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後又做了什麼,鄭成功收復臺灣後的事情 為什麼臺灣又被別的國家佔領了??

時間 2021-09-04 01:14:40

1樓:勤格己之非

鄭成功攻**灣後,為解決軍隊糧食問題,下令屯墾臺灣,北至噶瑪蘭、南至琅嶠(實際控制地區相當現在的彰化到屏東),1年後鄭成功病逝。鄭成功時期,只將臺灣做為對大陸用兵的軍事跳板,對臺灣的實質建設不大。

鄭經繼位後,任用「鄭家諸葛」陳永華,對臺灣實施多所重大政策。

經濟方面:恢復和大陸沿海的走私**,與日本德川幕府建立**關係,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簽定**條約。其中多出口鹿皮、糖、茶等臺灣特產,換取軍火、鐵、銅等軍需用品。

農業方面:此時清廷「遷界禁海」政策,臺灣糧食取得不易,陳永華鼓勵實施軍屯、民墾、官墾政策,大量開發農地取得糧食**,至今臺灣許多地名與此有關,如官田、林鳳營、衛武營等。在開墾中,鄭氏把甘蔗作為主要作物之一,把甘蔗提煉出蔗糖,再出口到英、日等國做為主要出口品。

此外陳永華引進淋滷晒鹽法,提升臺灣當地晒鹽的品質。

軍事方面:鄭氏曾經趁三藩之亂時,佔領漳州、泉州、潮州、惠州等四座首府,後因耿精忠降清而節節敗退,最後退守廈門和臺灣。清朝曾派人議和,如鄭氏退出中國沿海島嶼,則清朝確保其可以永據臺灣,並視其為朝鮮、日本等國。

不過這提議被鄭經斷然拒絕。

政治方面:設立諮議參軍主管內政,下轄六官吏、戶、禮、刑、兵、工(此類似明朝的六部尚書)。地方採郡縣制度,設承天府、天興州和萬年州,外海設澎湖、北路、南路三個巡撫司。

文化方面:推行漢文化教育,設立孔廟且普設學校,後來又設立社學,由中國儒者教導臺灣的子弟,此時臺灣已有相當的儒家風氣。民間信仰則推廣中國沿海的媽祖信仰,至今臺灣尚有多所鄭氏時設立的媽祖廟。

本在臺灣的天主教與**新教,也因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的離去而終止傳教。

原住民方面:此時臺灣中部尚有原住民建立的大肚王國。鄭世因領土擴張,與大肚王國發生衝突,並對平埔族**。(大肚王國一直到清朝時期才滅亡)

總結:鄭氏治臺開啟臺灣漢文化的開端,其中以鄭經時期影響最大,其後清朝接手臺灣時採消極治臺政策,此一政策直到清末的牡丹社事件後才開始有所轉變。

2樓:何新潮

鄭成功(1624.08.26-1662.

06.23),本名森,又名福鬆,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2023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2023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臺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3樓:cute布老虎

2023年打敗侵佔臺灣38年之久的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了我國神聖領土,鄭成功的兒子鄭經繼續經營臺灣,改東都為東寧。與中國內陸清王朝之順治、康熙各朝互不統屬,對外則自稱「東寧王國」,始有開國長治之想,經營成效斐然。後因降將施琅師法鄭成功當年進攻荷蘭人故技,攻克澎湖島,因此孫子鄭克塽於2023年降清,為免臺灣民眾起反抗之心,鄭氏在臺諸墳悉數遭清王朝掘起遷葬中國內陸。

2023年4月,臺灣(時為臺灣府)正式納入大清帝國版圖,隸屬福建省,下設臺灣縣,鳳山縣與諸羅縣,總計鄭氏政權在臺灣只有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而已,但是因為其特殊背景,因此不只是臺灣的歷史學家重視,還廣受中國以及日本的史界注目,提出各種不同的有趣觀點。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的事情 為什麼臺灣又被別的國家佔領了??

4樓:塔同和甘譽

...首先,

同學,鄭成功是收復臺灣,不是佔領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

將赤嵌城改為承天府,下管二縣,北部為天興縣,南部為萬年縣,稱臺灣為「東都」。

他廢除荷蘭殖民者的制度,進行各種改革,發展**,興辦學校,同時號召大陸人民移居臺灣開荒種地,使臺灣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在臺灣開發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章。

但由於多年來連續征戰,加上收復臺灣後,工作特別穿粻扁救壯嚼憋楔鉑盲忙,鄭成功終於積勞成疾,收復臺灣5個後就病逝了,那年他只有39歲。

《歷史資料書上抄的-

->

5樓:你問我我問誰阿

2023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2023年 明鄭被清朝滅

2023年 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佔臺灣

2023年 日本戰敗,臺灣迴歸中國

2023年 國民黨兵敗撤退臺灣,統治至今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清**對臺灣設立了什麼管轄?使臺灣屬於福建省

6樓:乜逸闞儀

你好!鄭成功是明朝人啊!就算收復了。也應該先是明朝對臺灣設立了什麼管轄。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鄭成功收復臺灣有什麼重大意義

7樓:手機使用者

國姓爺東都瀛海泣血克盡忠孝兩難終得兩全

南明永曆15年3月(公元2023年4月),鄭成功統兵2萬5千、大小戰船數百艘,由金、廈出發先攻取澎湖,圍攻熱蘭遮城(明鄭時稱熱難遮城)長達八個月之久(南京之圍殷鑑不遠文攻武嚇勸降荷蘭),終於驅逐佔領臺灣38年的荷蘭人,秉承父志克盡忠孝兩全收復大員(臺灣)改為東都明京,作為反清復明之根據地。

(驅逐荷夷完成父願)

公元2023年(南明永曆15年10月3日),清廷以鄭氏父子私通共謀,將鄭芝龍一家族人包括叔父鄭芝豹,鄭成功三弟鄭世恩、四弟鄭世蔭、六弟鄭世永與侄子侄女等11口皆在北京柴市一齊被清廷斬首,(一代船王梟雄落幕),噩耗傳至,成功痛心疾首呼天跪地北向大陸哭泣曰:「汝父當初若聽兒勸諫,今也不會慘遭殺身之禍,然不幸中之大幸,仍有孩兒當為您復仇!」。

(全軍縞素戴孝祭拜)

公元2023年1月21日,鄭成功對荷夷發動總攻前四日,驟然接獲君父叔父弟輩侄子侄女一家族十一人慘遭清廷殺害噩耗,痛不欲生,每逢午夜起身望北痛哭,不勝襟抱潸然淚如雨下久久不已,鄭成功在痛失君父與對荷蘭總督揆一文攻武嚇置之不理,顯然身心俱疲壓力重重,哀慟、悲憤、創傷,軍糧短缺之情勢逼迫下,終致忍無可忍,斷然決定孤注一擲,下令全軍化悲憤為力量,決議於2023年1月25日拂曉,傾巢一軍36門火炮全方位攻擊,一連發射2500發火礮,〝熱難遮城〞荷蘭軍民哭天喊地,哀鴻遍野,牆倒人亡,荷蘭守軍**慘重,逃的逃,終於豎起白旗投降,結束紅毛在大員38年高壓苛政統治。

(告慰君父在天之靈)

當下鄭成功悲傷交集,哀慟之餘,凜然懣忿,義憤填膺,顫慄痛哭,的寫下七言絕句復臺詩文采一首,以悼念祭告秉遵先父在世生前書信囑咐遺志,收回大員(臺灣)之付託,無愧於父親之培養與期許(足以告慰君父在天之靈),詩云:〝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字裡行間透露出鄭成功持其父志收回大員克盡忠孝兩全無私無愧無遺無憾與其「胸懷大襟」、「為善仁民」、「兼愛非攻」的和平精神。

(瀛海泣血忠孝兩全)

開閩臺海疆威震東南還我山河

承抗清復明盡忠克孝永傳後世

8樓:卜朽的溫柔

開闢荊榛,千秋功業;驅逐荷虜,一代英雄。鄭成功收復並開發臺灣。

9樓:夏末灬月雪

打擊了荷蘭殖民者,對亞洲其他國家間接起保護作用,臺灣迴歸了祖國的懷抱,維護了國家主權,有利於臺灣的開發和社會發展。

10樓:匿名使用者

證明臺灣自古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1樓:匿名使用者

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

12樓:山川文社

一直以來,臺灣都是中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試圖**臺灣的言行,都將以失敗告終,因為,這在中國是有歷史先例的。早在2023年,鄭成功就曾率領兩萬五千多名將士,駕四百多艘戰艦向臺灣島進發... ...

鄭成功的復臺詩,有關鄭成功收復臺灣的詩歌

鄭成功的復臺詩 開闢荊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復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 茹苦間關不忍離。復臺詩的背景 復臺詩是鄭成功1662年收復臺灣寫下的七言絕句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荷蘭人入侵臺灣 強佔38年之久.鄭成功北伐抗清失敗後退守福建 於1661年率領將士二萬五千人 從金門出發經過近一年之久的艱苦激戰...

臺灣歷來是祖國不可割捨部分,鄭成功收復臺灣就是有利的佐證,除

豬頭是你爸 明清之際民族英雄。漢族。本名森,又名福鬆,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明天啟四年農曆7月14日 公元1624年8月27日 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千里濱。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汪棚鄉鄧大廟村。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 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 國姓爺 的由來。...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故事及經典句子 急啊

哥揣兜走 明天啟四年 公元1624年 荷蘭殖民主義者侵佔中國臺灣。清初,鄭成功下決心趕走侵略軍。清朝順治十八年 南明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 三月,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他們冒著風浪,越過臺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準備直取臺灣。荷蘭侵略軍聽說鄭成功要進攻臺灣,十分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