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只選擇祁山一條路線,諸葛亮出師北伐為什麼一定要出祁山

時間 2022-01-25 02:55:49

1樓:無月love櫻落

那是**裡的~實際不是隻走哪一條路線。**那麼說比較好聽~六出祁山~其實有幾次是防守~

2樓:

真實歷史上只有5次戰爭,而且不都是走祁山,有些不過是小規模的戰爭,演藝裡誇大了

諸葛亮出師北伐為什麼一定要出祁山?

3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並非每次出征都出祁山,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其他幾次北伐都是翻越秦嶺的山道。第二次走的是直達陳倉的山道,被郝昭拒守而撤退。

第三次不算北伐,進攻的是陽平關外的武都、陰平二郡。第四次是演義虛構,只由魏延發動了一次防守反擊。第六次是出所謂斜谷道,到達五丈原與魏軍對峙,諸葛亮病死。

諸條進軍路線中,出祁山最迂迴最遠,走子午道可直達長安。道路的選擇其實是一個軍事戰略問題。蜀國北伐,直接目的是佔領長安。

但佔領長安的話,長安以西的魏國領土也要解決。出祁山的話,最終到長安,一路上可以逐步解決長安以西的敵人。直接佔領長安的話,可以期望帶來震懾效應,魏國可能會因此而大亂,長安以西敵人輕易就能收拾掉。

這兩個極端是緩與急,穩與險的關係。至於出陳倉和出五丈原,是這兩條道路的中間道路,是擇中戰略。

可見諸葛亮在第一和第五次出祁山而無功後,還是嘗試過擇中的辦法。

4樓:匿名使用者

祁山位於甘肅禮縣東、西漢水北側,吸氣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東至滷城(今鹽官鎮),綿延約50華里。連山秀舉,羅峰兢峙,被譽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隴咽喉;勢控攻守要衝,所以成為三國時魏蜀必爭之地。

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走的那幾條路線?(有地圖最好)

5樓:秋沙雨

史書記載,諸葛亮南征後對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甘肅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

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諸葛亮出散關(陝西寶雞市西南)圍陳倉(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陝西省安康縣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陝西省城固縣東)、赤阪(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地,魏軍撤退。

5、同年(230),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6、建興九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甘肅省天水縣)。

司馬懿追亮至滷城(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

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7、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卒於五丈原。

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   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並未交戰。

第五次只出偏師,諸葛亮未出漢中親至。因此人們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閒話》中的說法,稱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樑章鉅稱諸葛亮四次北伐,未記建興七年出兵。

6樓: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線:

"六出祁山",是指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史書上記載,諸葛亮北伐曹魏、、時僅有兩次出兵祁山,"六出祁山"的說法是來自**《三國演義》,由於該書在民間的影響力比較大,因此,"六出祁山"漸漸成了諸葛亮北伐的代名詞。樓下地圖。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線:

1、一出祁山:向祁山方向進攻,即現今甘肅隴南禮縣祁山堡,隴右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

2、二出祁山:出散關,包圍了陳倉,現今陝西寶雞西南,攻打了二十多天未果。

3、三出祁山:諸葛亮進攻武都(現今甘肅成縣)、陰平(現今甘肅文縣西北),打敗了魏,佔這兩郡,留兵據守。

4、四出祁山:蜀軍已包圍祁山,魏軍司馬懿迎擊。

5、五出祁山: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口。

6、六出祁山:到達郿縣,即在渭水南岸五丈原紮營。

諸葛亮出師北伐,共五次,他真正出兵祁山,只二次,還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的擊,後世將其概而言之,說成是「六出祁山」。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線

7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

三國時期,蜀諸葛亮為奪取關中,進圖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對魏軍進攻作戰。

一出: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諸葛亮統軍10萬,進駐漢中,圖謀攻魏。次年春,諸葛亮率軍出祁山(今甘肅東南部西漢水北岸地區)。

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歸屬蜀。魏明帝震恐,親赴長安(今西安)督戰。當蜀軍在街亭與魏軍交戰時,前鋒馬謖擅自改變部署,棄城守山,被張郃乘勢困敗,失去要地。

諸葛亮因初戰受挫,失去前進的依託,乃退兵漢中,斬馬謖,整治蜀軍。

二出:同年十二月,諸葛亮統軍數萬再度攻魏,出散關圍陳倉(今陝西寶雞境),攻城二十餘日不下,糧盡還師。

三出:諸葛亮為孤立祁山魏軍,並開闢軍資**,於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奪回武都、陰平二郡。後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撫羌人。

四出:建興九年春,諸葛亮率軍四出祁山。魏大將軍司馬懿督軍迎擊。諸葛亮於上 邽(今甘肅天水)擊敗魏軍,搶收小麥,充實軍糧後撤回祁山。魏將急躁,率軍尾隨追擊。

五出:待魏軍逼近時,諸葛亮五出祁山,殲敵3000人,司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當諸葛亮率部乘勝追擊魏軍時,中都護李嚴假傳撤軍聖旨,只得退軍,於木門(今甘肅天水南)設伏張郃後,還師漢中。

六出:經過3年休養生息,諸葛亮於建興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軍10萬,與魏軍20萬對峙與渭水南。諸葛亮數次挑戰,但司馬懿卻率部渡過渭水,背水築壘拒守。

諸葛亮識破司馬懿以逸待勞的陰謀,進駐五丈原。這樣,魏、蜀兩軍相持4個多月。八月,諸葛亮病故在軍中,最後蜀軍還師漢中。

諸葛亮六出祁山,長達7年之久,雖苦心籌謀,但最終因國力不濟等原因,以致師勞而功微。

8樓:匿名使用者

史書記載,諸葛亮南征後對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建興六年春

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於斜谷,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甘肅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王平獨木難支,遂有諸葛亮空城計一事。

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建興六年冬

諸葛亮出散關(陝西寶雞市西南)圍陳倉(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魏延所斬。

建興七年

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建興八年秋

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陝西省安康縣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陝西省城固縣東)、赤阪(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天,魏軍撤退。

建興八年秋後

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建興九年

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甘肅省天水縣)。

司馬懿追亮至滷城(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

諸葛亮在木門道設計,連弩射殺為名將張郃。李嚴廢為平民。此為二出祁山。

建興十二年

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卒於五丈原。

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魏延因與楊儀不和,謀反罪誅殺魏延。

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並未交戰。第五次只出偏師,諸葛亮未出漢中親至。

因此人們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閒話》中的說法,稱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樑章鉅稱諸葛亮四次北伐,未記建興七年出兵。

9樓: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歷史上的諸葛亮確實與魏國進行過六次戰爭:

第一次:建興六年(魏太和二年,228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第二次,建興六年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軍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第三次,建興七年(魏太和三年,229年)春,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第四次,建興八年(魏太和四年,230年)秋,魏國兵分四路,發起攻勢:曹真出子午道從北攻南鄭;司馬懿溯漢水西進,從東直逼南鄭,準備與曹真會於漢中;張頜出斜谷道直逼陽平關,由西攻漢中,和曹、司馬兩路形成三面夾攻的形勢;而費曜、郭淮則取道羌地直攻武都、陰平。對於魏國數道並進的進攻,諸葛亮自己屯兵於成固、赤阪以待子午、漢水兩路魏軍;斜谷一路則有陽平關阻擋;兵出武威的費曜、郭淮由魏延率軍西入羌中抵擋,此外諸葛亮招李嚴領軍二萬進駐漢中為援。

由於連降30多日大雨,道路斷絕,魏軍無法與蜀兵交戰,只得退去。(這一次防守戰參閱了《三國志》的《曹真傳》、《華歆傳》、《後主傳》、《魏延傳》等)

第五次,建興九年(231年)春,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邰交戰,射殺邰。

第六次,建興十二年(234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由此可見,歷史上諸葛亮總共五次北伐,其中只有兩次兵出祁山,另外一次則是防守戰。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從來只走祁山這一條路呢

可是諸葛亮的性格謹慎,北伐又是事關蜀漢興亡的大業,諸葛亮不肯冒險。或許是性格使然,也可能是以當時實際情況諸葛亮確實害怕失敗。因為當時北伐中原共有兩條大道,諸葛亮兵分兩路一路走斜谷道,佯攻眉縣,為詐敵之策,而另一路兵馬出祁山進至隴右,為攻打曹魏,而諸葛亮很謹慎,為了防止敵人埋伏,拒絕了魏延翻越秦嶺的建...

諸葛亮一生為什麼堅持北伐,諸葛亮為什麼一生堅持北伐

王業不能偏安如果不主動出擊他怕在他的有生之年再也無法實現他的理想了再這,諸葛明白蜀國後繼無人我想糾正一點說休養生息的也不想想,既然我休養生息了,敵人也可以休養生息在夷陵之戰之後,蜀國國力最弱,如果一味的修養生息,而不主動出擊,那樣會讓對方坐大,到時候就和吳國一樣落了個投降的下場.這樣看來還不如主動出...

是諸葛亮一生中最信任的武將了,諸葛亮為什麼要殺他

恩惠 諸葛亮沒有殺趙雲,只是沒有大力提攜他而已。在赤壁及至以後的一系列事件中,諸葛亮運用最多的卻不是關羽 張飛,而是趙雲。前往拜風臺帶趙雲,是看中他武藝超群帶來的威懾力 選派陪同劉備去東吳相親,是因為趙雲謹慎小心,能依計行事 就連最後從孫夫人那裡奪回阿斗,諸葛亮還是用了趙雲,因為他原則性強,不怕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