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戰國時期,都聽周天子的嗎,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國王們是不是都要把周天子當作他們的中心

時間 2022-01-18 00:35:14

1樓:匿名使用者

周天子不僅經濟上有求於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諸侯的擺佈。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義,仍然具有號召力。因此,一些隨著地方經濟發展逐步強大的諸侯國,就利用王室這個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積極發展自己勢力。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周天子的實力已經很低了,他要依靠諸侯生存。雖然表面上大家對他很恭敬,但是他已經沒什麼實力了

3樓:

春秋早期周天子還有點威懾力,春秋末期和戰國時期周天子只是一個虛位,諸侯的實力和統治範圍大都比周天子強,自古都是誰拳頭硬誰有話語權。最後周天子還不是被廢了。

4樓:峽江車上

當時的東周在現在的洛陽附近一帶,春秋時期名義上還是以周天子為統治者的,當時的周天子還有一定的影響力,主要是大國為吞併小國藉藉周天子的名義而已,到了戰國時期所有的諸侯國都先後稱王,不再聽命於周天子,春秋時期好歹名義上還是聽得,這時的東周其實就是個諸侯國了,僅有兩個諸侯國聽命於他,分別是東周國和西周國,都是周王室的公爵國,公元前256年,秦國滅西周國,西周文公降秦,周赧王去世,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國,俘虜東周靖公,周朝正式滅亡。

5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周天子的權力多數分給了諸侯,震懾力很小。

6樓:匿名使用者

周鄭交質:

鄭國強大的時候,鄭武公、鄭莊公都是平王的卿士,即執掌國家實權。平王想把權力分給虢公一部分,莊公很不爽,問平王,平王說:「沒有這事。

」兩人為了互表信任,各拿一個兒子作為人質交換。由此事可見,此時的****還得看諸候的臉色行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國王們是不是都要把周天子當作他們的中心?

7樓:小元寶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後,周天子權威一落千丈,軍隊被嚴重削弱,至此再也無力管轄諸侯,只能自保。這是東周開始,分兩個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

1、所以,諸侯以擴充領土為中心,不以天子為中心;

2、這兩個階段,諸侯利用周天子時,才會納貢,平時都不理。比如,齊桓公為了稱霸,提出「尊王攘夷」,向天子納貢。

3、國強必霸,稱霸後會有大量財富,權勢就大,可以主宰別人命運。因為這個時候,諸侯很多,叢林政治很明顯,弱肉強食。

4、從東周第一任天子周平王,一直到最後的天子周赧王,都關不了諸侯。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犬戎攻破鎬京的時候,直接歸天子管轄的軍隊幾乎被消滅盡了。這之前的情況是天子的軍隊多於任何一個諸侯,但平王東遷之後,軍隊被消滅了很多,天子原來管轄的土地大量丟失,導致賦稅和徵兵人口都大大減少,所以,一蹶不振,強大一些的諸侯軍隊多於天子,所以天子管不住諸侯了。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字經》中有言: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

自周朝東遷以來,周王室對諸侯國的控制力越來越弱,自然造成各國爭霸局面。

雖然不能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吧(額,這樣說有點穿越)。倒也差不多,只是空留一個天下共主的頭銜,已經不能統領和控制各諸侯國。

一、周王室衰落

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140多諸侯國。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

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

二、在周朝,諸侯國有對周天子納貢的義務。

西周地方**的組織,曾有「五服」、「五等」的說法。所謂「五服」,就是依據諸侯封地的遠近,分封為甸,侯,賓,要,荒五服。服就是服事天子之邦國。《荀子·正論篇》雲:

封內甸服,封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

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

百里採,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諸侯。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

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三、周朝軍隊

周王室保持了龐大的軍旅。這種軍旅,用於宿衛宗周的有六師,稱為「西六師」;在成周鎮懾東方諸侯的有八師,稱為「成周八師」。共十四師,達三萬五千人。

分封的諸侯國,都有一定的武裝力量。大國一般不超過三軍,小國也有一軍。[35]

諸侯國的軍隊,周王都能調遣,實際上也屬於整個周王朝武裝力量的一部分。[35]

西周的軍隊,名義上是由周王直接指揮和調遣,重大的征伐,周王常親自率兵出征。如果周王不親自出徵,則指派重要的卿士統率中軍,作為全軍的指揮者。

這上面說的是西周時期,但是東周時期與西周大大不如。既然如此,周王室對諸侯國的武力軍隊配置,外交還怎麼幹預呢?

四、各國爭霸

這屬於正常情況,周天子既然不能統合各國,自然需要大國出現了,齊國管仲的「尊王攘夷」就適當的出現了。炫耀武力,爭奪土地人口,這些都是戰爭的目的。然後慢慢小國弱國被吞併,慢慢形成了七國爭雄,最後秦國一統天下。

9樓:凌亂的秋風

分封制的弊端.土地都分給諸侯了,諸侯有自治權,傭兵自重.周天子只是個擺設.用來給老百姓看的.周朝被架空了,就像西方的君主立憲.

10樓:吭吭鏗哧

管不了啊,一開始是天子手握大權,後來分各諸侯國,權慾薰心之後,人人都想稱王稱霸,各諸侯國的勢力不斷**終有威脅天子之勢。然而又不敢明目張膽地造反,名義上仍是以天子為重,事實上呢,各自居心叵測罷了~

戰國七雄時為什麼還會有周天子?

11樓:末央宮中斬韓信

當時周禮行於天下,周王室的合法性一直存在,沒人敢做推翻周王室的事。王不是爵位,周王朝爵位自天子以下,分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後來周衰落,對於這些就沒法控制了。

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但之前也是周室給了合法的依據。《史記晉世家》「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皆命為諸侯。」是說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晉國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

公元前379年,田陳代齊之前,也是在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封田和為齊侯,田和取得了齊侯的合法地位。《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三年,太公與魏文侯會濁澤,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諸侯,請立齊相田和為諸侯。周天子許之。

」可以看到田和會見魏文侯,魏文侯為田和向周天子申請封為諸侯。

這其中,可以看到周禮規則和周王室的合法性,雖然周王室威望沒有了,但是當田氏、韓趙魏三家已經具備推翻前任諸侯的實力時,仍然需要周王室來冊封,並經過一段時間來緩衝篡奪的非法性。

12樓:曉曉休閒

原因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再三考慮,覺得周天子國度地盤很小,不會對秦國造成威脅,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周天子。

春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先後充當諸侯霸主,但表面上仍然遵奉周天子號令,無人敢僭越稱王,出兵作戰也是以替天子討伐不臣。進入戰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征伐不斷,先後不斷有人稱王。

而且進行的是兼併戰爭,天子號令的作用微乎其微,各國各自為政,覲見周天子和天子的封號儼然成為一種榮譽性的禮節。自武王滅紂以來,分封制起,封大小侯國數十,例如太公姜尚封齊國,有熊氏後裔封楚國等等,起初這些諸侯國無論封地大小。

都嚴格遵從**即周天子的號令,覲見納貢,出兵勤王等義務履行得比較好,天子為尊,天下供奉,若有異心,天下共擊之。其後,周幽王時期,王室內亂,外敵入侵,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稱霸與兼併戰爭頻起,各國也不再安於現狀。

而是放眼天下,但是周禮作為當時社會的禮儀制度和道德規範仍然在當時大多數人心中佔重要地位,即天下人仍然把天子看作是最高統治者,周天子的地位仍然高高在上。戰國時期,魏國率先稱王,後秦國,齊國相繼稱王,當時剩下的幾大強國的國君也開始稱王。

這一舉動足以顯示出其向最高統治者衝擊的野心。但是外有強敵環繞,每一國家都有數個鄰國,稍有不慎,便會給其出兵藉口,群起而攻之,使本國遭逢大敵。所以韓國,燕國,趙國等小國其後才敢跟隨大國稱王,順應潮流而且不會招來強敵。

後來在昏庸的周天子烽火戲諸侯之後,他的威信在眾諸侯中逐漸下降,甚至到了一種諸侯不聽命於周天子的地步。就這樣,國力衰弱,當時建立分封制,是為了在周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能夠及時的獲得諸侯的相救,但是隨著後來的昏庸。

各諸侯們就不再信任周天子了,一旦出現這樣的信任危機,恐怕就再難以得到這種信任了,所以信任度逐漸下降,後來周天子找到了侵襲,這個時候,諸侯們不再聽命於烽火這種訊號了,所以導致周幽王被殺害,這個時候,周平王開始登上週天子的位置,並且遷了都城,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如果這時的周天子能夠歷經圖治,那麼國家興旺也是很有機會的。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又分成了東周和西周,其實所有的諸侯和周天子他們都是一家人,因為實行的這種制度之後,經過了幾十年,幾百年之後,其實關係都不如當時那麼密切。大家之間開始有一些嫌隙。

那麼這個時候當然周天子也是顧不上調節這些矛盾了。因為自己都已經自身難保了,所以到最後,周天子去世的時候,下一任周天子還特地向諸侯國借了喪葬費!誰會想到曾經稱霸天下的周王朝也會落到這種地步。

雖然說這個時候東周已經是一個徒有虛名的國度但是各個諸侯,還是不敢輕易攻打周的,周畢竟是自己分封制的起源,雖然說諸侯,還是比較敬重東周。但是東周自己也是不爭氣,自己也是不努力發展自身。只是靠著各國的供奉過日子。

這樣的狀況沒有維持多久,東周和西周就開始有了很多內訌。就這樣,周的力量越來越小,逐漸的過了很久大家已經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了。這個時候的周非常的虛弱。

可以說,隨便一打就可以打敗。當時秦國的王,去到洛陽舉鼎,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訊號。

一個逐漸興起的大國,以至於過了幾十年之後,秦國已經變得非常的強大,即使其他各諸侯國聯合起來。也未必能夠打到過秦國,就這樣秦國的軍隊,進入了洛陽,周天子投降了,周朝滅亡,此後秦開始了征戰,沒過幾十年,秦統一了天下日建立了秦國。

13樓:匿名使用者

即使在戰國這個禮樂崩壞的時代,周天子作為朝廷的象徵和代表,依舊是要受到各個諸侯國的尊重和敬仰的,各個諸侯國即使發動戰爭也是要師出有名的,而天子的存在就為他們創造了尊王攘夷的稱號

14樓:南有喬木侯伊人

東周分兩半,春秋與戰國。春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先後充當諸侯霸主,但表面上仍然遵奉周天子號令,無人敢僭越稱王,出兵作戰也是以替天子討伐不臣。進入戰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征伐不斷,先後不斷有人稱王,而且進行的是兼併戰爭,天子號令的作用微乎其微,各國各自為政,覲見周天子和天子的封號儼然成為一種榮譽性的禮節。

自武王滅紂以來,分封制起,封大小侯國數十,例如太公姜尚封齊國,有熊氏後裔封楚國等等,起初這些諸侯國無論封地大小,都嚴格遵從**即周天子的號令,覲見納貢,出兵勤王等義務履行得比較好,天子為尊,天下供奉,若有異心,天下共擊之。其後,周幽王時期,王室內亂,外敵入侵,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稱霸與兼併戰爭頻起,各國也不再安於現狀,而是放眼天下,但是周禮作為當時社會的禮儀制度和道德規範仍然在當時大多數人心中佔重要地位,即天下人仍然把天子看作是最高統治者,周天子的地位仍然高高在上。

戰國時期,魏國率先稱王,後秦國,齊國相繼稱王,當時剩下的幾大強國的國君也開始稱王,這一舉動足以顯示出其向最高統治者衝擊的野心。但是外有強敵環繞,每一國家都有數個鄰國,稍有不慎,便會給其出兵藉口,群起而攻之,使本國遭逢大敵。所以韓國,燕國,趙國等小國其後才敢跟隨大國稱王,順應潮流而且不會招來強敵。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是如何漸漸失去對各諸侯國的控制力的

因為周天子不介意那些諸侯國擁兵自重。領導不是說過嗎。槍桿子裡面出正全。還有一個 烽火戲諸侯 的大笑話,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血刃星辰 周朝本是商朝的一個偏居西部的方國,分封制其實對周朝早期建立對中原一帶的統治有關鍵的作用,也是必要的。但保持對分封諸侯的足夠的威懾必須出自周朝自身的實力。西周直接統治關中...

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刀幣值錢嗎,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幣值多少錢

刀幣 是對春秋戰國時期鑄行的針首刀 尖首刀 明刀和齊刀 圓首刀等各種刀形貨幣的總稱。因其形狀像刀而得名。流通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 燕國 趙國等國。刀幣 種類很多,有齊刀 即墨刀 安陽刀 針首刀 尖首刀 圓首刀和明刀等。齊國是最早使用 刀幣 的國家。以後隨著齊國疆土的擴大和與鄰國交戰,齊國的 刀幣 流...

春秋戰國時期的名人,舉例子,包括事件和讚語

不知道lz喜歡哪類的名人!在下簡單列舉幾位吧 明主類1 齊桓公 不計射鉤之恨拜管仲為相 又有鮑叔牙舉賢。高舉 尊王攘夷 大旗號令眾諸侯 可謂 春秋五霸 之首!2 楚莊王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典故天下皆知!立於眾諸侯之間 敢於問鼎天下者僅楚莊王!平內亂 北進立足中原稱霸春秋!可謂 春秋五霸 之尾!3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