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樑王是誰,明朝十大將領

時間 2021-08-13 10:47:24

1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 永樂

樑王朱瞻垍,生於明永樂九年(2023年)歲次辛卯六月十七日,是仁宗昭皇帝朱高熾十子中的第九子,母恭肅貴妃郭氏。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冊封為樑王。

正統六年(2023年)歲次辛酉正月十二日,樑王以疾薨,終年30歲。英宗皇帝輟朝三日,以示哀悼。命有司致祭,營葬如制,諡曰莊,又稱樑莊王。

是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內瑜靈山(今長灘鎮大洪村二組之龍山坡),後梁王妃魏氏與之合葬,夫人張氏附葬。其墓域建築主要有享殿5間,東西廂10有2間,神廚5間,碑亭2座,直宿房6間,宰牲房3間,櫺星門3間,券門3間,紅牆周圍130丈,內官住宅1所,圍墓田地38頃36畝4分6釐

在樑王墓裡找到鄭和下西洋的佐證.

2樓:唯明獨尊vs應天

樑王朱瞻垍,生於明永樂九年(2023年)歲次辛卯六月十七日,是仁宗昭皇帝朱高熾十子中的第九子,母恭肅貴妃郭氏。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冊封為樑王。

3樓:茉如煙

粱莊王是永樂大帝的曾孫

4樓:武當李慕白

是朱文傑,燕王朱棣的第3個孫子,本來皇位是該由他繼承的,可由於當時他的皇兄朱由檢發動了宮廷政變搶先登了基,最後把朱文傑發配到寧夏做了樑王

樑王的元朝樑王

5樓:情義光頭

封地在其河南開封,為金印獸紐王。 孛兒只斤甘麻剌 甘麻剌(2023年-2023年),元世祖忽必烈之孫、元裕宗真金的長子、元成宗鐵穆爾之長兄、元武宗海山之伯父、元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之父。母徽仁裕聖皇后,弘吉剌氏。

至元二十七年十月壬申(2023年11月5日)封,出鎮雲南,二十九年(2023年)改封晉王。 孛兒只斤松山 松山,甘麻剌次子,至元三十年七月己未(2023年8月8日)封,以皇曾孫出鎮雲南。 孛兒只斤王禪 王禪,松山之子,泰定元年十一月丁丑(2023年11月21日)由雲南王進封,天曆元年(2023年)帥師與太平王燕帖木兒戰於柳林,兵敗見殺。

孛兒只斤孛羅 孛羅,元世祖第五子、雲南王忽哥赤之孫阿魯之子,至正年間由雲南王進封。 札剌兒阿魯溫 阿魯溫,札剌兒氏,乃蠻臺之子,由汝陽王進封。子察罕帖木兒(**《倚天屠龍記》中趙敏她爹)。

孛兒只斤把匝剌瓦爾密 把匝剌瓦爾密(?-2023年),忽必烈第五子、雲南王忽哥赤後裔。封樑王,鎮守雲南。

元末軍事人物。元朝元惠宗離開元大都後,把匝剌瓦爾密仍然堅守雲南,並派遣使者去漠北覲見蒙古汗。其間曾對抗明玉珍明夏政權的進攻。

朱元璋平定四川后,因雲南地險,不願用兵,只好勸降。後不得,只好派傅友德、藍玉、沐英進攻,並活捉達裡麻。把匝剌瓦爾密知道無法獲勝,於是焚燒龍衣、驅妻子到滇池死。

自己則與左丞達德、右丞綠爾夜入草舍自盡。

明朝十大將領

6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時期名將輩出,各個時期的名將有很多。

我就各個時期的最著名名將一一列舉

首先是開國,洪武時期1368-1398, 毋庸置疑是徐達、常遇春。兩人徐達做帥謀劃、常遇春先鋒突擊,所向睥睨。滅陳友諒、張士誠,滅元朝、出塞北攻擊蒙古,攻必克。

此外,當時的傅友德、李文忠、藍玉也都是與徐達同期或者之後出名的名將,也都在北面攻擊蒙古北元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

建文、永樂時期1399-1424

此時的名將是 朱能、張玉。他們是靖難時期燕王(後來永樂皇帝)的部下,朱能創下率領幾十騎追擊幾萬人的功績。 張玉的兒子張輔還率軍功績安南(越南)取得勝利。

在建文帝方面,名將平安、聖庸。

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時期 1425-1466

此時天下比較太平、名將比較少了。除了正統十四年2023年土木堡之變之後打了一場北京保衛戰之外,戰亂都是小規模的北方邊境武裝衝突。 此時的比較有名的一是于謙,嚴格的說他是文人,在北京保衛戰中是謀劃人。

以自己一人的謀略與勇氣避免了明朝重蹈北宋之覆轍。 另外是正統第一勇將石亨、 北京保衛戰中立功的孫堂 也都是當時比較有名的。

成化、弘治、正德時期 1467-1421

明王朝從成化的亂象重新回到盛世時期,戰亂相對較少。 正德年間北方曾經爆發了明朝對瓦剌的應州大戰, 南方是寧王朱宸濠的叛亂。 此時的名將當屬王守仁,他是純文人,卻在沒有正規軍的情況下,通過臨時招來的散兵打敗了叛軍。

嘉靖、隆慶、萬曆年間 1422-1620

此時名將比較多。 因為倭寇之患愈演愈烈,但明朝最終戰勝倭寇。 因為與蒙古的邊境衝突基本結束,北面長城重鑄。還有因為萬曆援朝抗倭。

抗倭方面,首推戚繼光。戚家軍 是明中期戰鬥力最強 的軍隊。 其次俞大猷。 譚倫。

對北部蒙古、女真的,名將戚繼光(抗倭之後駐守薊門)、李成樑、楊博

入朝作戰:李如鬆、 麻貴。

泰昌、天啟、崇禎時期 1620---1644

此時內憂外患嚴重,名將輩出。

孫承宗,被譽為能阻擋滿清入關的唯一人。文臣出身,關寧錦防線的締造者。明末北京保衛戰指揮者

熊廷弼,在遼東駐守期間努爾哈赤沒有敢越過半步。

袁崇煥,寧遠大捷。炮擊努爾哈赤。

洪承疇,儒將,雖然晚節不保,不能不說是名將。

盧象升,儒將,五省總督,盧閻王。 西逐叛民、東拒滿清。可惜在2023年戰死。

孫傳庭,儒將,明末進士,文人領兵。倒在了2023年大廈將傾之際。

曹文昭南明時期 1644-1662

此時明朝只是在西南、東南頑抗了。雖是如此但明軍也是有名將的

李定國,鄭成功,秦良玉,左良玉。

綜合起來看,對明代軍事貢獻最大,個人戰績最牛的。我覺得應該是戚繼光。

因為不僅是個人人品、素質很好,戰績很高。重要的是他的步兵操練法和戰法、**的改造裝備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戚家軍在其死後依然是明朝戰力很高的軍隊。

其次是徐達。

再次王守仁

這是我自己的想法排名 ,樓主還要自己看下。

7樓:匿名使用者

徐達 (1332~1385) 中國明朝開**事統帥。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農民起義軍,因智勇超群,位在諸將之上。

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克集慶(今南京)。繼又率部攻佔鎮江(今屬江蘇)等地,為開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貢獻,授淮興翼統軍元帥。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身先諸將,衝鋒陷陣,擊敗陳友諒軍前鋒。

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國。二十五年,以大將軍率師出征,先佔淮東,繼平浙西,連戰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蘇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

同年十月,以徵虜大將軍率師25萬北上,先取山東,旋師河南,然後揮軍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軍遠征漠北等地,戍守邊疆,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一)。徐達長於謀略,治軍嚴整,戰功顯赫,名列功臣第一。

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常遇春 (1330~1369) 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字伯仁,安徽懷遠人。

體貌奇偉,沉毅果敢,長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參加農民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破集慶(今南京)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升中翼大元帥。十七年,攻寧國(今屬安徽),身中流矢,裹傷再戰。

此後連克寧國、池州(今安徽貴池)、婺州(今浙江金華)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他奮勇當先,救出被陳友諒軍圍困的朱元璋,旋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號稱60萬的**。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先取淮東,後佔浙西,於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

因功升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十月,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25萬北上,轉戰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軍繼續北征,攻佔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俘元宗王及將士萬餘。

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追封開平王。他英勇善戰,統軍有方,自謂能以10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為「常十萬」。 劉基 (1311~1375) 中國明朝軍事謀略家。

字伯溫,浙**田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時人比之為諸葛亮。元末進士,曾任江西高安縣丞、江浙行省元帥府都事等職。

元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應天(今南京)參加農民起義軍。他根據當時形勢,獻時務十八策,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利用矛盾、各個擊破的方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西滅陳友諒,東滅張士誠,數年內佔據長江中下游諸省。

二十七年十月,參與制定的先取山東、旋師河南、然後進兵大都(今北京)的滅元作戰計劃,得到實現。劉基參與軍機八年,被認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稱帝后,劉基奏立衛所軍制,加強海邊防建設。

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後遭誣陷,憂憤成疾,於洪武八年病逝。其有關軍事謀略的論述,輯於《誠意伯文集》。

傅友德 (?~1394) 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

少年驍勇,善擊刺騎射。初參加劉福通起義軍,後歸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鄱陽湖之戰中,先以輕舟挫陳友諒前鋒,後帶傷截擊**於涇江口。

次年,又從徵武昌,他率數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奪取全城制高點,克武昌後,授雄武衛指揮使。繼而轉戰江淮等地,因戰功卓著,升江淮行省參知政事。明洪武四年 (1371),在明攻滅夏蜀之戰中,任徵虜前將軍,統軍10 萬由文縣(今屬甘肅)開啟入川門戶,趁勢拔漢州(今四川廣漢),圍成都,迫夏蜀丞相戴壽出降。

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讚傅友德功為第一。十四年,任徵南將軍,率步騎30萬徵雲南,出奇制勝,消滅元樑王軍主力,樑王聞敗自殺,餘部先後歸降(見明攻取雲南之戰)。十七年,進封潁國公。

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賜死。 鄧愈 (1337~1377) 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字伯顏,虹縣(今安徽泗縣)人。

元至正十三年(1353),16歲的鄧愈繼承父志,領兵繼續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軍,在渡長江、佔集慶(今南京)、取鎮江(今屬江蘇)諸戰中,屢立戰功。 19歲升廣興翼元帥。

後轉戰今皖、浙、贛等地,連戰皆勝。二十三年夏,陳友諒率軍號60萬圍攻洪都(今南昌),他防守撫州門,城破30餘丈,率軍且戰且築,協助都督朱文正堅守85天。鄱陽湖之戰後,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縣,升江西行省右丞。

明洪武三年(1370),從徐達遠征甘肅,身先士卒,擊敗元軍。後分兵進克河州(今甘肅臨夏東北),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區)、烏斯藏(今**中、西部)諸部。四年,在明攻滅夏蜀之戰中,坐鎮襄陽(今屬湖北),籌運糧秣軍馬,**從徵各部。

十年,任徵西將軍,平定吐蕃反抗勢力,至崑崙山而還。因病卒於壽春(今安徽壽縣)。

麻煩採納,謝謝!

明朝著名抗倭將領是,明朝十大將領

明朝時期名將輩出,各個時期的名將有很多。我就各個時期的最著名名將一一列舉 首先是開國,洪武時期1368 1398,毋庸置疑是徐達 常遇春。兩人徐達做帥謀劃 常遇春先鋒突擊,所向睥睨。滅陳友諒 張士誠,滅元朝 出塞北攻擊蒙古,攻必克。此外,當時的傅友德 李文忠 藍玉也都是與徐達同期或者之後出名的名將,...

明朝最長壽的藩王是誰?明朝最長壽的皇帝是誰

明朝最長壽的藩王是代府襄垣王朱成鍨。他在位八十四年,享年九十二歲,八歲的時候就當上了藩王,直至去世。朱成鍨,明朝代府襄垣王,出生於公元1477年,逝世於公元1568年,享年九十二歲,是明朝最長壽的藩王。朱權,十幾歲的年齡就守關封王了,經歷了6位君主,71歲才死。肅恭王朱貢錝。但在明代的藩王中,高壽的...

十大回將保大明常遇春,明朝猛將常遇春暴死軍中的真實原因 常遇春怎麼死的

我也看過,我想當年元朝肯定很普遍伊斯蘭教,也許常遇春皈依伊斯蘭教,回族定義就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人。被當時叫做回回。至於是不是回族,還是漢族。沒有什麼關係,中國回族絕對是有漢族人的血的。白崇禧將軍回族人,祖上西亞過來的。可白崇禧已經看不出西亞人種明顯特徵。我覺得你說了這麼多毫無意義,韓國人說蚩尤,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