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退化與荒漠化形勢分析

時間 2021-10-30 03:29:17

1樓:中地數媒

河南省地處**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區。其年均降水560~1300 mm,乾燥度k值0.7~1.

4,屬溼潤—亞溼潤區;自然區劃屬森林草原景觀。據此,本區應無荒漠、沙漠存在。但我省又處於季風氣候區,年降水變率大,多以暴雨形式集中於夏季降水。

省北半部冬、春多大風,蒸發強烈。山丘區與黃土分佈區墾殖強度大,植被破壞嚴重。因此,對照聯合國incd組織關於土地退化與土地沙漠定義,我省又存在土地退化與土地沙漠化現象,不容忽視。

1.土地退化與荒漠化型別

我省的荒漠化(沙漠化)從成因型別可分為水蝕、風蝕和鹽漬化;從形態型別分為石漠化、土漠化、礫漠化、沙漠化與鹽漠化。水蝕即水土流失。它是石漠化、土漠化與礫漠化的主因。

水土流失主要發生于山丘區與黃土分佈區。其面積廣,危害大。風蝕是沙漠化的主因。

它主要發生於黃河沖積平原沙土區和黃土分佈區。該類地區的流沙與沙塵暴危害亦相當嚴重。鹽漬化主要發生於黃河沖積平原低窪易澇地與古決口扇緣地,20世紀80年代以來其危害已漸輕。

根據植被覆蓋情況、土壤侵蝕模數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將水蝕型別荒漠化劃分為9類;根據沙地土質、微地貌形態與植被情況將風蝕型別沙漠化分為4類;根據鹽漬化程度的輕重將鹽漠化分為2類。詳見表10.5.

1。2.河南省土地退化與荒漠化形勢

(1)土壤侵蝕

建國初,我省水土流失面積為6120000 hm2。據2023年遙感調查,我省土壤侵蝕模數大於500 t/a.km2的有6580000 hm2,佔全省面積的40%。

其中,中度侵蝕以上(≥3000 t/a.km2)區1400000 hm2,佔山丘面積的27%。全省山丘區每年流失土壤236 mt,相當於年損失20 cm熟土層耕地97000 hm2。

據2023年釋出的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我省已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97000hm2,尚餘水土流失面積3463000hm2。因毀林毀綠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16000 hm2,全省年流失土120 mt,相當損失耕地24000 hm2。流失n.

p.k養分摺合標肥1 mt。據本次遙感調查,全省因土壤侵蝕(≥500 t/(a.

km2)而發生土地退化山丘區有3634000 hm2,佔2°以上山丘區面積的58.3%。其中,中強度侵蝕以上(≥3000 t/a.

km2)、具荒漠化傾向的地區有3323000 hm2,佔2°以上山丘區面積53.3%。全省水土流失較強的地區為:

表10.5.1 河南省土地退化與荒漠化形勢分析表(遙感調查)

a.黃土區

我省黃土區總面積1656000 hm2。其中,水土流失強烈的黃土覆蓋山、丘、樑、峁區即有962000 hm2,佔黃土區的58%。黃土區是我省水土流失的“第一大戶”,土壤侵蝕模數多大於5000 t/a.

km2。

b.劣地區

劣地指植被稀少、岩石膠結性與持水性均差的低山丘陵或臺地區。地層常由中生代至第三紀泥岩、頁岩、砂礫岩構成,為滑坡多發區;遇暴雨可與表土混合成危害很大的泥石流。典型區域有濟源西南部邵原至小浪底庫區一帶、盧氏盆地、靈寶朱陽盆地與鶴壁臺地等。

c.裸岩山區

依水土流失程度從重到輕排序大致為:嵩箕山、太行-王屋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大別山、桐柏山等山地。其中豫中、豫北山地水土流失最嚴重,豫西次之,豫南較輕。

豫北、豫西山區植被破壞的谷地往往也是泥石流源地。值得重視的是,豫南大別山區因茶、板栗、油桐等經濟林地的開闢,也成為新的嚴重水土流失源。另外,礦業開發區,尤其鋁土礦、金礦、煤礦開發區,也多屬惡性水土流失區。

d.坡耕地

據本次遙感調查,我省2°以上坡耕地有2448000 hm2,佔全省耕地面積的30.18%。坡耕地分佈區有3982000 hm2,佔2°以上土地面積的24.

03%,是我省水土流失的主源地,也是土壤侵蝕、地力下降的直接受害地。其中:2°~6°的坡耕地有990000 hm2,佔40.

04%;6°~15°的坡耕地有793000 hm2,佔32.4%;15°~25°的坡耕地有539000 hm2,佔22.0%;≥25°的坡耕地有125000 hm2,佔5.

1%。應指出的是,我省6°以上坡耕地中有很大比例為梯田,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土地侵蝕強度。但梯田建設又多不標準,仍屬減緩了自然坡度的坡耕地。

改造這些梯田的任務仍很艱鉅。

河南省坡耕地與退耕還林還草形勢詳見表10.5.2。

(2)土地的荒漠化和江河淤積

a.土地的荒漠化。土漠化、石漠化、礫漠化是土壤侵蝕的直接後果。

其中:土漠化主要發生於黃土覆蓋的低山丘陵與黃土樑、峁分佈區;石漠化以太行山地、嵩箕山地、外方山地北東部及劣地地貌分佈區為主;礫漠化以太行山東、南麓洪沖積扇、裾為主。荒漠化程度與土壤侵蝕強度呈正相關。

b.水庫與江河的淤積。水土流失的另一直接危害即是水庫與江河的淤積。

黃河每年輸沙1600 mt,淤於河南段120 mt,孟津以下河段年淤高量為3~10 cm,使黃河形成槽高灘低的二級懸河。黃河在省內主要支流伊洛河、沁河河床也平均淤高1.8 m。

淮河支流沙河河床已淤高0.9~2.25 m。

大型水利樞紐中,黃河三門峽水庫自2023年至2023年淤沙5541 mm3,佔總庫容的一半;陸渾、白沙、薄山、昭平臺四個水庫淤積101 mm3(相當失去一座大型水庫);宿鴨湖、鴨河口、丹江等大型水庫也均有嚴重淤積現象,減縮庫容與威脅水庫的安全使用。全省30萬座塘壩普遍淤高1 m以上,淮河流域25.8萬座塘庫年淤積22760000 m3,其中魯山300座塘庫已淤平115座,佔總數38.

3%。表10.5.2 河南省坡耕地與退耕還林還草形勢表(遙感調查)

3.風蝕沙化

風蝕沙化主要發生於黃河沖積平原,尤以黃河故道區、近現代決口扇與黃泛區為甚。沙化型別可分活動性沙丘沙地(沙荒地)、半固定性沙丘沙地與平沙地三種。以中、粗沙為主的起伏狀沙丘地多分佈於黃河故道遺蹟區及決口扇頂部,如延津、滑縣、內黃一帶的漢宋故道與決口扇,蘭考、商丘一帶的明清故道與決口扇,中牟清代決口扇和新鄭、尉氏一帶的史前故道。

以細沙、粉沙為主的平沙地多分佈於上述地帶的外緣或下游區。河南人民為治理風沙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至20世紀80年代初以前,大部分沙丘沙地建成了林場和新鄭棗、內黃棗、民權葡萄等果品基地,平沙地農耕區建成了較健全的農田林網。

80年代以來,沙區林場與平原農田林網受到嚴重破壞,林網覆蓋率比70年代中期巔峰期下降2.75個百分點,相當於毀林456000 hm2。毀林導致風蝕沙漠化程度加重,活動性、半活動性沙地面積已達67700 hm2,沙化和沙塵暴天氣陡增,這是我省綠化史中的慘痛教訓。

據2023年遙感調查,我省沙地總面積為1742000 hm2,其中平沙地1550000 hm2,沙丘地138000 hm2,流動與半固定性沙荒地52000 hm2。據2023年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資料,我省有沙漠化土地668000 hm2,其中流動半流動性沙丘40900 hm2。毀林開沙地闖田26800 hm2。

據本次遙感調查,我省受沙漠化威脅土地總面積1859000 hm2,其中已較重沙漠化的活動、半活動性沙丘沙地457000 hm2,佔平原區面積4.60%。強化沙區綠化、防風固沙仍是我省21世紀內生態建設的艱鉅任務。

4.鹽漬化

我省鹽漬化發生區也主要在黃河沖積平原。鹽漬化多發生於黃河現代與古代背河窪地,決口扇下部的緩坡地與扇緣、扇間窪地,以及渠側、河側排水不暢窪地等。其土質以亞沙土、亞粘土為主,按土壤學分類多屬潮土。

通常決口扇坡地、窪地中微臺地多鹽化土。土壤中鹽類以氯化物、硫酸鹽為主,表土鹽分含量0.2%~2%或更高。

鹼化土多分佈於屢幹屢溼的淺窪地及其邊緣區,俗稱“老鹼泡”。其土壤中的鹽類以碳酸鹽、重碳酸鹽為主,表土鹽分含量0.1%~0.

5%。其含鹽量低於鹽化土而代換性鈉含量高、鹼性大,ph值可達8.5~9.

5或更高。鹽漬化土形成的主要因素為蒸發強度大與地下水位高。我省鹽漬化土分佈區年降水量不足700 mm,年蒸發量卻達1800~2200 mm,兩者相差3倍。

在地勢低窪,潛水面埋深小於3 m的區域,持續的強蒸發即造成表土鹽漬化。表土鹽漬化程度一般雨季較輕,冬春較重。

我省土壤鹽漬化程度與面積和灌溉情況密切相關。建國初我省有鹽鹼地240000 hm2,2023年為330000 hm2;因“大躍進”期重灌輕排,至2023年升至870000 hm2。經採取控制灌溉措施,至2023年調查時縮為270000 hm2。

80年代初遙感調查時鹽漬化土總面積為722000 hm2,其中重度鹽漬化土297000 hm2,鹽鹼荒地約20000 hm2。80年代以來,由於氣候持續乾旱和井灌的大力發展,地下水位迅速下降。豫北形成8500 km2的大降落漏斗,潛水位普遍深於4 m,中心水位埋深約為20 m。

豫東商丘一帶地下水位亦多降至4 m下,其中埋深大於6 m的漏斗面積約2500 km2,佔全區面積1/4。因此鹽漬化發生的基本因素之一已減弱。加之引黃淤灌使大面積原鹽漬土被洗鹽和被覆了一至數層黏性淤土,隔鹽作用也減輕了鹽漬化的程度。

所以,至90年代末,我省鹽漬化土的面積已大為縮減。90年代初尚有180000 hm2,2023年為126000 hm2。但應指出的是,縮減並不等於**,我省輕度鹽漬化或具鹽漬化傾向的土地仍有405000 hm2。

一旦氣象水文灌溉等條件使地下水位上升至3 m以上,鹽漬化仍可能再次發生。因此,這些區域被劃定為“潛在鹽漬化發生區”。某些不當工礦行為也可導致發生鹽漬化,如葉縣鹽田開發區次生鹽鹼化面積已達13.

5 km2。

綜上所述,全省共有土地退化面積8574000 hm2,佔土地總面積51.76%。其中,水蝕成因6310000 hm2;風蝕與鹽漬化成因分別為1859000 hm2和405000 hm2。

全省共具有荒漠化傾向土地5687000 hm2,佔土地面積34.32%。其中水蝕成因3590000 hm2,風蝕沙化1859000 hm2,較重鹽漬化傾向238000 hm2。

全省荒漠化傾向嚴重地區,計入水土流失大於5000 t/a·km2的山丘、活動性與半固定性沙丘沙地和嚴重鹽漬化傾向區,共有1902500 hm2,佔土地面積的11.48%。溼地退化以下有專述,尚未計入土地退化面積。

5.溼地退化

國際《溼地公約》規定:“溼地係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 m的海域”。在陸地上,溼地具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控制土壤與海岸侵蝕、促淤造陸、降解環境汙染物質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

我省處於**帶與暖溫帶之交,溼地的生態調節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尤為重要,為大批珍禽類棲息地。但建國以來我省天然溼地持續萎縮,尤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烈,20世紀末溼地面積僅及20世紀中期的一半。建國初估計溼地面積近1500000 hm2,2023年遙感調查時尚有1371300 hm2,1989~2023年間土地詳查溼地面積(水域加沼澤)為1172400 hm2,2023年全省溼地調查時僅餘665200 hm2。

儘管這幾次調查分類標準有差異(如灘塗的歸屬),但溼地面積持續萎縮是不爭的事實。溼地萎縮的主要因素有:

a.河流徑流減少,灘區乾涸;溼地植被枯萎或被墾為耕地。典型區在黃河灘地。

b.城市內部與周邊溼地因建設疏幹或填埋而縮小或消失。典型區如鄭州、開封、商丘市和豫東一些縣城。

c.沼澤溼地因乾旱、地表來水減少、疏干與圍墾、地下水開採等因素而萎縮。典型地區如黃河故道溼地、黃河背河窪地、淮河湖積平原溼地等。

d.人工溼地中水庫面積增加,而小型坑塘面積減少。已建年久大中型水庫面積因淤積而縮減(三門峽、陸渾、白龜山、宿鴨湖等)。

在現存的665197 hm2溼地中,受人類活動影響而還在退化的溼地面積達466803 hm2,佔溼地總面積的70%。由此可見,我省溼地生態系統正遭受嚴重威脅,見表10.5.3。

表10.5.3 河南省溼地利用現狀與受威脅情況統計表

(引自林曉安等《河南溼地》)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什麼是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有哪些危害?

植被恢復速度在放牧中逐次減慢,超過一個點後,就不能自然恢復。植被被破壞後,土壤含水減少,粘著性下降,細小土壤顆粒容易被風帶走,大顆粒留下,土壤的毛細作用下降,導致含水進一步減少。如此惡性迴圈,直至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有哪些危害?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主要就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會讓土地的營養失去,而且沒有了能...

荒漠化可以治理嗎,個人可以治理荒漠化土地嗎政府有哪扶持政策些

荒漠化可以治理,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有 保護現有植被,加強林草建設。在強化治理的同時,切實解決好人口 牲口 灶口問題,嚴格保護沙區林草植被。通過植樹造林 喬灌草的合理配置,建設多林種 多樹種 多層次的立體防護體系,擴大林草比重。在搞好人工治理的同時,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加大封禁保護力度,促進...

地理題,土地荒漠化與水土流失的區別,各自在哪些地方出現。詳細講解

土地荒漠化 乾旱半乾旱和部分半溼潤地帶在乾旱多風和疏鬆沙質地表條件下,由於人為強度利用土地等因素,破壞了脆弱的生態平衡,使原非沙質荒漠的地區出現風沙活動的土地退化過程。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water and soil loss 是指 在水力 重力 風力等外營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