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譽侵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維護名譽權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00:44:43

1樓:法妞問答律師**諮詢

名譽侵權的法律規定有,根據《民法總則》第101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毀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120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總則》第101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毀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根據《民法總則》第120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維護名譽權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5

2樓:李均律師

(1)維護名譽權的法律依據**於《民法通則》、《刑法》、《侵權責任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

(2)具體條文

①《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②《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③《侵權責任法》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④《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全文

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0條: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譭、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9條:盜用、假冒他人名義,以函、電等方式進行欺騙或者愚弄他人,並使其財產、名譽受到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0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後果和影響確定其賠償責任。

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1條:侵害他人的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而獲利的,侵權人除應適當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外,其非法所得應當予以收繳。

3樓:匿名使用者

刑罰第246條 【侮辱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4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

名譽侵權的賠償有哪些標準

5樓:華律網

一、精神損害賠償名譽侵權通常很難直接造成經濟方面的損失,但會對受害人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影響。在人云亦云,網路傳播速度極快的年代,誹謗造成的影響無法預計。對於受害人名譽利益損害可以通過判令侵權人採取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適當措施予以救濟,但當採取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復受害人的名譽時,就應當把名譽利益損害納入精神損害賠償的範疇。

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只有當侵害名譽權行為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後果的,受害人才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對於賠償數額,應綜合考慮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侵權人獲利的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以及受訴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確定。根據我國現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法人名譽權受到侵害,不能要求精神撫慰金賠償。

二、財產損害賠償名譽權是人身權利,一般不會有財產利益,但名譽權會直接影響權利人的財產獲得,因此名譽受損也會造成財產損失。如公民因遭受名譽的毀損而喪失某種工作的機會,法人因名譽毀損而遭受財產的重大損失。財產損害既包括現有財產的損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喪失,只要是侵害名譽權所引起的後果,侵權人就應當全部賠償。

並且受害人的恢復名譽而產生的費和支出,也屬於財產損害的範圍。

6樓:潛龍一現驚天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條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7樓:版全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並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後果等情況確定。

所以,名譽侵權的賠償標準,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由人民法院判決。比如一個名重的名譽權被侵犯,她可能提出的賠償金額可能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一個普通市民的名譽權被侵犯,她可能提出的賠償金額是幾千或者是幾萬。名譽侵權的賠償金額應當根據被侵權人的影響力和經濟水平來確定。

名譽侵權構成要件有哪些

8樓:四川文典律師事務所

1、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

新聞侵害名譽權必須以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為依據,具有損害事實,才構成侵權責任。而名譽權不像財產權那樣直接有形,操作起來容易,從表面上就可以掌握。名譽權的損害是無形的,訴訟各方在理解上就會出現很大差異。

楊立新在《如何判斷新聞報道是否侵害名譽權》中講到從社會評價、精神傷害、財產損失等三個方面作為判定依據。

2、行為人的行為違法。

在新聞侵害名譽權案件中,行為人就是新聞稿件的作者(記者、通訊員)和編輯,他們撰寫稿件、編輯稿件、發表稿件的行為具有違法性,違反了《憲法》、《民法通則》等保護公民、法人名譽權的各種法律法規,也違反了有關新聞宣傳紀律和新聞職業道德準則。

3、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係。

違法行為和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是一種因果關係。否則,不能構成侵權。有學者認為,這種因果關係還應當是必然的、直接的和主要的因果關係。

反之,這種因果關係是偶然的,間接地,次要的則不能構成侵權要件。

4、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新聞作者和新聞編輯在主觀上存在貶損他人,侮辱誹謗,不遵守有關法律法規,不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造成了對報道物件的名譽侵害,這就是主觀上有過錯。主觀上的過錯性也是構成新聞侵害名譽權的要件之一。

主觀上有過錯又可分為主觀故意的過錯和主觀過失的過錯。

主觀故意的過錯:應當預見到自己的報道行為會造成對他人名譽權損害的結果,但卻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這是一種明知故犯,「明知不可而為之」 的過錯。

希望後果發生是直接故意;放任結果發生,是間接故意。

主觀過失的過錯:應當預見自己的報道行為會造成對他人名譽損害的結果,由於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致使損害結果發生。前者可以稱作疏忽大意的過失,後者是自信的過失。

主觀過失的過錯是無意的,是「不知其情而為之」的過錯。

9樓:叢沛凝葷默

關於某一行為是否構成侵害他人名譽權,一般可從三個方面進行考察:須有傳播散佈之行為,即該行為需為第三人所知悉;侵害行為系針對特定人為之;傳播內容必須有妨譽性,即該內容具有貶損他人名譽、降低他人社會評價的性質。侵害網路名譽權的具體方式有:

一是指向權利人的真實姓名、現實身份,對其進行侮辱、誹謗;二是僅指向"虛擬主體",對其背後的民事主體進行侮辱、誹謗。

(2)該行為造成了權利人名譽權受到損害的事實。一般認為,損害具有三方面的特徵:損害是侵害合法民事權利和利益所產生的後果;損害具有客觀真實性和確定性;損害具有法律上的可補救性。

由於網路名譽權是一種受到法律保護的合法民事權利,侵害網路名譽權的行為無疑是一種侵害合法民事權利和利益的行為。侵害網路名譽權所造成的後果或者表現是,降低他人在網路上的評價或者降低他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評價。網路環境下也存在著一定的價值判斷,因此對於一個在網路環境下享有較高評價的人來說,更容易在網路世界獲得更多利益,在很多時候這些利益都能夠轉變為現實利益。

因此,網路社會評價的降低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損害。對於網路名譽侵權,在現實生活中實行救濟的同時,也可以要求行為人在網路環境下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民事責任,從而恢復受害人的網路名譽權。因此,對網路名譽權的損害也完全具備上述三方面的特徵。

(3)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網路環境的特性並沒有對因果關係理論的具體適用導致任何特殊情況,在網路名譽權侵權案件中,因果關係理論沒什麼特別要求。

(4)侵權人主觀方面存在過錯。通常認為,侵權人主觀方面存在過錯是網路名譽權侵權不可或缺的構成要件。而過錯在網路名譽權侵權中的具體適用,與傳統名譽侵權無異。

10樓:法律快車

(一)必須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損害事實,指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他人的財產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損害的客觀事實。侵害名譽權的損害事實主要包括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名譽損毀、精神或財產上受到損害。精神損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損害,財產損失則是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上的損失,也成間接損失。

這兩種損害,有時同時具備,但更多的時候只具備精神損害。但是,這兩種損害,不論是同時具備,還是隻有精神損害,具備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損害的事實。

(二)行為具有違法性。

名譽權是公民維護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對於公民的名譽權任何人都負有法定上的不作為義務。只有行為人違反法定義務,以積極的作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嚴,其侵害行為才具有違法性。

在客觀上行為人實施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主要有三種:暴力侮辱,指對受害人使用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脅,而使他人的名譽受到侵害;語言侮辱,即用侮辱性的言詞對被害人進行嘲笑、侮辱,使被害人當眾出醜。文字侮辱,即通過文字,圖形等對他人進行侮辱,用以降低他人的人格。

(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係。

在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中,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絡,即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內在必然聯絡。如果受害人的名譽被侵害,與侵害人的侵害無關,或者侵害人儘管實施了侵害行為,但沒有給任何人造成名譽上的侵害,則行為人不承擔侵權責任。

對於間接地因果關係,一般不予考慮。但是,在名譽侵權行為中,由於侵害名譽權造成的損害主要是精神損害,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都是通過無形的、間接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對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就不能拘泥於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

一般說來,只要侵權人的行為是違法的,且有過錯,即便是間接損失,也應看做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係。

(四)行為人有過錯。

行為人有過錯是構成侵犯名譽權的主觀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名譽的後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後果發生的,就是具有損害他人名譽的故意。過失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後果卻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至於發生了損害他人名譽權的後果。

贍養老人的法律規定,贍養老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華律網 贍養扶助的主要內容是指在現有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子女在經濟上應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費用,在生活上 精神上 感情上對父母應尊敬 關心和照顧。婚姻法 第二十一條 規定 子女對父母有贍 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子女對父母的贍養...

電梯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庚霞塞午 www.cibes.cn 1 電梯的相關法律規定 特種裝置安全監察條例 下稱 條例 2 1 比如電梯困人多小時內救援人員必須趕到現場?條例 第64條第3款規定 電梯轎廂滯留人員2小時以上的 為一般事故。以此作為基點,不同的電梯使用單位與維修保養單位之間在維保合同上會有不同的約定。2 電梯報...

網路造謠罪如何處罰,網路造謠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回答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1 收集相關網路謠言證據,比如謠言內容的儲存,如果是以 文字等形式,可以通過儲存相關 文章截圖等方式來收集證據。3 直接起訴。通過民事起訴要求停止侵權也是維權的一種的方式,不過訴訟之前一定要預先固定證據,因為網路謠言侵權,侵權者只有點下滑鼠就可以刪了內容,到時候就真的是啞巴...