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禮儀發展歷史上還有哪些奇聞異事

時間 2021-10-16 16:06:51

1樓:褪去一身桀驁

「九賓之禮」。這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禮節。它原是周朝天子專門用來接待天下諸侯的重典。

周朝有八百個諸侯國,周天子按其親疏,分別賜給各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諸侯國內的官職又分為三等:卿、大夫、士,諸侯國國君則自稱為「孤」。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來稱為「九儀」或稱「九賓」。

周天子朝會「九賓」時所用的禮節,就叫「九賓之禮」。「九賓之禮」是很隆重的:先是從殿內向外依次排列。

行周揖禮的孔子像

九位禮儀**,迎接賓客時則高聲呼喚,上下相傳,聲勢威嚴。按古禮,「九賓之禮」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戰國時代,周朝衰微,諸侯稱霸,「九賓之禮」也為諸侯所用,演變為諸侯國接見外來使節的一種最高外交禮節了。《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設九賓之禮」就是指此。

「跪拜禮」。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產生,但那時人們僅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並無尊卑關係。進入階級社會後,情況就不同了,特別是在封建社會裡,「跪拜」是一種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

」即使是平輩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跪拜禮」其表現形式有多樣,但主要有以下幾種:(1)「稽首」:

是臣拜君之禮。拜者頭首著地,並停留較長一段時間;(2)「頓首」:即叩首、叩頭。

頭一觸地就起,是一種用於平輩間的,比較莊重的禮節。古人就常常在書信的頭或尾書以「頓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還有「空首」、「再拜」等。

「揖讓禮」。「揖」是作揖,雙手抱拳打拱,身體向前微傾;「讓」表示謙讓。這是一種大眾化的禮節,一般用於賓主相見時,或平輩間、比較隨便的場合。

「打拱作揖」即是一種引見,也表示一種寒暄問候。這一禮節,最能體現中華民族「謙讓」的美德。

「袒臂禮」。又叫「左右袒」,是一種特定場合下的特殊禮節。所謂「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擁護哪一方面的意思。

它一般用於事態嚴重的場合,通過「袒臂」表示擁護誰,藉以解決爭端。相當於今天的舉手表決。這種禮節,大約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

「虛左禮」。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為較尊貴的地位。但乘坐車輛時,卻恰好相反:

車騎以「左」為尊位。如《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車騎,虛左,自迎夷門後生。

」後來經過演變,「虛左」就表示對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給某人留下官位」時。常謙稱「虛左以待」。

「虛左以待」的行為,就成為尊重人的一種禮節。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禮」字的解釋是這樣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

意思是實踐約定的事情,用來給神靈看,以求得賜福。「禮」字是會意字,「示」指神,從中可以分析出,「禮」字與古代祭祀神靈的儀式有關。古時祭祀活動不是隨意地進行的,它是嚴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式,一定的方式進行的。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指出:「禮之起,起於祀神,其後擴充套件而為人,更其後而為吉、凶、軍、賓、嘉等多種儀制。」這裡講到了禮儀的起源,以及禮儀的發展過程。

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起源於風俗習慣。人是不能離開社會和群體的,人與人在長期的交往活動中,漸漸地產生了一些約定俗成的習慣,久而久之這些習慣成為了人與人交際的規範,當這些交往習慣以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並同時被人們自覺地遵守後,就逐漸成為了人們交際交往固定的禮儀。遵守禮儀,不僅使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變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時也能使人與人在交往中更具有親和力。

2023年《西方禮儀集萃》一書問世,開篇中這樣寫道:「表面上禮儀有無數的清規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於使世界成為一個充滿生活樂趣的地方,使人變得和易近人。」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為是表達自身感情而存在的,在沒有禮儀存在的時候,人們祭祀天地根本無法表達心中的敬畏,後來才出現了禮儀,如同語言一般,因為需要才產生的,後來拓始向長輩行禮來表達本身的敬意,在後期貴族階層出現,扭曲了禮的意義,使之在不尊敬的情況下使用來突出自身的地位,因此禮丟失了本質而變成了禮節。存有敬意施禮才是真正的禮。

從禮儀的起源可以看出,禮儀是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為了維護一種穩定的秩序,為了保持一種交際的和諧而應運產生的。一直到今天,禮儀依然體現著這種本質特點與獨特的功能。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

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

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祀先師、先王、聖賢;鄉飲、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中國十大禮儀動作是:拱手、一拜禮、 兩拜禮、三拜禮、叩首禮、執手禮、推手禮、交手禮、 揖禮、鞠躬禮。

中國禮儀歷史及其意義

3樓:筆名溪子

中國禮儀歷史源遠流長,自西周起就有周公旦所編制的《周禮》。爾後。。。

意義就在於它規範了人們的行為和思想。規範思想尤為重要。。。

4樓:乾坤龍馬

為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思想奠定基礎

概括我國禮儀的發展歷程

5樓:金果

禮儀的發展歷程:

1.禮儀的起源時期:

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紀前)禮儀起源於原始

社會,在原始社會中、晚期(約舊石器時代)出現了早期禮儀的萌芽。整個原始社會是禮儀的萌芽時期,禮儀較為簡單和虔誠,還不具有階級性。內容包括:

制定了明確血緣關係的婚嫁禮儀;區別部族內部尊卑等級的禮制。

為祭天敬神而確定的一些祭典儀式。制定一些在人們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禮節和表示恭敬的動作。例如:

在舊石器時代人們尊崇男女有別的思想;在炎黃、堯舜禹的時代中,人們逐漸推出「三綱五常」的理論。

2.禮儀的形成時期:

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紀~前771年)人類進入奴隸社會,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原始的宗教禮儀發展成符合奴隸社會政治需要的禮制,禮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在這個階段,中國第一次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家禮儀與制度。

如「五禮」就是一整套涉及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禮儀規範和行為標準。古代的禮制典籍亦多撰修於這一時期,如周代的《周禮》《儀禮》《禮記》就是我國最早的禮儀學專著。在漢以後2 000多年的歷史中,它們一直是國家制定禮儀制度的經典著作,被稱為禮經。

3.禮儀的變革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1~前221年)這一時期,學術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對禮教給予了研究和發展,對禮儀的起源、本質和功能進行了系統闡述,第一次在理論上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社會等級秩序劃分及其意義。

孔子非常重視禮儀,把「禮」看成是治國、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礎。也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孔子提出的「仁」的概念。他認為「不學禮,無以立」「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他要求人們用禮的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要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倡導「仁者愛人」,強調人與人之間要有同情心,要相互關心,彼此尊重。 孟子把禮解釋為對尊長和賓客嚴肅而有禮貌,即「恭敬之心,禮也」,並把 「禮」看做是人的善性的發端之一。

荀子把「禮」作為人生哲學思想的核心,把「禮」看做是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禮者,人道之極也」。他認為「禮」既是目標、理想,又是行為過程。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管仲認為禮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把「禮」看做是人生的指導思想和維持國家的第一支柱。

4.強化時期:

秦漢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2023年)在我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裡,儘管在不同的朝代禮儀文化具有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特徵,但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直為統治階級所利用,禮儀是維護封建社會的等級秩序的工具。

這一時期的禮儀的重要特點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婦、尊父抑子、尊神抑人。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它逐漸變成為妨礙人類個性自由發展、阻撓人類平等交往,窒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鎖。

縱觀封建社會的禮儀,內容大致有涉及國家政治的禮制和家庭倫理兩類。這一時期的禮儀構成中華傳統禮儀的主體。

5.近代禮儀的發展

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時期,中國出現「大雜燴」式的禮儀思想,關於禮儀的標準、價值觀念得到推廣和傳播。正在此時,西方與中國推崇的思想截然不同,西方推行自由、平等、解放的思想。相對於中國的思想而言,西方更顯得開放和自由,中國的思想略為保守。

6.現代禮儀的發展

21世紀是文化的世紀,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的競爭,將會越來越多地在文化領域中。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徵,文化存**族存,文化亡**族亡。古往今來,真正滅絕於種族**的民族並不多,而滅亡於固有文化消失的民族卻是不勝列舉。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發生過文化中斷的文明。在未來的世紀中,中華文明能否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能否在吸收先進的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建立起強勢的本位文化,這無疑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事。

禮樂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能否將它的精華發揚光大,對於本位文化的興衰至關重要。

6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這從《禮記》中就可得出這樣的結論.整個東亞及東南亞的文化的精華均是傳承華夏文明就是確證。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式。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

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捨棄那些為剝削階級服務的禮儀規範,著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這對於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現代價值。

禮儀是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範,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際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如果沒有這些禮儀規範,往往會使人們在交往中 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於人,鬧出笑話,所以熟悉和掌握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處。

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會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的恰到好處。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變法,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性?

傾城妃子活寶 主要有 商鞅變法 王莽變法 戊戌變法。1 商鞅變法 商鞅在秦孝公支援下,於前361年在秦國實施的改革,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開始於公元前359年,第二次開始於公元前350年,對秦國的崛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 王莽變法為西漢末及新朝時由王莽推行的變法,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暴君,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性?

清風白酒留故人 1 夏國王 桀 暴君案列 以人為騎 強迫百姓苦役 2 商紂王 辛 暴君案列 創立炮烙之刑砍頭 剁肺 甚至剖腹取出胎兒看是男是女。逼迫比干挖心 3 周厲王 姬胡 暴君案列 橫徵暴斂,剝削人民造成國人暴動 4 秦二世 胡亥 暴君案列 殘害宗親殺戮大臣實行 5 三國吳皇帝 孫皓 暴君案列 ...

歷史上最能影響中國的人,歷史上最能影響中國的三個人?

秦始皇 孫中山 孔子,秦始皇,孔子是因為他影響了幾千年的思想。秦始皇是因為他開始 集權,是中國擺脫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 是因為他使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我的標準是社會制度的更替,本來應該加上孫中山的,但是比較了一下,還是孔子影響比較大。孔子 儒家思想貫穿了中國幾千年了,現在更是衝向全世界了。孫中山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