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想知道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應該先從哪本資料查起呢?
1樓:手拿書本去登山
如果你不是一時心血來潮,那自然可以看很多史料,《裴松之注三國志諸葛亮傳》是第一選擇,陳壽畢竟寫的太簡略。後續可以直接看《資治通鑑》從魏紀看起,也有大量諸葛亮的記載。
如果是剛接觸三國,那麼建議看《三國演義》,是的,演義有虛假改編,但諸葛亮的本質卻沒有偏離,而且歷史脈絡和歷史一樣。況且史書畢竟艱深難解,文字枯澀,讀起來不容易快速瞭解,還是先讀一讀三國演義來的好。
2樓:九元影劇
不可能知道真正的歷史孔明是怎麼樣的,因為歷史是人寫下來的,是人就會帶有主觀性,比如你的一幫朋友當年,你們會討論乙個朋友或乙個你們共同認識的人,應該都會有各自的感覺!就算是是綜合多個人的說法,也可能是還能真實情況下的七八分!還有一些個人內心最深處的東西可能連自己都不能發現!
所以歷史上寫的某個人,可能只是還原部分而已!
3樓:琅琊釣叟
二十四史為正史,其中《後漢書》及《三國志》都有諸葛亮的傳記或資料等。
4樓:網友
瞭解歷史人物,要首先從正史記載上去了解,雖然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書名差不多,但三國演義是通俗**,三國志是正史。
正史中的諸葛亮與野史中的有什麼不同
5樓:自娛自樂說今宵
一、草船借箭。
1、正史:草船借箭,歷史上真有其事,據《三國志》記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
2、野史: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二、六出祁山。
1、正史: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史書記載諸葛亮從祁山出兵伐魏僅有兩次。
2、野史:六出祁山的說法出現於**《三國演義》,由於演義在民間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漸漸成為諸葛亮北伐的代名詞。
三、空城計。
1、正史:事實上,這只是郭衝在註解裡編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戰時司馬懿遠在洛陽,攻克孟達後回駐宛城,和發生地點相隔千里,和諸葛亮對戰的是張郃,孔明見街亭敗績,迅速撤回漢中。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虛構的。
2、野史: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6樓:熙璃
後面的史書是晉國書寫的吧?
諸葛亮寫過哪些著作
7樓:帳號已登出
1、《出師表》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奪取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藉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2、《後出師表》
載於三國時期吳國張儼的《默記》,一般認為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表》(《前出師表》)的姊妹篇。
這篇文章立論於漢賊不兩立和敵強我弱的嚴峻現實,向蜀漢後主劉禪闡明北伐不僅是為實現先帝的遺願,也是關係到蜀漢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議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動搖。全文以議論見長,傳達出一股忠貞壯烈之氣。
3、《誡子書》
這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
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此文曾入選中學語文教材。
4、《兵法二十四篇》
這是重要的蜀漢軍事著作之一。據說為三國時期蜀漢名相諸葛亮晚年時所著,上面記載了諸葛亮幾十年來行軍打仗,治國安邦的經驗。
在五丈原之戰中,諸葛亮在死前曾將此書和造用「連弩」之法等畢生所學傳授給了姜維,使姜維成為了諸葛亮最有力的繼承人。
5、《便宜十六策》
這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蜀漢軍事著作。由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所著的重要兵法。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國治軍原則,為後代的人們所推崇,可謂是千古治國治軍者的經典。
歷史上真有諸葛亮這人麼,歷史上真有諸葛亮這個人嗎?有什麼證據能證明卻有此人
1.歷史真的有諸葛亮,他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2.諸葛亮 181年 234年10月8日 1 字孔明,號臥龍 也作伏龍 漢族,徐州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散文家 書法家 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
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有過交戰嗎
貞觀之風 歷史上的周瑜和諸葛亮沒有交戰,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 三氣周瑜 的任何蛛絲馬跡。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 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 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有。雖然不是演義當中被諸...
被諸葛亮氣死的周瑜,歷史上是否真是這般小氣
歷史上的周瑜,其實說不上小不小氣,周瑜這人太過於追求完美,十分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以至於處處壓抑自己的情緒。在外人看來,周瑜表現的像一個君子,做事名正言順,所以在遇到諸葛亮的時候,周瑜一直在找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來殺掉諸葛亮,除掉這個隱患,只是每次都沒得逞。不是的,周瑜是病死的,而不是被氣死的。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