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正六品的官職有哪些就行介紹下幹什麼的

時間 2021-05-05 14:44:58

1樓:無禕月

我的資料**是《明史》。

正六品的**,軍隊一系沒總結過,不論;文官系列也沒有總結完全,就我總結過的,有:

六部的主事,都察院經歷司的經歷,大理寺的寺正,詹事府的府丞,左春坊的左中允,太常寺的寺丞,太僕寺的寺丞,尚寶司的司丞,欽天監的監副,地方府的通判......

六部主事,是六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之下最大的官,往下還有六部司務、戶部照磨所的照磨還和檢校。以上提到的都是有品級的官僚之一。主事應該算是隻做執行的辦事人員中最高一級的,根據上級決定,組織人手執行。

相當於現在**部委裡的處級正職。

大理寺寺正,大理寺是主管審案的,全國的刑事民事案件的審理,都是首先向大理寺報告,地位相當於現在最高法。寺正上面還有正三品與六部侍郎平級的大理寺卿以及正四品與國子監祭酒平級的大理寺少卿。寺正,也是相當於處級正職,管理日常事務,並執行上級決定。

不屬於部門決策層。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下面某個處級單位的主管。

府通判,這個職位不是必須有的,大概是省會才會有。府的行政級別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就是各省會城市一類。知府是主官,正四品;其外還有正五品的同知和正七品的推官。

雖然如此,明代的地方**職責有點亂。除了通常的這些官以外,還有督查院一系自上而下。通判的職責是輔助知府管理政務,有點像是後來的師爺。

整個府的政治,知府掌總,同知查漏補缺,通判主要負責分派任務。

侍讀學士、侍講學士還有國子監司業,都不是正六品,是從五品。

2樓:啊啊得人餓

明代 大理寺正,詹事府丞,中允,侍講,侍讀,國子監司業,尚寶司丞,太僕寺丞,京知縣,都指揮使司經歷,通判,上林苑、欽天監副,五官正,太醫院判,兵馬指揮,所鎮撫,百戶,典仗,審理正,神樂觀提點,長官司長官,副招討,宣撫司僉事。

文官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武官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通判 相當於市委書記。 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稱。宋初,為了加強對地方官的監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職權過重,專擅作大,宋太祖創設「通判」一職。

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輔佐郡政,可視為知州副職,但有直接向皇帝報告的權力。知州向下屬釋出的命令必須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與知州聯署之故。通判的差選,初由朝廷選京官任職,後改由轉運使、制置使及提舉司等監司奏闢。

通判之掌除監州外,凡兵民、錢穀、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皆可裁決,但須與知州通籤文書施行。通判是兼行政與監察於一身的**官吏。

京 知縣 北京東城區區長就是首都的知縣。普通知縣是七品芝麻官而首都知縣天子腳下。故官升一級,為正六品知縣。相當於。

國子監司業 學官名.隋代以前國子監設定司業,為監內的副長官,協助祭酒主管監務.清代末年廢除。相當於最高學府北大清華的副校長。

古代的官職有一至九品官都分別是些什麼職位?

3樓:__yin為有你

以清朝為例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正二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從二品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侍郎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外務部左右丞

從三品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正四品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外務部左右參議

從四品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正五品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欽天監監正

從五品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宗人府副理事、監察御史、各部員外郎

正六品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歷、宗人府經歷、大理太常寺丞、欽天監監判、五官正、神樂署正、僧錄司善事、道錄司正一

從六品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正七品翰林院編修、內閣典籍、大理寺評事、太常寺博士、典籍、滿洲讀祝官、贊禮郎、太僕寺主薄、鴻臚寺滿洲鳴贊、國子監丞、通政司經歷、知事、兵馬司副指揮、各部寺司庫

從七品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臺郎、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正八品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從八品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正九品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從九品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擴充套件資料

官職升降術語

任職授官

任、授、除、拜、封(用於爵位)、贈(用於追封已故者)徵、闢、薦、舉(多用於布衣作官)、點(用於口語)。

提升職務

抉或(用於由低階到譏級)、進(用於較高職務追加)、起復(恢復原職務)、超遷。

降級免職

罷、免、解(因非嚴重過失而解除職務)、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

調動職務

移、調、徒、量移(調的比原職稍好)、補(由候補而正式上任)

關於兼職

領(以本官兼較低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權(臨時代職)、行(代行某職而尚無此官銜)、(代替無本官的職務)、護(原官短期離職,臨叮守護印信)

4樓:8金蛇郎君

自己參考

明朝一品到九品分別有哪些官職

5樓:不當無名小卒輩

明朝官職設定按品級,官大小要辦其品,自正一品至從九品,共分18個等級。

明朝(**)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

三公(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孤(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六部各設尚書一人,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長)、郎中(司長)、主事等。

[吏部尚書]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選,是吏部的最高長官。明代是正二品,通常稱為天官、冢宰、太宰。

[戶部尚書]戶部的最高長官,主管全國的財政監督、民政事務。正二品官

戶部侍郎]戶部的副長官,為從二品

[禮部尚書]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貢舉的大臣,正二品

[禮部侍郎]禮部副長官,從二品,

[刑部尚書]掌管全國司法和刑獄的大臣,為正二品,

[刑部侍朗]刑部副長官,從二品,

[兵部尚書]統管全**事行政長官,正二品。

[工部尚書]掌管全國水土工和的大臣,正二品,。

[工部侍郎]工部副長官,從二品。

[郎中]在六部中僅次於侍郎的官,是部內各司的主官,正五品。

[員外]「員外」是定額以外添派的人,為五品。

3、督察院:

直屬於皇帝的監察部門

下設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僉督御史(正四品)

都察院是明朝**的司法行政監察機構,明朝部,院同治,院、部權並重,院長官都御史與尚書平級,為正二品。

再往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分管每個省的檢查工作(當時中國分十三個省)十三道監察御史與直

屬於皇帝的六科給事中統稱"科道"屬於言官範疇。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明代為正七品。

[給事中]朝廷中經手章奏,稽察六部百司的官,正五品。

4、六科:

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設督給事中(正七品)、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從七品)。

給事中品級雖低,權利很大,皇帝交給各個衙門辦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登出一次,如果有脫拉

或者辦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報告。六科還可以參與**的選拔,皇帝御前會議,審理有罪

的**。最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還皇帝敕書的權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認為不妥可以封還,不

予執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門的簡稱,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

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法院,是全國最高上訴機關。與督察院、刑部構成了三法司,

[大理寺卿]全國三大司法長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國刑獄的最高長官。

太常寺:主管祭祀

[太常寺卿]掌管宗廟祭祀之事的長官,正三品。

[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副長官,正四品。

[太常博士]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正七品。

光祿寺:主管宴享

太僕寺(兵部在地方設立的牧養軍馬機構)卿2人。

太僕寺卿,太僕寺長官,主管傳達王命、侍從皇帝出入、車馬等職事,正三品。

太僕寺少卿,太僕寺副長官,正四品。

鴻臚寺:「臚」是傳的意思,「鴻臚」是大傳頌的意思。管招待外賓

[鴻臚寺卿]唐代鴻臚寺卿既管朝廷的侍客,又管司儀,明代專管朝廷的朝會儀節,正四品。

[鴻臚寺少卿]鴻臚寺卿的副職,正五品。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負責輔助太子的機構設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設左右春坊,司經局,主簿廳

7、太醫院:

太醫院是管理宮廷及貴族診斷,製藥的,設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醫四

人,從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當於現在國立大學,幹部學院等的綜合,

翰林院的首長稱為翰林學士(正五品),

侍讀學士兩人,侍講學士兩人(從五品),

侍讀、侍講各兩人(正六品),

修撰(從六品)考中狀元后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編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國子監祭酒]公卿、大夫的子弟稱作「國子」,「國子監供祭酒」即國子太學的主官,從四品。

[國子監丞]唐代之後國子監丞為國子監丞國子監內部事務官。明清時期監丞職能是學監的性質,正七品官。

[國子監博士]唐代之後,在國子監中分管教學的**稱作國子監博士及助教。

(地方)布政司,府,州,縣。

承宣布政使司為明地方(省)最高行政長官,布政使 一省之民事財務總管,明朝全國設有13個布政使司

[左右參政、左右參議]明代布政使的下屬**。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務,參政、參議分守各道,並分管糧儲、屯田、軍務、驛傳、水利、撫名等事,一般是正四品。

府: 明朝全國設159府,府按納稅糧分三等:納糧20萬以上為上府,20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無糧的叫地府, 府的長官稱知府,其官正四品,明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長官仍稱尹外,一般都稱知府。

[知府]宋代知府職略高於知州。清代知府為從四品。

[同知]府的副職稱為同知,如一府的主官稱為知府,而府的佐官稱為同知。明清時期,各府同知為正五品。

州:明代的州有兩級別: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屬省,級別與府相同;散州隸屬府,同縣級。

[州牧]唐宋京畿的地方長官稱州牧,正六品官。明代知州已降為與縣略相等到的地方長官,但文字上仍尊稱為州牧,與知縣並稱牧令,正七品。

[知州]州的長官,一般是六品或五品。

知州屬官有同知、通判,分別掌財政、刑法、治安等。

[通判]北宋初年設通判之時,職權幾乎與知州相同,名為佐官,實際上是與知州共同負責,甚至還是知州、知府的監視者。到了南宋,知州職位較輕,通判職位就更輕了。明代知府以下設通判,定為六品官,實際上同知沒有區別。

縣:助手有縣丞、主簿。縣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主簿管全縣糧稅、戶籍。水滸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縣丞一職。

[知縣]縣的最高長官。明代知縣為正七品

[主簿]主簿是主管文書的意思。**卿寺中的主簿是正規的軍事官,唐代列為從七品,其他官署的主簿為

八、九品,縣主簿為九品。

明代的監察御史是幾品官,為啥權利那麼大

太祖實錄 說 吳元年十月壬子 置御史臺及各道按察司。御史臺設左右御史大夫,從一品 御史中丞,正二品。以湯和為左御史大夫,鄧愈為右御史大夫,劉基 章溢為御史中丞。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前代所設御史臺為都察院,長官為左 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 僉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

古代的正二品官是不是相當於現在的省長

燦曉青年 是的,現在的省長相當於封疆大吏,和州牧 轉運使 布政使等官職差不多,也相當於正二品官。二品官在行政級別上相當於省部級正職。官職和官位在現在是匹配的,但在古代不一定匹配,在很多朝代 最高的官都只是三品,不設一二品官。因為古代的官職系統不嚴密的特點,會造成很多特例,所以並非所有的正二品官都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