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園介紹,蘇州拙政園的特點及詳細介紹

時間 2022-03-14 14:45:20

1樓:匿名使用者

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

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23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地方水鄉特色。

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園林特點:

以水見長

據《王氏拙政園記》和《歸園田居記》記載,園地「居多隙地,有積水亙其中,稍加浚治,環以林木」,「地可池則池之,取土於池,積而成高,可山則山之。池之上,山之間可屋則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園利用園地多積水的優勢,疏浚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彌的個性和特色。

拙政園中部現有水面近六畝,約佔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用大面積水面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廣林茂」的特點。

早期拙政園,林木蔥鬱,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園林中的建築十分稀疏,僅「堂

一、樓一、為亭六」而已,建築數量很少,大大低於今日園林中的建築密度。竹籬、茅亭、草堂與自然山水溶為一體,簡樸素雅,一派自然風光。拙政園中部現有山水景觀部分,約佔據園林面積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兩座島嶼,山頂池畔僅點綴幾座亭榭小築,景區顯得疏朗、雅緻、天然。這種佈局雖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園的風範。

庭院錯落

拙政園的園林建築。早期多為單體,到晚清時期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表現在廳堂亭榭、遊廊畫舫等園林建築明顯地增加。

中部的建築密度達到了16.3%。其次是建築趨向群體組合,庭院空間變幻曲折。

如小滄浪,從文徵明拙政園圖中可以看出,僅為水邊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會館時期,這裡已是一組水院。由小飛虹、得真亭、志清意遠、小滄浪、聽松風處等軒亭廊橋依水圍合而成,獨具特色。

水庭之東還有一組庭園,即枇杷園,由海棠春塢、聽雨軒、嘉實亭三組院落組合而成,主要建築為玲瓏館。在園林山水和住宅之間,穿插了這兩組庭院,較好地解決了住宅與園林之間的過渡。同時,對山水景觀而言,由於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間的對比襯托,主體空間顯得更加疏朗、開闊。

這種園中園式的庭院空間的出現和變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與園林面積縮小有關。光緒年間的拙政園,僅剩下了1.2公頃園地。

與蘇州其他園林一樣,佔地較小,因而造園活動首要解決的課題是在不大的空間範圍內,能夠營造出自然山水的無限風光。這種園中園、多空間的庭院組合以及空間的分割滲透」、對比襯托;空間的隱顯結合、虛實相間空間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間的欲放先收、欲揚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間的侷限,收到小中見大的效果,從而取得豐富的園林景觀。這種處理手法,在蘇州園林中帶有普遍意義,也是蘇州園林共同的特徵。

花木為勝

拙政園向以「林木絕勝」著稱。數百年來一脈相承,沿襲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園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觀取自植物題材,如桃花片,「夾岸植桃,花時望若紅霞」;竹澗,「夾澗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瑤圃百本,花時燦若瑤華。

」歸田園居也是叢桂參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蘚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蘭如雪。杏花盛開,「遮映落霞迷澗壑」。

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錦帳重疊。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獨傲冰霜。

有泛紅軒、至梅亭、竹香廊、竹郵、紫藤塢、奪花漳澗等景觀。截至2023年,拙政園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觀取勝的傳統,荷花、山茶、杜鵑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僅中部二十三處景觀,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為主景的景觀。

如遠香堂、荷風四面亭的荷(「香遠益清」,「荷風來四面」);倚玉軒、玲瓏館的竹(「倚楹碧玉萬竿長」,「月光穿竹翠玲瓏」);待霜亭的桔(「洞庭須待滿林霜」);聽雨軒的竹、荷、芭蕉(「聽雨入秋竹」,「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玉蘭堂的玉蘭(「此生當如玉蘭潔」);雪香雲蔚亭的梅(「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聽松風處的鬆(「風入寒鬆聲自古」),以及海棠春塢的海棠,柳蔭路曲的柳,枇杷園、嘉實亭的枇杷,得真亭的鬆、竹、柏等等。

2樓:dxz88e有回必應

拙政園位於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23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地方水鄉特色。

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園林特點:

以水見長

據《王氏拙政園記》和《歸園田居記》記載,園地「居多隙地,有積水亙其中,稍加浚治,環以林木」,「地可池則池之,取土於池,積而成高,可山則山之。池之上,山之間可屋則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園利用園地多積水的優勢,疏浚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彌的個性和特色。

拙政園中部現有水面近六畝,約佔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用大面積水面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廣林茂」的特點。

早期拙政園,林木蔥鬱,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園林中的建築十分稀疏,僅「堂

一、樓一、為亭六」而已,建築數量很少,大大低於今日園林中的建築密度。竹籬、茅亭、草堂與自然山水溶為一體,簡樸素雅,一派自然風光。拙政園中部現有山水景觀部分,約佔據園林面積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兩座島嶼,山頂池畔僅點綴幾座亭榭小築,景區顯得疏朗、雅緻、天然。這種佈局雖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園的風範。

庭院錯落

拙政園的園林建築。早期多為單體,到晚清時期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表現在廳堂亭榭、遊廊畫舫等園林建築明顯地增加。

中部的建築密度達到了16.3%。其次是建築趨向群體組合,庭院空間變幻曲折。

如小滄浪,從文徵明拙政園圖中可以看出,僅為水邊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會館時期,這裡已是一組水院。由小飛虹、得真亭、志清意遠、小滄浪、聽松風處等軒亭廊橋依水圍合而成,獨具特色。

水庭之東還有一組庭園,即枇杷園,由海棠春塢、聽雨軒、嘉實亭三組院落組合而成,主要建築為玲瓏館。在園林山水和住宅之間,穿插了這兩組庭院,較好地解決了住宅與園林之間的過渡。同時,對山水景觀而言,由於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間的對比襯托,主體空間顯得更加疏朗、開闊。

這種園中園式的庭院空間的出現和變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與園林面積縮小

蘇州拙政園的特點及詳細介紹

3樓:e酒醉思紅顏

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來,拙政園幾度分合,或為「私人」宅園,或做「金屋」藏嬌,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許多誘人探尋的遺蹟和典故。[1]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23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

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一座園林專題博物館。

[2]2023年3月,拙政園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被國家計委、旅遊局、建設部列為國家級特殊遊覽參觀點。202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23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4樓:我愛種花

拙政園的特點是:園林的分割和佈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間進行分割,充分採用了借景和對景等造園藝術,因此拙政園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說拙政園是蘇州四大名園之首。

拙政園是中國園林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公元2023年)因有江南才子文徵明參與設計,文入氣息尤其濃厚,處處詩情畫意。園以水景取勝,平淡簡遠,樸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園林疏朗典雅的古樸風格。

景區分為東、中、西三部,另有原住宅處於2023年建成蘇州園林博物館對外開放,這亦是中國首家園林專題館。

園林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拙政園更是中國造園的、經典之作,與故宮、長城、孔廟、秦兵馬湧、布達拉宮等同屬國寶,亦是世界文化的瑰寶。

近年來,拙政園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內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兩季舉辦杜鵑花節和荷花節;花姿爛漫,清香遠溢,使素雅幽靜的古典園林充滿了勃勃生機。

拙政園西部的盆景園和中部的雅石齋分別展示了蘇派盆景與中華奇石,雅俗共賞,陶冶情操。到人間天堂蘇州,怎能不遊拙政園。

遊任何一個園林都儘量選在人少的時間,這樣才能讓你靜下心來品味,從各個角度觀察,才能體會出她在平凡的表面下隱藏的深厚蘊含。

蘇州拙政園位於蘇州市區東北街, 始建於明正德四年(2023年)。拙政園 的亭臺樓閣臨水而建,波光粼粼,花紅 柳綠,一派江南水鄉韻味,是江南古典 園林建築藝術的代表作。素有「名冠江 南」、「勝甲東吳」之稱,全園分東、 中、西三部分。

5樓:匿名使用者

以水見長

據《王氏拙政園記》和《歸園田居記》記載,園地「居多隙地,有積水亙其中,稍加浚治,環以林木」,「地可池則池之,取土於池,積而成高,可山則山之。池之上,山之間可屋則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園利用園地多積水的優勢,疏浚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彌的個性和特色。

拙政園中部現有水面近六畝,約佔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用大面積水面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廣林茂」的特點。

自然典雅

早期拙政園,林木蔥鬱,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園林中的建築十分稀疏,僅「堂

一、樓一、為亭六」而已,建築數量很少,大大低於今日園林中的建築密度。竹籬、茅亭、草堂與自然山水溶為一體,簡樸素雅,一派自然風光。拙政園中部現有山水景觀部分,約佔據園林面積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兩座島嶼,山頂池畔僅點綴幾座亭榭小築,景區顯得疏朗、雅緻、天然。這種佈局雖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園的風範。

庭院錯落

拙政園的園林建築。早期多為單體,到晚清時期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表現在廳堂亭榭、遊廊畫舫等園林建築明顯地增加。

中部的建築密度達到了16.3%。其次是建築趨向群體組合,庭院空間變幻曲折。

如小滄浪,從文徵明拙政園圖中可以看出,僅為水邊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會館時期,這裡已是一組水院。由小飛虹、得真亭、志清意遠、小滄浪、聽松風處等軒亭廊橋依水圍合而成,獨具特色。

水庭之東還有一組庭園,即枇杷園,由海棠春塢、聽雨軒、嘉實亭三組院落組合而成,主要建築為玲瓏館。在園林山水和住宅之間,穿插了這兩組庭院,較好地解決了住宅與園林之間的過渡。同時,對山水景觀而言,由於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間的對比襯托,主體空間顯得更加疏朗、開闊。

這種園中園式的庭院空間的出現和變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與園林面積縮小有關。光緒年間的拙政園,僅剩下了1.2公頃園地。

與蘇州其他園林一樣,佔地較小,因而造園活動首要解決的課題是在不大的空間範圍內,能夠營造出自然山水的無限風光。這種園中園、多空間的庭院組合以及空間的分割滲透」、對比襯托;空間的隱顯結合、虛實相間空間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間的欲放先收、欲揚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間的侷限,收到小中見大的效果,從而取得豐富的園林景觀。這種處理手法,在蘇州園林中帶有普遍意義,也是蘇州園林共同的特徵。

花木為勝

拙政園向以「林木絕勝」著稱。數百年來一脈相承,沿襲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園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觀取自植物題材,如桃花片,「夾岸植桃,花時望若紅霞」;竹澗,「夾澗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瑤圃百本,花時燦若瑤華。

」歸田園居也是叢桂參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蘚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蘭如雪。杏花盛開,「遮映落霞迷澗壑」。

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錦帳重疊。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獨傲冰霜。

有泛紅軒、至梅亭、竹香廊、竹郵、紫藤塢、奪花漳澗等景觀。至今,拙政園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觀取勝的傳統,荷花、山茶、杜鵑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僅中部二十三處景觀,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為主景的景觀。

如遠香堂、荷風四面亭的荷(「香遠益清」,「荷風來四面」);倚玉軒、玲瓏館的竹(「倚楹碧玉萬竿長」,「月光穿竹翠玲瓏」);待霜亭的桔(「洞庭須待滿林霜」);聽雨軒的竹、荷、芭蕉(「聽雨入秋竹」,「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玉蘭堂的玉蘭(「此生當如玉蘭潔」);雪香雲蔚亭的梅(「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聽松風處的鬆(「風入寒鬆聲自古」),以及海棠春塢的海棠,柳蔭路曲的柳,枇杷園、嘉實亭的枇杷,得真亭的鬆、竹、柏等等。

請問蘇州的獅子林和拙政園哪個更好些

敖 拙政園分為3部,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夏日可以觀賞荷花,其他3個季節可以觀賞到池塘的倒影,達到人與自然的合一,體現了陸龜蒙的高尚情操,不與 汙吏同流合汙,那邊有些石頭也是極其珍貴的,是太湖石,經過長期的沖刷形成,有美好的寓意。而獅子林是以假山為主,拙政園和獅子林是各有各的精髓所在。各有特色,獅子林...

誰能詳細的介紹一下宋氏家族,宋氏家族詳細介紹!求各位大俠救急啊!

宋氏家族是近代中國一個舉世矚目的家庭,其影響力之深之大之最,鮮有望其項背者。在宋家王朝的世界裡,金錢 權力 政治貫穿其中,大姐宋靄齡嫁給了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孫裔孔祥熙,這個孔聖人的後代曾任 財政部長 行政院長。二姐宋慶齡是孫中山夫人,後來又當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排行第三的宋子文亦當過財政部長與...

李煜的詩詞及李煜的詳細介紹

笙殤 李煜 937 978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南唐中主第六 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 961年 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 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 97 4年 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