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戰中的參加戰鬥人有多少,崖山海戰,為何幾十萬人跳海都不殊死一戰?

時間 2022-02-21 14:15:32

1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崖山海戰十萬人殉國事件,其實很好理解。當時的南宋只剩下崖山這一個地區。崖山海戰敗象出現後,這些沒有戰鬥力的人,如果選擇繼續戰鬥的話,那麼只能是死,況且他們沒有參加過戰鬥,不知道怎麼戰鬥。

2樓:滑思晴

崖山海戰參戰人數中,宋朝方面的軍隊有20萬人,戰船有一千餘艘。宋朝的20萬軍隊是來自各地的勤王軍隊。宋少帝逃到崖山後,各地的勤王軍隊彙集到嶺南的崖山,在這個地方抵禦元軍的進攻。

崖山海戰參戰人數中,元軍的參戰人數有2萬餘人,這兩萬餘人中有很多民族,蒙古人只有1000人,其餘的人中有漢人、金人、契丹人、西夏人等。蒙古在當時已經征服了很多地區,軍隊中民族成分混雜。

宋朝在崖山海戰參戰人數中,雖然有20萬人,但是這20萬人非常混雜, 戰鬥缺乏統一性。當時南宋,被蒙古軍打敗,從浙江逃到福建,又從福建逃到廣東。軍隊人數雖然多,但是都是一些潰敗的軍隊臨時組織起來的,士氣低落。

蒙古在崖山海戰參戰人數中,只有2萬人,但是這2萬人都是精銳士兵,而且當時的蒙古軍隊從浙江一路打到廣東,勢如破竹,士氣高漲。蒙古軍隊的人數雖然少,但是戰鬥力卻非常高。

崖山海戰,為何幾十萬人跳海都不殊死一戰?

3樓:仰望深藍天空

因為大勢已去,皇帝都已經跳了海身亡,他們大多不是專業軍人,見大勢已去,不如自殺免受折辱

4樓:錢多多

當時崖山地區駐守的軍隊,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駐軍,其中很大一部分成員是當地的一些普通百姓。不僅如此,對於這一支「軍隊」而言,他們也沒有相應的軍備設施,就連他們所配備的船隻,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商船。

5樓:涅磐擎天

人要有信仰才能有動力,崖山海戰的時候,十幾萬人看似強大,但已經沒有了主心骨,大多都是一群普通的百姓而已,並沒有殊死一戰的勇氣,而只會選擇逃避式的自殺。

6樓:一本正經聊八卦

駐紮在崖山的部隊戰鬥力很差,跳到海里也許還能生還,但是戰鬥的話肯定會被殺的。

7樓:

就當時情況而言,崖山的守衛軍並不是由**管制的軍隊,很多成員都是當地普通的老百姓,所以沒有太多專業的軍事裝備,根本無法抵抗敵軍。

8樓:海闊天空

因為沒有什麼希望了,戰死還得疼,自殺跳海不會疼,跳下去就行了

9樓:

如果跳海還有活下去的機會,如果拼盡全力共同鬥爭,很大可能慘死。

崖山海戰宋軍那麼多人為何敗給蒙古軍隊

10樓:小芋頭帥哥

原因很多,但主要有

1、宋軍人數並不佔優。對參與這場戰爭的人數有30萬及50萬兩種說法,但據日本方面的記載,宋元雙方投入軍隊50餘萬,其中宋軍20萬,但20萬里還有大量的非戰鬥人員,而元軍的實際戰鬥人員要多於宋軍。

2、宋軍補給跟不上。元軍截斷宋軍水道,宋軍只能喝海水,戰鬥力大大受損。

3、崖山西北的港內雖有南、北兩個出入口,但「其北水淺,舟膠,非潮來不可進」,在退潮時只能有一個出入口,實際上也影響軍事上的進退和機動。而且宋軍把船隻用繩索綁在一起,機動性差。元軍可以各個擊破。

11樓:匿名使用者

從各方面看,雙方的兵力、裝備對比都不可能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特別是宋對元的優勢差距。

宋軍兵力號稱20多萬,實際其中十數萬為非戰鬥人員,各類船隻兩千餘艘(包括非戰鬥船隻);元軍張弘範和李恆有兵力十餘萬(一說為三十萬),戰船數百艘。

其次,在戰略戰術方面,元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只所以會有海戰發生,是因為宋在陸地已無力與元軍抗衡。而古代的所謂水師,不過是地面軍隊的有限延伸而已。

缺乏地面的有力保證,宋方敗局已定。

12樓:匠欣獨運

宋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都是太監宮女文官,真正打仗的少,而且對方將領能征善戰,宋軍一盤散沙當然不是對手。

戰爭經過

進攻趙昺朝廷

祥興二年(2023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漢人投降大將張弘范進攻趙昺朝廷。後來在不久以前攻佔廣州的西夏後裔李恆也帶領援軍也加入張弘範軍。此時宋軍兵力號稱20多萬,實際其中十數萬為文官、宮女、太監崖山海戰示意圖和跟隨朝廷逃難的普通百姓,各類船隻兩千餘艘;元軍張弘範和李恆有兵力兩萬(其中蒙古軍1000人),戰船數百艘。

這時宋軍中有建議認為應該先佔領海灣出口,保護向西方的撤退路線。張世傑為防止士兵逃亡,否決建議,並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點;又將下令千多艘宋軍船隻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並且安排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元軍以小船載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乘風縱火衝向宋船。

但宋船皆塗泥,並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木,以抵禦元軍的火攻。元朝水師火攻不成,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軍吃乾糧十餘日,飲海水之士兵嘔洩。

張世傑率蘇劉義和方興日大戰元軍,張弘範擒張世傑甥韓某,以其向張世傑三次招降不果。

崖山決戰

祥興二年(2023年)二月六日癸未,張弘範預備猛攻,元軍中有建議先用火炮,弘範認為火炮打亂宋陸秀夫背幼帝投海軍的一字陣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張弘範將其軍分成四份,宋軍的東、南、北三面皆駐一軍;弘範自領一軍與宋軍相去裡餘,並以奏樂為以總攻訊號。首先北軍乘潮進攻宋軍北邊失敗,李恆等順潮而退。

元軍假裝奏樂,宋軍聽後以為元軍正在宴會,稍微鬆懈了。

正午時段,張弘範的水師於是正面進攻,接著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以鳴金為進攻訊號。各伏兵負盾俯伏,在矢雨下駛近宋船。兩邊船艦接近,元軍鳴金撤布交戰,一時間連破七艘宋船。

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這時張世傑早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並已經預先和蘇劉義帶領餘部十餘隻船艦斬斷大索突圍而去。

趙昺的船在軍隊中間,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揹著八歲的趙昺投海,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壯烈殉國!《宋史》記載戰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向世人昭示了一個民族寧折不彎,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后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昺的死訊在後亦赴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

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中不幸溺卒於平章山下(約今廣東省陽江市西南的海陵島對開海面)。

13樓:愛伊無痕

1、事實上兵力不足,南宋的殘餘勢力,真正的軍隊已經不多,其餘是後勤人員和家眷,在加上南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被蒙元佔領,現在其補給完全依賴海南島!

宋軍兵力號稱20多萬,實際其中十數萬為非戰鬥人員,各類船隻兩千餘艘(包括非戰鬥船隻);元軍張弘範和李恆有兵力十餘萬(一說為三十萬),戰船數百艘。

2、再加上宋軍內部出現叛徒,有人投降了!

14樓:海文替補家丁

宋軍號稱人多,大部分都是不甘心做蒙古人奴才的百姓,戰鬥力很糟糕。加上指揮官水平也很次。可以說,除了一腔熱血什麼都沒有。

而蒙古軍隊當時恰好是巔峰時期,不但有徵服歐亞的霸氣,還得到了很多漢族部隊的輔佐。雙方實力懸殊。

15樓:水晶宮主人

蒙古軍凶猛強悍,士氣高昂。而宋軍已是強弩之末,士兵也多是臨時招募,戰鬥力低下,士氣低落。

16樓:暴風豹

宋軍非戰鬥人員太多,攜家帶子的,而蒙古軍隊都是軍人。

17樓:匿名使用者

元軍是純戰鬥部隊,宋軍那是最後的朝廷殘餘能有多少戰鬥人員和戰艦?再說了沒有主基地了必輸無疑呀!

18樓:信樂哥灬得永生

因為宋朝的人都是讀書人,沒幾個會打戰的。除非李元霸在(此人在四明山一戰打死十八路反王120萬大軍=6顆原子彈的威力,

19樓:匿名使用者

主基地沒了,分基地也淪陷了,經濟補給也沒了,出兵點也沒了,被逼上島了,還怎麼贏

20樓:紅楓葉落深秋至

等我……下一世。這一世跳海去問問祖先。

崖山海戰宋軍那麼多人為何敗給蒙古軍隊?

21樓:小芋頭帥哥

原因很多,但主要有

1、宋軍人數並不佔優。對參與這場戰爭的人數有30萬及50萬兩種說法,但據日本方面的記載,宋元雙方投入軍隊50餘萬,其中宋軍20萬,但20萬里還有大量的非戰鬥人員,而元軍的實際戰鬥人員要多於宋軍。

2、宋軍補給跟不上。元軍截斷宋軍水道,宋軍只能喝海水,戰鬥力大大受損。

3、崖山西北的港內雖有南、北兩個出入口,但「其北水淺,舟膠,非潮來不可進」,在退潮時只能有一個出入口,實際上也影響軍事上的進退和機動。而且宋軍把船隻用繩索綁在一起,機動性差。元軍可以各個擊破。

淮海戰役英雄錄,淮海戰役中的英雄有誰?

紅色之旅,心靈的洗禮 社會實踐感想 淮海戰役主戰場,雖地處我省蘇北地區,卻記錄著許許多多解放戰爭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記載了他們從事革命事業的深深足跡,傳承著中華民族光榮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心靈的薰陶 踏入跋山紀念館的大門,我們立刻被那種莊嚴 肅穆的氣氛感染,不敢大聲說一句話,生怕擾亂了革命先烈的清...

二戰海戰的幾個疑點,高分求解,來個牛人,高分求解,女友說我不夠爺們什麼意思!

回答1 蘇俄潛艇主要在波羅的海和黑海作戰,受地域限制和淺海反潛網及水雷區影響比較大。不像在大西洋上,德國潛艇在初期經過短暫的單艇遊獵戰術之後,迅速轉為 狼群 戰術,在廣袤的海域內,數艘到十幾艘潛艇統一行動,攻擊英美運輸船隊。而在波羅的海,這種打法根本施展不開。就連單艇襲擊,由於種種不利條件,蘇聯潛艇...

歷史課本上面寫著的甲午海戰鄧世昌和他的戰友都死了。居然課本上寫著他在船上說的話和他如何攻擊敵人

按照鎮遠艦副艦長馬吉芬的回憶,致遠艦有7名生還者。另外鄧世昌落水後,僕從劉忠遊近遞來救生圈,被鄧推開,之後劉生死不詳。所以應該是有親歷者活下來的。 不遇傾城 這其實只是一個合理的推論結果 可以設想在此情此景 鄧世昌為了激勵官軍士氣準備拼死一戰的時候 會說怎麼樣的話 而在後人看來他們確實是以馬革裹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