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怎麼種植的,小麥如何種植

時間 2021-08-11 17:55:57

1樓:匿名使用者

小麥栽培技術

(一)整地

1、土地平整。

2、土層深厚。

3、結構良好。

4、有機質和養分含量高。

(二)麥田整地技術做到:早、深、鬆、碎、淨、平。

早——前茬收穫後及早整地;

深——適當加深耕作層;

鬆——表面疏鬆通氣不板結;

碎——土渣細小;

淨——及時滅茬,表土無作物根蔸;

平——地面平整,廂平溝直。

(三)施肥

1、小麥施肥特性

(1)小麥對氮、磷、鉀吸收:

氮素在小麥籽粒中佔乾重2.2%,是構成細胞原生質的重要成分。

磷素在小麥籽粒中佔乾重0.7-0.9%,是核蛋白的組成成分。

鉀素在小麥籽粒中佔乾重0.5-0.6%,是促進碳水化合物合成和運轉。

(2)小麥對氮、磷、鉀的吸收數量(生產100公斤小麥)

純氮:2.75-3.23公斤,折碳銨46.8-54.9斤;

五氧化二磷:0.88-1.39公斤,折過磷酸鈣106-16.7斤;

氧化鉀:2.4-4.0公斤,折氯化鉀14.4-24斤。

(3)小麥與微量元素。小麥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要吸收錳、鋅、銅、硼、鉬等微量元素。

缺錳:小麥葉片柔軟下披,有時出現灰色斑點。

缺鋅:影響小麥分櫱,降低成穗率。

缺硼:雄蕊發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結實率。

缺鉬:小麥植株矮小、穗小、粒少、產量低。

(4)施肥方法

a、生產200-250公斤小麥施肥量(按標準畝):總施氮量為12.5公斤;

生產450-500公斤小麥施肥量(按標準畝):總施氮量為碳銨5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鉀肥10-15公斤,有機質佔60-70%。

b、基肥:標準畝施有機肥2500斤,n、p、k肥佔總肥量的60%。

追肥:追肥佔40%。

(5)種植密度

a、密度與光合生產的關係:小麥生產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轉變成有機質的過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過低,浪費光能,光合產物減少;密度過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產物也增加,通風透光不良,功能葉片死亡提早,光合壽命縮短,合成有機質減少。

b、密度與產量構成因素的關係:種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產量形成的基礎,密度增加時,單位面積的穗數得到提高,但穗粒數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時,穗數減少,但穗粒數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畝基本苗數在15-30萬才是適宜的種植密度。

(6)選用良種。優良品種的特點:產量高,品質好,抗逆性強,產量穩定。當前生產上應用的良種有:鄭麥9023、鄂麥23、鄂麥18、華麥13.

(7)播期、播量及播種方式

a、播期。

冬性品種日平均溫度17-18℃,在10月以後播種;

半冬性品種日平均溫度15-16℃,在10月以前播種;

春性品種日平均溫度13-14℃,在10月底開始播種;

華北地區在9月中旬播種;

華南地區在11月中旬播種;

華中地區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種。

b、播量。一般畝播15-18斤。

c、播種方式。分三種播法:條播、撒播和點播。

小麥的田間管理

一、出苗分櫱階段的生育特點和田間管理

1、生育特點:出苗分櫱階段,自播種出苗開始,到拔節為止。

春性小麥出苗—拔節4葉進入幼穗伸長期;

半冬性小麥出苗—拔節5葉進入幼穗伸長期;

冬性小麥出苗—拔節7-8葉進入幼穗伸長期。

2、栽培特點

(1)要苗齊、苗壯。

(2)爭取早分櫱、早髮根。

(3)達到壯苗越冬。

(4)營養物質積累多,有利於安全越冬,為增產打基礎。

3、管理措施

(1)苗肥:齊苗後追一次速效肥,促進幼苗生長,提早分櫱,一般每畝追尿素5-8斤;

(2)分櫱肥:分櫱肥用量不可過多,防止冬前旺長,降低抗寒能力,一般畝追尿素8-10斤;

(3)臘肥:冬至過後,一般施有機肥2000斤,鞏固冬前分櫱,促進幼穗分化。

(4)化學除草:在播後至出苗前,用25%綠麥隆可溼性粉劑200-300克兌水120斤噴霧,在下雨期間噴藥最好。

(5)壓麥:壓麥一般在越冬期間進行,對生長壯、旺苗進行鎮壓,控上促下,縮短莖基部

一、二節間長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6)防禦凍害:防禦凍害的主要措施有,選用抗寒強的品種,適時播種,培育壯苗,寒潮來前澆水,減輕凍害。

二、拔節孕穗階段的生育特點和田間管理

1、生育特點:拔節孕穗階段包括拔節、孕穗、抽穗等生育時期,屬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期。早春氣溫上升到10℃以上時,小麥開始拔節,拔節後分的櫱一般為無效分櫱。

孕穗以後是小花發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時期。拔節期以莖、葉生長為主,孕穗期以莖、穗生長為主。

2、田間管理:

1追肥。

拔節期:一般每畝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

孕穗期:一般每畝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營養**,促進***官發育。

2清溝排漬。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麥開始拔節,3月份雨水逐漸增多,導致小麥各種病害發生,麥田要注意清溝排漬,降低水位,減輕病害。

3預防倒伏。

a、採用矮桿品種。b、合理應用肥水。c、控制旺長,小麥過旺生長時,可用矮壯素進行防治。

三、抽穗成熟階段的生育特點和田間管理

1、生育特點。本階段指小麥抽穗後的生殖生長時期。長江中下游小麥在4月中旬前後抽穗,抽穗時間大約40天左右。本階段是小麥籽粒形成時期,也是決定小麥粒數的關鍵期。

2、管理措施。

(1)合理排灌。小麥抽穗後,生理需水量增大,是小麥一生中需水的高峰。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相當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為宜。

南方4、5月份多雨,要注意清溝排漬,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濾。

(2)防治病蟲害。小麥生長後期有粘蟲、蚜蟲,赤黴病、白粉病和鏽病危害。

a、蟲害:可用殺蟲劑類農藥進行防治。

b、病害:一是赤黴病的防治。可用多菌靈、敵百蟲混合劑;兼治白粉病的防治。二是鏽病的防治。可用敵鏽鈉或敵鏽酸,稀釋200倍液,兌洗衣粉2兩進行防治。

四、收穫

以上只是給您提供參考,具體情況要看您種植的地區土壤情況和氣候條件等諸多因素來綜合考量的!希望能幫到您!

小麥如何種植

2樓:匿名使用者

1.深耕細翻 施足底肥

對於一般畝產400公斤的田塊,施農家肥10000斤左右,碳銨20~50公斤,磷酸二鉀50斤左右即可,及時深耕,同時在深翻施肥的基礎上,耙耘平整,耙地使大土塊變小,耘地使土塊變碎;為了消滅地下害蟲(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一般採用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

2.選好良種 藥劑拌種

選用適宜本地區種的小麥品種,種子在播前要晒一晒,增加酶的活性,提高發芽率,並用種衣劑加新高脂膜對種子進行藥劑拌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後在背陰堆放6小時後播種。

3.適時播種 合理密植

要根據品種、氣溫、地力等情況適時播種,在適宜的播期內要抓緊時間,縮短播期。合理密植,切當地處理群體與個體的矛盾、穗多和穗大的矛盾,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達到高產穩產。播種量要根據小麥品種說明上的要求和播種時間、地力情況而定。

3樓:匿名使用者

小麥栽培技術(一)整地1、土地平整。2、土層深厚。3、結構良好。

4、有機質和養分含量高。(二)麥田整地技術做到:早、深、鬆、碎、淨、平。

早——前茬收穫後及早整地;深——適當加深耕作層;鬆——表面疏鬆通氣不板結;碎——土渣細小;淨——及時滅茬,表土無作物根蔸;平——地面平整,廂平溝直。(三)施肥1、小麥施肥特性(1)小麥對氮、磷、鉀吸收:氮素在小麥籽粒中佔乾重2.

2%,是構成細胞原生質的重要成分。磷素在小麥籽粒中佔乾重0.7-0.

9%,是核蛋白的組成成分。鉀素在小麥籽粒中佔乾重0.5-0.

6%,是促進碳水化合物合成和運轉。(2)小麥對氮、磷、鉀的吸收數量(生產100公斤小麥)純氮:2.

75-3.23公斤,折碳銨46.8-54.

9斤;五氧化二磷:0.88-1.

39公斤,折過磷酸鈣106-16.7斤;氧化鉀:2.

4-4.0公斤,折氯化鉀14.4-24斤。

(3)小麥與微量元素。小麥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要吸收錳、鋅、銅、硼、鉬等微量元素。缺錳:

小麥葉片柔軟下披,有時出現灰色斑點。缺鋅:影響小麥分櫱,降低成穗率。

缺硼:雄蕊發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結實率。缺鉬:

小麥植株矮小、穗小、粒少、產量低。(4)施肥方法a、生產200-250公斤小麥施肥量(按標準畝):總施氮量為12.

5公斤;生產450-500公斤小麥施肥量(按標準畝):總施氮量為碳銨5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鉀肥10-15公斤,有機質佔60-70%。b、基肥:

標準畝施有機肥2500斤,n、p、k肥佔總肥量的60%。追肥:追肥佔40%。

(5)種植密度a、密度與光合生產的關係:小麥生產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轉變成有機質的過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過低,浪費光能,光合產物減少;密度過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產物也增加,通風透光不良,功能葉片死亡提早,光合壽命縮短,合成有機質減少。

b、密度與產量構成因素的關係:種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產量形成的基礎,密度增加時,單位面積的穗數得到提高,但穗粒數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時,穗數減少,但穗粒數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畝基本苗數在15-30萬才是適宜的種植密度。

(6)選用良種。優良品種的特點:產量高,品質好,抗逆性強,產量穩定。

當前生產上應用的良種有:鄭麥9023、鄂麥23、鄂麥18、華麥13.(7)播期、播量及播種方式a、播期。

冬性品種日平均溫度17-18℃,在10月以後播種;半冬性品種日平均溫度15-16℃,在10月以前播種;春性品種日平均溫度13-14℃,在10月底開始播種;華北地區在9月中旬播種;華南地區在11月中旬播種;華中地區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種。b、播量。一般畝播15-18斤。

c、播種方式。分三種播法:條播、撒播和點播。

小麥的田間管理

一、出苗分櫱階段的生育特點和田間管理1、生育特點:出苗分櫱階段,自播種出苗開始,到拔節為止。春性小麥出苗—拔節4葉進入幼穗伸長期;半冬性小麥出苗—拔節5葉進入幼穗伸長期;冬性小麥出苗—拔節7-8葉進入幼穗伸長期。

2、栽培特點(1)要苗齊、苗壯。(2)爭取早分櫱、早髮根。(3)達到壯苗越冬。

(4)營養物質積累多,有利於安全越冬,為增產打基礎。3、管理措施(1)苗肥:齊苗後追一次速效肥,促進幼苗生長,提早分櫱,一般每畝追尿素5-8斤;(2)分櫱肥:

分櫱肥用量不可過多,防止冬前旺長,降低抗寒能力,一般畝追尿素8-10斤;(3)臘肥:冬至過後,一般施有機肥2000斤,鞏固冬前分櫱,促進幼穗分化。(4)化學除草:

在播後至出苗前,用25%綠麥隆可溼性粉劑200-300克兌水120斤噴霧,在下雨期間噴藥最好。(5)壓麥:壓麥一般在越冬期間進行,對生長壯、旺苗進行鎮壓,控上促下,縮短莖基部

一、二節間長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6)防禦凍害:防禦凍害的主要措施有,選用抗寒強的品種,適時播種,培育壯苗,寒潮來前澆水,減輕凍害。

二、拔節孕穗階段的生育特點和田間管理1、生育特點:拔節孕穗階段包括拔節、孕穗、抽穗等生育時期,屬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期。早春氣溫上升到10℃以上時,小麥開始拔節,拔節後分的櫱一般為無效分櫱。

孕穗以後是小花發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時期。拔節期以莖、葉生長為主,孕穗期以莖、穗生長為主。2、田間管理:

1追肥。拔節期:一般每畝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

孕穗期:一般每畝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營養**,促進***官發育。2清溝排漬。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麥開始拔節,3月份雨水逐漸增多,導致小麥各種病害發生,麥田要注意清溝排漬,降低水位,減輕病害。3預防倒伏。a、採用矮桿品種。

b、合理應用肥水。c、控制旺長,小麥過旺生長時,可用矮壯素進行防治。

三、抽穗成熟階段的生育特點和田間管理1、生育特點。本階段指小麥抽穗後的生殖生長時期。長江中下游小麥在4月中旬前後抽穗,抽穗時間大約40天左右。

本階段是小麥籽粒形成時期,也是決定小麥粒數的關鍵期。2、管理措施。(1)合理排灌。

小麥抽穗後,生理需水量增大,是小麥一生中需水的高峰。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相當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為宜。南方4、5月份多雨,要注意清溝排漬,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濾。

(2)防治病蟲害。小麥生長後期有粘蟲、蚜蟲,赤黴病、白粉病和鏽病危害。a、蟲害:

可用殺蟲劑類農藥進行防治。b、病害:一是赤黴病的防治。

可用多菌靈、敵百蟲混合劑;兼治白粉病的防治。二是鏽病的防治。可用敵鏽鈉或敵鏽酸,稀釋200倍液,兌洗衣粉2兩進行防治。

四、收穫

請問專家如何種植小麥才能高產,怎樣種植小麥才高產

種植技巧 農民種植小麥做好這點,不但抗倒伏還高產,很多人都在用 回答你好,關於你的問題我認為冬小麥想要獲得更高的產量,那就需要注意好施肥才行,它對氮磷鉀的吸收量比較高,因土壤 栽種技術 品種特點等因素也有所轉變。對產量上的要求非常高,也會吸收更多的養分,而在不同的生育期內,它對養分的吸收比例也是有所...

小麥種植過程

一 小麥需肥特性 氮是細胞原生質 葉綠素等的組成成分,充足的氮素可以促進根 莖 葉的生長,增加葉面積和有機物的積累。在幼穗雌雄蕊分化時施氮,可以減少不孕小花而增加粒數。磷是細胞核的重要成分,並參與細胞的合成反應和糖 氮的正常代謝。小麥對磷反應敏感,缺磷會抑制根系發育,分櫱減少,葉色暗綠髮紫,成熟延遲...

冬小麥的施肥,冬小麥種植技術與管理施肥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裡 這句農諺強調的就是基肥的重要性。基肥要施足,同時也要施好。施足基肥,指得要使用是大量農家肥和少量的氮肥 磷肥 鉀肥這樣就可以保證小麥生長的全部營養。市面上有機基肥的 比較昂貴,因此如果農民朋友們想節約投入成本,可以用當年的玉米秸稈等自制有機肥料。基肥要施好,指的是要施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