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有哪些傳說,梅州有哪些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我要答案!!!快快快快!!!!

時間 2021-05-04 06:16:39

1樓:妮子

梅州客家民間傳說—靈光寺的傳說

靈光寺,原名聖壽寺。

1、靈光寺門前的兩棵生死樹,一生一死。

靈光寺門前有三株古柏,二生一死,都有三人合抱那麼大,高達七丈左右,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奇怪的是,生樹和死樹,經過千百年,仍保持同樣高大。這裡有一段傳說。

相傳有一年夏天,潘了拳從百里外買回三株柏樹苗,因天氣炎熱,回到寺裡,柏樹苗巳晒死一株。他不願把枯樹苗丟掉,同樣栽下。栽樹時,他念道:

「樹苗、樹苗,快長快高,生死同種,生死同高。」奇怪,死樹苗果然長了起來,可就是有枝無葉,枯而不倒,和生的同樣高大,挺立在寺前。

無篤石螺和片生熟魚

2、靈光寺門前,有一條小溪,溪裡有兩種奇異的動物——無篤石螺和片生熟魚。相傳潘了拳在世時的一天,兩個出家不久的小和尚,在溪裡游泳貪玩。他們發現水裡有許多小魚和石螺,便手忙腳亂地抓了起來,然後帶回寺裡。

兩個小和尚作了分工,一個剪石螺尾,一個煎魚。潘了拳聞得腥味走了進來,把兩個小和尚訓斥一頓,說這是殺生之舉,違反僧規戒律,並命令放生。兩個小和尚不敢違抗,使把煎了一半的小魚從鍋裡剷起來,與去了篤的石螺,一同放回小溪裡。

這兩種動物回到溪裡,死而復生。

3、無篤石螺

系生長在陰那山小溪中的一種石螺,形態和普通石螺一樣,只是尾部少了一截,有如人們將螺敲去螺的尾部後下鍋煮食的石螺相似。傳說當年潘了拳在庵中修行,適有十方善信來寺進香,拾得溪中石螺作為佐菜。他們把螺敲去尾部後,正要下鍋之際,被潘了拳發現,步前正言說"信佛人要戒殺生"。

善信遵聽奉勸,便將石螺放回溪中,繁衍至今。從此,無篤螺成陰那山的一種富有特色的水生物。(注:

"無篤"是客家方言,意即沒有尾巴。)

4、片生熟魚

片生熟魚是生長在陰那山的溪中,魚身兩面,一面呈白色,和普通的魚一樣;另一面則為赤色,儼如經過鍋裡煮熟後的色澤一般。故人稱此魚為"片生熟魚"。傳說當年在庵做工的人,從溪中捕到鮮魚,正在廚下煎煮,適為潘了拳發現,了拳和尚認為殺生有犯僧戒,即勸工人將鍋里正在煮著的魚剷起放回溪中,而已煎煮一面的鮮魚居然起死回生,相傳繁殖,可惜這種半邊白半邊赤的小魚在陰那山小溪中很難見到了。

(注:片生熟,是客家方言,意即"半生半熟"。)

5、茶泉

靈光寺的右面有一個山谷,山谷裡有一股泉水。奇怪的是,這股泉水好象茶水一樣。傳說當年潘了拳到這裡結茅修煉,他姊姊同情弟弟孤身一人,便尋找而來,並住下來照顧潘了拳,日裡幫他洗衣做飯,夜裡幫他燒香點燭。

潘了拳除了修行苫煉外,還經常上山打柴。

有一日,潘了拳在山谷裡砍柴,他姊姊見天氣炎熱,便泡好一大壺赤湯山茶,送到山上給弟弟解渴。當她來到山上,見樹木繁密,荊棘遍山,看不到弟弟的身影,便叫喊弟弟上來喝茶。潘了拳在山谷深處,不容易上來,便叫姊姊把茶水從山上倒下去。

他合掌閉目,嘴裡念著什麼,結果,一條茶泉流到他面前,他隨即彎下身去,兩手捧起茶水痛飲起來。從此,茶流之處成了一條水溝,並長流不止,至今還和茶水一樣的顏色。

6、木龍迎客

靈光寺祖師寶殿的殿頂四角,有條雕刻木龍。傳說很久以前,一個夏日的中午,寺裡的和尚忽然發現四條木龍不見了。到了傍晚,木龍又回了原處。

第二天又是如此。第三天中午,那和尚躲在房裡。窺視殿頂,想看個究竟。

果然那木龍慢慢地離開原位,偷偷地向西飛去。那和尚隨即跟蹤而去。走到二里遠的一個深潭處,只見四條木龍在那裡兵乒乓乓地游泳。

那和尚不聲不響地返回寺裡,想了一個降龍之計,打製了四個銅鈴,分別系在四條木龍的脖子上。第二天中午,水龍又要動身,銅鈴便「鈴鈴」地發出響聲。木龍頓時膽戰心諒,再也不敢偷去游泳了。

幾天後,木龍脖子下的銅鈴又響起來,又想偷去游泳,便從房裡出來看個究竟。只見左方角的木龍未動,只是銅鈴作響,其它三個銅鈴啞然無聲。接著,一群善男信女從左方走進寺來。

客人一到,銅鈴便不響了。右方的銅鈴作響時,右方便有一群客人走進寺廟。

傳說木龍被繫上銅鈴之後,改邪歸正,將功補過,以銅鈴作為迎客的訊號,故有木龍迎客之說。

2樓:黎瑞蘭

梅州有許多傳說,其中有落弟秀才李文古的人物傳說比較多,灰諧風趣,耐人尋味。關於他的傳說有"三戲先生"、"三戲學臺"、"三戲白食客"、"三戲村姑"、三戲李二何"、"三戲叔母"等。

李文古,又曾稱李文固,其實從其墓碑文上看,其真實名字叫李文古。漢族,系明末清初丙村(今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梅花管理區)人。

從有關他的種種故事傳說來分析,可知他是個非常聰明機智的人物(如"三戲先生"、"三戲村姑"),又有民族氣節的人(如"三戲李二何"和"三戲學臺")。同時又是則正不阿的人(如"三戲**"等),也是個風趣詼諧的人(如"三戲白食客"等),還是個非常好勝和善於報復的人(如"三戲叔母"、"罰背磨石"等)。

李文古的故事傳說很多,基本上都是詼諧風趣、寓莊於諧的故事,生動、形象、古怪。作別人想不到的事,說別人說不出的話,聽了令人捧腹、一聽難忘。故"李文古的故事"不脛而走,由梅縣區傳遍全梅州,由梅州而傳至閩粵贛臺,以至五大洲客家居地。

甚至有些地方,不是李文古的事,也套在李文古身上。這說明,李文古對民間社會的影響是很深廣的;這些故事,也是客家民間文化的精華。

戲弄先生

"天有兩個'矢忽'那麼高"

話說程鄉縣丙村(今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堡梅花村,有個出窮的農家孩子,叫李文古,自幼聰明伶俐,又肯動腦筋,話說做事都比一般孩子古怪,十分機智。但因家窮,到七八歲才進私塾(私家學堂)讀書,他每上一課,過目不忘,乘下的時間便偷玩耍,因此,常被私塾先生訓斥處罰。文古心中不滿,悶了一肚子氣,有心要找機會氣氣先生,偏偏這位先生又是個不太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常常邀人打鳥、打"鬥聚"等。

李文古看在眼裡,想在心裡,有了個主意。

一天, 先生叫大家一起背誦《人之初》,李文古乘亂編造,背道:"人之初,性本善;狗駁家,滾滾戰……"先生一聽,不對,像是李文古的聲音。於是叫大家停讀,專門叫李文古背,文古一氣呵成,隻字不漏不錯,先生無話可說,但過後又叫李文古去訓話,說:

"李文古,你人雖聰明,但愛搗亂,我要求你們要做到

一、二、三都忘了!"文古一聽 忙道:"先生,我那條忘了?"先生說:"沒忘?那好,你說給我聽聽!""好!"文古忙介面誦道:"

一、一、 一,先生教涯打'禾畢';

二、二、二,先生教涯打'鬥聚'……"先生一聽。正打痛了自己的"爛腳",氣得大呵一聲:"你說什麼?!

"文古不慌不忙問道:"先生,不是這樣嗎?"先生更氣,又吼道:

"哼!你真不知天高地厚!"李文古一聽,鎮定地問道:

"啊!你問我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這我知道。

"先生一聽莫名其妙:"什麼?你知天有多高?

好,那你說給我聽!"文古說:"我知道,天有兩個矢忽(屁股)那麼高!

"先生斥道:"豈有此理!"文古忙解釋道:

真的,我媽給我'摒屎'(大便後揩屁股)的時候,總是說我'矢忽'拱到半天高,我一個矢忽就半天高了,若兩個矢忽就頂天了麼?先生聽了啼笑皆非。自此以後就不敢隨便刁難李文古了。

"李文古戲弄先生"的故事,是發生在明末。距今三百多年了。那時的塾師對學生的教育是"灌注式"又施以體罰,故師生之間常常有對立情緒,師不善教,造成生不易受,故有此事發生。

然而,少年李文古的聰明機智,用來對付自己的先生,也未免太過分了。

梅州有哪些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我要答案!!!快快快快!!!!

3樓:匿名使用者

梅州關於李文古的故事。

李文古三戲李二何

李二何可是李文古的遠房阿叔,他怎麼也要戲弄他呢?這就要先知道"李二何"是何許人物,然後,才會明白李文古一定要"戲他"的道理。

李二何,家名李士淳,是今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人,與今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的李文古,屬於同宗叔侄,按輩份,李二何高一輩,所以文古該喊他"二何叔"。這李二何,也不是個泛泛之輩,他於明代崇禎年間,中會試第一名進士,是為"會元",又稱"會魁",殿試後授翰林院編修,後任"東宮侍讀",即為皇太子的"侍讀",實際是皇太子的老師。明末,李自成(闖王)的起義部隊攻佔了北京時,崇禎皇帝被逼在北京煤山自盡,吊死在歪脖子樹上,"樹倒猢猻散",明朝文武百官四散逃亡,李二何見明朝大勢已去,便暗攜明太子潛出京城,把太子暫寄陰那山靈光寺,埋名隱姓當了"小和尚",法名"(太歲上下結構)和尚";而李二何自己呢,則仍是"反清復明"之心不死,聯絡了一批反清志士,在鬆口一帶招兵買馬,設卡收稅,以作復明的準備。

後來,所依賴之主要人物,不是投降便是退隱,李二何處於"孤掌難鳴,獨木難支"的情況,便退隱陰那山。其時,是清順治年間,清室王朝大勢已定。李二何見反清復明已無望,便決以退隱,躲在陰那山靈光寺著書立說,先後著有《三柏軒詩文集》和《陰那山志》行世。

是時,清王朝為鞏固清廷統治,便極力收買拉攏漢人為其服務,曾多次下詔李二何應詔出山做官。李二何屢接清廷詔書,心神不定;去好還是不去好?正在猶豫末決。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李文古見老叔李二何決心難下,便乘各種場合,有意規勸李二何,不可為滿清王朝辦事,要"忠臣不事二主",保持晚節。這就是"三戲李二何"的時代背景。李文古所"戲"的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老叔李二何,不要變為"有奶便是娘"的"唯利是圖"的人;又要讓李二何保持晚節,不要為清廷賣命。

於是,"三戲李二何"的故事就逐漸"出臺"了。

"要汝有何作用"。

李文古是很注重民族氣節的人,自動放棄仕途,不當清朝的官,甘居清貧,為村中"芸芸眾生"之一員。當他知道遠房宗叔李二何的矛盾處境後,心裡也不好過,一心要幫助他下定決心,擺脫困境。但怎麼對他說好呢?

阿叔畢竟是阿叔,自己是後輩,當面直說規勸,實難開口;不說呢,又覺得問心有愧。於是,他特地搭船去鬆口見二何叔,見機行事。

文古來到鬆口,拜見了李二何,並一同到花園中游玩。李二何是個詩人,喜歡吟詩作對,眼見園中百花吐豔,一時詩興勃發,便對李文古道:"老侄,我許久沒吟詩作對了,今日春光滿目,百花爭豔,實在喜人,我倆不妨對個對吧!

"文古道:"不錯,那就老叔出個上聯,讓小侄對下聯吧!"二何說:

"好吧!"於是,出了個上聯:"香花不豔,豔花不香,牡丹花又香又豔。

"李文古一聽此聯,忽然想到要乘機規勸他拒絕出仕的事,沒想到他還如此閒情逸致作甚對聯,心中略加思索,便出口對道:"臭屁不響,響屁不臭,蘿蔔屁又臭又響。"

李二何一聽不樂了,"咳,老侄,看你一表斯文,怎麼把香花對臭屁?!"

李文古忙於應道:"咳,老叔,如今世亂紛紛,青紅不辨,是非顛倒,香花對臭屁又有什麼奇怪?!"

李二何一聽,知他話中有話,令人深思,也就不便再辨了。叔侄倆怏怏地回到二何家中。文古見二何房間門角頭,放著一枝柺杖,拿過一看,見杖上刻有一句話:

"用之則行,不用則藏,唯我與汝相賴。"李文古看後,心中暗想:二何叔對明朝已經心灰意懶,但對清朝仍然心猶末決,不如乘機再提醒他一下。

於是在手杖上加刻了這樣一句話:"危而不持,顛而不扶,要汝有何用?!"李二何見了此話,知道文古是在譏諷自己不憂國憂民,心裡著實難受,只好把柺杖扔了。

"老叔,你要盡忠!"

又一次,李文古與李二何叔侄二人同赴宴會。李文古向李二何勸酒,舉杯時話中有話地說:"老叔,您要盡盅!

""盡盅"。李二何聽出了李文古的"弦外之音",便舉杯笑道:"老叔雖不能盡盅,但我好得很!

"這第一個"好"字,指愛好,與"孝"諧音。因李二何以父母年老必須孝養,作為自己雖未能為明王室盡忠,卻能為父母盡孝。這就是"忠孝不能兩全",能孝也是好人之意。

李二何雖能圓滑收場,便畢竟又被李文古戲了一回。

"清明時節兩紛紛"

還有一次,李文古與李二何一同與文友飲宴,講定要行酒令。這酒令規定:其中要有一個物件、一個古人名、一句官話、一句千家詩。違令者要罰酒三盅。講好後,便依次行令。

第一人說:"我有一張床,送給張子房。張子房不要?春色惱人眠不得。"

第二個人說:"我有一把傘,送給曹子建。曹子建不要,為什麼不要?翦翦秋風陣陣寒。"

第三個人說:"我有一雙屐,送給王安石。王安石不要,為什麼不要?應嫌屐齒印蒼臺。"

第四個人輪到李文古,他不假思索便說:"我有一雙靴,送給李二何……"

在坐者一聽都說:"不對,李二何是現在的人,我們規定的是要古人名字。"

李文古笑道:"李二何是明朝人,現在是清朝了,為什麼不對?"大家無話可說,李文古便接著說道:

"李二何不要,為什麼不要?清明時節兩紛紛!"意思是嘲李二何身居明清兩朝,不能為明室盡忠,對於當不當清朝的官,至今仍猶豫不決。

大家聽了面面相覷,弄得李二何滿面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但他從此便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意志,始終沒再出山。而是歸隱陰那山寫詩著書,以終天年。

由他攜帶來的明太子,也在陰那山做了一輩子和尚,死後,寺僧為了紀念他,特地刻了一尊"太子菩薩"佛像,供奉在靈光寺,每年農曆三月十八,還由寺僧挑出來遊鄉,表面上說是"賜符除蟲"(符上有啄木鳥圖),實際上是提醒百姓不要忘記"漢家天下",因為農曆三月十九日,就是明代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在煤山吊頸,明朝滅亡的日子。因此,農曆三月十九日,又被眾稱為"太陽生日",這也是借意為了紀念明朝罷了。

梅州特產加盟有哪些?梅州特產有哪些土特產?

梅州特產。1.客家娘酒。寧化酒釀也叫客家娘酒,是一種糯米酒。主要原料是大米或玉米,以天然微生物純酒麴發酵而成,不加酒精和任何新增劑,是純天然綠色飲品,可以直接飲用,也可與雞等一起煲。2.白渡牛肉乾。白渡牛肉乾是馳譽中外的富有客家風味傳統名牌食品,清末由白渡堡鄉民開始製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選用...

梅州客家歷史文化有哪些,梅州客家有什麼歷史文化

客家山歌 釀豆腐這些算不算?梅州客家有什麼歷史文化 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漢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 世界客都 之稱。客家民系深厚的文化積澱,獨特的民俗風情,神奇的遷徙歷史,被譽稱為中 華傳統文化的 活化石 生活中的古典 在我國民俗史上佔有極高的歷史地位和很高的研究價值。梅州又是我國近代...

梅州有幾個區幾個縣,梅州市管轄哪些縣市呢?

梅州市,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一個縣級市! 鋼絲戲子 以前7縣1區,現在3個區,6個縣。 手機使用者 梅州市隸屬中國廣東省,1988年設立。東部與福建省交界,南部與廣東省潮州市 揭陽市 汕尾市毗鄰,西部與廣東省河源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相連。梅州是中國著名的三鄉 文化之鄉 華僑之鄉 足球之鄉 同時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