,稱讚他「平定天下,謀功為高」,述追贈郭嘉封邑。

郭嘉英年早逝,給曹操的統一大業以很大影響——至少是曹操認為這樣。次年曹操赤壁失利,還深情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後人有詩讚嘆郭嘉說: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

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

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可惜身先喪,中原樑棟傾

三國演義中的郭嘉是個怎樣的人物?

5樓:手機使用者

郭嘉字奉孝,穎川陽翟人。早年出仕袁紹,但看出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納才而不知用,難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遂去之。

[196年]曹操得力謀士戲志才死,求才於荀彧,後者柬郭嘉。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大喜道:「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

」,郭嘉也欣然:「是我真正值得輔佐的人。」,遂出仕。

表為司空軍祭酒。

[197年]曹操討張繡新敗,袁紹與信羞辱。操就北方之勢問計荀彧,郭嘉。出來乍到的郭嘉詳細立體的分析了曹操與袁紹的狀況對比,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說,勸說曹操征討呂布。

郭嘉的分析流暢縝密,很具說服力,不但重新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從而正式將自己送入了曹操軍事智囊的核心。

[198年]呂布擊敗劉備和曹操的援軍收納了泰山賊部若干,勢力壯大,虎踞徐州。曹操將戰略重點轉移到了東線,對呂布攻勢。呂布在前期遇挫後固守,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

郭嘉和荀攸卻看出勝機。郭嘉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之氣衰力竭只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從諫,果然一鼓作氣擒殺呂布。

[199年]曹操派劉備朱靈聯合袁術。郭嘉看破劉備狼子野心,與程昱,董昭諫曰:「劉備不可譴也!

」曹操從言大悔,派人追劉備回來,已經來不及了。後來劉備果然殺車胄叛走,聯合東海賊寇聚數萬之眾欲與袁紹聯兵。(關於這一節,參考《傅子》及《資治通鑑》。

《三國志》中沒有相關記載,僅見與裴注。但是《魏書》中有完全相反的記載,說有人勸曹操殺劉備,郭嘉勸曹操莫因一害而傷眾士之心,曹操笑而附之。)

[200年]曹操譴將征討劉備,不克,欲自討之。諸將都懼怕袁紹偷襲後方勸阻曹操,曹操拿不定主義,問計於郭嘉。郭嘉說:

「袁紹性格遲緩多疑,就算要偷襲也不會很迅速。但劉備的勢力剛剛聚集不久,眾心未附。如果實行閃電戰,必然得勝。

」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獲其妻子,擒關羽,進而又擊破了和劉備聯合的東海賊寇。

江東小霸王剛剛成就江東霸業,其時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遂有謀圖中原之心。曹軍得知這個訊息都很畏懼,只有郭嘉料道:「孫策剛剛吞併江東,所殺的都是深得人心眾養死士的英雄豪傑。

而孫策本人又輕率疏於防備,雖然有百萬之眾,但還是和孤家寡人一樣容易對付。如果有刺客伏殺,只不過能憑藉一人之勇罷了。我看他必然死於匹夫之手。

」(此前董卓,曹操都遭到過刺殺)果然,孫策是年死於許貢家客的刺殺,北進計劃毀於襁褓。

[203年]袁紹已死,袁尚、袁譚被逐退到黎陽。諸將想乘勝攻破二袁。郭嘉說曹操道,譚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記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

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曹操十分贊同,於是南征,在軍隊形至西平的時候,果然譚尚變起,袁譚被擊敗走保平原。曹操輕而易舉的分別擊破了袁尚袁譚。

是年,郭嘉被封為洧陽亭侯。

[205年]郭嘉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並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徹底鞏固目前的控制抵禦。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甚至重用了曾經詆譭過自己的陳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207年]袁尚逃入烏桓。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夷人貪婪不義不會支援他們的。

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郭嘉進言道:「胡人自持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覆滅。

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遲早是隱患,現在四州未穩,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胡人一動,舊臣復應,民夷俱動後方就不安穩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必然會對他有所防備不盡其用。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啦。

」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立刻進兵遼東。

到了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千里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

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曹操於是便問計熟知遼東地理的田疇,行小路奇襲柳城,大破倉促應戰的敵軍。這一戰也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具有深遠的影響。

在從柳成回來的途中,也許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日夜急行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逝,一代星隕。曹操痛拗失聲,嘉表奉孝,增邑八百戶,諡貞侯,並謂荀彧等曰:「你們都和我差不多年紀,只有奉孝最年輕。

等到天下事竟,我還要將後事託付給他,但他夭折在巔峰之年,難道這就是命運嗎!」

[208年]曹操兵敗赤壁,嘆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歷史上的劉邦是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劉邦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他天生的性格是狡黠 油滑,愛吹牛皮,頗象個混混兒。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好酒及色 他的出身極其普通,其父母的名字不為世人所確知,當然不及項羽的名將後裔身份。在一貫重視光環和背景的人們心目中,劉邦顯得黯淡,這使得二人在剛起兵的時候,劉邦只能落個從屬的地位。但劉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領導者的氣質...

歷史上的章邯是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的章邯是個什麼樣的人,他這個人怎樣?

章邯是秦國大將,在秦末鎮壓了陳勝 吳廣起義,並擊殺了許多反秦武裝將領,在鉅鹿之戰被項羽打敗,後歸降項羽。後在楚漢爭霸中被劉邦攻破城池,兵敗自殺。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章邯是地主階級利益的捍衛者。從個人角度看,章邯的確是一個將才。章邯,秦末著名將領,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

歷史上張飛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張飛是蜀國最優秀的武將。在容貌上,三國演義顛覆張飛形象,其實張飛是一個白麵俊生,長的非常好看。赤壁之戰前,魯肅到當陽找劉備的時候,魯肅就說,想我江東有周美郎,不想冀州也有此等美姿顏者。首先關羽不是冀州的,劉備也不是冀州的,說的肯定就是張飛了。在事業上,張飛家族是書香門第,豪門大寨,家產很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