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歷代國王姓什麼,古代的南詔人都有些什麼姓氏?

時間 2022-02-20 13:55:19

1樓:聞香尋碧螺

南詔國,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長,相對獨立,政教合一的一個地方性王國,他的國王實行的是一種十分有趣的連名制制度,即父親的名字中最後一個字,即是兒子的姓。他們實行的又是承襲制,即兒子承襲老子的位。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這就出現了父叫盛羅皮,子叫皮羅閣,孫叫閣羅鳳,再往下一直傳下去,鳳伽異、異牟尋,尋閣勸、勸龍晟……。十分有趣,這種聯名制,現在不多了,但一些少數民族中,為了口傳姓氏,尋根問祖的需要,還維持著這種連名制的習慣

古代的南詔人都有些什麼姓氏?

2樓:都要薇笑好嗎

徐家瑞先生在《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一書中對南詔的父子連名與中原文化的淵源關係作了考證。在中國的上古時期,姓是從母的,「姓」者,女生曰姓,是母系社會的體現。「中國古代氏族,皆以母姓為主,如姬、姜、姚、姒等十二姓,皆表母親血統」(《大理古代文化史稿》p.

154)。而這些姓氏的起源則又是以當時族群居住的地名而得,如姬姓居住在姬水,姜姓居住在姜水而得姓。當母系社會崩潰後,父系社會逐步取代母系社會。

在父系社會,為了確定財產的繼承,子女要以父系來表明血緣關係。從母姓向父姓轉化過程中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為「父氏」時期,所謂父氏者,蓋代表父親之地位、財產、官爵。此時還兼用母姓。

如堯姓伊耆,舜姓姚。春秋時的範宣子歷數自己的祖宗:「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範氏。

」中原的這種「父氏」不相連續,最難記憶,故古代「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這是「父氏」的一種形式。「父氏」的第二種形式是連名制,連名制又有兩種形式,一是重名,一是連名。

重名如:共叔段的子孫分為共氏、叔氏、段氏。但這種形式不能表示行輩。

而連名制不但能表示父系,而且可以分行輩。《漢書西羌傳》記羌族中先零一支為純粹的連名制:滇零——零昌。

這種父子連名制在羌族的分支中的各部落民族中儲存比較完整。民族學家在對川西、貴州雲南交界的宣威等地的族譜調查中發現了父子連名的族譜(參見《大理古代文化史稿》p.159—165)。

在雲南的西南地區,即大理地區,以南詔王室的父子連名最為突出。細奴羅—羅盛—盛羅皮—皮羅閣—閣羅鳳—鳳加異—異牟尋—尋閣勸—勸龍晟、勸利晟(同為兄弟)、晟豐佑—佑隆—隆舜—舜化貞。與南詔同時的另外五詔,也存在連名制,(參見《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一書p.

176。)大理地區廣泛存在著父子連名制。對大理地區的父子連名制的詳細考證,參閱張錫祿的《白族文化》一書。

父子重名或連名制是母姓氏族社會向父權社會確立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在中原地區曾經有過很短暫的流行,父姓制的確立,父子連名制在中原地區已無蹤影,但卻在西南少數民族中儲存下來,直至明朝,這種父子連名制的習俗才在大理地區消失。南詔王室的父子連名制,其祖姓蒙。據徐家瑞先生在《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一書中考證,蒙姓乃是巂州大姓。

新唐書載:「貞觀中,樑建方討鬆外蠻斬雙舍,署首領蒙和為縣令」。雙舍之地,在金沙江北。

又云:「巂州新安城傍,有六姓蠻,一曰蒙蠻。」又云:

「貞觀二十二年,鬆外蠻蒙羽入朝。」鬆外蠻中蒙為大姓。且巂州有蒙蠻,想南詔祖先,本巂州蒙蠻,入永昌後以寖強大,遂處自言本哀牢後,以便統治永昌之哀牢夷。

因哀牢為南中所共祖。華陽國志南中志雲:「南中昆明祖之,故諸葛亮為其國譜之。

」(參閱《大理古代文化史稿》p.130)

根據徐家瑞先生的考證,認為南詔的先祖原居住在西昌鹽源一帶。而哀牢夷亦廣泛分佈在永昌、大理、鹽源。南詔的先祖與哀牢夷雜處期間,即所謂的南中諸夷。

南中諸夷與昆明夷,自漢季世,即以哀牢為其共同的祖先,亦以九隆神話為其共同之神話。蒙氏一支入永昌後,以九隆為其遠祖,「自言」本哀牢後。徐家瑞先生認為,此為蒙氏「自言」,而非真正的哀牢夷。

理由是史書上記載的九隆神話,當以南中志和後漢書為正,兩書皆不言九隆之父為何姓,僅言「沉木化為龍」,是龍無姓名。章懷太子注西南夷傳曰:「九隆代代相傳名號不可得而數。

至禁高,乃可記知。」哀牢傳作者楊終是漢代人,對於九隆之祖,尚未詳悉,後人妄改沉木為龍,為蒙伽獨,可知其無稽。而且哀牢傳載禁高以後世系,皆非連名制。

哀牢傳列哀牢世系:禁高—吸—建非—哀牢—桑藕—柳承—柳貌—扈慄。父子皆不連名。

總上所言,南詔先祖蒙氏居今川西地區。據中國近代著名的歷史文化學者顧頡剛、章太炎先生等的考證,認為夏文化的史祖禹出生在川西有一定的史實依據,史載「顓頊之子鯀,生禹於石紐」(竹書紀年),「禹生石紐,今之汶山縣是也」。(陳壽三國志秦宓傳)。

「石紐在蜀西川也」(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參閱《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一書p.14—17)。

至少可以認為,夏民族文化起於西北高原,即陝西、甘肅、青海一帶。向南波動,先流入四川北部汶山一帶,後流入川西南部,金沙江雅龍江之處,然後向金沙江流域波動。大理一帶首先受其影響。

(《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一書p.17)。夏文化通過川西,向滇西南傳播。

蒙氏一支從川西遷移到南詔故地今之巍山縣,此地為哀牢山脈。為在哀牢夷中確立自己的權威,自言本九隆之後,將九隆神話演繹為南詔王室的祖先。但通過歷史文化學者和專家的考證,撥開神話的面紗,使我們看到,大理地區,從南詔到大理國被滅,直至明朝時,在大理地區盛行一時的父子連名制,這一歷史文化現象,與中原文化—夏文化,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關係。

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君王姓什麼

3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姓氏

晉國 姬

魯國 姬

衛國 姬

鄭國 姬

宋國 子

中山國 子

吳國 姬

越國 姒

齊國 姜/田

楚國 羋

燕國 姬

韓國 姬

趙國 贏

魏國 姬

秦國 贏

趙國跟秦國同姓

①以國名為氏。諸侯國君主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如晉重耳即晉文公重耳,以國名晉為氏,重耳為名;魯申即魯僖公申,國名魯為氏,申為名。

②以封地為氏。卿大夫及其子孫以采邑名為氏。如晉國大夫畢萬采地為魏,後世子孫以魏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萬封於韓,以韓為氏。

③以官名為氏。貴族及其子孫以其官名為氏。晉國的林父為步兵組織三行裡中行的軍帥,稱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稱中行偃,以中行為氏;宋國執政卿樂喜(子罕)稱司城子罕,其孫樂祁(子樑)稱司城氏,是以司城為氏。

司徒、司馬、司空、司寇也是此類。

④以職業為氏。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

⑤以居住地為氏。魯莊公子遂住魯東門,稱東門遂(名)、東門襄仲(字),是以東門為氏;宋國樂大心為右師,居於宋桐門,稱桐門右師,是以桐門為氏。諸如東郭、西門、池等等。

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緣關係遠近之稱為氏。周僖王之子虎稱王子虎,其孫稱王孫蘇;鄭穆公之子喜(子罕)稱公子喜,其孫舍之(子展)稱公孫舍之。

⑦以貴族的字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國君的近親三代,公孫之子不屬公族而須另外立氏。這些貴子孫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為其氏。

鄭國公子發字子國,其孫國參(子思)即以「子國」的末字為氏;另有公子,字子駟,其孫以「駟」為氏。以祖父之字為氏最為常見,是得氏通例。

春秋以前,貴族之姓承襲自遠祖,因此百代不變,比較穩定;氏為貴族得自與自己血緣關係較親近的先人,而且還會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者父子兩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命氏,因此會出現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現象。戰國時,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發生根本變革。

這時氏開始轉變為姓,如本屬於姒姓的齊國田氏,至戰國時已以田為姓。以往貴族才有姓,平民僅有名,戰國以後,平民有姓,百姓遂成為民眾的通稱。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貴族的沒落,平民地位的上升。

秦漢以來,姓氏合而為一。《通志·氏族略》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4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贏姓,始祖伯益. 楚國:

羋姓,始祖鬻熊. 田齊:媯姓,田氏,始祖田完.

趙國:贏姓,趙氏,始祖造父. 燕國:

姬姓,始祖召公奭. 魏國:姬姓,魏氏,始祖畢公高. 韓國:

姬姓,韓氏,始祖韓武子萬.

5樓:江北老樵

【春秋時期】

魯國:姬姓

晉國:姬姓

燕國:姬姓

吳國:姬姓

越國:姒姓

楚國:羋姓熊氏

齊國:姜姓呂氏

宋國:子姓

秦國:嬴姓趙氏

樑國:嬴姓趙氏

徐國:嬴姓

奄國:嬴姓

【戰國時期】

趙國:嬴姓趙氏

秦國:嬴姓趙氏

燕國:姬姓

魏國:姬姓魏氏

韓國:姬姓韓氏

楚國:羋姓熊氏

齊國:媯姓田氏

6樓:二零某年

齊國為姜姓,後田氏代齊,為田姓;楚國為羋姓;秦國為贏姓;晉國為姬姓;

7樓:眾星之管理者

周代所有的有爵位的諸侯國,就只有十三個姓:姬姓、姜姓、媯姓、姒姓、子姓、贏姓、己姓、羋姓、董姓、姞姓、風姓。

舉例:姬姓,這個最多,吳國、魯國、魏國、衛國、韓國、燕國、鄭國、曹國等等都是,《荀子·儒效》記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姜姓,主要有姜齊、呂國、許國、紀國等。

媯姓,主要有陳國、息國、田齊等。

姒姓,主要有杞國、越國等。

子姓,主要有宋國、鄧國、朝鮮國等。

嬴姓,主要有秦國、趙國、徐國等。

己姓,主要有莒國。

羋姓,主要有楚國。

董姓,主要有胡國。

姞姓,主要有南燕國。

風姓,主要有任國、顓臾國、宿國等。

中國古代各朝皇帝姓氏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皇帝都姓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1、夏:姒

2、商:子

3、周:姬

4、秦:贏

5、西漢:劉

6、新:王

7、東漢:劉

8、魏:曹

9、蜀漢:劉

10、東吳:孫

11、西晉:司馬

12、前漢:李

13、前趙:劉

14、後趙:石

15、前燕:慕容

16、前涼:張

17、前秦:苻

18、後秦:姚

19、後燕:慕容

20、西秦:乞伏

21、後涼:呂

22、北涼:沮渠

23、南涼:禿髮

24、南燕:慕容

25、西涼:李

26、夏:赫連 (後改劉)

27、北燕:馮

28、東晉:司馬

29、宋:劉

30、齊:蕭

31、樑:蕭

32、陳:陳

33、北魏:拓拔

34、東魏:元

35、西魏::元

36、北齊:高

37、北周:宇文

38、隋:楊

39、唐:李

40、武周:武

41、後梁:朱

42、後唐:李

43、後晉:石

44、後漢:劉

45、後周:郭(後該柴)

46、前蜀:王

47、後蜀:孟

48、吳:楊

49、南唐:李

50、閩:王

51、楚:馬

52、南漢:劉

53、南平:高

54、北漢:劉

56、吳越:錢

57、遼:耶律

58、金:完顏

59、北宋:趙

60、西夏:李

61、大理:段

62、南宋:趙

63、元(蒙古):孛兒只斤

64、明:朱

65、清(後金):愛新覺羅

南詔王姓蒙,始祖叫蒙舍龍。南詔王是什麼族的

醜碧春 六詔,7世紀初,在今雲南洱海地區的六個大的部落,稱為 六詔 蒙巂詔 今巍山縣北及漾濞彝族自治縣地,六詔中偏南 越析詔 今賓川縣地,六詔之東 浪穹詔 今洱源縣地,六詔西北 邆賧詔 今洱源縣鄧川,六詔之西 施浪詔 今洱源青索,六詔東北 蒙舍詔 今巍山縣地,六詔最南 蒙舍詔因其位於諸詔之南,又稱南...

我姓王我的古代姓氏是什麼,我姓王我的古代姓氏是什麼?

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 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下面是幾種王姓的起源。1 出自姬姓 為周平王太孫姬赤之後。周平王在位五十多年,去逝後由太孫赤繼承王位 但不久便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晉國。其子孫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為山西王氏。2 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之後。據 通志 氏族略 所載,殷商王子比干 商...

金字塔是是古代什麼國王的陵幕,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的什麼?

譚壇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隸制國王的陵寢。這些統治者在歷史上稱之為 法老 古代埃及人對神的虔誠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 來世觀念 他們甚至認為 人生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居留,而死後才是永久的享受 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塵世生活的延續。受這種 來世觀念 的影響,古埃及人活著的時候,就誠心備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