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異姓王有哪些,明初的異姓王有哪些

時間 2025-05-27 14:25:07

1樓:匿名使用者

1.定南王---孔有德首漏罩。

2.靖南王---耿仲明、耿繼茂(耿 仲 明子 )、耿精忠(耿 繼 茂 子 )

3.平南王---尚可喜、尚搜姿之孝(尚 可 喜 次 子)、尚之信(尚 可 喜 次子)

4.平西王---吳三桂。

5.義者鬧王---孫可望、孫徵淇(孫 可 望 子 )、孫徵淳(孫 徵 淇 弟)

2樓:匿名使用者

清代五位異姓王的分封對明朝廷的瓦解,後金的發展及至清軍入關,定鼎中原,統一全國,起到了極其深遠的作用。但是異姓封王制度的實施,特別是藩王割據局面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與清**政權相頡頏,清廷最終以軍事手段平息了由撤藩引發的戰爭,並廢除了異姓王制度。

有清一代共有五位異姓王,即孫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孫可望。孫可望早已於順治十七年就死了,並於死前奏辭王爵,此次撤藩與之無關。吳三桂滅族、耿精忠京城授首,財產籍沒。

尚可喜因自動撤藩,並斷然拒絕吳三桂的威逼利誘至死不叛,除長子尚之信被賜死、另三子被斬首外,自己善終,榮於生前,譽滿身後,更保全了後人得以永膺天子這眷佑,綿綿長長。孔有德雖在撤藩之前就死了,但其女婿孫延齡跟隨吳三桂叛清,所以家產也被籍沒充公。

異姓王的剪除是以戰爭武力來完成的,那麼失敗者勢必要得到懲罰。目前敘述「三藩」命運的著述繁多,但關於他們在封王之初,於遼東所得財產是如何處置的著述鮮有。本文今簡介遼寧省檔案館保管的相關的部分滿漢文件案檔案:

關於招募吳三桂名下安置盛京官莊的逃人充驛站站丁的檔案(滿文)

關於將耿精忠之子耿雲卓家口遣至打牲烏拉的檔案(滿文)

關於將孔有德屬下楊鳳保等遣至打牲烏拉的檔案(滿文)

關於編莊之定南王屬下英五等率子女棄家逃走的檔案(滿文)

關於將為首抗拒置莊之定南王孔有叢肢塵德所屬楊鳳保等發遣烏拉其餘人等仍置莊的檔案(滲禪滿文)

關於造送遣往烏拉充當牲丁之孔有德屬下楊鳳保等花名清單的檔案(滿文)

關於將定南王孔有德於盛京之人丁編莊的檔案(滿文)

關於查處定南王孔有德在東京及盛京房產的檔案(滿文)

關於查報定南王家產飢基人丁數目及編莊情形的檔案(滿文)

關於查處煽動額丁罷耕之定南王孔有德屬下楊鳳保等的檔案(滿文)

關於尚可喜於海城修建八蜡廟的檔案(可校正《海城縣誌》中的錯誤。)(漢文)

關於尚氏家族會、尚氏祭田等相關的檔案(漢文)

3樓:匿名使用者

造反的那幾個後來。

漢代都分了那些異姓王

4樓:哲哥聊歷史

漢代分封七個異姓王:楚王韓信、趙王張敖、韓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長沙王梁備吳芮。

1、楚王韓信:勢力範圍在江蘇,浙江一帶。

2、淮南王黥布:勢力範圍在安徽,江西一帶。

3、趙王張敖:勢力範圍在河北中部南部,山西南部。

4、韓王韓信:最初在河南中部鄭州,許昌一帶。劉邦認為韓王信封地乃兵家必爭的戰略重地,擔心韓王信日後或會構成威脅,便以防禦北方胡人為名,把韓王信封地遷至太原郡,以晉陽為都。

韓王信上書請求把都城改至馬邑,得到劉邦批准。

5、梁王彭越:勢力範圍在河南東部,山東省西南部,安徽江蘇各一小塊。

6、橡帶毀長沙王吳芮:勢力範圍在湖南。

7、燕王盧綰:勢力範圍在河北北部,北京,行拍天津,遼寧一帶。

清朝有異姓王嗎?有的話是什麼等級的?

5樓:戈壁王兒

在整個有清一代,在滿漢之中封的異姓王屈指可數,非常的少的。

異姓封王,在清朝嚴格說分為生前封王和去世後贈王。

生前封王的一共六王,而且均是漢族。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孫可望、張勳。

去世後贈王的有四位,揚古利、黃芳度、傅恆、福康安,有三位滿洲人,一位漢族人。

蒙古封爵為:1親王,2郡王,3貝勒,4貝子,5鎮國公,6輔國公,7札薩克臺吉,8一等臺吉(塔布囊),9二等臺吉(塔布囊),10三等臺吉(塔布囊),11四等臺吉(塔布囊),12固倫額駙,13和碩額駙,14郡主額駙,15縣主額駙,16郡君額駙,17縣君額駙。

清朝獲封的這幾位異姓王就是親王一級的爵位,但是他們跟八旗的鐵帽子王是有區別的,他們的爵位並不世襲罔替的,也就是說,父親是親王,兒子就是郡王,孫子就是貝勒。

清朝的異姓王非常少,只有清初時的三位,大家都知道的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平南敬親王尚可喜,其餘人的爵位就很低了,洪承疇是二等男爵。

之後漢人的爵位也沒有太高的,曾國藩是一等毅勇侯,李鴻章是一等肅毅伯,左宗棠是一等恪靖伯,這些人都是國家的中流砥柱,但是其歲奉(年薪)居然要比貝子的低一倍,一等侯爵的歲奉為610兩**,而貝子的歲奉卻有1300兩**。

明初的異姓王有哪些

6樓:網友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所封的24個王都是自己的兒子,沒有異姓王。

漢初有哪些異姓王?劉邦分封漢初七大異姓王是哪些

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萘。燕王盧綰。楚王韓信。梁王彭越。劉邦分封漢初七大異姓王是哪些 韓王信 趙王張耳 英布 韓信 彭越 臧荼 吳芮。楚漢戰爭 初期,一些諸侯王被劉邦所滅,但是由於楚強漢弱的格局,迫使劉邦不得不依靠其他諸侯王的支援,於是,他先後封張耳為趙王,英布為淮南王,吳芮為長沙...

漢朝初期分封的異姓王,有誰得到善終了呢?

長沙王吳芮得到了善終,這是因為劉邦需要他來鎮守南方,同時又和張良關係甚好。也因此吳苪成為了八位異姓王中,唯一一位沒有被殺掉也沒有被廢棄的異姓王。不可能有善終的,漢朝初期是為了新生政權的穩定,不讓各個藩王造反,分封各地,集 兵權於己身,最後八王之亂都被平復了,領土,權力全都被統一了。西漢分封了哪些異姓...

跟著李世民創立唐朝的異姓王的將領叫什麼

唐初,分封的異姓王只有一個 羅藝,沒有跟隨李世民創立唐朝,是隋末軍閥。李淵封其為燕郡王,貞觀元年,率軍反唐,進據豳州,後被擊敗,逃往甘肅烏氏,為其部下所殺。羅藝 627年 字子延,襄州襄陽 今屬湖北 人,隋末唐初將領 軍閥,寓居京兆雲陽 今陝西涇陽 隋末任虎賁郎將,駐守涿郡。619年歸唐後,賜其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