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張九齡《望月懷遠》前四句是什麼

時間 2021-10-25 07:09:38

1樓:匿名使用者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①]。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②]。

不堪盈手贈[③],還寢夢佳期。

賞析 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為古詩詞中的題材,但象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

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託的深遠。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

「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

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髮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說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裡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彩。

這一聲「怨長夜」,包孕著多麼深沉的感情!

按律詩的要求,頷聯應是工整的對偶,但此詩卻採用流水對的格式,這固然說明唐代初期律詩尚無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儲存著古詩的風貌,另方面此聯採用流水對的形式,跟首聯在內容上就顯得更為密切,蟬聯而下,自然流動,給人一種氣韻純厚之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後,尤覺月華光滿可愛,於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溼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

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

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

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

」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痴念。

但藉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詩題《望月懷遠》,全詩以「望」、「懷」著眼,把「月」和「遠」作為抒情物件。所以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月寫得那麼柔情,把情寫得那麼沉著,詩的情意是那麼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

這種風格對以後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註釋:[①]遙夜:長夜。竟夕:終宵,即一夜

[②]憐:愛。滋:生。

[③]盈手:雙手捧滿之意。

2樓:匿名使用者

一輪明月在海上升起,你我天各一方,共賞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長,徹夜不眠將你思念。滅了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憐愛,披起衣服,露水沾掛溼衣衫。

不能手捧銀光贈給你,不如回床入夢鄉,或許夢境中還能與你歡聚一堂。

3樓:匿名使用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huán)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的翻譯和賞析?

4樓:加油奮鬥再加油

《望月懷遠》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作品。此詩是望月懷思的名篇。開頭緊扣題目,首句寫「望月」,次句寫「懷遠」;接著直抒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

三、四句,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結尾兩句進一步抒寫了對遠方親人的一片深情。全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意境幽靜秀麗,構思巧妙,情景交融,細膩入微,感人至深。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白話譯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賞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長夜,徹夜不眠將你苦苦思念。

滅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愛,披衣起露水沾掛溼衣衫。

不能手捧美麗銀光贈你,不如快如夢與你共歡聚。

賞析《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

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

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從月出東鬥直到月落烏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竟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的,而遠隔天涯的親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

這兩句採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許是怪屋裡燭光太耀眼,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麼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溼了身上的衣裳。

這裡的「滋」字不僅是潤溼,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相思不眠之際,沒有什麼可以相贈,只有滿手的月光。詩人說:「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麼贈送給你呢?

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

這裡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餘韻嫋嫋,令人回味不已。

5樓:休和

譯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賞析《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

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

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從月出東鬥直到月落鳥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竟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的,而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

這兩句採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許是怪屋裡燭光太耀眼,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麼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溼了身上的衣裳。

這裡的「滋」字不僅是潤溼,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相思不眠之際,沒有什麼可以相贈,只有滿手的月光。詩人說:「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麼贈送給你呢?

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

這裡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餘韻嫋嫋,令人回味不已。

6樓:看景者我

翻譯如下: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賞析如下: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

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

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從月出東鬥直到月落鳥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竟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的,而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

這兩句採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許是怪屋裡燭光太耀眼,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麼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溼了身上的衣裳。

這裡的「滋」字不僅是潤溼,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相思不眠之際,沒有什麼可以相贈,只有滿手的月光。詩人說:「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麼贈送給你呢?

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

這裡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餘韻嫋嫋,令人回味不已。

原文如下: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

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

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

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誰是唐代最早詩人,宋代最早詩人,王維是唐代詩人還是宋代詩人

趙武靈王復活 都不要亂說,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唐代最早詩人 虞世南 558 638年 唐代詩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餘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時。虞寄無子,世南過繼於他,故字伯施。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祕書監 弘文館學士等。宋代最早詩人 辛寅遜,生卒年代不詳,約880...

關於唐代詩人張繼的,關於唐代詩人張繼的資料

張繼,唐代詩人。字懿孫,襄州 今湖北襄樊 人。青春年少時的張繼日夜苦讀,可張榜之日,同窗好友一個個榜上有名,張繼卻名落孫山。落榜後,張繼非常失望,他一個人獨自來到蘇州。蘇州是個好地方,水鄉的風光勝似天堂。張繼想借蘇州的美景,排解心中的煩悶。可眼前的美景,他情不自禁聯想到別人的風光自己的落寞。遊了一天...

我過唐代中唐詩人有哪些,唐代有哪些詩人?

中唐 韋應物 劉長卿 李益 李端 盧綸 吉中孚 錢起 司空曙 苗發 夏侯審 劉禹錫 柳宗元 韓愈 孟郊 賈島 姚合 李賀。請採納 大李杜 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隱 杜牧 韓柳 韓愈 柳宗元 白居易 王維 王昌齡 孟浩然 唐代有哪些詩人?1 杜牧 杜牧 803年 約852年 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