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 秦漢時代,以函谷關 崤山為界,稱其西部地區為稱其東部地區為

時間 2022-07-23 15:30:30

1樓:

【山東】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崤山為標準的「山東」。

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

」《過秦論》:「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關東】古代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曹操《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指潼關以東地區。

【關西】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赤壁之戰》:「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項羽滅秦後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關中】所指範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

2樓:火炎炎燚

戰國、秦漢時代,以函谷關、崤山為界,稱其西部地區為(關中),稱其東部地區為(山東)

3樓:默默戀念

稱其西部地區為關內、山西、關中、秦州、秦川

稱其東部地區為關外、山東、關東

先秦文學中經常出現的「關」和「山」,它們是

4樓:匿名使用者

1全部d函谷關和崤山

「關」多指函谷關。

「山」多指崤山。

先秦時代,以函谷關、崤山為界,稱其西部地區為關中,東部為山東。戰國時,秦與六國爭鋒。函谷關、崤山以西為三秦之地,以東則是六國。

蘇秦所謂「合縱」即六國聯合抗秦的外交戰略,因六國於秦以東縱向佈列;張儀所謂「連橫」,也就是六國和秦國之間的妥協性外交戰略,由秦至六國自西而東,是為「橫」。鑑於先秦時的這種諸國爭雄的東西對抗、縱橫博弈格局,函谷關、崤山在政治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上的標誌性意義才成為一時的廣泛共識。

5樓:雷暴世紀

當然是d,知道劉邦和項羽的事情吧?那麼你就知道了。

6樓:於門澤

d.......................

滿分!!!如果你是文化常識高手的話!全寫出來就給你!

地區簡稱

崤山和函谷關在什麼地方啊?

7樓:文史一家人

崤山,以古崤縣得名,又稱嶔崟山、餚山,古代地名,在河南省西部,洛寧縣西北,長安(今陝西省西安)、洛陽之間的黃河流域。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因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

崤山與函谷關並稱崤函,是中國古代軍事戰略重地,以地勢險峻、關隘堅固、易守難攻著稱。天下「九塞」之一。兩千多年來,崤函地區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8樓:匿名使用者

在今天的河南省靈寶市境內。

9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是山,一個是跟嘉峪關差不多的東西。。。

10樓:簞一公子

秦魏函谷在靈寶,漢函谷在新安

秦漢時代,人們說的"關中"指哪一帶

11樓:老喬瞎叨叨

關中 - 簡介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後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

《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過秦論》:

「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關中地處陝西渭南潼關以西到寶雞市寶雞峽以東的地區,即現在的西安市、銅川市、寶雞市、咸陽市和渭南、楊凌一代地區。關中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溫和,《史記》中稱其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和「四塞之國」。

自西周起,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此外,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文明的搖籃是在渭河流域,關中地區不僅是歷史上最早稱為「天府」的地方,也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前漢書》第40卷記載,張良建議劉邦定都關中時說:

「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成都平原被稱為「天府」約在公元208年,諸葛亮所作的《隆中對》提到蜀地是「天府之土」,比關中稱「天府」晚了500多年。而把四川稱作「天府之國」最早見於陳子昂所寫的文章中,此時已比關中稱「天府之國」晚了800多年。

從先秦到元明時期,關中地區都曾被稱作「天府」或「天府之國」,但清代以後,再也沒有人把關中地區與「天府之國」聯絡起來了。

12樓:星宮莓

關中,或關中平原,指中國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約500米,又稱關中盆地,其北部為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山地、秦巴山脈,為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後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 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關中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溫和,《史記》中稱其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和「四塞之國」。

自西周起,先後有12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此外,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文明的搖籃是在渭河流域(關中)。從神話、傳說和考古發掘看,出自中國西部的炎帝和黃帝是公認的最早聖王和「人文初祖」。

炎帝、黃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關中地區。經考古發掘證實,關中是華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發源地之一。 這裡有數十萬年前的藍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

如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和寶雞鬥雞臺等地是我國最早的原始農業發祥地,形成了最早的農耕、房屋建築、織布、製陶等生產技術,甚至還創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國最早文化的實證,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農漁工具、最早的陶窯、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築、出自何家灣的最早的骨雕人頭像等等。關中平原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文明搖籃,也是整個亞洲最重要的人類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13樓:匿名使用者

關中就是現在的陝西南部地區,就是西安附近。

14樓:唯一的

秦漢時期的疆域主要還是集中在黃河流域,那時候與西北的匈奴主要是被黃河中游隔著,而這一代的地區主要是以長安為首的一片關口區域,所以關中地區就是陝西甘肅一帶

15樓:

1,關中指渭河平原,即後世所謂秦川(關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2,關中指秦嶺以北的秦地,包括今天的陝北地區 (三分關中,立秦三將)3,關中指包括巴蜀在內的餚函以西的西部地區(分關中為四國)關中本來是指秦人賴以崛起的關中平原,後來隨著秦的疆域不斷擴充套件,關中也擴大到包括今陝北、隴東和巴蜀在內的整個西部地區,可以稱其為「大關中」。

16樓:匿名使用者

函谷關周圍一帶,即過去的京兆、扶風等三輔之地

17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秦漢時代,人們說的"關中"是指函谷關之中,也即函谷關為界的以西地區。

最早提及並大量使用此關中名的,是西漢時期的《史記》。粗略檢索可見,《史記》中提及「關中」地名四十餘次。其中所記年代最早的一處,是《秦始皇本紀》中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的一條,文中說:

「始皇為微行咸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武士擊殺盜,關中大索二十日。」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五年紀事中,提到始皇在各地大造行宮時說:「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這裡的「關中」和「關外」,就是以函谷關為界來劃定的。

「關外」固然指的是函谷關之外,而「關中」指的也是函谷關之中。

《高祖本紀》中鴻門宴之前的一段描述,也驗證「關中」指的也是函谷關之中。「或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

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計,從之。十一月中,項羽果率諸侯兵西,欲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

十二月中,遂至戲。」在這段話中,「關中」、「函谷關」兩詞頻繁出現,可證在楚漢之際,所謂的「關中」,就指的是以函谷關為界的以西地區。

18樓:匿名使用者

關中,指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渭河流域一帶),平均海拔約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渭河谷地,關中盆地,關中平原等稱呼,其北部為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盆地、秦巴山脈,為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後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 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

《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過秦論》:

「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

關中地處陝西渭南潼關以西到寶雞市寶雞峽以東的地區,即現在的西安市、銅川市、寶雞市、咸陽市和渭南、楊凌一代地區。關中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溫和,《史記》中稱其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和「四塞之國」。自西周起,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

此外,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文明的搖籃是在渭河流域,關中地區不僅是歷史上最早稱為「天府」的地方,也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前漢書》第40卷記載,張良建議劉邦定都關中時說:「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

」成都平原被稱為「天府」約在公元208年,諸葛亮所作的《隆中對》提到蜀地是「天府之土」,比關中稱「天府」晚了500多年。而把四川稱作「天府之國」最早見於陳子昂所寫的文章中,此時已比關中稱「天府之國」晚了800多年。從先秦到元明時期,關中地區都曾被稱作「天府」或「天府之國」,但清代以後,再也沒有人把關中地區與「天府之國」聯絡起來了。

秦漢時代,人們說的「關中」是指哪一帶?

19樓:匿名使用者

關中 - 簡介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後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

《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過秦論》:

「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關中地處陝西渭南潼關以西到寶雞市寶雞峽以東的地區,即現在的西安市、銅川市、寶雞市、咸陽市和渭南、楊凌一代地區。關中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溫和,《史記》中稱其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和「四塞之國」。

自西周起,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此外,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文明的搖籃是在渭河流域,關中地區不僅是歷史上最早稱為「天府」的地方,也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前漢書》第40卷記載,張良建議劉邦定都關中時說:

「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成都平原被稱為「天府」約在公元208年,諸葛亮所作的《隆中對》提到蜀地是「天府之土」,比關中稱「天府」晚了500多年。而把四川稱作「天府之國」最早見於陳子昂所寫的文章中,此時已比關中稱「天府之國」晚了800多年。

從先秦到元明時期,關中地區都曾被稱作「天府」或「天府之國」,但清代以後,再也沒有人把關中地區與「天府之國」聯絡起來了。

戰國時代千乘之國是哪,戰國時代千乘之國是哪五個

戰國 這個名詞,今人多用來代表春秋以後至秦統一前的歷史時代,而古人起初則是專指當時活動於中原及附近區域的那些諸侯國家 狹義的說法僅指七雄,見 戰國策 趙策三 今取古之為萬國者,分以為戰國七。戰國策 燕策一 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廣義的說法則把中山 宋 魯 衛幾個中等邦國包括進去,如劉向 戰國策...

戰國時代齊魏之間有哪些戰爭,戰國時期都有哪些國家?

369369在路上 戰爭是圍魏救韓,計策 減灶增兵之計,即減少做飯的鍋卻暗中增加兵力。齊國陣營是田忌和孫臏,魏國陣營是龐涓,此戰役中龐涓戰死。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齊魏發生2次大戰 1 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發生在公元前353年。齊威王就命田忌為將,讓孫臏當軍師,居輜車中,坐以為計 孫臏在魏國時被龐涓謀害受...

為何被視為中國歷史「軸心時代」的春秋戰國時代思想呈現繽紛的特色

春秋時周天子已失去對諸侯的控制能力,諸侯國 不尊王命 還借周天子的名義互相攻伐,齊桓公 狹天子以令諸侯 孔子說的 禮崩樂壞 時代,戰國時士大夫能操縱諸侯王甚至謀反篡位。社會動盪帶來思想上解放,諸侯爭霸使各種人才有晉身施展的機會,所以才會有百家爭鳴。反之統一集權的時代思想受到壓抑,因為思想解放威脅到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