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才納賢”和“招賢納才”哪個才是成語

時間 2021-05-23 13:44:05

1樓:匿名使用者

“招才納賢”和“招賢納才”都不是成語。

正確的成語寫法應該是“招賢納士”。

成語解釋: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讀音:zhāo xián nà shì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回:這裡有個招賢納士好漢柴大官人。

白話釋義:這裡有個招收賢士的人柴大人。

擴充套件資料近義詞:納士招賢、招賢禮士

1、納士招賢

讀音:nà shì zhāo xián

解釋::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出處: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

白話釋義:早就知道恩澤百姓,又招賢納士殷勤招待。

2、招賢禮士

讀音:zhāo xián lǐ shì

解釋:意思是指廣泛網羅人才。

出處:宋.陳亮《酌古論·曹公》:“光輔漢帝,招賢禮士。”

白話釋義:輔助漢帝,廣泛網羅人才。

2樓:檬懵檬

“招才納賢”和“招賢納才”都不是成語。

成語是:招賢納士

拼音:zhāo xián nà shì

成語解釋: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成語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近義詞:納士招賢、招賢禮士

成語例子:這裡有個招賢納士好漢柴大官人。(明 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回)

古代納賢招賢的故事

3樓:萬事通就是我

千金買骨

千金買骨

戰國時,燕國昭王繼承王位。他打算招納賢士興振邦。他問郭隗:“你看如何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郭隗說:“讓我給您講個故事。”

從前,有個國君願用千金買一匹良馬。可是三年過去,無人入宮獻馬。 後來一位侍臣帶了千金去尋求良馬。

他花了千金買回來的竟是一副良馬骨頭。侍臣說:“這樣,才表明國君尋求良馬的誠意!

”接著,郭隗說:“大王招賢納士,不妨從我開始。”

燕昭王當即重用郭隗。果然,天下賢士雲集燕京。

成語“千金買骨”形容迫切招聘天下賢人。

燕昭王招賢 譯文

4樓:學習資料集錦

燕昭王於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

然誠得賢士以共國①,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

“王必欲致士②,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

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③燕。燕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軼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湣王出亡於外。燕兵獨追北④,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

[註釋]①共國:共同治理國家。②致:招致,引來。③趨:奔赴。④追北:追擊敗北的敵人。

15.解釋下列文言語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卑身厚幣以招賢者( 降低身份,指謙卑 ) (2)孤之願也( 願望 )

(3)燕國殷富( 殷實富足 ) (4)燕王弔死問孤( 慰問 )

16.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

郭隗說:“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納有才能的人,那就從(敬重)我開始,(我這樣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禮遇)何況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們又怎麼會因為與燕國很遠而不來投奔您呢?”

17.從文中看,燕昭王最終能擊敗強齊的原因是什麼?(2分)

我的理解:①招納賢士;②與百姓同甘共苦

18.你覺得閱讀本文在當今有什麼現實意義?(3分)

我的感悟: 人才是取得勝利的法寶,我們必須尊重人才,用好人才,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才能促進我們社會的和諧穩定。

譯文:燕昭王在燕國被齊國打敗這後即位,他禮節謙恭,且準備了豐厚的報酬招納有才能的人。他對大臣郭隗說:

“齊國趁我的國家動亂而突襲打敗了我國,我深知燕國很小,國力不足,不能報(仇)。但有才能很高的人來和我一起管理國家,為先王報仇雪恥,(這)是我的願望。先生(您)看起來就是那樣的人,就請你幫我吧。

”郭隗說:“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納有才能的人,那就從(敬重)我開始,(我這樣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禮遇)何況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們又怎麼會因為與燕國很遠而不來投奔您呢?

”因此昭王給郭隗改建了房子並且將他當作老師。(這之後)樂毅從魏國前往,鄒衍從齊國前往,劇辛從趙國前往,有才能的人爭相投奔燕國。於是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並拜他為師。

訊息傳開,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而來,劇辛也從趙國來了,人才爭先恐後集聚燕國。昭王又在國中祭奠死者,慰問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時候,燕國殷實富足,國力強盛,土兵們心情舒暢願意效命。於是昭王用樂毅為上將軍,和秦楚及三晉趙魏韓聯合策劃攻打齊國,齊國大敗,齊閔王逃到國外。燕軍又單獨痛擊敗軍,一直打到齊都臨淄,掠取了那裡的全部寶物,燒燬齊國宮殿和宗廟。

沒有被攻下的齊國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