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鐙是什麼時侯發明的,馬鞍和馬鐙是什麼時期發明的

時間 2021-08-30 14:51:43

1樓:李紅騰說歷史

人類訓化馬的歷史非常悠久了,後來發明了馬拉戰車。直到公元前四世紀,騎兵才登上歷史舞臺。騎兵的快速機動能力,衝擊力往往左右戰爭的勝負。

中原王朝缺少騎兵,同遊牧騎兵作戰時常處於劣勢。騎兵裝備包括馬鐙,馬鞍,馬甲,馬掌等都不是和騎兵這個兵種同步出現的,定經過數千年戰爭實踐逐步完善的,出土實物證明,世界上最早的馬鐙出現在公元三至四世紀的中國北方。

公元前333年,亞萬山大遠征波斯的時候,騎兵已經登上歷史舞臺。中國歷史上,公元前636年,秦穆公送晉文公重耳回國繼位派“疇騎二千”。"疇騎”可能是中國出現的最早騎兵。

直到趙武靈王(公元前307年)“胡服騎射”,從胡人那裡學來騎兵戰法,中原王朝才開始裝備騎兵,這個兵種。

公元前133年一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和霍去病反擊匈奴。漢軍則以大規模騎兵作戰為立,漢武帝曾率十八萬騎兵巡視邊境。這一時期,無論中外騎兵,都沒有裝備馬鐙。

士兵打仗行軍時兩腿夾緊馬肚子,否則會掉下馬背,跺成肉泥,騎馬行軍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陝西秦始皇兵馬俑中出土了和真人真馬一般大小的陶俑和馬俑。馬俑裝具中沒有馬鐙。到漢代時,騎兵在戰爭中作用越來越重要,前期以輕騎兵為主,後期出現了重灌騎兵。

西漢時馬鞍是軟鞍,東漢時出現高鞍,士兵座在馬鞍上比較安穩,格鬥能力,衝擊速度加強。

三國兩晉時期,騎兵做戰頻繁,馬具日趨完善。高橋馬鞍騎乘不方便,西晉時期出現三角型馬鐙,只裝備一個,供士兵上馬時踩踏。一千五百年前(公元三至四世紀》,中國北方鮮卑人騎兵中開始裝備雙馬鐙。

遼寧省北票市附近出土的北燕大將軍馮素弗墓中,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雙馬鐙。馬鐙是木芯長直柄,包銅皮馬鐙。馬鐙長24、5cm,寬16、8cm。

中國南方在公元四世紀開始出現馬鐙,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南京琅琊王氏家族墓中出土一件雙鐙陶馬,證明東晉時,南方騎兵裝具中已有了馬鐙。

隨著遊牧民族的西征,馬鐙傳入歐洲,被稱做中國靴子。馬鐙的出現使人馬合一,發揮了強大的戰鬥力,武將衝陣,在兩軍陣前單挑才成為可能。《三國演義》中,武將單挑是非常困難和危險的事情,只有在《隋唐演義》中才可能真正出現。

馬掌,也叫馬蹄鐵,最早出現在公元前一世紀的古羅馬帝國時期,中國史書中,直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晉才有記載,直到元朝時期,成吉思汗西征,中國北方才開始流行。這樣經過上千年演變,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國鮮卑人發明了雙馬鐙,古羅馬人發明了馬掌,經過東西方軍事文化交流,騎兵裝具才完備,騎兵部隊一直服役到二戰時期,如今只有些國家少量服役。

2樓:娛樂新圈子

馬鐙是在戰國時期發明的,是趙武靈王接見匈奴人的作戰風格,最後發明了馬鐙。

3樓:9點說史

公元3世紀,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最遲在西漢時期就有鐵馬鐙的替代物——布馬鐙。

4樓:匿名使用者

馬鐙是在西漢時候發明的,馬屬於重要的交通工具,為了更好的駕馭馬,因此發明的了馬鐙。

馬鞍和馬鐙是什麼時期發明的

5樓:離我遠點

漢代。漢代是中國古代歷史的第一個**時期,其初步奠定了中國後世2023年的大致疆域,從此使“天下一統”的觀念深入漢民族的內心深處,並且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對周邊地區甚至遠至中西亞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第一次使中國作為一個穩固強大的帝國登上世界歷史的一級競爭舞臺。

漢朝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原因之一就在於其強有力的軍事力量,這一力量的最重要**就是它能征善戰的騎兵部隊。

6樓:天人合一

西晉時有單蹬,東晉十六國時有雙鐙,原因竊以為是晉朝時期人口越來越少,所以鐵的產量可以裝備騎兵,在這以前動輒幾十萬的大軍,沒那麼多鐵給軍隊用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境內的遊牧民族發明的

馬鐙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8樓:起不到名字了

考古發現表明:中國東北方的草原地區,約在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十六國時期,就可能已開始出現馬鐙。這種馬鐙是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掛式馬鐙。

在中國南方地區,約在公元4世紀也已出現了馬鐙。總之,木芯長直柄馬鐙是東西方各類馬鐙的源頭。最早的馬鐙實物,發現於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中國東北的鮮卑人活動的區域,出土地點在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縣。

2023年,考古人員在北票縣北燕貴族馮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對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馬鐙。這對馬鐙長24.5釐米,寬16.8釐米,是國際上現存時代最早的馬鐙實物。

南北朝以後,馬鐙的形制逐漸變化,最後形成更便於蹬踏的馬鐙。這時的馬鐙,鐙柄減短,鐙體上部圓弧,踏腳從形成微有弧曲的寬平沿。

9樓:西門飛蓮穆勇

北魏陶馬俑

:它雖然不很精美但卻是拓跋鮮卑人馬鐙使用歷史中的一件重要文物。這件北魏陶馬俑,於2023年出土於呼和浩特大學路一座北魏中期的墓葬中,其時代約為公元5世紀前期,在馬俑腹部繪有一對馬鐙,這是拓跋鮮卑人所建北魏王朝使用馬鐙的實物見證。

 馬鐙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正如英國科技史學家懷特指出的:“很少有發明像馬鐙那樣簡單,而又很少有發明具有如此重大的歷史意義。

馬鐙把畜力應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讓騎兵與馬結為一體”。

確實,馬鐙發明以後,使戰馬更容易駕馭,使人與馬連線為一體,使騎在馬背上的人解放了雙手,騎兵們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且騎且射,也可以在馬背上左右大幅度擺動,完成左劈右砍的軍事動作。因此,馬鐙在由蒙古古代北方地區遊牧的鮮卑人使用後,便在亞洲大草原上迅速流傳,使騎兵的戰略地位大大提高,也使世界戰爭史大為改觀。而在此之前,騎兵騎在馬背上飛馳射箭時,必須減速或者下馬拉弓射箭;交戰雙方在馬背上的格鬥中,也不能竭盡全力大幅度擺動,否則會失去平衡而落馬。

馬鐙的發明,就使騎兵的雙腳有了強勁的支撐之點。

10樓:淡溪肇乾

馬鐙又被

西方馬文化研究界稱為“中國靴子”,馬鐙包括兩大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是由騎者

踏腳的部分,即鐙環;二是將馬鐙懸掛在

馬鞍兩側的鐙柄或鐙穿。考古發現表明:中國東北方的草原地區,約在公元3世紀

中葉到4世紀初的十六國

時期,就可能已開始出現馬鐙。

11樓:白袍將軍趙雲

轉最早的馬鐙實物,發現於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中國東北的鮮卑人活動的區域,出土地點在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市。2023年,考古人員在北票縣(今北票市)北燕貴族馮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對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馬鐙。這對馬鐙長24.5釐米,寬16.8釐米,是國際上現存時代最早的馬鐙實物。

吉林市郊帽兒山墓地是20世紀八十年代發現的,其年代大致相當於西漢中晚期至南北朝。2023年在帽兒山墓地18號墓中出土了一副馬鐙,用銅片夾裹木芯,以鉚釘綴合加固。這是我國出土年代較早的馬鐙。

北燕是慕容鮮卑所建立的王朝,當時在東北地區與高句麗互相爭奪地盤,雙方都很重視發展騎兵。由於慕容鮮卑與北方草原遊牧地區關係更為密切,便率先發明瞭馬鐙,從而使其騎兵的戰鬥力猛增。

2023年至2023年,南京象山發掘了東晉琅琊王氏族墓群,7號墓中出土了一件裝雙鐙的陶馬,墓葬年代為東晉永昌元年(322)或稍後。這件陶馬的雙鐙是已知馬鐙的較早例項。

2023年在遼寧北票西官營子發掘了北燕馮素弗墓。北燕是公元四世紀初遷至遼西的漢族統治者馮氏在前燕、後燕基礎上建立的鮮卑族國家,馮素弗是北燕王馮跋的弟弟。這是一座時代明確的北燕墓葬。

墓中出土了一副馬鐙,形狀近似三角形,角部渾圓,在木芯外面包鑲著鎏金的銅片。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馬鐙的

12樓:中國一級上將

馬鐙是一對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供騎馬人在上馬時和騎乘時用來踏腳的馬具。馬鐙的作用不僅是幫助人上馬,更主要的是在騎行時支撐騎馬者的雙腳,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騎馬人的安全。最早的馬鐙是單邊的,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演化成雙邊,進一步解放騎乘者的雙手,它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歷史。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最遲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馬鐙,從西漢壁畫中可見一斑。在沒有成熟馬鐙的3世紀前,由於已有馬鞍的發明和推廣,有大量騎士作戰的記錄,如西周晚期的數千騎作戰記錄,到了公元前4世紀戰國兵法對騎士作戰的兵書《六韜》,六韜中就有大量訓練和選拔騎兵的方法,如要求騎士能“絕塵跨溝壑””衝敵險阻“云云,可見當時中國騎兵的選拔和訓練之嚴,差不多同時代的中東,更是重灌騎兵的天下,都是沒有馬鐙的夾馬騎行的騎兵,可見在沒有馬鐙的年代,騎士只有更強化的訓練才能彌補;另外如南歐的亞歷山大的軍隊,大名鼎鼎的夥伴騎兵更是亞歷山大軍隊破敵的突擊所在;北亞遊牧民族的騎士更是從小騎行訓練,加之高橋馬鞍的發明,因而比文明民族更強的機動性和騎術。

在沒有馬鐙發明的年代,騎士作戰騎乘在馬匹的馬鞍上既有弓箭隨身又兼併長矛和刀劍盾牌,那個年代的騎士訓練比中世紀騎兵訓練要嚴,因而選拔要求更好。

馬均發明的馬鐙是世界上最早的馬鐙嗎

山塘人 馬鐙不是馬鈞發明的。馬鈞 生卒年不詳 字德衡,三國時期魏國扶風 今陝西省興平縣 人,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馬鈞最突出的表現有還原指南車 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 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 製作出一種輪轉式發石機,能連續發射石塊,遠至數百步 把木製原動輪裝於木偶...

馬鐙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拜託各位了3Q

科比 馬鐙的起源 馬在我國被馴養,大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馬以其快捷健走 力大溫良的優點,很早就被人類所認識。早期馬多被用來駕車,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軍隊最初都是以步兵和兵車混合為主,動輒都是幾十萬,而騎兵最多不過五六千騎。直至趙武靈王提倡 胡服騎射 才為趙國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改變了原來的...

馬鞍山的特產是什麼

採石磯 牌茶幹,已有兩百多年曆史,源於清朝嘉慶年間,是清造廷貢品之一。解放後,也為黨和國家一些領導人所讚許,深受廣大消費者鍾愛。產品曾遠銷日本 新加坡 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獲省 部優和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及92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中國優質保健品三項銀獎。並榮獲安徽省著名商標稱號。茶幹選用優質大豆 甘草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