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忌賽馬或是圍魏救趙的成語相似的故事

時間 2021-08-14 03:29:07

1樓:草莓奶昔

★相關成語故事:

1、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

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鉅鹿(今河北邢臺地區)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鉅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鉅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釋義】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戰鬥到底的決心。

2、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被迫流亡來到了楚國,楚成王十分器重他,用接待諸侯的禮儀對待他,而且還十分尊重他的隨從趙衰、介之推等人。有一次,楚成王設宴招待重耳。喝得正暢快時,成王突然笑著問重耳將來要是回晉國做了國君,該如何報答自己。

重耳知道楚成王不稀罕奴隸、珍寶和絲綢等東西,便說:“假如我託您的福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將來萬一兩國交戰,那我就命軍隊後退九十里來報答您。”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

後來重耳果真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即晉文公。當晉、楚兩國交戰時,他為了履行當初的諾言,便下令軍隊後撤九十里,退到城濮。楚軍以為晉軍不敢應戰,一直追到城濮城下。

最終,晉軍以逸待勞,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

【釋義】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3、爭先恐後

春秋時期,趙襄子請王於期教他駕車技術,一段時間後他們進行比賽。王於期鎮定自若,而趙襄子神色慌張,眼睛直看著王於期,爭先恐後,結果輸了,他不服就與王於期換馬比賽,結果還是輸。王於期告訴他駕車應該人馬協調。

【釋義】搶著向前,唯恐落後。

4、草船借箭

周瑜見諸葛亮有才幹,總想找機會除掉他。一天,周瑜以公務為由,要諸葛亮10天內趕造十萬支箭。沒想到諸葛亮答應了,還說只要3天時間。

周瑜很高興,和諸葛亮立了軍令狀。 諸葛亮悄悄找來魯肅,說:“請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士兵。

船用青布蓋起來,在船的兩邊紮上一千多個草把子。”魯肅答應了。到了第三天四更,諸葛亮和魯肅坐著這二十條船來到江裡。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人面對面都看不清。船靠近了北岸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兒擺開,叫船上士兵擂鼓吶喊。

曹操摸不清虛實,不敢出兵,調集了一萬多士兵朝江裡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把二十條船掉個頭,繼續擂鼓吶喊。天快亮了,霧還沒有散。

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已經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去。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就這樣諸葛亮完成了造箭任務。

魯肅很佩服諸葛亮,說:“先生怎麼知道今天有大霧呢?”諸葛亮曰:“作將軍的怎麼能不知道天文、地理和陰陽呢?三天前我已經算到今日有大霧了。”

【釋義】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5、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

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

賈會合兵力,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

“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看,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

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

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

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6、朝秦暮楚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

【釋義】比喻人反覆無常。

7、紙上談兵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誇誇其談,不能承擔重任。

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採用了修築壁壘堅守的方法。後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佈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

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白起聽到這個訊息,非常高興,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然後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一下子盡被殲滅。

【釋義】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8、毛遂自薦

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

【釋義】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9、一鳴驚人

楚莊王為春秋時代楚國著名的賢君,前613年———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臨朝政混亂,為了穩住事態,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實則暗地裡在等待時機,人問之,曰:“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他在位22年,為了楚國的振興,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將,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廣攬人才,重用了蘇從、伍參、孫叔敖、沈尹蒸,讓他們整頓朝綱,興修水利,重農務商。在楚莊王的領導下,國家日漸強盛,先後滅庸、伐宋、攻陳、圍鄭,陳兵於周郊,問鼎周王朝。

前597年,於今河南滎陽北大敗晉軍。公元前594年,迫使宋訂下城下之盟,並陸續迫使魯、陳、宋、鄭等國歸依,使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釋義】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業績。”

10、 老馬識途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11、完壁歸趙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迴歸趙國。”

【釋義】 璧:寶玉。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原主。

2樓:漆禕悅

1、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

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鉅鹿(今河北邢臺地區)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鉅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鉅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釋義】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戰鬥到底的決心。

2、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被迫流亡來到了楚國,楚成王十分器重他,用接待諸侯的禮儀對待他,而且還十分尊重他的隨從趙衰、介之推等人。有一次,楚成王設宴招待重耳。喝得正暢快時,成王突然笑著問重耳將來要是回晉國做了國君,該如何報答自己。

重耳知道楚成王不稀罕奴隸、珍寶和絲綢等東西,便說:“假如我託您的福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將來萬一兩國交戰,那我就命軍隊後退九十里來報答您。”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

後來重耳果真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即晉文公。當晉、楚兩國交戰時,他為了履行當初的諾言,便下令軍隊後撤九十里,退到城濮。楚軍以為晉軍不敢應戰,一直追到城濮城下。

最終,晉軍以逸待勞,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

【釋義】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3、爭先恐後

春秋時期,趙襄子請王於期教他駕車技術,一段時間後他們進行比賽。王於期鎮定自若,而趙襄子神色慌張,眼睛直看著王於期,爭先恐後,結果輸了,他不服就與王於期換馬比賽,結果還是輸。王於期告訴他駕車應該人馬協調。

【釋義】搶著向前,唯恐落後。

4、草船借箭

周瑜見諸葛亮有才幹,總想找機會除掉他。一天,周瑜以公務為由,要諸葛亮10天內趕造十萬支箭。沒想到諸葛亮答應了,還說只要3天時間。

周瑜很高興,和諸葛亮立了軍令狀。 諸葛亮悄悄找來魯肅,說:“請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士兵。

船用青布蓋起來,在船的兩邊紮上一千多個草把子。”魯肅答應了。到了第三天四更,諸葛亮和魯肅坐著這二十條船來到江裡。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人面對面都看不清。船靠近了北岸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兒擺開,叫船上士兵擂鼓吶喊。

曹操摸不清虛實,不敢出兵,調集了一萬多士兵朝江裡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把二十條船掉個頭,繼續擂鼓吶喊。天快亮了,霧還沒有散。

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已經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去。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就這樣諸葛亮完成了造箭任務。

魯肅很佩服諸葛亮,說:“先生怎麼知道今天有大霧呢?”諸葛亮曰:“作將軍的怎麼能不知道天文、地理和陰陽呢?三天前我已經算到今日有大霧了。”

【釋義】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5、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

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

賈會合兵力,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

“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看,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

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

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

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6、朝秦暮楚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

【釋義】比喻人反覆無常。

7、紙上談兵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誇誇其談,不能承擔重任。

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採用了修築壁壘堅守的方法。後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佈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

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白起聽到這個訊息,非常高興,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然後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一下子盡被殲滅。

【釋義】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8、毛遂自薦

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

【釋義】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9、一鳴驚人

楚莊王為春秋時代楚國著名的賢君,前613年———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臨朝政混亂,為了穩住事態,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實則暗地裡在等待時機,人問之,曰:“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他在位22年,為了楚國的振興,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將,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廣攬人才,重用了蘇從、伍參、孫叔敖、沈尹蒸,讓他們整頓朝綱,興修水利,重農務商。在楚莊王的領導下,國家日漸強盛,先後滅庸、伐宋、攻陳、圍鄭,陳兵於周郊,問鼎周王朝。

前597年,於今河南滎陽北大敗晉軍。公元前594年,迫使宋訂下城下之盟,並陸續迫使魯、陳、宋、鄭等國歸依,使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釋義】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業績。”

10、 老馬識途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11、完壁歸趙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迴歸趙國。”

【釋義】 璧:寶玉。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原主。

田忌賽馬的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你從田忌賽馬的故事中得到了什麼樣的啟示?

金果 這個故事生動地告訴我們一個哲學道理 量變和質變的相互轉化,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田忌採用孫臏之計,只是將自己參賽的馬與國王的馬在等級上進行了調整,事物的結構有了變化,就發生了量變,這種量變最終轉化為質變,就是以弱勝強。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 史記 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原文...

田忌賽馬中描寫人物神態的句子有哪些

舞陽人樂園 有很多的具體在文章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來。 暮靜雨 齊威王先是得意洋洋,接著譏諷田忌,緊接著輕蔑田忌,然後是心慌,最後是看見田忌贏了而目瞪口呆. 翰林學庫 田忌賽馬 一文中涉及到我國古代著名軍事家誰?9.學生畫圖表示 第一次賽馬和第二次賽馬是如何進行的?10.出示問題 第一次賽馬和第二次賽...

田忌賽馬是史上的故事,從孫臏獻計中,可以看出他

是一個著名的故事 田忌賽馬 中的可以看出孫臏是一個善於觀察環境 條理清晰 足智多謀的人 賽馬事實上一個什麼的故事重新定縣系中可以看出他,首先這是一個軍事方面的故事很長我們從孫子兵兵法鍾就可以看出來這些方面的故事內容了 可以看出孫敏很聰明,但是也可以看出他非常陰險狡詐,因為他這樣做,無疑是在葬送,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