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幾下江南?去的哪兒,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主要到什麼地方

時間 2021-12-23 18:20:41

1樓:手機使用者

乾隆皇帝一生6次巡遊江南,5次西巡五臺山,3次東巡泰山。每次巡遊時間長短不一,多在數月之間。 於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

1.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以督察河務海防、考察官方戎政、瞭解民間疾苦以及奉母遊覽為由,第一次南巡江浙。同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后離京,經過直隸、山東到達江蘇清口。

同年二月八日,渡黃河閱天妃閘、高家堰,下詔准許興修高家堰的裡壩等處,經過淮安,命令將城北一帶土堤改為石工;然後由運河乘船南下,經揚州、鎮江、丹陽、常州至蘇州。同年三月,到達杭州,參觀敷文書院;然後登觀潮樓閱兵,遍遊西湖名勝。回京時,從南京繞道祭明太祖陵,並且閱兵;陪著皇太后親自到織造機房觀織。

隨即沿運河北上,從陸路到泰安,到泰山嶽廟燒香。同年五月四日,抵達圓明園。第一次南巡,往返行程水路共計5800裡,歷時五個多月。

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鑾出京,開始第二次南巡。同年二月五日到達天妃閘,閱龍木;二月十三日,到達范仲淹高義園;二月二十日,到達蘇州,又奉皇太后臨視織造機房,在嘉興和石門鎮閱兵;二月二十七日,奉皇太后到達杭州;三月十八日,到江寧府,祭明太祖陵;四月四日,到徐州閱視河工,降旨截流漕糧,又將積欠的種子、口糧全部免去;四月五日,到孫家集閱視堤工,命令將河堤改用磚砌;四月六日。

到荊山橋、韓莊閘巡視;四月十日,到達曲阜,拜謁孔林;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圓明園。 3.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初二,乾隆第三次南巡。

這一次南巡,正值直隸、山東、安徽等地受災,乾隆經過時,免去了這些地方的額賦,又撥了一些物資款項賑災。然後去審查了前兩次命令修的工程的進度,並且對兩淮的鹽商賞賜有加。經過杭州後,到海寧閱海塘、登觀潮樓、閱福建水師;和前兩次一樣巡視織造機房和祭拜明太祖。

回京的時候檢閱了徐州的河工;到鄒縣祭孟子廟;再次去孔廟拜謁,登泰山的玉皇頂燒香。同年五月,到達涿州,賑災免賦,然後回到圓明園。 4.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開始第四次南巡。此次南巡在時間、路線和主要行程安排與第三次大體相同。 5.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十二日,乾隆從京師出發,開始第五次南巡。乾隆說這次南巡的目的是「省方觀民,勤求治理」。南巡途中,他多次頒發諭旨,免去直隸、山東等地應徵地丁錢糧的十分之三;凡是老民老婦,均加恩賞賜;到達山東後,他派遣**祭祀了孔子;沿途他還派**祭祀那些已故的興修河道的官吏;此外,還在杭州、江寧等地閱兵,再一次拜謁朱元璋孝陵。

五月九日,班師回京。 6.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二十一日,乾隆開始了最後一次造訪江南。

減免所經之地的地丁錢糧;准許各地曾經犯過案文武各官的案子重新稽核,沒有案子的,可以加一個等級;經過德州時,在晏子祠行宮寫成了《濟文考》一文;拜謁孔子廟;視察江浙境內沿海工程;接見越南使臣;派**祭明太祖陵。四月二十三日,返回京師。

2樓:

六下江南,好像去的地方大部分都在南京附近的地區。

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主要到什麼地方

3樓:牙牙的弟弟

江寧府(今南京市)、

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

乾隆帝曾於2023年(乾隆十六年)、2023年(乾隆二十二年)、2023年(乾隆二十七年)、2023年(乾隆三十年)、2023年(乾隆四十五年)、2023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後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間也曾六次巡視江南。

乾隆十四年(2023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曆相繼下了兩道上諭,講述欲於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點:

一是江浙**代表軍民紳衿恭請皇上臨幸;

二是大學士、九卿援據經史及聖祖南巡之例,建議允其所請;

三是江浙地廣人稠,應該前去,考察民情戎政,問民疾苦;

四是恭奉母后,遊覽名勝,以盡孝心。

擴充套件資料:

乾隆在南巡中,一面體察民情,一面思考治水方略。第一次(2023年)經過高郵時,他看到「堤岸高於屋,民居疑地窨」。

感嘆到「嗟我水鄉民,生計惟罟霖」。經過車邏壩時,見到車邏壩洩水尤盛,想到淮水歸江,要增加東西灣入江口門,開挖太平河。

第二次南巡時他謀劃抽薪之計,就是要預先降低洪澤湖的水位。「百室求寧」是他的願望,乾隆二十三年(2023年)定淮水入江為急辦工程,先後連續多年,使淮水入江工程達到盛期。

所做的工程有加開董家溝、東西灣三合土滾水壩、開挖太平河、建壁虎二橋、建金灣新壩、降低各壩閘、加寬河道等等。

終於使歸江口門達到107丈(342米),比康熙時翻了將近一倍,使歸江河道具備了排洩淮水的價值,奠定了淮水由裡下河歸海轉向歸江的局勢,無疑對減輕裡下河水患起了重要作用。

乾隆二十七年(2023年)第三次南巡時,乾隆實施了他的所謂「抽薪之計」,就是修訂水情排程水則,減少淮水排向揚州的洩量,令河臣恪守此法,終於使裡下河贏來20年左右的時間不被水淹。

後來乾隆聽說淮揚運河,好久沒有挑浚,河床逐漸淤高,不僅有礙漕運船隻航行,水大之年還致氾濫,遂傳喻兩江總督高晉、總河薩載,逐段檢視測量,要他們一面組織開挖,一面上報,「不可有惜費之見,致有貽誤」。

人民網——乾隆下江南並非為遊山玩水:瞭解水患 興修水利

4樓:匿名使用者

清乾隆皇帝(即高宗弘曆)在位六十年,不但曾於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二)、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六次南巡,到過淮安、揚州、蘇州、杭州、徽州、江寧等江南許多地方,而且還將他的「南巡」視作其平生最重要的兩件大事之一。他在《御製南巡記》中說:「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

」為什麼乾隆皇帝要如此興師動眾地南往北返、一連六下江南呢?有說是乾隆皇帝「豔羨江南,乘興南遊」的,有說是「搞清自己的出身真相」的,有說是「希望南巡解決社會問題」的,答案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最新的一種說法,就是我們在此紹介的「徽菜說」,即:

乾隆皇帝一下江南之後的多次江南之行,實在是為了能再次親臨揚州等地、再來品嚐江春為他提供的接駕徽菜等盛宴佳餚而來。那一席又一席的「江春徽菜接駕宴」上的「徽菜」等江南美味佳餚,不但是他平生所從來沒有品嚐過的,甚至於連聽也沒有聽說過、見也沒有見到過,因此好奇心大獲滿足,並且一嘗而不可收、不能忘。回京後,好幾次都回想起、回味起那江南鉅富江春的徽菜佳餚,幾次旨令御廚烹製,卻始終難以如願,總是做不出那個味。

於是,只得一次又一次地再下江南、再見江春,才能嚐到那個味、一解那個饞,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吃」,才是天下最大的大事兒。 同時,乾隆皇帝之所以要六次下江南,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帶來他的御廚班子隨行,以便學得江春接駕宴中的徽菜佳餚的烹飪技藝,並採購到相關徽菜原料帶回宮中去試做。然而卻都未能奏效,於是只得一次又一次地讓他們隨行、再學,直到徹底失望為止。

在以上幾種說法中,唯獨這個說法中的「美味**」,最足以成為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強勁理由;而其它的幾種說法,都只能解釋為「一下江南」的理由,卻無法成為他為什麼要一連六次下江南的理由。 因此,我們甚至還可以因此而作出這樣的假說:「江春徽菜接駕宴」的徽菜,更為這位最終活到了八十九歲的、在中國歷史上二百多位帝王中壽命最長的乾隆皇帝的健康長壽,立下了汗馬功勞。

5樓:匿名使用者

去遊山玩水,玩江南美女!

6樓:花落情滿天

揚州、蘇州、杭州,住在江寧織造府(曹雪芹家裡)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記得那年的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還有容嬤嬤..

8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蘇、杭、揚三地,說是考察,其實是自己想去玩了

乾隆皇帝時的大清太后,乾隆皇帝的太后是誰

乾隆時期的皇太后是孝聖憲皇后,也就是崇慶皇太后。崇慶皇太后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姓鈕祜祿氏,是清朝開國五大臣之一額亦都的後人。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 進入雍親王府邸,因為當時沒有正式名分,所以稱呼為格格。康熙五十年 1711年 八月十三日生下乾隆皇帝弘曆 雍正元年二月 1...

乾隆皇帝的出生之謎

破曉的霧 乾隆的生母,正史記載為 原任四品典儀官 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 野史傳說則有多種說法,如熱河宮女李金桂 內務府包衣女子 傻大姐 村姑 海寧陳夫人等。乾隆的生母是誰,的確是一樁歷史疑案。皇帝的生母出了疑案,這在清朝十二帝中是僅有的,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康熙五十年 1711年 七月二十六日,...

乾隆皇帝的「乾隆」是生前給他的稱號嗎

停車楓林晚 年號 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 建元 以後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元。如漢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後用了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 元封 太初 天漢 太始 徵和 後元十一個年號。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