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大名將,誰的死對三國格局影響最大

時間 2021-08-30 09:28:11

1樓:震興情感匯

三國時期有幾位人物過早的離世對當時的格局和歷史的走向有著比較深遠的影響,比如郭嘉、龐統、法正、孫策、關羽、曹真等等,分析和討論一下孫策之死,關羽之死,曹真之死,誰對大局影響最為深遠?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發生了幾件大事:張繡再一次投降曹操,孫策遇刺身亡,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其中官渡之戰影響最大,不過孫策之死卻深刻的影響了當時天下的局勢,至少可以這麼說,孫策不死,官渡之戰變數很大。

孫策遇刺身亡的時間點很敏感:一方面孫策趁曹操忙於和袁紹相爭無力南顧之際,橫掃江東平定了江東六郡,使得曹操不得不對其進行拉攏;另外一方面,孫策死於5月,此時白馬之戰剛剛結束、官渡決戰尚未打響,此前孫策就曾揚言要襲擊許都,所以孫策在這個時候遇刺身亡很難說背後有沒有曹操的影子。

如果孫策不死的話,以他的性子不說襲擊許都,至少不會像劉表一樣按兵不動、坐視曹操擊敗袁紹,孫策一定會有所行動,如此一來肯定會對官渡之戰的進展造成不小的影響;另外一方面,孫策會保持對荊州劉表的進攻態勢,或許在曹操208年南下之前擊敗劉表也說不定。

當然日子最難過的當屬劉備,有孫策這頭猛虎加上週瑜,劉備想要趁亂拿下荊南四郡幾乎沒有可能,天下或許就是孫策和曹操兩強相爭了。

接著說關羽,關羽之死影響最大的就是劉備的蜀漢,如果關羽沒發動襄樊之戰則關羽不死、荊州不失;荊州不失,劉備不用伐吳;劉備不伐吳,張飛不會死,也就不會有夷陵之戰的大敗,沒有夷陵之戰的大敗,劉備未必會在223年去世。

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前,劉備擁有整個益州和半個荊州加上東三郡在手,實力達到了頂峰,荊州不失,後面一系列災難性的後果都不會發生,隆中對的戰略構想仍然可以實現;當時的天下,曹操已死,沙場對決還真沒幾人是兵強馬壯的劉備的對手,兵分兩路、圖霸中原或許不再是個夢想。

最後再來說一說曹真:曹真是曹魏宗室第二代能力最突出的領軍人物,曾兩次擊退諸葛亮,使得諸葛亮兩次北伐都無功而返,可是卻在231年過早的去世。

曹真的年齡應該比司馬懿要小一點,231年死的時候曹真50歲左右,司馬懿當時是53歲,曹真在的時候是曹魏軍方職位最高的大司馬,無論是職位還是權柄都穩穩的壓過司馬懿,只要曹真在一天,司馬懿就絕無可能掌握太多兵權,從而也不可能高平陵之變前軍中遍佈司馬懿的親信,何況曹真若在,估計張郃也不會在木門道中箭身亡,軍中就多了一個可以制衡司馬懿的宿將。

正是因為曹真和張郃的死,才使得曹叡手中無人可用,不得不逐漸加重司馬懿的兵權使其日益坐大,終於在十幾年之後的高平陵之變中一擊得手攫取了曹魏的大權。

相對來說,關羽之死的後果和影響直觀可見,而孫策之死和曹真之死的後果和影響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所以吳蜀魏三大名將之死,誰對三國格局影響最大?不是孫策也不是曹真,而是當屬關羽之死無疑。

2樓:

武將中推動三國程序的莫過於關羽了,關羽死後劉備一心撲在復仇上,致使蜀吳交兵,夷陵之戰耗盡蜀國大半國力,雖然吳國取勝,但仍消耗不小。

3樓:大明山的臭蟲

肯定是關羽的死,導致劉備伐吳慘敗,使得諸葛亮的隆中對化為泡影。

4樓:永遠做個孩子

魏蜀吳三大名將關羽之死,直接打破三國爭霸的格局,關羽之死劉備急於報仇,傾蜀國之力征伐孫吳,在出征途中,張飛張翼德暴斃,接著陸遜夷陵之戰中營燒800裡,致使劉備打敗退守白帝城,劉備鬱鬱而終,至此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義全部歸土,此番大戰,蜀**隊精銳盡出大敗而歸,國力大損,人才凋零,國力排為三國最末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國力對比怎樣

我們要評判一個國家國力要從綜合方面來評比,第一個我們看的是地域面具,魏國擁有的是河北地區,西北的大半個,徐州,揚州北,中原的司隸,雍州,豫州,所以說地域面積比其他兩國總和還要大。這個地域大的話農業開墾,工業生產,商業 也會隨之提升,同時冀州,徐州,豫州也是平原產糧大省,而從曹操收編青州兵同時採納國淵...

以今天的視角來看魏蜀吳三國,誰才是正統王朝?

以今天的角度來看曹魏是正統王朝,佔據中原,天下九州得其六,蜀漢和東吳才是割據政權。正統王朝應該是蜀國,畢竟劉備是姓劉的,是漢室中山靖王的後代。東吳是正統王朝。東吳的孫權繼承了孫策的基業,名正言順,曹魏和西蜀都是靠奪他人的地盤才得以稱王稱霸的。自然是曹魏才是正統王朝,天下州郡曹魏佔據了大半江山,而且地...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國力對比怎樣?魏國真的比其它二國加起來還強嗎

凡筱雲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其中以曹魏國力最為強盛,東吳次之,蜀漢一直積弱。魏國的實力是三個國家之中最強的。吳蜀聯盟只是生存的需要,不是利益的需求 夷陵之戰失敗後,劉備逃往白帝城。東吳的大將徐盛 潘璋等人都上表孫權,說必定能擒住劉備。單純從兩國的角度,劉備遠征軍全軍覆沒,白帝城接應部隊了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