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魏的首都是哪兒,三國時期魏國的首都在哪兒

時間 2022-02-12 10:30:11

1樓:咪浠w眯兮

三國曹魏的首都是洛陽。

魏國(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由於曹魏在三國中佔據中原地區,國力遠勝於蜀漢和東吳。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兩晉南北朝的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在疆域上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將朝鮮半島北部併入了版圖,南部諸州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吳為界。 公元263年,攻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曹魏國土約達四百萬平方公里。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佔東漢荊州北部)、揚州(佔東漢揚州北部)。

曹魏於西域設定管轄海頭(今新疆羅布泊西)的西域長史和管轄高昌的戊己校尉。黃初二年(221年)孫權稱藩後,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為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

雙方決裂後曹魏復改郢州為荊州。黃初元年(220年)至黃初七年(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後併入雍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2樓:中華第一帝國

魏國,始於魏文帝曹丕,滅亡於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丕稱帝后追封他為魏武帝,魏朝,計曹操共6帝。

初,曹操迎天子。辛亥,鎮東將軍曹操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庚申,遷都許。後,曹丕受禪成為魏國開國皇帝,都洛陽。

所以曹魏的首都為洛陽,但曹丕追封他為魏武帝,所以也可認為許是曹魏的最初的首都。

3樓:粟特族人

根據《三國志文帝紀》記載,曹魏有一個首都,四個陪都。首都是河南郡洛陽縣,陪都分別是潁川郡許昌縣、沛國譙縣、魏郡鄴縣和京兆郡長安縣。

4樓:金耳環ku森

曹操時曹魏勢力的首都在許昌;當曹丕繼位後建立魏國,改首都為洛陽。不過二者均在今天的河南省,由此可見曹魏集團總把都城設在中原地帶,相對比較安穩

5樓:匿名使用者

許昌嚴格來說不是魏都,而是漢都,因為那時候曹操沒有稱帝,等曹丕稱帝之後,就將洛陽作為都城。

6樓:匿名使用者

原先是許昌,後來又遷到了洛陽

7樓:**指導

許昌是魏國正式建都以前的臨時首都,等正式建國了首都就遷到了洛陽

8樓:曾燊

先是許昌(許都) 後是洛陽

9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時許昌,後來曹丕搬洛陽去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絕對是許昌,曹操的大本營,之後的都城。崛起於許昌。

11樓:

古代的地名是許昌,也就是現在的洛陽

三國時期魏國的首都在哪兒

12樓:戀勞

曹魏都城:

未稱帝的曹操的都城是許昌(今日的河南省中部)

魏帝則都 定居洛陽(今河南省西部)

許昌又稱蓮城,位於河南省中部,河南經濟強市,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中西部非省會強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許昌連續多年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現代工業體系齊全,非公有制經濟發達,擁有許昌新區和東城區、許昌經濟開發區3個現代化新城區;以電力和電子裝備製造業為主,是國家現代化機電研發基地。

在菸草種植上歷史悠久、深加工現代化,美譽「菸草王國」。蓮花被尊為市花,許昌又稱美麗「蓮城」。

洛陽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2023年的建城史[1]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

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13樓:水瓶臨風

當然是洛陽,許昌是曹操還沒有建國時候的根據地

1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期,曹.操.不是挾天子到許昌了嗎?今河南省

三國時期魏國都城在今天的什麼地方啊? 10

15樓:牙牙的弟弟

河南省洛陽市,吳國的都城不在蘇州,在南京。

1、魏國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洛陽市,簡稱「洛」,別稱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級市,洛陽市總面積1523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河南省西部,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

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

2、吳國

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平方千米,2023年建成區面積1398.6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33.5萬人,城鎮人口685.

89萬人,城鎮化率82.3%,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

16樓:地圖局外人

三國時期魏國都包含了現在的哪些省份,其中有沒有你的家鄉?

17樓:白土知道

三國時期魏國都城是許都現在的河南洛陽

三國孫吳在現在南京

三國時期的吳國是3世紀時孫權建立的政權。史稱孫吳或東吳。首都開始建於吳(今蘇州),後來孫權築石頭城建業(今南京)

18樓:才不知道是誰

曹操稱王時魏國首都是鄴,大概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城西17公里的三臺村 ,著名的銅雀臺即建於此,此時許昌是漢朝的首都;曹丕篡漢建立魏國後以洛陽(在今河南洛陽市附近)為首都。孫策佔據江東後把根據地設在吳(今江蘇一帶),孫權依之,後從張紘(hong,二聲)之建議遷治所於秣陵,後改稱建業,在今南京附近,並且吳國建立後以它為首都。但孫權也曾經將武昌(今鄂州)定為首都。

19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20年由魏文帝曹丕建立魏國,定都洛陽

孫權建立吳國政權,開始建於吳郡(今蘇州市),後孫權築石頭城遷都建業(今南京)。

20樓:匿名使用者

魏國都城在河南洛陽,吳國的在現在的南京

21樓:王嘉發

許昌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東漢末年,為漢、魏國國都

吳國的都城在現在的南京

22樓:小奇

曹魏建國定都是洛陽,吳國是建業,也就是南京

23樓:離殤不染

魏國在河南洛陽,吳國在江蘇南京

24樓:一片冰心沉默

曹魏都城:未稱帝的曹操迎漢帝定都是許昌(今日的河南省許昌)、之後的魏文帝追溯曹操為武帝,則都定都洛陽(今河南省西部)

25樓:軒

魏國都城洛陽,吳國都城建業

26樓:匿名使用者

洛陽。。。。。。。。。。。。。。。。。。。。。。。。。。。。

三國分別是哪三國,他們的都城分別在哪

27樓:楊子電影

三國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首都分別是洛陽,成都,建業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

次年劉備在成都接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

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學者各有不同見解,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東漢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

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開始失去政權實體及群雄割據,形成了三國雛型至曹魏代漢為止,所以往往將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

三國鼎立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氏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

28樓:森海和你

三國是中國的一個歷史時期。三國時期,魏國,蜀國,吳國的都城分別在河南省西部,四川成都,江蘇南京。

魏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屬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前344年稱王、至前225年為秦國所滅,一共一百七十九年。

它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魏國亦稱樑國。

蜀國——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

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吳國——吳國(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存在於長江下游地區的姬姓諸侯國 ,也叫勾吳、工吳、攻吾、大吳、天吳、皇吳。吳國國境位於今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國都前期位於梅里(今無錫梅村),後期位於吳(今江蘇蘇州),是春秋中後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在吳王闔閭、夫差時達到鼎盛。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吳」三個勢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稱帝,因其姓曹,後世稱之為曹魏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到鹹熙二年(265年)曹奐禪位於司馬炎,享國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個州(長江以北),勢力最為強大。章武元年(221),劉備稱帝,為表示自己政權合法性國號仍沿用漢,因其控制範圍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後世稱之為蜀漢或簡稱蜀。

蜀漢勢力最為弱小,炎興元年(263)劉禪投降鄧艾,享國43年。建興元年(229),孫權正式稱帝,建立孫氏政權國號吳,因其姓孫,故稱孫吳,又因其控制揚州、交州、荊州等江東地區,又稱為東吳。

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學者各有不同見解,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東漢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廣義是184年黃巾之亂開始。

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開始失去政權實體及群雄割據,形成了三國雛型至曹魏代漢為止,所以往往將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

無論是陳壽的《三國志》,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稱魏、蜀、吳三分天下。實際上,在遼東,有一個與魏、蜀、吳三國性質相同的國家──燕國,該國從190年初成規模,到238年被司馬懿所滅,立國48年,比劉備創立的蜀漢還要長6年。燕國鮮為人知的開國之主公孫度,也是一個堪比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亂世梟雄。

公孫度和董卓部將徐榮是同鄉,在徐榮的力薦下,公孫度得以出任遼東太守。190年,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此時中原混亂不堪,而遼東郡偏居東北,所受影響較小,得以藉機振興。不久,公孫度把遼東郡分為遼西、中遼兩郡,各置太守,他還按照皇家規制設壇於襄平城郊,行郊禮天地之禮,無論車駕、儀仗、服飾都同大漢天子一般無二。

三國時期魏國的首都在哪兒,三國時期,魏國,蜀國,吳國的都城分別在哪

曹魏都城 未稱帝的曹操的都城是許昌 今日的河南省中部 魏帝則都 定居洛陽 今河南省西部 許昌又稱蓮城,位於河南省中部,河南經濟強市,中原城市群 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中西部非省會強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許昌連續多年獲得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等榮譽稱號 現代工業體系齊全,非公有制經濟發達,擁...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國勢情形,三國時,魏蜀吳三國的君主有哪些

貞觀之風 曹魏 魏武帝曹操 追贈 1 魏文帝曹丕 220 226 2 魏明帝曹睿 226 239 3 魏齊王曹芳 239 254 4 魏高貴鄉公曹髦 254 260 5 魏元帝曹奐 260 265 蜀漢 1 蜀漢昭烈帝劉備 221 223 2 蜀後主劉禪 223 263 孫吳 吳武烈皇帝孫堅 追贈 ...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國力對比怎樣

我們要評判一個國家國力要從綜合方面來評比,第一個我們看的是地域面具,魏國擁有的是河北地區,西北的大半個,徐州,揚州北,中原的司隸,雍州,豫州,所以說地域面積比其他兩國總和還要大。這個地域大的話農業開墾,工業生產,商業 也會隨之提升,同時冀州,徐州,豫州也是平原產糧大省,而從曹操收編青州兵同時採納國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