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是什麼意思,請解釋一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意思

時間 2021-08-11 16:51:08

1樓:一米八的脖子

意思是:讀書人通曉萬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顯。從物質上豐衣足食,精神上倫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

出自:北宋張載《橫渠語錄》

原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譯文:讀書人通曉萬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顯。從物質上豐衣足食,精神上倫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替歷代聖賢延續行將絕傳的不朽學說,給千秋萬代開創永久太平的偉大基業。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句“為天地立心”。目前比較流行的解釋是,認為天地沒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為天地立心”就是發展人的思維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規律。這是一種誤解。

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詞並不專指自然界。儒家經典《易傳》中有一個關於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傾向於把天、地、人看作一個整體。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間”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個人和人間社會。

張載把社會涵義的“天地”也稱作“天下”。其次,張載並沒有否認“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周易·復卦》的術語,張載作為著名的易學家認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

”(《橫渠易說·上經》)顯然,在天地能夠生成萬物這一意義上,張載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無需人來“立”,否則將不恰當地誇大人的能力。其實,“為天地立心”是指為社會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倫理為核心的精神價值系統。

張載在其著作《經學理窟》中,對“立心”的涵義、方法等內容有集中的論述,如果視而不見,對“立心”的理解則易流於臆斷。在張載看來,“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為天理“能使天下悅且通”,從而使“天下”(社會)必然會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價值。(《正蒙·誠明》)依據這些資料來看,“為天地立心”的涵義很清楚,其重點不在認識論,而在價值論。

第二句“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眾,“命”指民眾的命運。這涉及儒家一直關注的“安身立命”問題。

史稱,張載“喜論命”。“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運。歷史上長期流行的是命定論,認為人只能聽憑命運的擺佈。

然而張載卻認為,只要通過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夠在精神價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運從而賦予生命以意義。因此,“為生民立命”是說為民眾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確立生命的意義。

第三句“為往聖繼絕學”。“往聖”,指歷史上的聖人。儒家所謂聖人,其實就是指人格典範和精神領袖。

“絕學”,指中斷了的學術傳統。理學家普遍認為,儒家學統自孟子之後就中絕了,所以要努力恢復。張載繼承“絕學”,卻並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創新,在他的學說中有不少內容是六經所未載、前聖所未言的。

第四句“為萬世開太平”。“太平”、“大同”等觀念,是周公、孔子以來的社會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覯等人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過“致太平”的主張。

張載不侷限於當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遠的視野展望“萬世”的“太平”基業問題,這是他的不同凡響之處。

對“四為句”的理解,不能脫離宋初的建國背景。趙宋統治者總結國家長期**的經驗教訓,為了重建社會秩序,確立了“以儒立國”的國策。在這種政策環境下,以張載等人為代表的北宋理學家的最大關懷,是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恆的精神基礎,而不是認識“自然界的規律”。

總之,“四為句”涉及社會和民眾的精神價值、生活意義、學統傳承、政治理想等內容。我們可以把張載的“四為句”翻譯成現代漢語: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聖繼承已絕之學統,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

(作者系陝西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3樓:tina變美日記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4句話體現出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 家國情懷和敢為天下先的 奮鬥精神

4樓:由透

向世界輸送正直仁義、誠信善良等美好的價值觀;以人民的生命和利益為先,讓活著的老百姓安居樂業;繼承過往先賢留下的價值很大卻即將失傳的技藝或文化;為國家和世界能夠世代相傳開創太平盛世。

是個人能為社會做貢獻的四個緯度

在此向所有已經做到和正在踐行的中國人民致敬。

5樓:不賣炊餅的武大郎

為天地立心,天地應該意為除了自己之外的一切,心應該意為良知,良知需要時時刻刻擦亮,直到知性知天。立心就是自己追求良知的達到,只有這樣的自己才有可能做到後面的立命和繼絕學。

為生民立命,用自己的良知去為人處事,影響生民、引導生民遵循天理。

為往聖繼絕學是為了在自己離開人世後的生民立命,所以繼應該理解為繼續踐行以往聖人的思想,因為世道的錯誤讓以往聖人的思想被遺忘和誤解,繼絕學可以理解為:發揚光大往聖的學問思想;自己悟透往聖絕學後,衍生出新的學問和思想;自己在參透天理後,通過文字的表達留給後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以求為以後的社會趨向太平儘自己最大的力量。

請解釋一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意思

6樓:為誰為誰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天地確立起生生之心,為百姓指明一條共同遵行的大道,繼承孔孟等以往的聖人不傳的學問,為天下後世開闢永久太平的基業。

張載(2023年—2023年12月6日),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

張載進則為循吏,退則為鄉賢,以實際行動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開拓了儒者擔當新局面。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曾作《聖哲畫像記》一文,從數千年燦若群星的中華歷史偉人中精選32位,作為子孫治學的門徑:

文周孔孟,班馬左莊,葛陸範馬,周程朱張,

韓柳歐曾,李杜蘇黃,許鄭杜馬,顧秦姚王。

其中,“周程朱張”分別指周敦頤,程顥程頤兄弟(被視為一人),朱熹和張載。北宋中期,張載講學關中,他的學術思想被稱為“關學”,與周敦頤的“濂學”、二程的“洛學”、南宋朱熹的“閩學”並稱為宋代的四大學派。

“孟軻死,千年間,得孔子之心傳者,惟周程張朱數人而已矣。”這是中華八百年來的共識,“濂洛關閩”“周程張朱”已成為人們稱謂宋**學的口頭禪,為了押韻,曾國藩將其改為“周程朱張”。

7樓:您輸入了違法字

含義:天地為萬物造化,為天地立心就是說讀書人通曉萬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顯。儒家學說關注生存的狀態,不談怪力亂神,而命有理命和氣命兩個層面,現在來講就是物質和精神,從物質上豐衣足食,精神上倫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

原句來自北宋思想家張載。

張載(2023年—2023年12月6日),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巨集,歷代傳頌不衰。

張載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有《正蒙》、《橫渠易說》等著述留世。

8樓:熱心網友

做人要有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要為天下老百姓多多考慮,並要一生學習聖人所講的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哲理,這樣才能開創萬世太平的局面。

1、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

以此馬一浮先生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2、為生民立命:直接**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

張載所標示的“為生民立命”,實即為“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3、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

4、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

“開”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迴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9樓:清茶半盞

這句話是北宋大儒張橫渠說的。張載(2023年—2023年),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

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巨集,歷代傳頌不衰。

這四句的意思是:為天地確立起生生之心,為百姓指明一條共同遵行的大道,繼承孔孟等以往的聖人不傳的學問,為天下後世開闢永久太平的基業。

第一句“為天地立心”。目前比較流行的解釋是,認為天地沒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為天地立心”就是發展人的思維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規律。這是一種誤解。

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詞並不專指自然界。儒家經典《易傳》中有一個關於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傾向於把天、地、人看作一個整體。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間”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個人和人間社會。

張載把社會涵義的“天地”也稱作“天下”。其次,張載並沒有否認“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周易·復卦》的術語,張載作為著名的易學家認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

”(《橫渠易說·上經》)顯然,在天地能夠生成萬物這一意義上,張載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無需人來“立”,否則將不恰當地誇大人的能力。其實,“為天地立心”是指為社會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倫理為核心的精神價值系統。

張載在其著作《經學理窟》中,對“立心”的涵義、方法等內容有集中的論述,如果視而不見,對“立心”的理解則易流於臆斷。在張載看來,“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為天理“能使天下悅且通”,從而使“天下”(社會)必然會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價值。(《正蒙·誠明》)依據這些資料來看,“為天地立心”的涵義很清楚,其重點不在認識論,而在價值論。

第二句“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眾,“命”指民眾的命運。這涉及儒家一直關注的“安身立命”問題。

史稱,張載“喜論命”。“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運。歷史上長期流行的是命定論,認為人只能聽憑命運的擺佈。

然而張載卻認為,只要通過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夠在精神價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運從而賦予生命以意義。因此,“為生民立命”是說為民眾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確立生命的意義。

第三句“為往聖繼絕學”。“往聖”,指歷史上的聖人。儒家所謂聖人,其實就是指人格典範和精神領袖。

“絕學”,指中斷了的學術傳統。理學家普遍認為,儒家學統自孟子之後就中絕了,所以要努力恢復。張載繼承“絕學”,卻並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創新,在他的學說中有不少內容是六經所未載、前聖所未言的。

第四句“為萬世開太平”。“太平”、“大同”等觀念,是周公、孔子以來的社會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覯等人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過“致太平”的主張。

張載不侷限於當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遠的視野展望“萬世”的“太平”基業問題,這是他的不同凡響之處。

對“四為句”的理解,不能脫離宋初的建國背景。趙宋統治者總結國家長期**的經驗教訓,為了重建社會秩序,確立了“以儒立國”的國策。在這種政策環境下,以張載等人為代表的北宋理學家的最大關懷,是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恆的精神基礎,而不是認識“自然界的規律”。

總之,“四為句”涉及社會和民眾的精神價值、生活意義、學統傳承、政治理想等內容。我們可以把張載的“四為句”翻譯成現代漢語: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聖繼承已絕之學統,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

為天地立新,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覺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主要說的就是復周禮以開太平,但士官不順,才華抱負無以施展,只能講學著書,造道家中。這四句話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懷,也最能開顯儒者的器識與巨集願,因而也可說是人類教育最高的嚮往。1 為天地立心 天地本無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萬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

混沌天地是什麼意思,混沌是什麼意思?

中國民間傳說中指盤古開天闢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團的狀態。 首先要提一下的是,什麼叫 天地玄黃 易 坤 曰 天玄地黃。小爾雅 中曰 玄,黑也。說文 中曰 黑而有亦色者為玄。很顯然 天玄地黃 或 天地玄黃 這兩句話的直接意思就因該是 天的顏色是黑的,地的顏色是黃的。有學者認為這兩句話能作為經典流傳幾千年,其...

天地無情,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

北境陌上子 原話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整句話意思是 天地沒有好惡的意識。一種普遍的理解是 老天並不仁慈,只把萬物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 然而聯絡上下文,這種理解有失偏頗。另一種理解則是認為老子想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通俗點說 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