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旗鞋“花盆底”的來歷,清朝時期的花盆底鞋長什麼樣

時間 2021-06-12 15:13:20

1樓:艾婉琳

古代女性的小腳乃是一美,稱為“三寸金蓮”,這種極端的審美情感最早始於五代十國時期。

據說,南唐後主李煜荒嬉朝政,整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一位妃嬪為得到李煜的寵幸,用帛纏足,屈上作新月狀,以完成一種在金蓮高臺上跳動的舞蹈。此後,這位妃嬪為了能夠保持這種舞蹈的絕技,維持李後主對她的寵幸,便常用白綾緊裹雙足,久而久之,便把腳裹成了“紅菱型”、“新月型”。此例一出,人們競相仿效,五代之後逐漸形成風氣,風靡整個社會。

到了宋代,女人的金蓮小腳已經與洛陽豔麗的牡丹、建州馨鬱的香茗並指為天下之奇了。元代時,如果女性不裹腳,竟會被視為是奇恥大辱。

明清兩代,裹腳之風尤為盛行,漢族女子們以穿弓鞋為多,而滿族婦女則不纏足。大清入主中原後,受漢族文化影響,裹腳之風有增無減。儘管滿族的女性從不裹腳,但根據普遍的審美標準,大腳絕對不是漂亮的。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滿族女性便發明了一種高底鞋,將腳藏在衣群裡,不會輕易顯現出來。

馬蹄底鞋(或稱“花盆底”鞋)

“旗鞋”極富特色。這種繡花的旗鞋以木為底,史稱“高底鞋”,或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

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釐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釐米,最高的可達25釐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

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統稱“高底鞋”。

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繡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繡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

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現在都已不穿了。滿族自古就有“削木為履”的習俗。

關於這種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採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後來製做的日益精巧,發展成了高底鞋。

另外還有一種傳說,說是滿族的先民為了渡過一片泥塘,奪回被敵人佔領的城池,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上綁上了高高的樹杈子,終於取得了勝利,達到了報仇雪恨、發展壯大的目的。

人們為了不忘那些苦難的日子,紀念高腳木鞋的功勞,婦女們便穿上了這種鞋,並世代相傳,越做越精緻美觀,成了後來這種樣子。

起源關於花盆底鞋的起源 民間相傳,有三種說法:

第一、認為滿族婦女愛穿旗袍,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暴露雙腳。

第二、認為滿族婦女,為了增其身高,表現女性的婀娜多姿、故置高底。

第三、滿族婦女上山勞動為防蚊叮,同時免使鞋底遭泥溼。故習慣在鞋底部附木塊,後發展為花盆底鞋。

2樓:

關於花盆底鞋(木屐)的起源 民間相傳,   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

第一、認為古人衣服比較長,置高底,可使衣袍不拖地弄髒(男女都可以穿),(《急就篇》顏師古注:“屐者,以木為之,而施兩齒,可以踐泥。”)婦女穿還可不暴露雙腳。

第二種說法

第二、認為古代婦女,為了增其身高,表現女性的婀娜多姿、故置高底。若鞋面為帛製成,則稱為帛屐。在漢代成為婦女出嫁時所必穿的鞋子。

(《後漢書·五行一》雲:“延熹中,京都長者皆著木屐;婦女始嫁,至作漆畫五采為系。此服妖也。

)第三種說法

第三、古人行軍為防止腳部被帶刺雜草劃傷,同時免使鞋底遭泥溼。故習慣在鞋底部加附木塊增高,(《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藜,懿使軍士三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然後馬步俱進。

)到清代後發展為宮廷婦女專用的花盆底鞋。

清朝時期的花盆底鞋長什麼樣

3樓:匿名使用者

清代花盆底鞋這種繡花的旗鞋以木為底,史稱“高底鞋”,或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釐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釐米,最高的可達25釐米左右。旗鞋的木跟鑲裝在鞋底,在中間,三寸多高,整個木跟用白細布包裹,也有外裱白綾或塗白粉,俗稱“粉底”。

旗鞋的面料為綢緞,上繡五彩圖案。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

“花盆底”和“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統稱“高底鞋”。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繡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繡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

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

現在都已不穿了。

清朝時期的花盆底鞋長什麼樣,清朝花盆底鞋製作方法

清代花盆底鞋這種繡花的旗鞋以木為底,史稱 高底鞋 或稱 花盆底 鞋 馬蹄底 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 10釐米左右,有的可達14 16釐米,最高的可達25釐米左右。旗鞋的木跟鑲裝在鞋底,在中間,三寸多高,整個木跟用白細布包裹,也有外裱白綾或塗白粉,俗稱 粉底 旗鞋的面料為綢緞,上繡五彩圖案。跟底的形狀...

清朝的花盆底鞋,穿著很難受,為何還要穿

袁祿 關於花盆底鞋的起源有這樣一個說法,說的是過去的滿族婦女給前線打仗的丈夫送給後勤的物質時,在渡過一片泥塘時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跟上綁上高高的樹叉子,這樣就不會把鞋子弄溼。後來就出現了這種鞋子,再後來,清軍入關之後,後宮妃嬪就逐漸繼承這樣的鞋子並變得越來越精緻,於是最後變成了這樣的花盆底鞋。順治...

清朝後宮的妃子為什麼要穿花盆底鞋

高中賀老師 還有就是聽說花盆底鞋跟旗袍更配哦。但在當時,女子多穿旗袍。然而花盆底鞋可以可以很好的掩蓋女子們的腳。在當時人們對於女孩子腳說法還是挺多的。花盆底鞋可以很好的掩蓋那些事實。還有個原因就是防止腳外露。你想那些妃子誰不想在皇帝面前展現自己的美麗。說不定皇帝就好這口,看上了,不就是飛黃騰達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