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統治者是如何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的

時間 2021-08-30 09:22:41

1樓:匿名使用者

元朝統治階級人主中原後,為了適應統治中原地區的需要,為了得到中原漢族地主階級的擁護,採用中原歷代皇朝的統治手段,加強**集權制。在忽必烈即位前,蒙古汗國的統治機構雖受漢文化的影響,也設有「中書省」。但其職能與唐、宋時期的「中書省」有很大不同,基本上保持了成吉思汗時期所建的統治機構。

中統元年(公元2023年)三月,忽必烈在開平即位。次月就立「中書省」並定製,中書省以皇太子行中書今,設左右丞相各一員,平章政事四員,參知政事二員。中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吏、戶、禮為左三部,兵、刑、工為右三部。其後,在燕京設立行中書省,專管漢族地區政務,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全國各地除山東、山西、河北、內蒙古等「腹裡」地區外相繼設立了行中書省,燕京定為首都後,燕京行中書省被合併到中書省。行中書省隸屬於中書省。

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的舉動是蒙古汗國原扎魯忽赤機構的全面改革,是接受漢族政治文化的一種積極態度。當時,這種接受對蒙古族統治階級鞏固其中原地區的統治起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當時漢族封建官僚的擁護。也可以說,當時蒙古統治階級已經承認了中原漢族政治文化的先進性和科學性。

設立樞密院:原蒙古汗國時期的機構中沒有樞密院。蒙古汗國時期,一般情況下蒙古牧民上馬則為軍人,下馬則為牧民,因而其國家機構中軍事機構和民事機構分的不是那麼清楚。

大汗之下設有萬戶長、千戶長、百戶長、十戶長統領各層級軍事事務。專職軍事機構僅有護衛軍機構。公元12de年,成吉思汗就建立了一支護衛軍,共一萬名,包括一千名宿衛、一千名箭筒士、人千名散班。

散班由萬戶、千戶、百戶和十戶那顏以及自由人的兒子中有能力、身體健壯者充當。護衛軍的主要職責是保衛大汗的金帳和分管汗廷的各種事務,是大汗親自統領的作戰部隊。到忽必烈改號為元朝後,原蒙古汗國時期的軍事機構根本不能適應統治中原地區的需求。

諸侯盡專兵民大權,經常發生軍事叛亂。為了消除這一弊端,「罷世侯、置牧守、軍民分職」。中統三年末,詔「諸路管民管理民事,管軍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統攝」。

次年五月,即立樞密院以統兵,除四怯薛由天子或其親任大臣節制外,「天下兵甲機密之務,凡宮禁宿衛、邊庭軍翼、征討戍守、簡閱差遣、舉功轉官、節制排程,無不由之」。在樞密院中,設院使、副使、僉書樞密事等職,院使由皇太子兼任。後改為在副使之上設知院,同知;在金樞之下設同僉樞、院判、名額不定。

在院事議事時,原在成吉思汗時期設定的軍事要員四怯薛即各出代表一名參議,中書省派平章政事二人蔘議。這樣,元朝基本上完成了廢除舊的蒙古汗國時期的軍事制度的同時也完成了與中原漢族地區相適應的軍事機構改革大事。雖然整個元代蒙古汗國時期的怯薛軍一直保留到元末,但其職責僅為護衛京師而已。

元代督察機構有御史臺。始建於至元五年。最高長官為御史大夫二員,其下為中丞、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各二員。

其直屬機構有殿中司、察院,還有內八道肅政廉訪司。在地方也設立了省御史臺,由此構織成全國範圍的垂直監察系統。

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這三大系統的設立及執行,元朝廷基本上完成了與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相適應的政權機構。

元代蒙古族統治者採取的統治策略,是我國曆代統治階級所採取的「以夷治夷」的統治政策,即以漢治漢、以色圖治色目,以藏治藏的統治政策。因此,除上述政權機構外還有幾個特殊機構:蒙古翰林院及其所屬蒙古國子監,掌管回回曆法的回回司天監、管理也裡可溫的崇福司、管理吐蕃地區軍民之政的宣政院等。

它們成為與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並列的四大朝廷管理系統。

對蒙古汗國時期的舊制度實行改革的同時,忽必烈也保留了能充分保障蒙古貴族特權地位的各種制度。

地方機構:元朝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是行中書省,簡稱行省。當時,除中書省直轄山東、山西、河北等「腹裡」地區外,全國分置十個行省,即:

嶺北、遼陽、河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江西、湖廣。在行省下的行政機構有路、府、州、縣。雖然這些路、府、州、縣都設有路總管、府、州、縣令的最**職,但實權都在達魯花赤手裡。

各地各級行政**的任命權都在**。在遠離行省中心的地區,又分道設立宣慰司,處理軍民之務,在邊唾民族地區的宣慰司等機構中,一般用當地的土官任職。

樞密院和御使臺在地方上也設立自己的下屬機構——行樞密院和行御史臺。處理地方的征伐之事和監察事務。

基層行政組織:元朝的基層行政組織是通過社制和坊、裡制來確立的。社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以自然村落為基礎的分村組織。

元朝從至元七年初開始在北方各地農村推行社制。後滅南宋,統一全國,在江南一些地區也推行社制。元代的社,以自然村落為基礎,五十家為一社,一村五十家以上者,只為一社,增至百家者,則增設社長一員,不及五十家者與附近村落相併為一社。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樓放屁 有效統治??100年不到就被朱元璋趕出中原了,元朝實行的是種族歧視制度 也不設立科舉 怎麼能得到漢族地主階級的擁護 胡人不入關,入關不滿百。

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實行了什麼措施 5

3樓:gdmc傑仔

元朝採bai納漢法,創設行省及du

發達的驛站等制

zhi度,加強了對dao邊疆少數

內民族地區的管理。元朝統治者容既聯合各民族上層,又,以確保蒙古貴族的統治地位。

**:設定中書省及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檢司;

農業:重視農業生產和推廣棉花種植技術。

水利:治理黃河和開鑿通惠河和會通河。

民族關係:強調要用儒學治國,要行漢法,變過去的那種遊牧政策為定居農業的政策,保護農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佔廣大漢人的合法耕地。

他們將全國人分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包括我國西北地區各族及中亞、東歐來到中國的人),第三等漢人(包括原來金統治下的漢族及女真、契丹、渤海、高麗等族以至宋金對峙時四川地區的漢族人),第四等南人(即南宋滅亡後南方的漢族和其它民族),並對這四等人在法律上的地位、政治上的待遇和經濟上的負擔都作了不同的規定。

4樓:

行省制。 元代行bai省置丞相、du平章、左右丞、zhi參知政dao事,其行政機構名稱和官

版吏品秩與中權

樞相等,凡一省軍國大事無 所不領。行省轄區不僅地域遼闊,且省界犬牙交錯,使 其無山川險阻可依,北向門戶洞開,形成以北制南的軍 事控制局面。因這一措施有助於防止地方割據,故為明、清所繼承。

元行省所轄路府州縣無固定統屬關係,隨意性很大。有些行省與路之間還設道,屬監察性質。為加強控制,元在路府州縣均設蒙古事務官「達魯花赤」,監 督各級官吏,執掌最高權力。

縣以下設村社和裡甲,常由蒙軍駐村社實行軍事統治。里長通常為蒙古人、色目人,衣食由居民**,成為當地的最高主宰。由此使****與階級矛盾更加激化,導致元末農民大起義

5樓:sky麴院風荷

1.行省制。**bai

設中書省,地方設行

du中書省。2.設宣政院zhi

管理**地dao區,設澎湖回巡檢司管理臺灣。在元朝答,**第一次進入中國的版圖。3.

元世祖為了發展農業,禁止蒙古貴族去哪佔農田作為牧場,並且推廣了棉花的種植,蒙古的農業得到了發展。

元朝是如何加強對全國的控制的 5

元朝的疆域是歷史上空前遼闊的,那它對全國實行怎樣有效統治的?

6樓:瞳孔

政治上:參照宋朝制度,建立了一套重要集權的統治機構。**設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設樞密院,管理軍事;設御史臺,負責監察官吏。

中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大都周圍大片地區,由中書省直接管轄,稱「腹裡」。除「吐蕃」外,其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

元朝先後設立10個行省(最大的一個行省是嶺北行省)各省下設路、府、州、縣。元朝確立的行省制度,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是繼秦朝郡縣制後中國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為後世沿用,直至今日。 元朝在**設宣政院,管理全國宗教事務和吐蕃政務。

清朝統治者實行怎樣的文化政策,了清朝統治者實行什麼樣的文化政策

奴化政策。利用漢文化的糟粕來奴化漢族鞏固滿清異族政權。 趴趴 採用文化高壓政策,大興 了清朝統治者實行什麼樣的文化政策 準維 說明了清朝實行文化 政策,大興 目的是想從思想上控制人們,嚴酷鎮壓知識分子的反清思想。常識歷史篇。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統治者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 的人 清朝統治者...

南宋的統治者是怎樣表現的,南宋時期統治者是怎樣對待岳飛的,為什麼?

基本上除了趙構之外的話,其他的人事實上也都是有想法,要去恢復,原來北宋時期的一個面積,特別是當時的宋孝宗,然後還有之後的一些人都舉行過幾次北伐,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的話,最後也都失敗了,所以說除了少數人之外,多數人還是有想法的,只不過沒有這個能力做到。你好,南宋的統治者多表現為偏安一隅,貪圖享樂,不思進...

前金的統治者全名是?清朝各朝代的統治者,是誰

完顏旻 即完顏阿骨打 1115 1123收國 2 1115 1117 天輔 6 1118 1123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聖武元皇帝太祖完顏晟 即完顏吳乞買 1123 1135天會 15 1123 1137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太宗完顏亶1135 1149天眷 3 1138 1140 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