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下雨時穿的是什麼,古代人會穿什麼來避雨?

時間 2021-10-15 15:13:51

1樓:道曉龐微月

「襏襫」,先秦時出現的原始雨衣

襏襫,就是後來通稱的「蓑衣」。三國時吳國學者韋昭釋之為「蓑襞衣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服器部》「故蓑衣」說得更具體:「蓑草結衣,御雨之具。

」清郝懿行《證俗文》亦稱:「案襏襫,農家以御雨,即今蓑衣。」襏襫是什麼材料製作的?

據宋羅願《爾雅翼》:「襏襫以莎草為之,今人作笠,亦多編筍皮及箬葉為之;其臺為衣,編之若甲,毿毿而垂,故雨順注而下。」莎草即苔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為實心,呈三稜形;葉片為線形,表皮寬而光滑,防水效能強。

用莎草編的襏襫又稱「莎衣」,有很好的洩水、御雨效果。

「油衣」,絹絲製作的高階雨衣

《四民月令》:「以竿掛油衣,勿襞藏」

在古代,高階一點的雨衣不用莎草、蒲葵一類來製作,而是用絹絲製作,外塗油脂,所以被稱為「油衣」,後期塗刷桐油,甚至油漆。油衣避水性極好,與現代雨衣功能十分接近。

油衣起源於何時?據《左傳·哀公二十七年》,當年,陳成子率齊軍途中遇到大雨:「成子衣制,杖戈,立於阪上。」晉人杜預就此條注稱:「制者,雨衣也。」

「笠」,古人使用最廣的遮雨帽

《詩經·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

與現代雨衣不一樣,古人穿的雨衣不帶帽子,故雨天出行還要戴「笠」一類雨帽。清蒲松齡《日用俗字·莊農章》即稱:「蒲笠蓑衣防備雨。

」「笠」又稱「笠帽」,形狀有方圓之分。材料與製作蓑衣差不多,用草編織的叫「草笠」,用蒲葵編的叫「蒲笠」,另外還有「竹笠」、「棕笠」、「藤笠」、「氈笠」等,都因製作材料得名。

油靴,唐代出現的防雨鞋

《酌中志》:「或雨雪之日,油靴則不禁也」

古人雨天出行除了身上披的、頭上戴的,腳上還要有穿的,稱為「油靴」。油靴在隋唐時已出現,宋元時開始流行。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諸行》便提到當年都城臨安街頭有賣油靴的商鋪:

「都下市肆,名家馳譽者……彭家油靴、南瓦宣家臺衣、張家圓子、候潮門顧四笛、大瓦子丘家篳篥之類。」

2樓:翦強鄧邁

把心鋪成信紙,感覺自己什麼也沒學到

將決定他一生的高度。我們能否成功,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3樓:匿名使用者

蓑衣 用草或棕或稻草製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起源古老。《詩.

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

」何,即「荷」,帶著。唐·張志和《漁父》詞:「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柳宗元《江雪》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宋·功軾《漁父》詩:

「自庇一身青蒻笠,相隨到處綠蓑衣。」

4樓:乘繡止若淑

穿蓑衣,你沒有念過,「孤舟蓑笠翁」哇

5樓:曉夢和蝴蝶

穿蓑戴笠

蓑指蓑衣

笠指斗笠

6樓:匿名使用者

斗笠,蓑衣。。。或者淋淋更健康

古代人會穿什麼來避雨?

7樓:石油工業出版社

下雨了怎麼出門呢?你一定會穿上雨鞋,撐把雨傘或穿件雨衣。那麼,古人是怎麼防雨的呢?

在古代,不論下多大的雨,古人都有辦法,因為古人有用油紙做成的雨傘、用竹片或棕絲做成的斗笠、木頭做成的雨鞋、用植物做成的蓑衣,另外還有一種油布衣。古人下雨天穿一種鞋底帶木齒的木屐,高高的木齒不但可以防滑,還可以防止泥水弄髒腳面。除了木屐,古人在雨天也會穿草鞋,草鞋既透水,又防滑,是普通勞動者最常穿的鞋子。

古代人下雨天穿什麼鞋外出?

8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大部分人都光腳,草鞋也捨不得穿。只有有錢人,再有鞋穿,

9樓:全民體育狗哥說球

牛皮鞋呀

防水的斗笠蓑衣牛皮鞋。

窮人直接光腳了。

10樓:消逝的

我覺得吧,古代人穿的鞋也就布鞋,要不草鞋,下雨天也沒什麼稀奇吧。

下雨天古人是如何避雨的?

11樓:陌雪

最近下雨頻繁,而雨對於上班出行的人來說,還是帶來一些小小的麻煩,如何避雨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有趣的是,如今人們常用的雨衣、雨傘等避雨工具古已有之,只不過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這些雨具在材質及樣式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些避雨工具中,蓑衣最為常用。身著蓑衣的漁夫或者農夫成為歷代詩文描寫的物件,最為人熟知的要數柳宗元的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除了蓑衣,傘也是有著悠久歷史的避雨工具,在宋代,幾乎人人用傘,而且傘的材質多種多樣。不過,在舊社會,即便是雨傘,在使用時也有嚴格的使用規定,青絹涼傘和羅絹涼傘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

古代,人們起初用野草裹住身子遮雨,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詩經·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

」記錄了當時人們穿蓑衣、戴斗笠的情況。蓑衣由蓑草製成,蓑草的表皮較光滑,雨水不易滲透,又輕易可得,所以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人們常在雨天穿蓑衣。歷代詩文對此有不少描寫。

最令人熟知的便是唐代柳宗元的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隨著時代的變遷,製作雨衣的材料有所發展:用絲絹一類紡織品塗上油後做成的雨衣被稱作「油衣」、「油帔」。

古代雨衣還有用粗麻、棕絲等材料製成的。棕絲是棕櫚樹皮上的一種纖維,經加工整理,也可編織成雨衣,稱「棕衣」。唐代韋應物《寄廬山棕衣居士》詩有云:

「兀兀山行無處歸,山中猛虎識棕衣。」與棕絲類似的材料還有油葵葉,也非常適宜製作雨衣。

明代後,雨衣的製作日益考究,所用材料也有多種。明代宦官劉若愚《酌中志》就記載了宮廷內臣所穿雨衣:「有鬥缽式者,有道袍式加褂者??有紅雨衣、彩畫蟒龍方補為貼裡式者。」

當時富貴人家所用的雨衣,則用一種柔軟而不滲水的高階玉草編織而成,名為「玉針蓑」。《紅樓夢》第45回中,貴公子賈寶玉就穿著這種雨衣。

我國古代另一種常用的雨具就是傘。先秦時,就已經發明瞭雨傘,又稱為「簦」。《通俗文》中說的「張帛避雨」,即是開啟用布帛製作的雨傘來擋雨。

2023年發現的秦始皇陵彩繪銅車馬上帶有一柄傘。拉動這個傘柄的機關,就可以不同角度遮蔽陽光。拉動機關還可旋轉傘柄或取下傘柄用作一把利矛,而傘也就成了一個巨大的盾。

北魏時的傘是「便於步行騎馬」的油紙傘。漢代發明了紙,這種比絲帛造價更低的原料為油紙傘提供了物質條件。人們在紙上塗以油脂或桐油,使之經久耐用。

由於物美價廉、經濟實用,油紙傘得以廣泛地流傳和使用。隋唐五代時期,傘的使用就比較普遍了,除了防雨還用來遮陽。當時已經有人以制傘、售傘為生。

宋初陶轂《清異錄》卷下就記載道:「江南周則,少賤,以造雨傘為業。」

宋代,傘成為了百姓日常生活必備品。除**外,平民百姓也可使用。那時人們出門,傘是必不可少的行李。

行人帶傘,或防雨,或遮陽。宋代傘的種類很多,根據吳自牧《夢粱錄》一書中的記載,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儼然已是全國的制傘業中心,可生產大小黃羅傘、青涼傘、紅綠小傘、方傘、大傘等諸多品種可供顧客挑選。劉松年《鬥茶圖》四人中有三人隨身攜帶著傘,說明人們出行時,傘是隨帶物品中必不可少的。

雖然宋代百姓幾乎人人用傘,但其仍有嚴格的使用規定。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京城中的士人都是通行使用青絹涼傘。到大中祥符五年(2023年)九月,朝廷規定青絹涼傘惟許親王、宗室使用,其餘階層的人士禁止使用青絹涼傘。

明清時期傘的品種很多,同時對傘的使用亦有嚴格的限制。不同的等級使用不同的傘,清代則規定,庶民不得用羅絹涼傘。

皇帝出行用傘除了吉祥用意和擋風避雨、遮陽防晒,還是皇權的象徵,代表蔭庇天下黎民。皇帝出行用「黃羅傘」,「三公九卿」用一種叫「皁蓋」的黑傘??

郎世寧所繪《萬樹園賜宴圖》中乾隆皇帝撐的華蓋。

北宋李唐所繪《晉文公復國圖》中的帝王乘車張華蓋。

皇帝所用「華蓋」,除了傳統的圓形外,還製作成方形,又稱「方傘」。

帝王用傘在製作、用料上十分講究。《清會典圖錄.輿衛·方傘》稱:「方?,緞殊紅紫二色,皆方五尺,不施繡紋,四角出銅龍首,垂五彩流蘇,直柄,頂及柄尺寸,俱如九龍曲蓋之制。」

歷朝歷代對用傘都有嚴格規定,傘的質料、色彩、尺寸等,就像頭上戴的烏紗、身上穿的朝服一樣,要區分官職大小和身份尊卑。

除了遮雨器物外,雨天在外行走還要顧及地下的潮溼泥濘,於是就有了雨鞋。先秦時有一種雙層底的鞋,稱「舄(xì)」,底層上蠟。當時建築多是泥地,貴族行禮久立,恐溼氣侵下,「故復其下使幹臘也」(《釋名·釋衣服》)。

一般勞動人民則是用草編的鞋當作雨鞋。

先秦時還有一種形似今天日本人所穿的木屐的鞋,底下有雙齒,稱「屐」。據說是用以「踐泥」的,後來也成為雨鞋。它的穿著很方便,只需在布鞋外一套,便可出行。

考究一點的,還要匕蠟,稱「蠟屐」。如今,一個人有十幾雙乃至幾十雙鞋都很正常,但古人不一樣,他們對鞋非常珍惜,一到下雨天就把鞋放在家裡不穿了。出行幾乎都是光著腳,這樣可以防雨,但是走在路上又有可能紮腳。

於是人們就發明了木屐,防雨的同時還防紮腳。

原始的木屐有兩個齒,相傳這種鞋是謝靈運發明的登山用鞋,所以它有一個名字叫「謝公屐」。在登山的時候,把前齒卸去,這樣登山就變得非常容易;下山時候則裝上前齒,把後跟卸去。這種木屐在史籍上有很多記載。

比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就有「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的說法。

明清時,還有一種釘鞋,鞋底施釘,鞋統、鞋面塗敷桐油,雨天套於常鞋之外穿著,用於避雨。

日本古代人穿的衣服叫什麼,日本古代男的穿的衣服叫什麼?也叫和服麼?

凌雨菲 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宮廷制定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中國隋代的服裝制度。服裝為立領 右衽 筒袖衣,下穿白褲 繫帶並垂結於前。面料選用粗厚棉綢,以服色區別等第貴賤。即大德位服紫 大小德位服青 大小禮服赤 大小信服黃 大小義服白 大小智服黑,並以青象徵木 以赤象徵火 以黃象徵土 以白象徵金 以黑象...

古代人穿衣繁瑣,那麼夏天他們穿什麼衣服

夏天裡,人們紛紛不約而同地換上了自己早已備好的夏裝。雖然也並不能夠完全消除夏日裡的炎熱,但這份炎熱也總算是得到了最基本的疏解。眾所周知,古人不像我們如今這樣,有簡便輕快的各類短袖可穿,印象裡他們似乎總是穿著十分繁瑣的服飾,那麼他們在炎熱的夏天通常會穿什麼衣服呢?歷史上對紗衣的輕薄也有著詳細的記載。據...

看圖猜成語中穿黃色衣服的古代人用力抓住有寶劍標準的東西是什麼成語

知亦天傲 成語 城下之盟 拼音 ch ng xi zh m ng 同義詞 身不由己 不由自主 反義詞 自食其力 自強自力 解釋 指在敵方兵臨城下時被迫簽訂的屈服的和約。出自 左傳 桓公十二年 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例句 國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與城俱碎,豈肯為 哉。明 馮夢龍 東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